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有趣的筆名
書名: 大文學家作者名: 醉臥笑伊人本章字數: 1480字更新時間: 2018-09-07 15:11:30
如果僅僅因為徐詩哲與張婉怡之間有夫妻之名,就將陸罌夢定性為小三,繼而厭惡這樣一個人物,那太過膚淺。
實際上在徐詩哲愛上張婉怡之前,他和陸罌夢,就是最為合拍的“伙伴”關系,,他們之間或許什么都有,但就是沒有愛情,因此兩人之間的相處,非常的輕松、愉悅,他們可以邊談藝術、談美學、談詩歌等談一整天。
陸罌夢根本不在乎徐詩哲擁有眾多“伙伴”,因為她也有許多情夫,其中還有情愛上她,而放棄自己的家庭,想要與她結婚,但毫無疑問,被只想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的陸罌夢拒絕。
她這樣多才多藝的絕色美人,對無數男人來說,就好像罌粟花一般,讓人上癮,而在上癮之后,想離她越近,卻發現她像天邊的云,越飄越遠……
那個為她放棄家庭的情夫,發現自己過去對于婚姻的執著是可笑的,純屬多余的假想,或許要想和陸罌夢永遠在一起,就必須成為如徐詩哲這樣能夠完全做到靈肉分離的人。
總結來說,《情與性》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故事。
而生命由于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因此,小說的結局,當然也是會讓讀者感覺懵逼的,為了體現人生的無常,徐詩哲與張婉怡最終再一次走到一起后,卻死于一場車禍,當時張婉怡因為實在無法忍受徐詩哲的行為,而選擇離開,徐詩哲終于發現,他果然還是更在乎“情”。
可惜的是,他們之間能不能圓滿地在一起,都被王德孚的一支筆操控著。
他之所以想好這樣一個結局,當然是為了想完結的時候就完結,這主角都死了,那還要寫啥?
只能說牛逼的作家連爛尾起來,都可以讓讀者感到這個結局有“深意”,象征人生無常嘛。
至于陸罌夢,她明明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值得諷刺的,她的職業是個女演員,在生活中她拒絕媚俗,但是在熒幕上,她卻時刻處于媚俗之中。
人的存在,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不同,方式也不同。
書中,王德孚通過徐詩哲和陸罌夢嘗試了生命意義取舍的不同方式,兩者的共通之處正是在于對“媚俗”的反叛。
王德孚認為:媚俗是人類的一個通病,是一種以撒謊作態和泯滅個性來取悅大眾,取寵社會的行為。
作品中徐詩哲和陸罌夢都體現了反“媚俗”。
區別在于徐詩哲是以一種表面上退讓的抵抗來否定“媚俗”;而陸罌夢則是背叛,出走的抵抗。
可是到頭來,他們都無法從“媚俗”中掙脫,就好比他的這部《情與性》,如果沒有討好讀者的媚俗內容,那有多少人會來讀他的作品呢,他想要表達的哲學思考,自然就沒法傳達給更多的讀者了。
當然,曲高和寡的純文學,終究沒法讓所有人都喜歡,對普通讀者來說,他們只要代入男主角,當然是很爽的,哪個男人不幻想自己容貌頂尖、才華橫溢,勾勾手指頭就有女孩倒貼?
其他作家要寫出詩人主角的逼格,當然也不會像王德孚這樣容易,除非那個作家本身就擅長寫詩,要不然你光用文字描述這位詩人多么多么有才,卻拿不出什么作品按在他的頭上,那這種描述就是空洞無力的。
王德孚便直接將《再別康橋》、《偶然》、《翡冷翠的一夜》按在了徐詩哲的頭上,這個時代那些喜歡現代詩的文藝青年,怕怎么都不會想到,他們有一天會去一部大作中尋找詩歌。
王德孚花了一周的時間,終于寫出了《情與性》的開篇,里面的亮點之一,就有《再別康橋》,這是吸引文藝青年的,對普通讀者來說,開篇的亮點,當然就是男主在國外搞大洋馬。
搞定了開篇之后,王德孚還給自己想了個筆名,以掩飾他的真實身份,雖說如今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但他的這部《情與性》,還是太過露骨了,或許還會被看不懂他這部作品深刻內涵的讀者,擼完之后痛罵低俗,所以筆名很有必要。
王德孚思考片刻,就想出一個有趣的筆名——伊人女士。
----------------
二更~~~求打賞、收藏、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