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觀道
- 圣道瘋魔
- 酒百杯志方醒
- 1590字
- 2020-08-24 21:23:09
青陽山半山處建有一古樸道觀,一羊腸小道延綿至山頂,而無路下行,應是有出世的仙人居住其中,想必山頂是那修行之所。山中多有小獸奔行,有鳥鳴之聲。李三剛至山腳下,便覺察有一道神識在關注著他,便抬頭朝道觀望去,只見觀中靜坐一老道,須發皆白卻無枯老之顏,老道人見李三有感便有些詫異神色,隨即打了個稽首,伸手做邀請狀,傳聲道:請道友入觀一敘。李三便也打了個稽首以作回應,雖悟道有小成,但卻只會一些簡單的道法,傳音尚且不會。
李三來到道觀前,老道人早已站在觀門口相迎,一番寒暄后便引進了道觀,觀內只掛有一張老子畫像,一張香案一枚香爐,案前放有一蒲團,便再無其他,老道人見無落座之地,便隨手招來一蒲團,邀李三落座。老道人含笑問道:不知道友來小觀所為何事?李三倒也直爽:聽聞青陽山有仙人,便來尋訪,吾悟道十年屢有不明之處,想請上仙指點迷津。老道問道:不知道友師承何處?“未有師門,機緣巧合得以初窺道法天機。”李三回答,老道人看向李三,唯見坦蕩謙遜,全無倨傲攀附之色便道:人仙之路艱難,無傳承也無護道人,貧道悟道三百余年,雖道法淺薄,但愿為我輩同道引路。“先行謝過上仙”李三打一稽首,“吾觀天地道法,修行者有三:一汲天地之精入體,塑造金身,輔以技藝。二汲取天地之精入體,洗凈肉身污垢以求合道,以身牽引天地之力。三觀天地之痕明天地至理,言出法隨。卻始終不明一事,修行是為借天地之力還是竊天地之力。”老道人得入仙路是因偶然得了一本天機集得以初窺仙法,而后勤加修煉得入地仙道果,雖對仙門仙法有了解,卻未能如此通透,不禁有些出神,良久之后不禁感慨,枯坐三百年不如一朝頓悟,自是對李三的問題無法明解,一番思索過后嘆道“今聞道友一席話,方知天地道法之廣闊,道友所問貧道道法太淺無法作答,但我有一門道祖廣傳與世的道法,俗世亦多有流傳,可傳與道兄而不壞門規,此術雖小,但卻是道門基礎法術,眾多法術皆由此術衍化而來,憑道友之悟性當有所得。
往后幾日,李三便在青陽山顛的白玉臺與老道人問道,老道人以天機集入得仙門,學的是老子法門,所以走的是觀天一路,與李三所悟相近,道法相互印證,已然臨近突破邊緣,一旬過后老道人心有所感,朝李三作揖道謝,天劫在即,貧道需要稍作準備便去往深山谷地以度劫。還請道友在此多留些時日,待貧道度劫歸來,再與道兄請教。
青陽山靈氣濃郁,雖李三不汲取天地靈氣,卻也靈魂大受補益。此地有老子畫像庇護,雖有仙人眼饞此地,倒也無爭奪之行。俗世凡人都喜歡居住在平地,大多靈氣稀薄,仙人則喜歡尋找仙山,非靈氣濃郁之地不留,而天下如此福地并不多見,所以為了一個好的潛修地,也常有斗法仙隕之事。
日日盤坐于白玉臺上,抬頭可見日出日落可見云來云往可見月出星稀,低頭則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見爾虞我詐可見禮儀道德可見生老病死。天地皆有道,人亦有術,人本為天地寵兒,萬物之靈,卻淪為口糧一般。神佛紅塵歷練,集眾生念力塑金身,妖魔擇人而噬,吸取生人血肉煉妖體,汲取七情六欲壯魔魂。
牽引術本是用于搬運的小術,卻是道祖一脈道法入門的必修法術,卻是易學難精,尋常仙人只是用于隔空取物,有大神曾以此術搬山填海移星換日,老道人察覺此術如結印施法,則可借道祖之力搬挪小山截斷河流,如若只以自身法力則只能搬起幾倍于自身的重物且難以長久,老道人雖師承老子修得入門心法,卻無師門指引授法,修行全憑水磨的工夫與自身天賦。
李三未入道門自然無法借法老子,雖有法決卻只能以自身法力修此法術,研習數日雖能施法,卻只能搬起碎石樹枝之類小物,頗耗心神。雖勤加練習,只是受制與自身法力有限,難有進展唯手熟爾。只是搬遷雖難,法術外放卻了然于心,自此山頂便多了石桌石凳,也多了涼亭石階,更有了一株蒼老古松讓這山巔更多了些許仙氣。
山中不知幾多寒暑,老道人依舊未歸,而李三已無法過多停留,便造了一扇石門進出其余以法力封住,門前留字主家云游四方,不時而歸。便下山去往山下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