第35章 之江天姥山
- 全家最后一個穿越者
- 赤道偏北
- 2049字
- 2018-10-10 14:28:55
拋開世間的紛紛擾擾,此刻的棲霞山又是另一幅景象…
少了唐同學,棲霞山的小白樓頓時少了些生趣。
雖然唐媽媽做菜的手藝很棒,但畢竟不是修行道上的同路人,平日里與周公子沒有那么多共同話題。
不過,也是借著這個一人獨處的機會,在外面浪了好一段日子的周雅頌也開始考慮起認真練功的事情。
自從習得《氣雙流》之后,他身為國內第一個先天,在人形生物這個領域似乎一直沒遇到什么對手。這樣的現實情況雖然不至于讓周公子變得囂張跋扈,但偶爾有些膨脹卻是免不了的。
直到這一次紫金山虎尊的事件,在掌握各種神通術的天地精靈面前周雅頌難得再次體會到了力不能及的挫敗感…
如果靈氣沒有復蘇,沒有親人送來的外掛,周公子或許也僅能像鍵盤俠那樣,抱著阿Q精神腹誹兩句,然后該怎么過怎么過。
但如今,獨特的人生經歷卻讓他變得比曾經更加好勝,更不愿意屈于人下。
——重陽一生,不弱于人。
當年在讀金庸先生的小說時,周雅頌自己也曾不屑王重陽這種與逝者慪氣,甚至不惜葬送一段姻緣的直男癌做法,但當事情真的落到自己頭上,他才突然發覺自己也不一定能比所謂的“天下第一人”做得更好。
【所以說,就算功至先天,我卻還是個凡夫俗子啊…】
自我解嘲一番,盤膝坐在楓紅深處的周公子靜思良久終于下定了決心。
他翻找腦海中的記憶,很快便找到了與《氣雙流》配套的《納真神訣》功法!
依循著前人標注的行功路線,另一種與《氣雙流》完全不同的真氣便開始在他體內緩緩流淌。
作為魔界戰神的兩項看家本領,脫胎自棄總《逆反魔源》的《氣雙流》與《納真神訣》在修煉時完全沒有產生任何沖突,甚至反而因為同出一源隱約顯出幾分互補之感。
如炎魔流竄入四肢百脈,但在周公子本人感知中卻并未產生半分灼熱,只是行功越深越知其中滋味,莫名間竟然沉醉入定再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
如此日出日落,匆匆三天已過,但坐在楓紅之中的人卻未見半分憔悴,反而隨著兩項神功的融合氣息愈加飽滿充盈。
唐媽媽雖不是修行中人,但常年耳濡目染也知小周練功正到了關鍵時刻,所以除了給唐同學去了條消息之外,始終不敢打擾。
這一晃,也不知還要再坐多少天。
…
“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首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既是記夢詩,也是游仙詩。
詩仙用詞繽紛,手法奇特,將夢中的天姥山描繪的惝恍莫測,意境雄偉!
而如今,待到唐同學二度拜山時,卻又多了幾分前人未發之感慨…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如今大道重啟,不知名山之上何時才能再現謫仙之姿,一展眾星之主的風采。”
“唐神醫說得是,不過今日既然有您不遠千里登門拜訪,若天姥有靈必也會掃榻相迎吧?”
知曉唐浩前往萬象宗師道是為了穩定大局,這次之江省之行金陵特異局方面當然也要安排專人隨同。
但也不知仇慶年是有心還是無意,最后派出的代表竟然是之前與周公子有過一回過節的張啟望張小哥…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結果就是這一路走來,領教過唐同學手段的小張徹底轉了性子!
不僅眉眼間沒了初見時的戾氣,甚至矯枉過正變成了唐同學天字第一號的狗腿。
這段日子他鞍前馬后安排得當,就是隨聲附和的馬屁功夫并不見漲…到如今甚至到了唐同學自己聽起來都有點兒別扭的程度。
“不要胡說,我最討厭有人在耳邊亂吹大氣…你要是真喜歡溜須拍馬,等回金陵之后我領你到周雅頌隔壁住一個月,你天天給他拍,那個臭不要臉的保準喜歡。”
說到這兒,唐同學其實也不由得在內心感慨…
想當年他開始習文練道之時,許多修行界的同仁就都夸獎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修行天才,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將家傳的《藥王經》首篇練到如此高深的境界。
但自從這次與周公子重逢,一路見證后者晉升之路的唐浩才相信原來這世上當真有“生而知之”的天縱奇才…
感氣、妙通、生死、先天!
對普通人而言千難萬難,甚至需要耗盡一生氣運才能突破的關口在周公子這里統統變成了通衢大道,完全沒有窒礙可言——這不,他這邊前腳離山還沒有幾天,周雅頌后腳就在棲霞山凝神入定。
這些一般修行者求都求不來的一線靈光,對他而言卻像隨意采擷的一抹山紅,開心時就走馬觀花,無聊了就展臂掬下…總歸只是舉手之勞罷了。
也許在張啟望眼里,周公子和唐大夫沒什么區別,但只有當事人自己心里清楚,這其中切實存在的不同…
當然,唐浩是個真正的君子,并不像那些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的小人,絲毫沒有容人之量!
“不敢不敢…剛才在下失口亂言,神醫勿怪。”
“別一口一個神醫的喊,叫唐大夫。”
“誒,是,唐大夫。”
看著張啟望煞有其事地兩手抱拳,躬身施禮,唐同學對這家伙徹底無語,索性也不再理他,只是繼續趕路上山。
沿著會墅嶺北道口的盤山公路一路攀登,岔進古驛道之后兩人依次通過天姥龍潭、香爐峰,最終抵達真君殿。
由于前一日唐浩就已經下帖拜門,唐浩和張啟望一到就被迎候多時的大羅天闕門人接下,繞過前山的廟宇直進后房偏院。
也是直到此處,與前面旅游景區不同的修行界風光才終于展露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