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影響行政權力法治化的是權力自身

王剛

行政權力法治化既是法律問題,也是實踐問題,因為權力最終必須體現為特定的行政行為。要切實實現行政權力的法治化,就必須解決影響行政權力法治化的障礙,而最大障礙恰恰來自權力自身。行政權力有克服自身障礙,實現法治化的意愿和能力嗎?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必須把良好意愿、真實能力與實際情況分開來講。

行政審批在任何一級政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別是在單一體制國家里,與國家體制相對應,在國家層面體現為體制和制度性的安排,在地方政府層面則體現為職責和組織性的配置。因此,行政審批是對政府職能的分解和延伸,其權限分配和組織運作反過來又會影響到一級政府的運轉機制、決策模式。可以說,行政審批是最重要的行政權力。

審批權是行政權的核心,也是行政權運行的基礎,它隸屬于行政權,受到行政權力的轄制。行政審批在行政權力的行使中無所不在,它既是一種外部行政行為,也是一種內部行政行為。作為外部的行政審批與作為內部的行政審批,二者有著很大的差異。正是因為行政審批存在著行政行為的內部屬性,從而決定和強化了審批權對行政權的依附性。審批權是政府的局部權力,目標單一(依申請受理)、思維簡單(依條件許可);而行政權可以作為政府的權力合集,相對而言,其施政目標更為綜合,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決策過程也更為復雜,需要形成明確的施政理念,動用相應資源,保證目標實現。要實現行政權力的法治化,首先得解決行政審批法治化的問題;實現行政審批的法治化,是實現行政權力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礎。

經濟全球化、區域競爭加劇,使經濟、就業等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了任何一個國家政府、地方政府的面前。中國地方政府對經濟目標的追求,還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有不可抑制的內生動力。具體而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快速甚至超常規發展;投資與消費、出口的實現,形成投資依賴、投資沖動;政績考核導向,以GDP論英雄;財稅壓力,需要擴源增收;加大市政設施建設力度,大搞形象工程,大建標志性建筑。上述目標的實現,都與行政審批有關。行政審批作為世界各國通行的一種管制方式,涉及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公民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在影響范圍上如此,其影響程度、干預深度等方面,也是其他行政手段所不可比擬的。

設置行政審批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證社會要素、市場經濟的最大自由,而不得不采取的對可能導致侵權泛濫而喪失基本公平、公正自由的限制,為了保證人們交往和交易活動的便利而采取的秩序安排,是為了保證人們交往和市場交易的低成本而采取的行政確認措施,從這一點上講,它確實需要為此付出一定的行政成本。這個行政成本只要可控、有限,社會能承受,秩序帶來的收益遠大于混亂可能造成的損害,那么,這種行政成本就是合理的。但從另一角度講,過多過濫的行政審批以及不合理的條件、過高的進入門檻,完全可能束縛經濟的發展。因此,“多、快、好、省”的發展要求,需要時間短、事項少、審批快的行政審批。

行政管理權是一種必須主動作為、自主決定的權力,因而具有天然的擴張性,而且易于找到實現權力擴張的合理理由。行政權力法治化是對行政管理權和審批權、許可權所做的整體的、一致的要求。行政審批作為一種最特殊、最重要的行政權力,對其行使必須進行嚴格規范。

如何防止公職濫用、公權私用,這不僅是依法行政、反腐敗的要求,也是對政府部門、公職人員的基本要求。相對于防止公權私用,抑制公職濫用要難得多。因為“私用”有個人得好處的因素,比較好界定;而“濫用”則不然,消解“公職濫用”,必須靠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應加大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力度,使行政審批不再像登天那么難,如群眾所說“辦一件事就像被剝層皮”。許多地方政府在實施行政審批時,會出現脫離法治、超越法律的“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等現象,這其實是行政權力過度介入市場的干預式服務,其表現是行政權力充當交易主體進入市場,超越法律給予特殊政策,不按規程嚴格審查,不履行職責實施監管,以及替代市場主體做決策、包辦申報許可事務等。包裹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外衣的審批服務,實質上是行政管理權與特定市場主體的交易,是許可權與經營權的交換,極易形成灰色的議價地帶,此種審批服務恰恰是法治不健全、法治意識淡薄的表現,甚至是對許可權恣意干預的濫權行為,是堂而皇之對法治的侵害。因為是“公權公用”,行政權在超越法律制度時,更加理直氣壯;做出決定時,更加缺少顧忌,因而對其防范更難,其造成的危害可能也更大。

按“需”許可,是行政管理權、“特權申請人”無視法律的雙向特權,是運用超法律的權力來謀取非市場化的利益。超越法治底線的按“需”許可,呈現出行政審批的權力定向化、權利特殊化、審批走過場、許可形式化的共同特征,行政審批辦理程序和許可條件隨“需”而變,依法許可變成了背離法治原則的依“需”許可。由于超越了法治的約束和校正,審批服務蛻變為“什么都能干”的“包辦審批”、“什么都敢批”的“強制許可”,成為培育“權貴資本主義”的催化劑。審批服務應體現公平、公正的要求,不能因為申請人主體的差別、申報項目內容的差異,而對審批流程、許可規則做選擇性安排,對申報結果做預設性給付。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應切實防止審批服務的變異和對依法許可的異化,促進政府由經濟主體向公共服務主體轉型。

行政審批是一種賦權行為,對于申請人提出的從事特定領域活動的資格和權利的批準、同意和許可等請求,審批部門必須在依法審批的基礎上,履行告知義務,做出是否許可的決定。審批事項依法設置、辦理行為依法規范、受理條件依法確定、許可結果依法取得等,均體現了依法審批的法治原則,因此,審批權、許可權是一定要被關進制度“籠子”的權力。如能若此,申請人的依法申報與審批部門的依法許可之間,就應該是近似恒等式的關系。事實上,這種恒等式會因為行政管理權對審批過程的主動介入,而變為嚴重失衡的不等式,導致以審批服務名義做出的“依需”許可大量存在。


(王剛:深圳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绥化市| 十堰市| 三原县| 桃源县| 酒泉市| 苍梧县| 宁安市| 定陶县| 石嘴山市| 九江市| 双峰县| 兴海县| 会东县| 宁强县| 历史| 贵溪市| 印江| 闽清县| 南宫市| 金昌市| 张家界市| 阿拉尔市| 宝丰县| 奉新县| 迭部县| 大同市| 潢川县| 清远市| 靖宇县| 北宁市| 寿阳县| 灌南县| 九龙县| 石城县| 什邡市| 离岛区| 东乌珠穆沁旗| 郎溪县| 金湖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