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2015前途出國留學指南
- 新東方前途出國圖書策劃委員會
- 9字
- 2018-11-08 16:26:13
第二章
各國留學概況
看美國學術殿堂
從事美國留學工作已經多年,我經常面臨著跟學生和家長來討論應該選擇什么國家留學,為什么要選擇美國,到底什么時候出國最合適之類的問題。
小學教育
我由于第一次出國的時間比較早,加上原來在教育電視臺工作,一直很關注教育,所以,會借著一切可能的機會去了解美國的教育與中國教育的差別。通過我的經歷,也許可以幫助家長們對美國的教育增加一些了解,在考慮是否把孩子送到美國去學習,以及什么階段出去比較適合自己的孩子等問題上,能考慮得更理性一些。
1994年第一次帶孩子去美國探親的時候,我的孩子不到兩歲,由于我們在路易斯安那州只逗留幾個月就要去德克薩斯州,而且孩子還不夠年齡上Kindergarten(幼兒園),就只能上Daycare(日托)。后來到了德州,我兒子可以上幼兒園了,但我發現當地的公立幼兒園很少,而私立幼兒園又非常貴,當時我們的收入并不高,加上擔心孩子因為語言的問題在學校會變得孤獨,所以,最后就沒有送孩子去上幼兒園,我自己既沒去打工,也沒有上學,而是在家陪著孩子玩了將近一年,這是我后來覺得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美國幼兒園的教育在保護孩子的天性和創造性,培養自信這些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這也是我經常帶孩子到一些開放的幼兒園去玩的時候,發現不懂幼兒教育的我們關于語言方面的擔心其實是多余的,系統的教育,包括知識方面,以及如何與同伴相處,這些都是我自己無法教會孩子的。
所以,當我們2000年再次去美國的時候,我們第一件事就是到當地的教育局去了解我9歲的兒子可以去什么學校就讀,也詢問了一些中國朋友,看看哪所小學比較好。最后,在一位在當地教育局工作的美籍華人建議下,我兒子到了大學旁邊的一所公立小學Terrace Primary School就讀。
那所小學有幾點我特別欣賞:1.除了教學管理辦公室、教師休息室是獨立設置之外,班主任的辦公室直接就安排在教室里,一是減少不必要的房間使用,二是讓老師有更多時間與孩子在一起,隨時觀察孩子的表現。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美國小學都是這樣設置的,但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好。當然,前提是老師有一定威嚴,但不能讓孩子因為老師的存在而變得縮手縮腳,完全不敢出聲。2.學校會提供課本給家庭收入相對較低的學生,并鼓勵學生要愛護書本,不能在書上亂寫亂畫,這樣也可以讓下一屆的師弟師妹繼續使用。同時,他們也教育學生,這樣做是非常環保的,書本的循環使用,可以節省資源的浪費。我認識一些與我兒子同齡的小孩在非常好的私立小學就讀,我發現似乎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的課業負擔重,而且一般都要求學生自己買書,3.鼓勵學生分享。我看到我兒子他們教室里有一個書架,上面放的書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有不同語言的書籍。一了解,原來是學生們從家里拿來的書,自己看過了,也不打算收藏,就放到教室里供其他感興趣的學生閱讀。4.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開發最基本的研究潛力。根據我接觸到的朋友或者同學了解到的情況,很多美國小學布置的作業要抄寫的量并不多,但需要閱讀的量會非常多,而且學生要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往往從四年級開始就鼓勵學生做簡單的研究,比如生物課,會讓學生了解和觀察自己最喜歡的寵物的生活習性,并寫成一篇報告;歷史課,會讓學生自己去查閱并了解二戰時期的事情;社會科學課,會讓學生比較美國和另外一個國家的文化差異……這些題目,可能我們很多中國大學生聽起來都覺得難度很大,但我接觸了一些在美國的孩子,發現孩子們都能夠以他們的視野和了解來完成,并且做得非常好。5.學習時間和飲食的安排。根據我的記憶,Terrace Primary的學生7點半前到校,吃早餐,8點開始上課,中間10點多的時候有一次點心,自來水是學生在休息時間可以隨便喝的。12點吃午飯,下午3點半放學。這個時間對于父母都是雙職工的家庭來說,是有點麻煩的。所以,有很多美國家庭在孩子沒上中學前會選擇父親工作,母親做全職太太,或者打零工。而中產以上階層的家庭則選擇把孩子放到私立學校。我也了解到,有的學校有一種Afterschool的管理,既在3點半之后,學校繼續提供一些場所給學生自習或者是游玩,有一兩個老師義務照看,家長可以在下班之后去接孩子。6.快樂教學。因為美國的老師很善于鼓勵學生,學生會感覺非常自信和快樂。我有的同學雖然在美國有很好的工作,但因為他們的父母年齡增加,曾經考慮回國發展,可以同時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但當他們帶著孩子回國內學校待了一個月暑期班試讀之后,孩子堅決要求回美國,他們也就只好繼續在美國發展。7.劫富濟貧。美國學校的免費義務教育跟我們多數人的理解可能有些不同,低收入家庭的確可以在公立學校享受到一些免費的中小學義務教育,但對于收入高的家庭,學校還是會收取一定費用的。學校會要求每個家庭認真填寫收入情況,如果超過了教育局根據各個區域的收入水平制定的免費標準,那么,就需要根據情況適量繳納一定的費用,比如午餐費,或者要求你為學校捐獻一些文具等等。
中學教育
而美國的中學教育,則是我在后來作為記者才逐漸接觸比較多的。如果說幼兒園和小學是保護和開發孩子天分的時期,中學教育則是讓孩子自己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并且開始了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自己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做準備的時期。我感受最深的有三個方面:1、很多中學都特別重視體育教學。只要有能力,中學都會爭取好的體育苗子加盟以提高自己學校運動隊的知名度。而學校也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運動會來提高拼搏意識和團隊精神。每年城區間的比賽,學校都會早早地發通知以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2、學科教育方面,好的中學作業其實也是非常多的。3、很多老師是非常熱愛他們的工作。我曾經參加并采訪過一個500強公司開設的一個教研創新獎,老師只要提出了一個創意并寫好策劃書,經項目審核委員會通過之后,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獎金來進行教學設備的改進等。而這些喜歡創新的老師,也必然能帶動學生發現問題,參與創新。
大學教育
傳說中的美國大學寬進嚴出,也許是指普通大學。而一般的社區大學是寬進寬出,但頂尖學校實際上是嚴進嚴出的,申請時競爭十分激烈。為了能夠爭取進入自己的愿望學校,美國高中生實際上是在9年級(即初三)就開始規劃大學申請了,他們會參與很多活動,包括公益活動和學術競賽活動。一些優秀的學生會在10年級(高一)的時候,就開始準備SAT考試,在11年級(高二)參加5、6月份的考試,獲得理想成績后,即馬上著手選校和申請材料的準備。同時,只要有機會,他們就利用假期走訪學校,了解哪所學校真正適合自己。美國學生跟中國學生申請材料上的最大不同,是他們不需要托福成績。但他們申請高端學校的競爭,難度一點都不比中國學生低,因為在美國,招收學生的制度在區域分配方面,跟中國是有相同之處的,雖然不像我們中國明確規定每個州(省)招多少人,但學生來自哪個州大體也會有一個相對的比例考慮,特別是公立大學,本州學生的比例自然是最大的,在其他州的招生名額也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學生為了能勝出,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榮譽課程(HONOR COURSES,比如AP或IB課程)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
美國大學的教育體系是非常完整的,有私立大學,有公立大學,有師資配備非常好的綜合大學(提供本科及以上學位課程),也有僅提供本科教育的文理學院(只有極少數學校提供研究生和博士學位課程),還有經濟實惠的社區學院(有提供本科文憑的,也有的只能提供大專文憑,學生和家長需要有所了解,學會甄別)。有提供高額獎學金給優秀學生的,也有需要學生全自費的;有成績不符合就無法申請的學校,也有為沒有托福成績的學生提供語言課程的。但具體到底哪所大學適合自己,對于我們中國學生來說,是很難了解的。所以,中國學生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建議盡量參加一些國際游學或者美國大學的暑期課程,那是了解美國大學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對于時間緊張,資金也緊張的學生來說,也許只能從網站上,從留學相關的書籍上,從親友那里,從師哥師姐那里,從留學服務中介那里,獲得一些基本的信息。我自己對美國大學的了解,其實主要是通過在美國就讀研究生的時候,自己親身經歷才真正知道它與中國大學的區別。我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他看我大學成績單里沒有新聞寫作和演講課,就建議我去學習一些本科課程,而那些課程,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后來也去上一些其他專業的本科課程,比如會計、計算機、公共關系寫作。雖然有的堅持下來了,有的由于班級人數太多,有的由于發現自己不擅長而中途放棄了,但這些課程的學習讓我從中發現了美國本科課程的教學和研究生教學要求上的一些不同。在我看來,本科課程實際上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更高,因為會有很多Oral Presentation(口頭表達)的作業,會要求閱讀很多文章之后,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觀點。而研究生和博士,更注重的則是研究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人文類的對英語口語要求比較高,但有一些理工類的要求相對會低一些,所以,也會出現一些在國外獲得了碩士或者博士學位的,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并不像人們預期的那么好。
歸納起來,留學美國讀本科的優勢有以下幾點:1.學校數量眾多,可選擇面廣,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2.專業優勢突出,許多美國大學在不同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水平;3.獎學金豐厚;4.學制靈活,可轉專業和轉學校。學生可以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了解自己的職業方向追求是否正確,同時,也能真正熟練掌握英語這個國際交流中必須使用的工具。
希望從上面的陳述中,大家對于美國的教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留學國家的選擇來說,我認為到美國留學的確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至于應該什么時間出去,我覺得則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具體分析才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學生和家長應該考慮清楚選擇什么樣時間和什么樣的方式出國留學,不要為了出國而出國。
個人認為,如果國外有親友,學生也相對比較獨立,有比較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有一定的英語能力,那么,中學階段出去會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學生成績不理想,學習和生活習慣不好,加上沒有人照應,我想家長就不要指望把孩子丟出去之后他就能一切都變好。因為孩子的教育,除了學校,在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觀之前,更多的教育和引導是需要家長配合才能完成的。而大學階段留學,我認為對于那些家庭有一定經濟實力,有一定追求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對于家庭經濟無法承擔一定的留學費用的家庭來說,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階段出國也許才是最合適的。近幾年,金融危機對美國大學的影響是很明顯的。美國大學在招生的時候,對于申請獎學金或者助學金的國際學生,一般來說,錄取要求更為嚴格,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并不把獎學金作為首要考慮,而是更注重爭取獲得理想學校的錄取。而工薪階層家庭的學生,選擇學費生活費相對來說比較低一些的學校,忽略地理位置,也許是更理性的選擇。
馮云
新東方前途出國咨詢有限公司
美國公司 美國本科部 總監
美國大眾傳媒碩士,回國前在美國某電視制作公司工作并擔任節目執行制片人。在美留學生活的經歷和豐富的電視工作經歷使馮云老師對美國大學的招生政策和美國文化有著獨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