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孩子的中華上下五千年:隋朝—北宋
- 朱良志 姜波
- 2446字
- 2019-01-03 11:12:59
隋朝
厲行節儉的隋文帝
隋朝的開國皇帝姓楊名堅,史稱隋文帝。他出身名門望族,不說別的,單是家中的私人軍隊就有三千人之多。由于位顯勢大,所以當周宣帝病重快死的時候,一些人便推薦他入朝做了輔政大臣,掌握了大權。不久,他就靠著山東士族的支持,廢了才九歲的小皇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輕而易舉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心中常常懷著一種不安的情緒。他感到自己的地位來得太容易,生怕周圍的人不服他,因而又把國家輕而易舉地丟掉。于是他便時時警告自己,要珍惜自己已得到的地位,不要再白白失去。有了這樣的想法,隋文帝就思考起治國保國的方法來。考慮的結果,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節儉,也就是樸素節約,約束自己,不鋪張浪費,不奢侈享受。隋文帝之所以要把節儉當作治國的法寶,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上層貴族當中,深切地認識到那種奢侈糜爛的生活,既消磨了人的意志,養成了懶惰享受的惡習;又會因此而對百姓搜刮太兇,激起民眾的反抗。這些都是導致國家滅亡的禍根。
隋文帝厲行節儉,首先從自己做起。還是在做輔政大臣的時候,隋文帝就開始提倡節儉的生活了。做了皇帝之后,就更加注意。隋文帝自己居住的地方,就布置得比較簡單樸素,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弄得富麗堂皇,排場奢靡。宮廷中的嬪妃,也都穿著普通的布衣,不允許穿華麗嬌艷的服裝。隋文帝所乘坐的車子已陳舊,即使壞了他也不換新的,而是讓工匠們修理修理,反復使用。

平時所吃的飯菜也較為簡單,不過是幾樣素菜。他明確規定,每餐的葷菜只能有一樣,多了就須撤掉,還要懲辦違反規定的廚師。
有一次,相州刺史進宮拜見隋文帝。這家伙為了討好隋文帝,準備了不少綾羅綢緞,獻媚地說:“皇上,小人特地帶了些好衣料,獻給皇上享用。”隋文帝十分生氣,大聲喝道:“本皇奉行節儉政策,難道你不知道嗎?重打五十大板!”兩旁隨從應命而出,將那刺史按倒在地,狠狠打了五十大板,打得那家伙屁滾尿流,無地自容。隋文帝仍不解氣,又命道:“把絹帛全給我燒了。”
一把大火就在殿堂上燃燒起來,那些綾羅綢緞轉眼之間便成了灰燼。從火光中,人們看到了隋文帝推行節儉政策的決心,看到了他嚴于律己的精神。
正因為隋文帝帶了個好頭,底下的人也就不敢猖狂、違反,所以節儉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實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當時,一般的讀書人平常所穿的衣服都是普通的粗布,佩帶的衣飾也只是些銅鐵、骨角之類的東西,而不用金銀美玉等貴重物品。從這些細節中,不難看出當時節儉的社會風尚。
隋文帝躬行節儉,于是對百姓的疾苦就有較深的體察,改善政治就有了良好的基礎。他每天親自上朝處理各種政事,從一大早入朝,直到太陽落山才下朝。雖然十分辛苦,但隋文帝始終做得認認真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把疲倦、勞累丟在了腦后。有時他坐著車子外出視察,只要在路上見到了拿著狀紙要去上告的人,他就命隨從停下馬車,親自過問一番,打聽打聽是怎么一回事。有時,他還悄悄地派出一些人,去觀察民情風俗、百姓疾苦,考核各地官員的政績得失,以了解一些社會的真實情況。
有一年,吳中地區鬧饑荒。隋文帝聽說了,就派人去看看百姓們在吃些什么。派去的人回來報告隋文帝,說百姓十分艱苦,吃的是豬食狗食一樣的東西,然后把收集來的豆皮米糠拿給隋文帝看。隋文帝看后十分傷心,竟流下了眼淚。
第二天一上朝,隋文帝就把豆皮米糠拿出來給大臣們看,深深自責地說:“你們看看,老百姓吃的就是這種東西,這哪里是人吃的東西呀。我對不起百姓啊!”說著,眼淚又流了下來,大臣們也都很受感動。
隋文帝并不是裝裝樣子,他是真傷心,是確確實實責備自己的過失。為此,他把平時已經較為簡單的飯菜又減去了不少,并且不喝酒不吃肉,這樣做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除此之外,他還親自帶領饑民到洛陽去尋食度日,命令城中的衛兵見到逃荒的人,絕不允許驅趕逼迫他們。有時,隋文帝見到扶老攜幼的人群,就把馬匹趕到一邊,讓出道來,請百姓們先走,口里還說些“別擔心,慢慢走”等有禮貌的話,安慰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
隋文帝不僅以身作則,而且對他的幾個兒子也要求很嚴,經常教育他們要節儉樸素。他的大兒子叫楊勇,被立為太子,按照古代的規矩,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因此,隋文帝對待楊勇,又要更嚴格一些。他常常告誡楊勇說:“你是太子,應該首先奉行節儉的風尚,養成節儉的品德。這樣,你才能承繼我的皇位,做個好皇帝。要知道,從古到今,沒有哪一個圖奢侈好享受的帝王是能夠做得長久的!”
楊勇聽著父親的這些教導,口中答應著,心里卻不以為然,暗笑父親迂腐,太過擔心。于是他背著隋文帝,照樣講排場,過著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的生活。隋文帝發覺了,又是開導,又是訓斥,可楊勇總是陽奉陰違,屢教不改。于是,隋文帝就把楊勇的太子身份給廢了,另立了一個兒子楊廣來代替他。
對于那些不節儉講奢靡的人,無論是大臣百官,還是他的兒子,隋文帝基本上都能做到秉公處置,不講私情。皇子楊俊背著父親在外面私自建造了一座華麗的府邸,并且在里面大肆揮霍,無所不為。隋文帝察覺了,就立刻取消了楊俊的爵位,并把他鎖在黑房里關禁閉,不許他再出去。
大臣們見隋文帝處罰了楊俊,就一起來為他說情:“秦王沒什么了不起的罪過,就是多花了點兒錢而已。教訓一頓就行了,何必要如此處罰他呢?”宰相楊素也認為罰得過重,勸隋文帝撤回處罰。隋文帝不理會,反而義正詞嚴地說:“我是一國之主,必須依照法律秉公辦事。如果皇子犯了法可以不受處罰,那我還怎么治理天下,讓大家都信服我呢?”一席話說得大臣們啞口無言。執法嚴明,對犯法者嚴懲不貸,正是隋文帝治國的另一法寶。不過,他有時在用刑上過于隨便,一旦生起氣來,就忘了刑律,而隨便殺人。當時有個掌管司法的官員叫趙綽,是個正直的人,能嚴格按照刑律辦事。遇上隋文帝隨意用刑時,他便據理力爭,使不少人免遭枉殺。
那個代替楊勇做了太子的楊廣,其實也與他的兄弟一樣奢侈浮華,只不過他更狡猾,更善于掩蓋自己,終于瞞過了隋文帝的眼睛,登上了太子的寶座。后來,等隋文帝發覺時已經來不及了。隋文帝死后,楊廣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煬(yáng)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