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也反常:“科學咖啡館”怪談
- (法)科學咖啡館
- 2228字
- 2019-01-05 10:10:40
前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
2006年,一群科學愛好者開創了一個博客網站,分享他們的愛好,聊聊不足為外人道的話題。那時,博客這種既能互動又不用掌握高深技術的網絡社交形式剛剛成熟,在各個領域刮起了一陣新風,從廚藝到文化娛樂,什么內容都有,當然也少不了科學!于是,本著團結一致利用新模式的精神,我們6位博主創建了“科學咖啡館”(Café des sciences),不僅為了互相幫助,也為了給讀者提供精心編寫的科普知識。雖然我們在法國博客界備感孤單,但我們知道沒有回頭路可走。要相信,聊科學、分享科學,首先是人類的冒險,也是社會的冒險!10年過去了,有些人已轉做其他事情,不再寫博客了,但這個活動依然在繼續。看博客、寫博客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實驗室里,科研人員開一個博客也不再被視為另類之舉。在偽科學滿天飛、互聯網上人云亦云、各種消息以訛傳訛的亂象面前,大家都很清楚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堅決反對利用無知與蒙昧的偽科學宣傳。
那時,我們之中有的是剛剛起步的科研人員,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工程師。今天的“科學咖啡館”里依然有這三類人,此外還有中學老師,以及(半)職業科普人士加入。我們的同事皮埃爾·巴泰勒米是《世界報》的合作科普博主,他將這最后一類人稱為“科學擺渡人”。科普記者、科普作家、視頻制作者擴充了“科學咖啡館”的隊伍。然而,他們的科普生涯可不是一帆風順:工作人員來來走走,合同說沒就沒,項目資助時有時無,機會可遇而不可求……再加上YouTube這類平臺“一切向錢看”,只給同意播放廣告的內容生產者報酬,而且還得看是否有網民愿意捐款和眾籌來支持。但是,大家一直能在我們這個小團體中找到慰藉。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大家在“小博客”或“小頻道”中付出的巨大勞動不會白費。今天,科學方面的文章作者和漫畫作者有時能取得巨大成功,甚至成為大明星。
當今世界的科學博客圈和科研圈都以英語為主流。“科學咖啡館”就成了頑強存活的“法語小天地”。我們中有人遠赴他鄉,在英語國家的實驗室里工作。但對他們來說,“科學咖啡館”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可以用母語聊聊科學和自己的研究。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從“埋頭苦干”轉向“暢快對話”的大好時光。當然,對所有人而言,重要的是把自己取得的成果告知大眾。很快,瑞士、加拿大魁北克地區、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的博主都加入了我們的隊伍。可惜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都沒有來自非洲法語區科學家的聲音。請你們也趕快來加入我們吧!
科學,將熱愛它的人團結在一起。10年來,我們已經通過自己的方式展示了這一點。這些年我們都做了什么?我們成長壯大了,已有超過100名成員,刊登了1萬多篇博客和播客,做了4000多條視頻。我們還創建了衍生團體——專門做漫畫科普的Strip Science和做視頻科普的VidéoSciences,以及給大孩子和小孩子們看的KidiScience。我們參與或組織了巴黎VidéoSciences科普節、里昂“科學節”和瑞士洛桑“科學播客”(Podcast Science)等科普活動。我們站在科學研究機構、文化機構和政府機構身邊,共同在網絡上捍衛科普運動。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初衷被寫進了大學的出版物中。我們在媒體前訴說科學之美。現在,又有了你拿在手中的這本書!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歡迎光臨“科學咖啡館”!
安托萬·布朗夏爾
“科學咖啡館”聯合創始人,現任網站行政秘書和財務主管
皮埃爾·凱爾內
“科學咖啡館”副主席,2009年加入
……有一群人在幸福地做著科普!
“我們‘科學咖啡館’出本合集怎么樣?”
“要是能在2016年出版就好了,正好趕上成立10周年!。”
“我們的讀者有很多啦。但幾百頁的書能吸引人嗎?”
“我有個瘋狂的主意,要不我們玩輪流填空吧!看最終能寫出啥?”
“正經點,還是確立一個統一的主題吧。”
“不如更新一下《年度最佳科學博客》吧,也就上、下兩冊!”
你手中的這本書有三個非同尋常之處。首先是作者的數量。各個領域近40位科普作者、科研人員、教師、學生、插畫師和純粹的科學愛好者傾力合作完成了這本書,不管是題目的選擇,還是插圖呈現的最佳方式,沒有什么是自上而下獨斷決定的,都是大家討論的結果。很多作者們在真實生活中素未謀面,但也按照學術界通行的“同行評審”(peer-review)原則審讀了彼此的文章。第二個不尋常之處是這本書綜合了文本、插圖、漫畫等各種形式,需要專業互補的作者通力合作。如果有可能,希望讀者登陸我們的網站,花些時間去看一些視頻,有些視頻是專為本書而做的。本書最后一個不尋常之處就是它的主題——科學也反常!希望你在書中的所看、所得能讓你眼前一亮,徹底改變原來可能持有的錯誤想法。
有了大家的合作,本來很容易寫出一篇激情洋溢的前言:“看看,我們一聯手,竟能有這樣的成果!”但是,所有參與過團隊協作的人都知道,實際情況恐怕沒這么美好。溝通不暢、消極怠工、組織不利等方面的問題很快就會讓團隊協作變成一場噩夢。所以,我們一定要感謝Belin出版社在這一非同尋常的項目中一直給予的幫助,尤其要感謝編輯洛朗·布拉西耶把“做一套博客科普書”這一在腦中盤旋好幾年的念頭最終付諸實際,還有娜塔莉·布魯斯,她在“郵件轟炸”中依然保持淡定,不介意拖稿,對特殊情況也能寬大處理,還要處理各種煩心事:“比利時作者,但住在非洲?出版合同能簽電子版嗎?什么?他居然沒有社保號?”
在讓我們的作者發聲之前,我希望讀者在讀完本書后能把感想告訴我們。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本書,我們都會非常高興傾聽你的想法。如果這本書獲得成功,第二冊中說不定還能用上你的評論。在此祝大家閱讀愉快!
最后提醒諸位,個別文章內容頗為驚人,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斯特凡·德博弗
“科學咖啡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