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種多肉植物原色圖鑒
- 王意成編著
- 21441字
- 2019-06-21 11:24:09
“多肉”植物流行風
都市刮起“多肉”旋風
愛“多肉”,有理由
說起“多肉”①兩字,其實是花卉愛好者對多肉植物和仙人掌植物的統稱和愛稱。
不少花卉愛好者選購“多肉”的原因,一是“多肉”適合盆栽觀賞,而且種類豐富,有高大的柱狀植株,有碩大的球狀植株,有開花的藤本植株,還有小型的彩色植株、微型的球葉植株等,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空間選用不同種類。二是“多肉”養護容易,觀賞期長,“多肉”可算是“懶人”花卉,不少“多肉”都能忍受惡劣的環境和不適當的管理,就算出差在外幾個月不給它澆水、施肥,它照常生長。如果將盆栽植株擺放在光照強一些的位置或陰暗一些的環境,甚至拋棄在垃圾堆旁,“多肉”也能生長。三是“多肉”繁殖容易,挖一個吸芽,剪一段莖節,剝一個子球,削一片球葉,埋一節走莖,都能很快成為一個新植株,甚至掉落在書桌上的葉片也能生根,長成一棵小“多肉”。四是“多肉”是很受歡迎的“禮品花卉”,因為其繁殖容易,管理簡單,植株不大,造型特殊,只需裝入一個有趣的卡通盆,就是一件很受歡迎的小禮品。五是“多肉”有益健康,例如仙人掌植物的莖部氣孔是夜間張開的,能釋放氧氣,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使室內空氣得到凈化,有“空氣過濾器”的作用。

“多肉”的這些特點使初學者很容易取得成就感,從而培養出長期種植“多肉”的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多肉”種類多,新品種又不斷推出,且涉及面更廣,這對入門者來說又是新的追求和考驗。
用“多肉”裝點家居
神奇的“多肉”可以用來裝點居室的角落。如盆栽的金琥、假曇花、白毛掌,可以綠飾門廳中的桌臺、花架;盆栽的虎尾蘭、紅雀珊瑚、厚葉龍舌蘭能裝飾門廳的墻角;或用“多肉”的組合盆栽來裝點家中任意角落,都讓來訪者入室后有新奇、清新的感覺。

在空間較寬敞的客廳,選擇中型盆栽的“多肉”,如白芒柱、巨鷲玉、巖石獅子、龍神冠、金晃等,作為主體陳設,能呈現出熱情豪放、微笑迎客的情景。還可充分利用茶幾、花架、博古架、壁柜、廳柜、透柜和樓梯轉角處等空間,配置一些小型盆栽植物,如在茶幾上擺放一盆由緋牡丹、山吹、縮玉錦、月世界等混搭的組合式盆栽,會顯得格外亮麗活潑,充滿現代氣息。在博古架或壁柜上用精巧秀氣的小容器栽植株型小巧玲瓏的巖牡丹、帝冠、烏羽玉、星球、鸞鳳玉和龍鳳牡丹等,將它們打造成為一件件有生命的“工藝品”,韻味極濃。圣誕節或春節時在客廳的花架、玄關或樓梯轉角處擺放一盆盛開的蟹爪蘭,頓時滿室生輝,使節日的氣氛更為濃厚。
根據“多肉”植物的特點,還可將各色小型“多肉”制作的瓶景或水培“多肉”,擺放在茶幾、地柜或專用花架上,也會成為視覺的焦點。

注①:仙人掌植物廣義上也屬于多肉植物,為加以區分,凡包括多肉與仙人掌植物的說法統稱為“多肉”。
“多肉”玲瓏可愛,葉片圓嘟嘟的,放在書桌上,閑暇之余多觀賞,疲勞就會一掃而光。

餐室主要綠飾餐桌、窗臺和墻角,一般以餐桌為中心,可以擺放一盆開花的時尚仙人掌,如蟹爪蘭、假曇花、令箭荷花、世界圖,也可擺放組合盆栽,若盛裝的器皿用白色塑料或金屬套盆以及藤籃、木雕、玻璃等裝飾,更能錦上添花。向陽窗臺擺放兩三盆姿態不一的仙人掌;墻角處擺放一盆精致的瓶景,可用兜、山吹、緋牡丹、金手指、松霞以及色彩鮮艷的斑錦品種,就能展示出一幅奇特的熱帶沙漠生境。也可在桌臺或窗臺上擺放一兩盆時尚的水培“多肉”或組合盆栽。這樣的餐室極有個性,讓你在用餐的同時,還能欣賞來自遠方的那些千姿百態的“客人”,把你帶進另一個充滿奇特與浪漫的世界。
臥室中,可在墻角放一些高大的柱狀仙人掌,鏡前和窗臺多擺放中小型的球狀、扁狀仙人掌或陳設一兩盆迷你盆栽,如心葉球蘭、不夜城、青峰等,柜頂常裝飾莖節懸掛的附生類仙人掌。老人的臥室要選擇栽培容易、常年不衰的仙人掌,擺放位置要注意安全。兒童的臥室多用活潑可愛的球形、扁形和有色彩的仙人掌,能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情感和興趣。

混搭的“多肉”盆栽錯落有致,配上獨特的器皿,別有一番風情。
書房綠飾,在書桌上可點綴一盆小巧玲瓏的球狀或扁狀仙人掌,如白毛掌、雪光、金琥、鸞鳳玉、般若等;如書房有向陽的窗臺,還可陳設兩三盆外形奇異、富有色彩變化的仙人掌。茶幾上擺放一盆用巖石獅子制作的“山石盆景”;書架上穿插擺上一兩盆小型硬質的仙人掌,如帝冠、巖牡丹等,或擺放一盆多姿多色的瓶景或水培的多肉植物,書房的氣氛會更加雅致舒心。
現今,國內仙人掌植物愛好者充分利用向陽窗臺等有限空間來繁殖栽培仙人掌,這已成為一種時尚。強刺球屬、金琥屬、鹿角柱屬、乳突球屬等特別喜光,可放在靠近陽臺窗口的位置;而烏羽玉屬、裸萼球屬、多棱球屬、巖牡丹屬和懸掛性多肉植物、迷你盆栽、水培植株等耐強光程度稍差些,可離窗口遠些;許多斑錦類的白色、紅色、黃色球種,怕強光直射,可在午間強光時給它們適當遮陰,常見的是給球體戴“紙帽子”。
大多數仙人掌植物喜溫暖和干燥環境,為此,我國大部分植物園、公園和私人住宅都以建造展覽溫室和家庭小溫室來放置和栽培仙人掌植物,營造一個形態獨特、耐人尋味的室內庭院景觀。在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在小庭院的墻角處常見數株葉仙人掌,攀援在院落的圍墻上,成為綠墻,每當夏日夜間,淡黃色花朵漸漸開放時,艷麗可愛、香氣清幽。在海南和廣東地區,有些居民在小庭園的門庭兩側常種植一兩株曇花造景,別致美麗。在眾多的多肉植物中,有些種類如非洲霸王樹、酒瓶蘭、虎尾蘭、龍舌蘭、虎刺梅、沙漠玫瑰、雞蛋花等,無論配置在什么位置,單株還是群體,都能展現出大自然的一方風采和奧妙。

仙人掌類盆栽喜溫暖和干燥環境,好養易活。
風靡全城的“多肉”到底是什么
“多肉”包括多肉植物和仙人掌植物,它們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多肉植物主要指葉片肉質、不具尖刺的肉質植物,而仙人掌植物則指莖部肉質、具有刺座的仙人掌科植物。它們各具特色,分布和養護上也有一定差別。為此,下面將“多肉”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用“仙人掌植物”,其他科的肉質植物以“多肉植物”兩種稱呼分別表述。
多肉植物原產于哪里?
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常指莖葉肉質、具有肥厚貯水組織的觀賞植物。
多肉植物分布較廣,非洲和美洲都有分布。其中非洲南部是多肉植物最為重要的分布區,以南非和納米比亞南部最為集中。由于南非氣候的多樣性,此處景天科、百合科、蘿藦科、番杏科、馬齒莧科、菊科、大戟科等多肉植物的種類極其豐富。納米比亞有著干旱而冷涼的生態環境,生長著番杏科、百合科、菊科、蘿藦科、夾竹桃科等多肉植物。
東非的索馬里高溫少雨,分布有蘆薈屬、沙漠玫瑰屬、大戟屬、鴨跖草科和蘿藦科等多肉植物。埃塞俄比亞的高原地帶有著豐富的大戟屬多肉植物。馬達加斯加的西部是熱帶干濕季氣候,主要分布大戟科、蘿藦科、夾竹桃科和龍樹科等特產多肉植物。
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是非洲多肉植物的另一個重要分布區。這里氣候涼爽干燥、少雨多霧,分布有景天科、蘿藦科、大戟科、龍舌蘭科等科中的特有種。
美洲的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是龍舌蘭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區。墨西哥還分布有景天科的多肉植物。美洲也是大戟科多肉植物的另一個重要分布中心。另外,非常風靡的莖干狀多肉植物,如龜甲龍、笑布袋、象腿木等,在南美和中美地區也有廣泛分布。

用多肉植物制作成的組合盆栽,造型多變,形態萬千,制作時還能享受DIY的樂趣。

大戟科的晃玉莖部膨大呈球形,圓滾滾的,非常可愛。
怎樣欣賞多肉植物?
形態特殊的莖
以姿態萬千的莖部為觀賞點的多肉植物分為莖多肉植物和莖干狀植物兩種。
莖多肉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部,常以大戟科和蘿藦科的多肉植物為代表。如大戟科的晃玉,莖圓球形,具8個寬棱,棱邊具褐色小鈍齒,表皮灰綠色,有紅褐色縱橫的條紋。還有莖部布滿瘤突的將軍閣,莖部球形的萬青玉,莖短圓筒形且具縱向排列的長疣突的琉璃晃等。它們的外形似仙人掌植物,是花卉愛好者喜歡收藏的品種。蘿藦科的紫龍角,莖4棱,棱緣波狀,有齒狀突起,也非常有特色。
莖干狀多肉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的基部,它們的基部膨大成形狀不一的肉質塊狀體或球狀體,主要以薯蕷科和葫蘆科的多肉植物為代表。常見有薯蕷科的龜甲龍,球狀莖表皮龜裂呈多邊形瘤塊,酷似龜甲,十分有趣。葫蘆科的睡布袋和笑布袋,莖基膨大,呈畸形的球狀,表皮光滑,讓人感覺很新奇。另外,還有夾竹桃科的惠比須笑,莖干扁平肉質,酷似馬鈴薯。還有非洲霸王樹、白馬城等都是花友們喜歡的觀莖類多肉植物。


女王花舞笠的植株呈包菜狀。

青峰的莖扁平。

球狀葉的生石花。
奇特多變的葉
在多肉植物中,葉高度肉質化,且貯水器官是葉的葉多肉植物占有很大比重,多以景天科、番杏科、百合科和龍舌蘭科的多肉植物為代表。
葉多肉植物的葉奇特多變。庫珀天錦章的葉披針形,紅緣蓮花掌的匙形,亞森丹斯樹的心形,木立蘆薈的劍形,翡翠殿的三角形,翡翠玉的球形,天使的鞍形,筒葉花月的圓筒形,神刀的鐮刀形,玉椿的圓頭形,夕波的三角柱狀,銀葉四海波的菱形,臥牛的舌狀,大型玉露的棍棒狀,扇雀的扇形,小松綠的線形,百歲蘭的帶狀,露美玉的卵球形,特玉蓮似船形……可以說數不勝數,千姿百態。
有些葉多肉植物的葉片厚度在植物界也是不多見的,如厚葉草的肉質葉有1~2厘米厚,青鸞葉厚1~1.5厘米,青露葉厚1.8厘米,露美玉葉厚2~2.5厘米,臥牛的葉則厚達3~5厘米。
葉多肉植物的葉色鮮麗多彩,除深淺不一的綠色、青綠色、藍綠色和灰綠色之外,還有葉片紫黑色的黑法師,黑紫色的黑王子,鮮紅色的火祭和紅椒草,葉面綠、黃、紅色間雜的春夢殿錦和清盛錦,肉質葉冬季在陽光下轉橙紅色的茜之塔。還有眾多肉質葉鑲嵌著白色、黃色、紅色的斑錦品種。

荒波的花像蒲公英。

大花犀角的花像海星。

馬洛夫蘆薈開的花像黃色的小牙刷。
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花
多肉植物的種類豐富,涉及的植物科屬很多,原產地分布也很廣,所以多肉植物的花色形態多種多樣。花朵的形狀就有很多,如雛菊狀的四海波、露草,喇叭狀的少將,星狀的大花犀角、筒葉花月,壇狀的仙女之舞,筒狀的不夜城,鐘狀的紫龍角,杯狀的銅綠麒麟,碟狀的非洲霸王樹,盤狀的沙漠玫瑰、白雪姬,燈籠狀的斑葉愛之蔓等。
不同種類的多肉植物開出的花朵數目和大小相差十分懸殊,最大的花是蘿藦科的大花犀角,花徑35厘米,而螺旋麒麟的花僅2~3毫米;有的多肉植物如天使,僅開1朵花,而龍舌蘭開花時,抽出的花序高達2~3米,著花多達幾千朵。
多肉植物的花色五彩斑斕,有紅色的沙漠玫瑰,紫紅色的露草、紫星光,淡黃色的雷童,金黃色的天女,黃色的惠比須笑,粉紅色的重扇,黃綠色的孔雀球,大紅的虎刺梅,乳白色的非洲霸王樹,白色的火祭、玉扇,橙黃色的短葉雀舌蘭,橙紅色的索馬里蘆薈,深褐紅色的紫龍角,淡紫褐色的吊金錢,綠色的翡翠閣等。這些花兒要么美艷,要么清新,有高雅、新奇的美感。
什么是仙人掌植物?
仙人掌植物是指“多肉”中屬于仙人掌科(Cactaceae)的植物,但“多肉”不一定就是仙人掌。大多數仙人掌植物,葉片已退化成為美麗的刺或毛,莖部非常發達,營養過程也由形態不一的莖部所代替,并形成其特殊的外貌。
怎樣欣賞仙人掌植物?
多變的莖棱
仙人掌植物的莖變化最大。比如有單生、不產生分枝的翁柱和不生子球的金琥,有容易長出分枝的蟹爪蘭和易長出子球的黑麗球,還有可集生幾十個子球的松霞。大多數仙人掌植物是直立生長的,但也有攀援附生、匍匐爬行和下垂懸掛的,如有直立莖高達16米的巨人柱,而量天尺的攀援莖可伸長達20~30米。有莖的直徑僅1厘米的松露玉、斑鳩;也有徑粗80厘米以上的金琥、翁柱、巨人柱等。常見的莖的形狀有柱形的牙買加天輪柱、愛氏南美翁,球形的星球、金琥,扁球形的烏羽玉、太平球,圓筒形的猩猩球、小町、金晃,指形的鼠尾掌、金毛球、黃金紐,團扇形的黃毛掌、白毛掌等。
不同種類的仙人掌植物棱的數目不同,這是仙人掌植物分類上的一個特征。如葉仙人掌屬和絲葦屬的部分種類莖部沒有棱;曇花屬、令箭荷花屬和假曇花屬等種類的莖扁平如葉,只有2棱。
仙人掌植物棱上的疣狀突起,也是仙人掌植物分類的依據。如光山的莖端螺旋狀排列的三棱錐狀疣突,長達10~12厘米;金星的疣狀突起大而長,有3~7厘米,肉質柔軟多汁;而小人帽子的疣狀突起僅2毫米;帝冠的疣狀突起為尖三角形,呈螺旋狀排列。

莖面紅色的鸞鳳玉。

金琥的莖呈球形,不會產生子球,周圍刺和中刺都是金黃色的。

緋牡丹冠的某些分生組織反常性發育,變成扁平的雞冠形帶狀體,品名叫“綴化”或“冠”。
莖部最大的變異有兩處,一是彩斑(variegation)的變化,又稱斑錦。莖部全體或局部喪失了制造葉綠素的功能,而其他色素相對活躍,使莖部表面出現紅、黃、白、紫、橙等色或色斑。不規則的色斑分布在莖部又形成了全斑、塊狀斑、雀斑、陰陽斑、鴛鴦斑、疣斑、散斑、虎紋斑和燈籠斑等。在仙人掌植物品名寫法上常用f. variegata或‘Variegata',中文譯成“錦”。二是扁化(fasciation)或稱帶化,實際上是一種不規則的芽變現象。這種畸形的扁化,是某些分生組織細胞反常性發育的結果。至于扁化產生的原因,各國園藝學家眾說紛紜,細菌感染、土壤貧瘠、昆蟲危害、閃電襲擊、缺水重肥、鳥類刺激和核散落物等因素都有可能誘發仙人掌的扁化。在仙人掌植物中這種扁化現象又叫做“綴化”或“冠”,品名的寫法上常用f.cristata或‘Cristata'。三是畸形(monstrosus)或稱“石化”,主要指仙人掌植物的生長錐出現不規則的分生和增殖,造成的棱肋錯亂,形似巖石狀或山巒重疊狀的畸形變異。植物品名的寫法上常用f.monstrosus或‘Monstosus'。
上述莖的彩斑、扁化和畸形3種現象,是目前仙人掌植物新品中最突出的“熱點” 和“視點”,也是本書撰寫的“重點”。
多樣的刺座
刺座又叫網孔,刺座是仙人掌植物特有的一種器官。其實它是一個短縮枝,是莖上的“節”。刺座上不僅著生刺和毛,而且花朵、子球和分枝也從刺座上長出。刺座是區別不同仙人掌植物的一個重要特征。
根據刺在刺座上的著生位置不同,常分為中刺和周圍刺(或稱周圍刺、側刺、放射狀刺)兩種。
中刺一般數目少而變化大。大多數種類中刺有1~2厘米長,而少數種類,如強刺球屬的琥頭中刺長達12厘米,其中烈刺玉的中刺長達22厘米,是仙人掌植物中最長的刺。
中刺的顏色豐富多彩,如卷云的新刺黃褐色、老刺灰色;御旗的中刺有白、黃、紅褐、紫褐等色,使整個球體成為彩色環帶;三光球的中刺在溫暖季節出白刺,冷涼季節出紅刺,十分有趣。
中刺的形狀變化亦大,如巨鷲玉的中刺寬而具鉤,龍眼球的中刺粗而彎曲,白玉兔的中刺為堅硬針狀。
仙人掌植物的周圍刺一般數目較多,且較細或較短。如帝冠、晝之彌撒等的周圍刺有1~3枚,而松霞、紅小町等的周圍刺都在40枚以上。

雪衣的刺毛美麗如雪。
周圍刺的形狀變化亦大,如白檀的周圍刺為刺毛狀,茜球為針狀,巨鷲玉為剛毛狀,豹之子的周圍刺非常短而細,均勻地排列成圈。
仙人掌植物的毛,實際上是刺的變態,常生于刺座上。黃毛掌、紅毛掌和白毛掌等,都有醒目漂亮的鉤毛。毛柱仙人掌的白掌、白云錦和翁柱等,莖體上密被很長的白色絲狀毛;白星、薔薇球、陽炎等球體密被由白色毛和刺組成的羽狀毛,呈輻射形,十分美麗。

仙人掌植物的中刺數量少,但一般長而尖,周圍刺則數量偏多。

蟹爪蘭能開出紅艷的小花,而且多在圣誕節前后開花。
多彩的花朵
仙人掌植物的花期大多集中在3~5月,而麗花球屬、菠蘿球屬植物,多在夏季開花,巖牡丹屬植物常秋天開花,白星、玉翁和蟹爪蘭等則在冬季開花。很多仙人掌植物一次性開很多花,但每年只開一季,而星球屬、菠蘿球屬、麗花球屬和裸萼球屬等植物,一年可開花數次。仙人掌植物單朵花的開放時間通常是2天,但有些種類如短毛球的單朵花只開1天,更短的像曇花只開幾個小時,而雪光的單朵花能開7~10天,可算花期最長的了。還有不被人們注意的量天尺,其實它的花遠遠賽過號稱“月下美人”的曇花,它是夜晚開花的仙人掌中最有名望的種類。在美國夏威夷,有一圍由量天尺組成的長約1千米的籬笆,一夜之內盛開5000朵直徑為30厘米的花,十分壯觀,而且芳香撲鼻。南美洲熱帶森林中的一種附生類型的仙人掌叫蛇鞭柱,開白色的巨型花,直徑可達25厘米,長40厘米,真可謂仙人掌植物的“花王”了。不過,有些種類如乳突球屬的大福球、白鳩球、日月球、源平球和滿月等,花雖不大,但小型的鐘狀花圍繞球體成圈開放,非常有趣。不少仙人掌的花具有香味,如琴絲的小白花有檸檬的香味,金星的花有強烈的水藻氣味,銀琥的小黃花有濃厚的水果香味,光山的花具有金銀花香味。

開紫紅色花的大統領。
仙人掌植物的花色艷麗多彩,有純白、大紅、粉紅、黃、紫、紫紅、黃綠等色,以白、黃及紅色者居多。花被片多數,呈喇叭狀、漏斗狀、鐘狀、筒狀和高腳碟狀等。
聊“多肉”別外行——了解點常用術語
瀕危植物(endangered plant)是指在生物進化歷程中瀕臨滅絕的植物。其種群數目逐漸減少乃至面臨絕種,或其生境退化到難以生存的程度。如仙人掌植物中的牡丹屬、尤伯球屬,多肉植物中的小花龍舌蘭、皺葉麒麟、棒棰樹等都是瀕危植物中的一級保護植物。

皺葉麒麟是一種瀕危植物。

嘴狀苦瓜的莖基部膨大成肉質塊狀體。

信氏花籠也瀕臨滅絕。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又稱肉質植物、多漿植物,為莖、葉肉質,具有肥厚貯水組織的觀賞植物。莖肉質多漿的如仙人掌科植物,葉肉質多漿的如龍舌蘭科、景天科、大戟科等多肉植物。
莖干狀多肉植物(caudex succulent)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的基部,形成膨大而形狀不一的肉質塊狀體或球狀體。如京舞妓、橢葉木棉、光堂等。
單生(simple, solitary),指植株莖干單獨生長,不產生分枝和不生子球的植物。如仙人掌中的翁柱和金琥。
群生(clustering),指許多密集的新枝或子球生長在一起。如仙人掌中的松霞,多肉植物中的茜之塔等。
軟質莖(solf stem),在仙人掌植物中有些種類的莖部肉質比較柔軟,含水量較高。如金星、鳥羽玉、松霞等。
硬質莖(thick stem),指仙人掌植物中一些株體比較堅硬的種類。如巖牡丹屬、帝冠、花籠等。
攀援莖(climbing stem),依靠特殊結構攀援它物而向上生長的莖。如景天科中的極樂鳥,薯蕷科中的龜甲龍等。
直立莖(erect stem),指垂直于地面的莖,是最常見的莖。如非洲霸王樹、老樂柱等。
肉質莖(succulent stem),肥大多汁,內貯大量水分和養料的一種變態莖。肉質莖上的葉多退化或形成刺。大多數仙人掌植物為典型的肉質莖。
葉狀莖(foliaceous stem)又稱葉狀枝。外形扁化或呈線狀,內部形成綠色組織,具有葉的形態和功能的一種變態莖。葉狀莖上的葉常退化為膜質鱗片狀、線狀或刺狀。如仙人掌科中的蟹爪蘭、令箭荷花等。
氣生根(aerial roots),由地上部莖所長出的根,在曇花、令箭荷花的成年植株上經常可見。
塊根(tuberous roots)由側根或不定根增粗形成,多數呈塊狀或紡錘狀的一種變態根。如多肉植物的惠比須笑、斷崖女王等。
棱(rib),又稱肋棱或肋狀凸起,突出于肉質莖的表面,上下豎向貫通或螺旋狀排列。棱數較多的應該是多棱球屬(Echinofossulocactus)。
疣狀突起(tubercle),又稱突起、疣粒,是仙人掌植物中某些種類的特征,疣狀突起的形狀、長短和大小的不同,都是仙人掌植物分類的依據。

葡萄甕是一種莖干狀多肉植物。

具有疣狀突起的帝冠。
刺座(areole),又叫網孔。刺座是仙人掌植物特有的一種器官,表面上看為一墊狀結構,多數有密集的短氈毛保護,其實它是一個短縮枝,是莖上的“節”。刺座上不僅著生刺和毛,而且花朵、子球和分枝也從刺座上長出。
周圍刺(radial spines),或稱周圍刺、側刺、放射狀刺。仙人掌植物的周圍刺一般數目較多,且較細或短,常緊貼莖部表面。如金晃的周圍刺有20枚以上,松霞、紅小町的周圍刺都在40枚以上。
中刺(centrals spines),著生在刺座中央的直刺,一般數目少而變化大,中刺的顏色呈周期性交替變化,溫暖季節出白刺,冷涼季節出紅刺,十分有趣。中刺的形狀變化亦大,有粗細、軟硬、寬窄和有無鉤狀之分。
彩斑(variegation),又稱斑錦。莖部全體或局部喪失了制造葉綠素的功能,而其他色素相對活躍,使莖部表面出現紅、黃、白、紫、橙等色或色斑。是仙人掌科植物和其他科的多肉植物培育新品種的材料。在品名寫法上常用f. variegata或Variegata',中文譯成“錦”。

雪晃冠的扁化現象。

高砂的石化現象。

球面布滿叢卷毛的叫恩冢般若。
扁化(fasciation)或稱帶化,是一種不規則的芽變現象。這種畸形的扁化,是由某些分生組織細胞反常性發育的結果,通常長成雞冠形或扭曲卷疊的螺旋形。在多肉植物中把這種扁化現象叫做綴化或冠,學名的寫法上常用f. cristata或‘Cristata'。
畸形(monstrosus)或稱“石化”。多肉植物的生長錐出現不規則的分生和增殖,造成棱肋錯亂,形似巖石狀或山巒重疊狀的畸形變異。植物學名的寫法上常用‘f.monstrosus’或‘Monstosus'。
狂刺(tansi),指刺座上的周圍刺和中刺呈不規則的彎曲,使整個植株型似刺猬一樣。常發生在仙人掌植物的金琥屬植物中。
恩冢(onzuka),仙人掌球體的表面叢卷毛連成不規則的片,甚至布滿整個球體。較多出現在星球屬植物中。
琉璃(nudas),專指仙人掌球體表面綠色、光滑、無星點的種類。常見于星球屬植物中。
龜甲(kitukow),在植株的刺座上方出現橫向溝槽,使疣突十分明顯。甚至每個刺座四周都有淺溝,其球面外觀形似龜背的現象。常發生在仙人掌植物中的牡丹屬和星球屬植物。
紅葉(koyo),凡仙人掌球體的表面出現棱脊帶紅暈或通體紅色的株體。常見于星球屬植物中。
奇嚴(kigan),球體的棱溝間發生錯亂,形成不規則的重疊現象。常見于星球屬植物。
覆隆(hukuriyu),球體的棱溝間生有不規則的條體隆起。常見于星球屬植物中。
黃體(aurea),凡仙人掌球體的表面出現通體黃色的現象。在仙人掌植物中發生比較普遍,如黃兜、雪溪錦、山吹等。
軟質葉(soft leaf),多肉植物中柔嫩多汁、很容易被折斷或為病蟲所害的有些種類的葉片。一般稱其為軟質葉系,如十二卷屬中的玉露、玉扇等。
硬質葉(thick leaf),指多肉植物中一些葉片肥厚堅硬的種類。一般稱其為硬質葉系,如十二卷屬中的琉璃殿、條紋十二卷等。
蓮座葉叢(rosette),指緊貼地面的短莖上,輻射狀叢生多葉的生長形態,其葉片排列的方式形似蓮花一樣。如景天科的石蓮花屬和龍舌蘭屬等。
窗(window),許多多肉植物,如百合科的十二卷屬,其葉面頂端有透明或半透明部分,稱之為“窗”。其窗面的變化,也是品種的分類依據。
花座(cephalium),專指仙人掌科植物頂部長出密生細刺和綿毛的部分,隨著球體的長大、成熟,逐漸形成花座部分,并在花座上開花結果。最典型的花座著生在花座球屬。
兩性花(hermaphrodite flower),一朵花中,兼有雄蕊群和雌蕊群的花。大多數多肉植物為兩性花,開花后都能正常結實。
雌雄異株(heterothallism),指單性花分別著生于不同植株上,由此,出現了雄株和雌株之分。
夏型(summer type),生長期在夏季,而冬季呈休眠狀態的多肉植物,稱之夏型植物或冬眠型植物。

玉露葉片頂端的窗晶瑩剔透。

藍云頂部的花座呈球形。
冬型(winter type),這種多肉植物的生長期在冬季,而夏季呈休眠狀態,稱之冬型植物或夏眠型植物。
子球(offset),從仙人掌植株的刺座上長出的小球,常作為嫁接或扦插的繁殖材料。

葉片呈蓮座狀的多肉組合盆栽,美觀可愛。

片葉插(leaf cutting),將多肉植物葉片的一部分插于基質中,促使生根,長成新的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最典型的是虎尾蘭,將一片長葉剪成一小段一小段進行扦插。
嫁接(grafting),把母株的莖、疣突或子球接到砧木上使其結合成為新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用于嫁接的莖、疣突或子球叫做接穗,承受接穗的植物稱為砧木。如緋牡丹嫁接植株,綠色的砧木叫量天尺,嫁接的紅球就是接穗。
砧木(stock),又稱臺木。植物嫁接繁殖時與接穗相接的植株。在仙人掌植物的嫁接中,普遍使用量天尺作砧木,多肉植物則常采用霸王鞭作砧木。
吸芽(absorptive bud)又叫分蘗(niè),是植物地下莖的節上或地上莖的腋芽中產生的芽狀體。如長生草、石蓮花等母株旁生的小植株。
葉齒(leaf-teeth),常指多肉植物肥厚葉片邊緣的肉質刺狀物。常見于蘆薈屬植物。
葉刺(leaf thorn),由葉的一部分或全部轉變成的刺狀物,葉刺可以減少蒸騰并起到保護作用。如仙人掌科植物的刺就是葉的變態。
芽變(bud mutation),一個植物營養體出現的與原植物不同、可以遺傳并可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保存下來的性狀。如多肉植物中的許多斑錦和扁化品種。
葉痕(leaf scar),葉脫落后,在莖枝上所留下的葉柄斷痕。葉痕的排列順序與大小,可作為鑒別植物種類的依據。如大戟屬中的噴火龍,桑科的巨琉桑,它們的葉痕非常特殊。
冠狀(cristate),葉部、莖部或花朵呈雞冠狀生長,又稱雞冠狀,如緋牡丹綴化。
黃化(yellowing),指植物由于缺乏光照,造成葉片褪色變黃和莖部過度生長的現象。
更新(renewal),通過修剪手段,包括重剪和剪除老枝等辦法,促使新的枝條生長。
休眠(dormancy),植物處于自然生長停頓狀態,還會出現落葉或地上部死亡的現象。常發生在冬季和夏季。
突變(mutation),指植物的遺傳組成發生突然改變的現象,使植株出現新的特征,且這種新的特征可遺傳于子代中。多肉植物還可以通過嫁接方法把新的特征固定下來。
科名(family),植物分類單位的學術用語,凡是花的形態結構接近的一個屬或幾個屬,可以組成植物分類系統的一個科。如仙人掌科由幾十個屬組成。
屬名(genus),植物分類單位的學術用語,每一個植物學名,必須由屬名、種名和定名人組成。每一個屬下可以包括一種至若干種。例如牡丹屬(Ariocarpus)下有巖牡丹(Ariocarpus reutusus),花牡丹(Ariocarpus fuefuracens)等。
種名(species),植物分類單位的學術用語,又叫學名,每一種植物只有一個學名。在屬名之后,變種或栽培品種名之前。例如蘆薈(Aloe vera var.chinensis),其中Aloe為屬名,vera為種名,var. chinensis為變種名。
變種(variety),物種與亞種之下的分類單位。如仙人掌科中的類櫛球就是櫛刺尤伯球的變種,狂刺金琥是金琥的變種等。

常用土與配土方法
常用土的種類
肥沃園土 指經過改良、施肥和精耕細作的菜園或花園中的肥沃土壤,是一種已去除雜草根、碎石子且無蟲卵的,并經過打碎、過篩的微酸性土壤。
腐葉土 以落葉闊葉樹林下的腐葉土最好,特別是櫟樹林下,是由枯枝落葉和腐爛根組成的腐葉土,它具有豐富的腐殖質和良好的物理性能,有利于保肥和排水,土質疏松、偏酸性。其次是針葉樹和常綠闊葉樹下的葉片腐熟而成的腐葉土。也可堆集落葉堆積發酵腐熟而成。

腐葉土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能力強。

培養土經過了充分腐熟,能直接用于植物的栽培。

蛭石長期使用后通氣和排水效果會減弱。
培養土 培養土的形成是常將一層青草、枯葉、打碎的樹枝與一層普通園土堆積起來,澆入腐熟餅肥或雞糞、豬糞等,讓其發酵、腐熟后,再打碎過篩。此種土一般理化性能良好,有較好的持水、排水能力。
泥炭土 古代湖沼地帶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淹水和缺少空氣的條件下,分解為不完全的特殊有機物。泥炭土呈酸性或微酸性,其吸水力強,有機質豐富,較難分解。
沙 主要是直徑2~3毫米的沙粒,呈中性。沙不含任何營養物質,具有通氣和透水作用。
苔蘚 是一種白色、又粗又長、耐拉力強的植物性材料,具有疏松、透氣和保濕性強等優點。
蛭石 是硅酸鹽材料在800~1100℃下加熱形成的云母狀物質,通氣性好、孔隙度大和持水能力強,但長期使用容易致密,影響通氣和排水效果。
珍珠巖 是天然的鋁硅化合物,是蟲粉碎的巖漿巖加熱至1000℃以上所形成的膨脹材料,具有封閉的多孔性結構。材料較輕,通氣良好,質地均一,不分解,保濕、保肥較差,易浮于水上。
盆栽多肉植物用什么土壤好?
多肉植物的盆栽土壤,多數為配方基質。目前,多肉植物使用較多的盆栽基質有:
園土、泥炭土、粗沙、珍珠巖各1份,另加礱糠灰半份,適用于一般多肉植物。
細園土1份、粗沙1份、椰糠1份、礱糠灰少許,適用于生石花類多肉植物。
泥炭土6份、珍珠巖2份、粗沙2份,適用于根比較細的多肉植物。
粗沙6份、蛭石1份、顆粒土2份、泥炭土1份,適用于生長較慢、肉質根的多肉植物。
粗沙2份、腐葉土2份、珍珠巖1份、泥炭1份,適用于一般多肉植物。
泥炭2份、蛭石1份、園土2份、細礫石3份,適用于大戟科多肉植物。
腐葉土2份、粗沙2份、谷殼炭1份,適用于小型葉多肉植物。
腐葉土2份,粗沙2份,壤土、谷殼炭、碎磚渣各1份,適用于莖干狀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的盆栽基質,一般要求疏松透氣、排水要好,含適量的腐殖質,以中性土壤為宜。而少數多肉植物,如虎尾蘭屬、沙漠玫瑰屬、千里光屬、亞龍木屬、十二卷屬等植物需微堿性土壤,番杏科的天女屬則喜歡堿性土壤。

多肉植物的栽培用土最好根據植物的不同而特別配制。
盆栽仙人掌植物用什么土壤好?
仙人掌植物生長的栽培基質非常豐富,可因地制宜,多采用當地最廉價的栽培材料,并進行合理、科學的配制。
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常用碎塊的干塘泥。這種基質排水透氣性好,且含有一定的有機質。
上海一帶用燃燒過的煤灰加腐熟的雞糞和鴿糞作培養土。
南京多用培養土加沙和干牛糞作基質。
日本常用粗沙加火山灰和少量貝殼粉作培養土。
德國常用輕石礫加多孔玄武巖礫、蛭石、熔巖沙和聚苯乙烯的混合基質。
美國則用沙質肥土加碎磚屑、老灰泥土和沙的混合基質作培養土。

市場上有已配好的仙人掌專用營養土。
目前,栽培金琥、江守玉等球形強刺類仙人掌,常用園土、腐葉土、沙加少量骨粉和干牛糞的混合基質。栽培曇花、令箭荷花、蟹爪蘭等附生類仙人掌,用腐葉土或泥炭土、沙加少量骨粉的混合基質。栽培翁錦、山影拳錦等柱狀仙人掌,可用培養土、沙和少量骨粉的混合基質。
在使用所有栽培基質之前,均須嚴格消毒;使用時,在栽培基質上噴水,攪拌均勻,調節好基質濕度后上盆。

珍珠巖具有多孔型結構,通氣良好,但保肥力較差。
澆水與肥料
多肉植物如何澆水?
大多數多肉植物生長在干旱地區,不適合潮濕的環境,但太過干燥的環境對多肉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極為不利。
科學的澆水,首先要了解多肉植物的生態習性和生長情況。什么時候是生長期或快速生長期?什么時候是休眠期或生長緩慢期?一般來說,正確的澆水頻度是,在3~9月生長期,每15~20天澆水1次;快速生長期每6~10天澆水1次(夏季休眠的多肉植物除外);10月至翌年2月,氣溫在5~8℃時,每20~30天澆水1次(冬季休眠的多肉植物除外)。有些種類葉色發暗紅,葉尖及老葉干枯,認為是植株的缺水現象,其實上述現象多肉植物在陽光暴曬或根部腐爛等情況下也會發生,此時若澆水,對多肉植物不利。因此,科學合理的澆水,首先要學會仔細觀察和正確判斷。

不能向多肉植物的葉心澆水。
一般情況下,澆水是氣溫高時多澆,氣溫低時少澆,陰雨天一般不澆;夏天清晨澆,冬季晴天午前澆,春秋季早晚都可澆;生長旺盛時多澆,生長緩慢時少澆,休眠期不澆。澆水的水溫不宜太低或太高,以接近室內溫度為準。
在多肉植物生長季節澆水的同時,可以適當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噴用的水必須清潔,不含任何污染或有害物質,忌用含鈣、鎂離子過多的硬水。冬季低溫時停止噴水,以免空氣中濕度過高發生凍害。

給彩云閣澆水時應將水直接澆在土壤上,而不能向葉片噴水。
仙人掌植物如何澆水?
我國早春氣候一般不穩定,仙人掌植株不需要補充太多水分,以早晚澆水為宜。但澆水不能從植株頂部淋水,特別是球體頂部凹陷的種類,被冷水浸淋后,球體會出現斑點或斑塊。而具長毛的種類被水淋后,毛黏結一塊,難于散開。除澆水外,氣溫升高時,定期噴水、噴霧,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對仙人掌植物的生長也極為有利。
夏季仙人掌植物進入快速生長期,加上氣溫不斷升高,對水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此時,澆水以早、晚為宜,能更接近原產地早晚濕度大、中午高溫干燥的自然環境。不過,高溫時節,許多仙人掌植物生長開始緩慢,被迫進入半休眠狀態。這時,澆水多了根部易腐爛,而澆水不足又會影響正常生長。此時,要認真觀察仙人掌的生長動態,做到合理澆水,可通過噴水來補充球體對水分的需求。
入秋不久,仙人掌植物又開始正常生長。此時,對較耐寒的種類澆水應多些,供水必須充足;而對一些不耐寒的種類,澆水應適當控制,以免植株生長過快,莖節或球體過于柔嫩,抗寒能力降低。深秋在長期天晴、氣候干燥時,可用噴水或噴霧來提高空氣濕度,能有效地控制仙人掌的生長量。

有毛的仙人掌不能遭水淋。
冬季仙人掌植物的生理機能大大減弱,水分消耗極小。盆栽仙人掌在冬季可幾個月不澆水。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澆水,反而容易讓球體遭受凍害。但是在北方,室內有暖氣,盆栽仙人掌在繼續生長或開花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補充水分。

仙人掌頂部有凹陷,切忌從頂部澆水,否則會使球體生斑或腐爛。
怎樣給多肉植物合理施肥?
資料表明,多肉植物在生長季節的施肥時間,可以每2~3周施1次,如菱鮫屬、沙漠玫瑰屬、吊燈花屬、天錦章屬、蓮花掌屬、亞龍木屬和蘆薈屬等植物;但大多數為每月施肥1次;少數種類如對葉花屬、辣木屬為每4~6周施1次,馬齒莧樹屬、厚葉草屬則每6~8周施肥1次;而白粉藤屬和肉錐花屬,只需每年換盆、換新土即行。多數多肉植物喜完全肥或低氮素肥,個別的綿棗兒屬喜鉀素肥。一般夏季高溫時要暫停施肥,晚秋低溫時停止施肥。施肥前,盆土應控制為稍干并松土,禁止施用沒有發酵的豆漿、牛奶、魚蝦等。
怎樣給仙人掌植物合理施肥?
合理的施肥會使仙人掌植物長得更壯實,球體更有光澤,刺色更鮮艷,開花更繁茂。春季是仙人掌植物結束休眠期轉向快速生長期的過渡階段,施肥對促進仙人掌的生長是有益的。一般每3~4周施肥1次,少數種類每6~8周施肥1次,以低氮素的薄肥或氮、磷、鉀完全肥為主,家庭盆栽常用仙人掌專用的復合肥,使用方便、清潔,不污染環境。7~8月盛夏高溫期,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應暫停施肥。剛入秋,氣溫稍有回落,植株開始恢復生機,可繼續施肥,直到秋末停止施肥,以免生長過旺,球體柔嫩,易遭凍害。冬季一般不施肥。

應根據仙人掌或多肉植物的生長特性而合理施肥。
四季養護要點
春季養護指南
盆栽多肉植物的換盆
多肉植物原產地范圍廣,生長周期也有很大差別。如大戟科的麻瘋樹屬、單腺戟屬、大戟屬、龍舌蘭科、龍樹科和夾竹桃科等種類的生長期為春季至秋季,冬季低溫時呈休眠狀態,夏季一般能正常生長,為“夏型種”,這類植物在春季3月份換盆最好。而生長季節是秋季至翌年春季、夏季明顯休眠的多肉植物,即“冬型種”,如番杏科的大部分種類,回歡草屬的小葉種,景天科的青鎖龍屬、銀波錦屬、瓦松屬的部分種類等,它們宜在秋季9月份換盆。其他多肉植物的生長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夏季高溫時,生長稍有停滯,這類多肉植物也以春季換盆為宜。
在換盆過程中,首先把配制的栽培基質進行高溫消毒、晾干、噴水,并要調節好基質的含水量。換盆植株在移栽前2~3天停止澆水。除少數有肉質根和高大柱狀的種類用深盆以外,大多數多肉植物宜用淺盆。栽植時植株必須擺正位置,一面加土,一面輕提植株,使根系舒展,盆土不宜過滿。有的小型多肉植物如生石花、肉錐花等盆栽后,在盆面鋪上一層白色小石子,既可降低土溫,又能支撐株體,還可提高觀賞效果。
一些大戟科、蘿藦科的多肉植物,本身根很粗又很少,可以2~3年或更長時間換盆1次,換盆時不需剪根、晾根,盡量少傷根,換盆后立即澆水,放半陰處養護。

虎刺梅等大戟科植物宜在春季3月換盆。

巴等景天科植物宜在秋季9月換盆。
盆栽仙人掌的換盆
仙人掌植物是一種生長慢、壽命較長、適應性強的多肉花卉,也是一種喜陽光、耐干旱、需通風的旱生植物,只有少數種類是喜半陰、喜空氣濕度大的附生攀援植物。為此,針對不同的仙人掌種類,采取相應的栽培方法,是養護好仙人掌植物的關鍵。
盆栽仙人掌與其他盆栽花卉一樣,栽培一年以后,盆中養分會趨向耗盡,而且由于經常澆水,栽培基質變得板結,透氣和透水性差,根系又充塞盆內。一般在春季4~5月氣溫到達15℃左右時,植株休眠期剛過、生長旺盛期尚未到來,正是仙人掌植物最佳的換盆時機。
大型球體如金琥等換盆時,由于球體刺多而重,常用繩索對接,打成繩圈,將繩索套在球體基部,勒緊并保持兩端對稱、平衡,同時用小鏟深挖盆土,松動根系,提拉繩索,球體就可順利脫盆。然后修根,晾干后換上新鮮基質重新盆栽。
中小型球體如雪光、星球等換盆時,可戴上厚質的帆布手套直接操作,避免手被銳刺扎傷。如果根系貼盆壁過緊,可用橡皮錘子敲擊盆壁,取出根團,修根晾干后盆栽。
附生類仙人掌如曇花、令箭荷花等換盆時,要先修剪地上部分,剪除過密、交叉、重疊、柔弱和老化的枝條,保持葉狀莖挺拔、均勻,并修剪地下根系,剪除老根和過長根系,然后盆栽、壓實,噴水后放半陰處恢復。

雅樂之舞的根長出了盆孔,急需換盆使根得以伸展。
夏季養護指南
多肉植物的越夏
大多數多肉植物在生長發育階段均需充足的陽光,屬于喜光植物。充足的陽光使莖干粗壯直立,葉片肥厚飽滿有光澤,花朵鮮艷誘人。如果光照不足,植株往往生長畸形,莖干柔軟下垂,葉色暗淡,刺毛變短、變細,缺乏光澤,還會影響花芽分化和開花,甚至出現落蕾落花現象。但是對光照需求較少的冬型種、斑錦品種,以及布滿白色疣點和表皮深色的品種,它們若長時間在強光下暴曬,植株表皮易變紅變褐,顯得沒有生氣。因此,稍耐陰的多肉植物,在夏季晴天中午前后要適當遮陰,以避開高溫和強光。
另外,早春剛萌芽展葉的植株和換盆不久的植株,還是要適當遮陰,有利于株體的生長和恢復。
仙人掌植物的越夏
仙人掌植物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生長在熱帶雨林地帶的半陰環境;另一類生長在沙漠或高原地帶,喜充足陽光。如果在高溫和強光下栽培第一類仙人掌,容易引起莖部萎縮變焦。而對喜光性較強的沙漠型仙人掌,夏季長時間的強光暴曬,也不是理想的生長環境。夏季高溫強光時適當遮陰,對這兩類仙人掌都十分有利。但如果遮陰時間過長,也會造成仙人掌球體伸長、刺毛稀疏、顏色暗淡,導致喪失觀賞價值。
還有一類原產于高原地帶,喜冷涼氣候的仙人掌。夏季高溫季節,它們都進入半休眠狀態,除遮陰減少光線進入室內之外,開窗通風也非常必要,能起到降溫和減少病蟲危害的作用。如果通風不良,在干熱的環境下,則易受紅蜘蛛、介殼蟲和粉虱等危害,使被害植株失去觀賞價值。

夏季用塑料薄膜對多肉植物進行遮蓋,能起到遮陰防曬的效果。
秋季養護指南
控制澆水,增加空氣濕度
進入秋季,氣溫稍有下降,加之晝夜溫差加大,仙人掌植物又恢復了正常生長,可多澆些水。由于仙人掌植物有夜間生長的特性,根據氣溫的變化,初秋的傍晚及深秋的午后澆水,有利于植株的生長;而陰天少澆水,下雨天則停止澆水。
增加空氣濕度對原產在高海拔地區的多肉植物十分有利,在秋季生長期,相對濕度宜保持45% ~50%,少數種類可達到70%左右。
合理修剪,優化植株造型
多肉植物多數體形較小,莖、葉多為肉質,進入秋季,生長速度相對加快。對莖葉生長過長的白雪姬、碧雷鼓、吊金錢等,通過摘心,可促使其多分枝,多形成花蕾,多開花,使株型更緊湊、矮化。對沙漠玫瑰、雞蛋花等進行疏枝,可保持株型外觀整齊。植株生長過高的彩云閣、非洲霸王樹、紅雀珊瑚等,用強剪來控制高度。對生長吸芽過多的紅卷絹、子持年華等,除去過多的吸芽,能讓株型更美。
秋季正值許多仙人掌植物花后和繼續生長的階段,適時、合理的修剪,不僅可以壓低株型,促使分枝,讓植株生長更健壯,株型更優美,還能促使其萌生子球,用于扦插或嫁接繁殖。大多數仙人掌植物如果在花后不留種,要及時剪去殘花,以免因結實而多消耗養分,不利于新花蕾的形成。對假曇花、鎖鏈掌、隱柱曇花、龍鳳牡丹和容易生長子球的仙人掌等,通過疏剪葉狀莖和剝除過密的子球,可使株型美觀。對初冬開花的蟹爪蘭、仙人指等,要及時摘蕾。對柱狀的仙人掌如白芒柱、龍神柱等,應適當短截,壓低株型,準備過冬。

對紅彩云閣進行短截,能促使多分枝。

剪去虎刺梅開敗的花序,有利于新花蕾形成。

白雪姬的摘心,能增加分枝,有助株型的美觀。
冬季養護指南
多肉植物的防寒
大多數多肉植物,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冬季溫度比我國大部分地區要高。因此,絕大多數種類必須在室內栽培越冬。
根據我們日常窗臺或封閉陽臺的條件,可以栽培的多肉植物名單參考如下:
室溫在0~5℃時,可栽培龍舌蘭、沙魚掌、露草、棒葉伽藍菜等。
室溫在5~8℃時,可栽培蓮花掌、蘆薈、銀波錦、神刀、雀舌蘭、石蓮花、肉黃菊等。
室溫在8~12℃時,可栽培酒瓶蘭、吊金錢、虎刺梅、光棍樹、十二卷、月兔耳、生石花、棒棰樹、長壽花、大花犀角、紫龍角、鬼腳掌等。
搬入室內的植物,如果空氣不流通或者濕度過大,則會引起植株病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室內需1~2天通風1次,一般情況下每2~3天透氣1次,但要避免冷風直吹盆栽。
仙人掌植物的防寒
我國地域廣闊,仙人掌植物在各地的防寒措施也各不相同。華南地區冬季最低溫度都在0℃以上,盆栽仙人掌只要搬進室內就能安全越冬。長江流域地區冬季氣溫都在0℃以下,經常出現零下5~6℃的周期性低溫,而一般封閉的室內陽臺和窗臺的溫度在5~6℃,有時也會出現0℃左右的低溫,平時可采用雙層厚的窗簾來保溫,遇強寒流侵襲時,可臨時搬進室內房間或啟開空調加溫。華北地區室內常出現-20℃ ~-10℃低溫,陽臺和居室中須有加溫的暖氣設備才能使仙人掌安全越冬。同時仙人掌除了應放在溫度5~10℃以上的地方之外,還應靠近朝南窗臺,以保證有充足的陽光。

冬季給仙人掌罩上半個透明塑料瓶,簡單易行,并且非常實用。

冬季除了保溫,還要給山吹足夠光照,否則容易長成尖頭。
“蟲蟲特工隊”——常見病蟲害的防與治
病蟲害的防治應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首先要有良好的栽培環境,如清潔的栽培場所,適宜的溫度、濕度,良好的通風透光,盆內及周圍環境無雜草等;再者,可定期噴灑藥物進行預防。一旦發現病蟲危害,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做到“早治、徹底”。
多肉植物的病蟲防治
多肉植物主要在室內栽培觀賞,所以對病蟲害的防治相對來說容易控制,不過長期室內栽培,在高溫干燥、通風不暢的情況下,也會出現一些“常見病蟲”和“多發病蟲”。
紅蜘蛛 主要危害蘿藦科、大戟科、菊科、百合科的多肉植物。該蟲以口器吮吸幼嫩莖葉的汁液,被害莖葉出現黃褐色斑痕或枯黃脫落,產生的斑痕永留不褪。發生后除加強通風、進行降溫措施之外,可用4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液噴殺。
介殼蟲 常危害葉片排列緊湊的龍舌蘭屬、十二卷屬等植物。該蟲吸食莖葉汁液,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出現枯萎死亡。危害時除用毛刷驅除外,可用速撲殺800~1000倍液噴殺。
粉虱 較多發生在大戟科的彩云閣、虎刺梅、玉麒麟、帝錦等灌木狀多肉植物。該蟲在葉背刺吸汁液,造成葉片發黃、脫落,同時誘發煤污病,直接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發生初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噴殺。
蚜蟲 多數危害景天科和菊科的多肉植物,常吸吮植株幼嫩部分的汁液,引起株體生長衰弱,其分泌物還招引蟻類的侵害。危害初期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灑。

神刀感染了銹病,葉片會出現大塊銹褐色病斑。
赤腐病 為細菌性病害,是多肉植物的主要病害,常危害具塊莖類的多肉植物,從根部傷口侵入,導致塊莖出現赤褐色病斑,幾天后腐爛死亡。盆栽前要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預防,若發現塊莖上有傷口,要待晾干后涂敷硫黃粉消毒。
炭疽病 是危害多肉植物的重要病害,屬真菌性病害。高溫多濕的梅雨季節,染病植株的莖部會產生淡褐色的水漬性病斑,并逐步擴展腐爛。首先要開窗通風,降低室內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再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止病害繼續蔓延。
銹病 常發生在大戟科的多肉植物,其莖干的表皮上出現大塊銹褐色病斑,并從莖基部向上擴展,嚴重時莖部布滿病斑。可結合修剪,將病枝剪除,等待重新萌發新枝,再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灑。
生理性病害 若因栽培環境惡劣,如強光暴曬、光照嚴重不足、突發性低溫和長期缺水等因素,造成莖、葉表皮發生灼傷、褐化、生長點徒長、部分組織凍傷、頂端萎縮枯萎等病害,最根本的措施是改善栽培條件。


緋牡丹感染了炭疽病,經常開窗透風能有效預防此病。
仙人掌植物的病蟲防治
目前,常見的危害仙人掌植物的主要病蟲種類有:
紅蜘蛛 以口器吮吸仙人掌汁液,尤其喜歡危害斑錦品種,植株一旦受害,全株就會呈火燒般的黃褐色,完全喪失觀賞價值。而附生類仙人掌的蟹爪蘭等,受害后莖節會出現黃褐色斑痕,嚴重時還會脫節。發病初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
介殼蟲和白粉虱 是仙人掌最討厭的兩種害蟲,會布滿莖或葉狀莖的表面,造成植株發黃、枯萎、莖節脫落,并誘發煤煙病。可用25%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劑2000倍液噴殺。

柱狀仙人掌被介殼蟲所害,整個植物發黃枯萎。
腐爛病 是危害仙人掌植物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仙人掌幼苗遇此病,會大量猝倒,萎縮死亡,成株球體則會開始出現褐色病斑,接著內部腐爛,發出臭氣,全株軟腐死亡。
銹病 出現在仙人掌植物莖部的表皮部分,起初是大塊銹褐色病斑,隨著病態的發展,向上蔓延,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觀賞性。發病初期用40%滅病威300倍液或25%三唑酮1500倍液噴灑。
日灼病 為生理性病害,是非常嚴重而普遍的病害。受害莖部呈淺紅褐色,病斑最初形成明顯的輪紋,斑點中心為淺灰褐色且開裂,最終枯萎死亡。要防止日灼病發生,首先是改善栽培環境,少施氮素肥料,土壤不能時干時濕,光照要充足,強光時需遮陰,澆水的水溫要適度。
另外,危害仙人掌植物的還有干腐病、腐霉病、枯萎病和炭疽病等。病害發生后一般治療比較困難,主要以防為主。在仙人掌生長期應定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灑進行預防。
超有成就感——“多肉”的繁殖方法
多肉植物的繁殖方法
多肉植物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種、莖插、根插、嫁接、分株等。
播種 可以一次性得到大量的種苗,特別適合產業化商品生產。同時,通過播種還可以發現沒有色素的子葉,俗稱“白子”,采用實生苗早期嫁接法,即可得到色彩優美的斑錦品種。常規的雜交育種,也要通過播種育苗,篩選出有價值的栽培品種。
為了提高多肉植物的結實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尤其是那些授粉成功率低的多肉植物。人工授粉應在晴天花朵盛開時進行,一般來說,當柱頭裂片完全分叉張開,柱頭上出現絲毛并分泌黏液時,授粉最佳。為了增加成功機會,可以第一天授粉1次,第二天再授粉1次。
授粉完畢后的植株,可擺放在溫暖通風處進行正常管理。待子房部位呈膨脹狀時,即表明授粉成功。多肉植物中許多種類的果實都是漿果,成熟后必須把果實洗凈,否則會影響種子正常發芽。然后把干燥后的種子用干凈的紙袋或深色小玻璃瓶保存,放冷涼干燥處。
許多多肉植物待種子成熟后采下即可播種,也可貯藏于翌年春播。根據作者播種觀察,番杏科多肉植物在播種后1周左右開始發芽,如露草屬為6~10天,舌葉花屬為8~10天,日中花屬為7~10天;景天科多肉植物在播種后2周左右開始發芽,在3周左右基本結束發芽,如蓮花掌屬12~16天,石蓮花屬20~25天,長生草屬10~12天,天錦章屬14~21天;鳳梨科的雀舌蘭屬播種后15~20天發芽。其中蘿藦科的國章屬播種后2天就見發芽,這是所有多肉植物中種子發芽最快的。

當花朵的柱頭分叉張開,出現絲毛及黏液時,用軟毛筆進行人工授粉。

石蓮花的葉插繁殖。

金邊虎尾蘭的葉插繁殖。
莖插 結合修剪整形,可剪取枝條截段作插穗,如沙漠玫瑰、翡翠殿、回歡草等。需注意夾竹桃科、大戟科的多肉植物,在切段的傷口處會流出白色乳汁,必須處理干凈,稍晾干后再進行扦插,剪取時流出的汁液要避免接觸眼睛,以免造成傷害。其余多肉植物待剪口干燥后扦插,效果更好。
根插 百合科十二卷屬中的玉扇、萬象等名貴種類的根部十分粗壯、發達,將比較成熟的肉質根切下,埋在沙床中,上部稍露出,保持濕潤、明亮的光照環境,可以從根部頂端萌發出新芽,形成完整的小植株。具塊根性的大戟科、葫蘆科多肉植物,也可采用根插繁殖。
嫁接 多肉植物的嫁接常在大戟科、蘿藦科和夾竹桃科等多肉植物上應用。較多用來嫁接繁殖斑錦和綴化品種,如霸王鞭作砧木,嫁接大戟科的玉春峰、春峰錦、玉麒麟、圓錐麒麟、貴青玉等;大花犀角作砧木,嫁接紫龍角等,能使接穗生長更快,觀賞效果更好。但是在嫁接過程中,大戟科和夾竹桃科多肉植物的體內含有白色乳液,為此,嫁接操作上力求快速、熟練,才能取得成功。
分株 是繁殖多肉植物中最簡便、最安全的方法。只要具有蓮座葉叢或群生狀的多肉植物都可以通過它們的吸芽、走莖、鱗莖、塊莖和小植株進行分株繁殖,如常見的龍舌蘭科、鳳梨科、百合科、大戟科、蘿藦科等多肉植物。當然,多肉植物中,具有斑錦的品種,如金邊虎尾蘭、王妃雷神錦、花葉寒月夜、不夜城錦、綠玉扇錦等,必須通過分枝繁殖,才能保持其品種的純正。

葉插長出的小植株。

松霞將叢生小球分栽即可繁殖。

落地生根葉緣的不定芽播下即可繁殖。
仙人掌植物的繁殖方法
仙人掌植物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分株和嫁接等。
播種 播種繁殖具有繁殖系數高和速度快的特點。
大多數仙人掌植物的種子細小,主要采用室內盆播。由于仙人掌植物原產于熱帶的高原或雨林地帶,種子的發芽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為15~20℃,土壤溫度為24℃。因此一般以5~6月播種為好,在溫室條件下,可提前在3~4月播種,如果是夏秋季采的種子,也可在9~10月播種。
播種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播種土壤以培養土最好,或用腐葉土或泥炭土1份加細沙1份均勻拌和,并經高溫消毒的基質為播種土。所用播種淺盆或穴盤要干凈清潔,最好使用新盆。對堅硬或發芽困難的種子,可先在培養皿或瓷盤內墊入2~3層濾紙或消毒紗布,再注入適量蒸餾水或涼開水,充分浸濕內墊物,然后將種子均勻點播在內墊物上進行催芽。
催芽的種子和普通種子盆播后,要加強管理,早晚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和避開強光暴曬。一般種類播后5~16天相繼發芽,少數種類需要20多天或更長時間才能發芽。
仙人掌植物的幼苗十分幼嫩,根系淺,生長慢,管理必須謹慎。播種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夏季高溫多濕或冬季低溫多濕對幼苗生長十分不利。幼苗生長過程中,用噴霧濕潤土面時,噴霧壓力不宜大,水質必須干凈清潔,以免受污染或長青苔,影響幼苗生長。


剪下紅毛掌莖節即可進行扦插繁殖。
扦插 扦插也是繁殖仙人掌植物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如常見的仙人球屬、裸萼球屬、乳突球屬等仙人掌種類,能從莖部萌生子球,只要掰下子球扦插就能生根成苗。而那些附生類仙人掌如曇花、假曇花、量天尺、蟹爪蘭等種類,只要剪下一段莖節扦插,也很容易生根成苗,而且有些種類在葉狀莖的基部已長出氣生根,可直接盆栽。另外,一些團扇狀和柱狀仙人掌,如仙人掌屬、鼠尾掌屬、圓筒仙人掌屬等,選取肥厚健壯的變態莖,切取10~15厘米一段,在陽光下晾曬1~2天后扦插,成活率亦高。團扇狀仙人掌還可用切塊方法繁殖,每塊插穗上只需帶上一個刺座即可。
對某些難于生子球的球形種類,如星球屬、金琥屬、強刺球屬、多棱球屬等,以及上述的柱狀類仙人掌,只需將其莖頂切去一段,破壞它的生長點,不久,從切口下部的刺座上便能萌生出許多子球,待其長大后掰下就可扦插。
由于仙人掌植物的再生能力特別強,扦插成活率亦高,除夏季高溫或冬季低溫處于半休眠狀態外,其余時間都能扦插,但以5~6月份更好。
扦插基質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常用細沙或泥炭和沙的混合基質,也可用煤灰、椰糠、礱糠灰、木屑、珍珠巖、蛭石等。總之,遷插基質要求疏松、通氣和排水性好。
有些附生類仙人掌如曇花、令箭荷花等,還可用水插法繁殖,生根很快,成活率亦高。

扦插前將子球傷口晾干。
子球扦插情況。

分株 在仙人掌植物中使用分株繁殖的不多,主要用于球體容易孽生子球,球體莖部常長有小根或氣生根的種類。及時將旁生子球掰下,分株盆栽,有利于球體的繼續生長。分株時間一般以春季4~5月最好,常結合換盆進行。若秋季進行分株繁殖,要注意分株植物的安全過冬。
嫁接 嫁接已成為繁殖仙人掌植物的最主要手段。它具有繁殖快、生長迅速和開花早的特點。特別適用于生長緩慢、根系發育較差以及缺乏葉綠素、自身不能制造養分維持生命的白色、黃色、紅色等栽培品種。嫁接還用來繁殖綴化、石化品種,培育新品種和挽救瀕危種。
仙人掌植物的接穗主要來源于播種實生苗,比如植株上自然孽生的子球,植株切頂(俗稱開刀)萌生的子球,以及附生類仙人掌中的扁平葉狀莖節等。所有接穗最好隨采隨接,若發現球體出現干癟現象,可用清水浸泡,待莖體吸水飽滿后再進行嫁接。
目前,最常見的砧木有:秘魯天輪柱,柱形砧木,較耐寒,生長勢旺盛,髓部較大,適合嫁接大型接穗;臥龍柱,柱形砧木,較耐寒,根系發達,生長后勁足,不易木質化,適合嫁接稀有和新優品種;阿根廷毛花柱,柱形砧木,耐寒,繁殖力強,在歐洲稱“萬能砧木”,適合嫁接新品種;量天尺、三角形柱狀砧木,繁殖容易,根系發達,生長健壯,親和力特強,耐寒性差,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普遍的砧木種類,適合嫁接裸萼球屬、強刺球屬和斑錦、綴化等種類。

常見的耐寒砧木南美天輪,植株在其上嫁接后生長快而健壯。
砧木的選用,還要根據栽培目的而定。以多繁殖子球為目的,應多用柱狀砧木,砧木可留長一些,這樣嫁接后,后勁比較足,接穗生長快,萌生子球亦多;若以觀賞為目的,多采用球形或三角柱狀的砧木,要求砧木肥厚充實,株型矮些,便于室內裝飾觀賞。
仙人掌植物嫁接的時間,一般來說,可在3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進行,南方地區可早一點,北方地區稍晚一點。5~9月,室溫在20~30℃時,是嫁接仙人掌的最佳季節,嫁接愈合快,成活率高。
嫁接常用的方法有平接、劈接和斜接。根據接穗和砧木的不同情況,靈活采用。平接,常用于嫁接球狀、圓筒狀和柱狀仙人掌,方法簡便,成活率高。劈接,又叫嵌接或楔接,常用于蟹爪蘭、仙人指、假曇花等莖節扁平的附生類仙人掌。斜接,適合于白檀、山吹、鼠尾掌等指狀仙人掌。
嫁接過程中還是有不少竅門的,對組織堅硬、含水量少的巖牡丹、帝冠、光山等這類接穗,除選擇肥厚、壯實和含水較多的砧木之外,在嫁接操作上還要快速,也可在嫁接前用不透光的紙或錫紙做成比接穗稍大的紙罩,罩在硬質仙人掌的接穗上20~30天,等接穗呈現嫩綠時再行嫁接,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等待嫁接或扦插的仙人掌子球。
另外對含有白色乳汁的白龍球、白玉兔、白斜子等接穗,要在白色乳汁流出之前完成嫁接操作。
在園藝觀賞上,還可采用立體接、重疊接等方法,將多種色彩的球體集于一身,構成多彩的盆栽植物。

切取冠狀莖塊進行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