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一過,藏在地底下的知了鉆出了洞,褪去了帶新鮮泥土的殼,倒懸在枝葉下,在山間的叢林里、在溪邊的柳樹上、在門前的桃樹、桂花樹上。
整個朱家村很快進入了知了歡唱的世界。日出日落,日落日出。時間如流水,飛逝而過,小七漸漸融入了朱家村的日常生活。對于她的到來,隨著田野里的忙碌,人們慢慢也沒了起初談論的熱情。
農村的“雙搶”(搶收搶種,因為秋后種下的禾苗基本沒什么收成了)季節到了,家家戶戶起早貪黑,甚至披星戴月,村里一年最忙碌的時候莫過于此時了。大寶家的新房子快蓋好了,本來說是準備新年入駐的,但是此時也只好放一放,一是沒有資金來源購買材料,只能邊等邊蓋;二是何梅害怕大寶看不住小七姑娘。反正這姑娘已經進門了,她也不急蓋房子了。此時,桂花也得回婆家忙活一陣,平時都是公公婆婆在家務農,“雙搶”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一把。她帶曉躍回婆家后,何梅只好邊干活邊看著她。
盛夏的朱家村,方圓幾百里的濃陰籠罩,十里的溪水淙淙,水底清晰可見的小魚成群游蕩,岸邊的青草和石塊天天在眉目傳情。沿溪岸的左邊間隙地散落著一排十幾個大石鋪,光滑如巨卵。灰褐色的小螃蟹在出水的石灘上自由地爬行或者打斗。成片的碩大柳樹,大人已經合抱不了了,撐起了團團的綠傘。有時還有幾個光屁股的小男孩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戲,歡笑聲不斷。
每天天不亮,太陽還沒有完全照進朱家村,白天一天的炙烤經過一夜的冷卻,似乎空氣中還有那么一絲的清涼,農家的廚房炊煙裊裊升起,勞累一天的人們經過一夜休息又開始新的一天忙碌。
放暑假在家的小寶,便帶著課本去青草茂盛的山谷里放水牛,大寶和朱愛明便帶著農具去田地里干活,小七跟在何梅后面,拎著一竹籃子揉搓好的衣服,穿過一條長長的田埂去溪邊洗浣。大黑狗一直跑在前面,不時地回頭張望。她們幾乎每天第一個到達溪邊,選擇兩個相鄰的大石鋪,然后把籃子里的衣服倒下,一件一件地洗起來。每次外出時總是聽人在背后小聲議論,不過何梅不管這些,她只是帶著小七洗完衣服就趕緊回家,然后基本一整天也不出院門了。兩人在院子里做家務,大黑狗便獨坐在院門前享受柳蔭下的清涼。
桂花帶著曉躍回去之后,何梅自己不能全身心地干活,看著沉甸甸的稻穗,心里特別著急。她讓朱愛明、大寶和小寶將雜交早稻首先收割曬干。三分試驗田,足足有兩百斤稻谷,三人歡歡喜喜地用三輪車運到村里的機稻場脫了殼,雜交大米比一般大米又長又大,光澤勻稱,然后趕緊運回家下了鍋。這大米不論煮飯還是煮粥,口感都是特別好。
何梅把自家的雜交大米分了些給其他的村民們,大家品嘗后都稱贊叫好。村民們嘗到了種植雜交水稻的甜頭,開始大膽起來,去鎮上買了一些其它雜交的種子回來種,比如雜交豆角,雜交玉米,雜交黃豆等等。全村除了極少數人外,決定明年開始將村里的稻種子更新換代。
桂花帶女兒曉躍回去一周便匆匆回來了,大人和小孩的臉都曬黑了些,脖子有點發紅。由于丈夫劉建紅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自然少種些,她快馬加鞭地收割完稻谷就回娘家了。她目前的重要任務就是帶好孩子,看好小七姑娘,這點她的公公婆婆都能夠理解,即使心里有怨言嘴上也不會說出來。
“雙搶”季節,承載著每家一年的收獲和希望。全村男女老少都得冒著烈日酷暑,在田野里和稻谷場上好揮汗如雨。哪怕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剛上小學的孩子也得幫忙收割稻谷,拾稻穗。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即使平時那些打麻將成癮的人,此時也去田野里和稻谷場上搶收搶種,拿著鐮刀割稻的割稻,扶著犁翻田的翻田,立在泥水里插秧的插秧。
這個季節,大概全村只會看到桂花、小七姑娘和曉躍在院前大柳樹下納涼聊天,當然她們有時也會頂著烈日,提著籃子給田野里或稻谷場上揮汗如雨的何梅、朱愛明、大寶和小寶送些茶水和瓜果解渴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