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附二:五陰解脫次第法要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凈。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于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癁槌嗡?。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于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后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于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于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ビ们鍍簟J绞澜?。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于我滅后。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精真妙明。本覺圓凈。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于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公元一九七八年正月,歲次戊午,適余掩室已過一年之期,老古出版社亦已成立一年,乃發起重印《楞嚴大義》第五版,決心增排原經文相互對照,便利讀者之研究查證。當經編輯部同仁李淑君、張明真、戴玉娟校定。原文采用慧因法師所編《楞嚴經易讀簡注》之版本為準,校以臺灣印經處歷年影印昔日上海佛學書局版本,互相資證,然后統由戴玉娟悉心校排,費時三月余,方蕆其事。

今當其送審之際,有感專事修證佛法者之歧路,特將第九、第十兩卷中“五陰解脫次第”之法要,增輯于初譯完稿時所綴《串珠》之后,以期有利末法時世之依法行者,是所祈愿。謹以此志勝緣。

(公元一九七八年,臺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民权县| 姚安县| 鄄城县| 沙湾县| 临海市| 开江县| 天全县| 深圳市| 镇巴县| 承德县| 陆丰市| 民乐县| 吉林省| 贵港市| 西和县| 吴堡县| 万全县| 康乐县| 龙陵县| 肇源县| 星子县| 吉安县| 专栏| 民乐县| 铜川市| 永昌县| 都安| 美姑县| 弋阳县| 喀什市| 罗源县| 湘乡市| 嘉定区| 昌宁县| 大同县| 清新县| 武清区| 沂南县| 日土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