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河邊說客
- 尋找瓊花觀
- 瓊花觀
- 1911字
- 2018-11-28 16:12:04
趙卜道等人在軍營中等候韓、梁兩位將軍凱旋。但是很多天過去了還沒有他們的消息。除了關心朝廷和南下民眾的安危,趙卜道在焦急等待中仍念念不忘李太守、張員外、阿貴等仇人的下落。
天空一直云海翻騰,玉如意、瑚璉也杳無音訊,好在并沒有什么妖魔鬼怪出來興風作浪。這一天眾人再次到城中尋找瓊花觀。“朱世伯不是說要隨衍圣公一起走嗎?”趙卜道一邊走一邊問朱敦儒。“一個世襲的公爵不能以大局為重,還跟他干什么?”朱敦儒不高興地說,“所以我很擔心岳飛將軍。只恐他日后跟錯了人,招來殺身之禍!”
“這有什么?”一旁的杜牧接話道,“跟錯了人造反就是了!”“杜兄此言差矣!”趙卜道搖頭道,“我還是同意朱世伯的觀點。跟錯了人不如不跟!”
“如果為國效忠遇上暴君或者昏君,就不是自己能選擇的了!”杜牧說,“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朱老先生和他所崇拜的嚴光,潔身自好、超然世外!”這杜牧看起來吊兒啷當其實還挺有見識,趙卜道想,真是人不可貌相。
“杜公子認為隋煬帝是不是明君呢?”朱敦儒問道,“聽說他就是被造反的起義軍殺死在揚州。杜公子好象曾經在他的行宮住過一段時間吧?”
“是的。他是不是明君我不知道,不過我喜歡由他的行宮改建而成的禪智寺!”杜牧露出一副懷念的神情,“我很想再去看看!但我已經不認識道了!”
“我知道我知道,杜公子還寫了一首《題揚州禪智寺》呢!”李清怡搶著說,“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趙卜道、朱敦儒等人也稱贊這首詩寫得動靜相宜、情景交融。“那我們也去看一看,聽說禪智寺就在運河邊上。”瓊花仙子進言道。朱敦儒、趙卜道當然不會反對,于是眾人改變目標,改為尋找禪智寺。
天上開始飄起了小雨,眾人沿著運河向前走。“正好去躲雨!”李清怡說,“只是不知道這什么寺到底在哪里?”“河邊渡口有一個和尚,一個女人,我們去問問他們!”趙卜道說。
走到那兩個人近前,趙卜道發現那個和尚年紀很大,而那女人雍容華貴,只是衣著略顯破舊、雨水洗涴了紅妝。這樣的兩個人怎么會走到一起?
“大師!”朱敦儒上前問道,“請問禪智寺怎么走?”可是那和尚并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他們去禪智寺做什么。“尋古探幽!”杜牧說道。
“說得真好聽!現在那里香火已斷!聽說到了晚上還有鬼影出沒。”那和尚說道,“正是當今社會的寫照。如今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諸位不如隨我們坐船東渡到日本國!”
去日本國?趙卜道感覺這個建議來得太唐突,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位夫人也是要去日本嗎?可是現在下雨了,而且河上又沒有船,還不如隨我們到寺里避雨!”瓊花仙子提議。
“我們不去!”那女人終于開口說話,“留在這個國家終究不安全!”“這位楊貴妃尚且知道逃往東瀛,遠離戰亂,你們幾個有人點撥還執迷不悟?以后你們發生什么不測可不要怨我沒有提醒你們!”楊貴妃怎么會在這里?趙卜道心想,那魚精說的怪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可是李清怡察覺不到其中的蹊蹺,還在跟楊貴妃開玩笑:“那就請貴妃娘娘給我們跳一段《霓裳羽衣曲》吧!”
“不得無禮!那大師你是……”朱敦儒制止了李清怡,他似乎也發現了不對,連忙問那和尚。“我是鑒真,以前在大明寺做主持。后奉皇上之命東渡日本去傳播佛法。已經失敗了好幾次。”那和尚說,“這一次我就不信又不能成功。盛世和亂世,日本國都是遠離是非的首選!”
“有些事我們不該摻和的就不要摻和了。”楊貴妃傷心地說,“這可是我的切身感受!要不是我命大,很可能就死在馬嵬坡了!”“可是韓將軍已經勸說我們投筆從戎。”趙卜道說,“而且看到國家有難而選擇逃避,也太不負責任了!”
“哪有那么多廢話?他們不去就別管他們,我們沿著運河走就是了!”杜牧很不耐煩地說。萍水相逢,都是失路之人,眾人只好和他們分道揚鑣。
臨走前瓊花仙子從頭上取下兩朵瓊花,瞬間手上多了兩把傘,好心遞與老和尚和楊貴妃。可是那兩人沒有想接的意思,一路跟在后面喋喋不休,希望趙卜道等人遠離大宋亂世、跟他們到日本出家。
眾人加快了步伐,可一直沒有擺脫那兩個人。“看!那就是禪智寺!”杜牧指著前方大聲說。大家跑進寺內,卻發現鑒真和楊貴妃并沒有跟進來。“總算走了!”杜牧罵道,“誰想跑到外國避難就自己去呀,還想拉我們一起?”
天色漸晚,雨一直下。眾人這才發現這確實是一座廢廟。雜草叢生,藤蔓纏繞,偶有鳥從草木上騰空而起,嚇眾人一跳。“我們看看就走吧,反正我姐姐有傘!”李清怡說,小姑娘看來有點害怕。“這種地方不來也罷!”朱敦儒也說,“太讓人失望了!”
杜牧也不好反對,的確在這里過夜太瘆人。可是就在眾人準備離開時,寺門突然關上了。空中又響起了袁天罡的聲音:“杜若!我派人來好言相勸,你們這般敬酒不吃吃罰酒,今天就休想再活著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