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臺灣還是朝鮮

9兵團在南方海邊練的是“下餃子”戰(zhàn)術,接到的命令卻是北上“吃火鍋”,疑云頓時籠罩全軍。

(一)毛澤東欽點9兵團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上,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朝鮮人民軍大炮和迫擊炮構成的射擊網(wǎng)。7個裝甲師,在一個擁有蘇制T-34坦克的裝甲旅協(xié)助下,實施從戰(zhàn)略到戰(zhàn)術的全面突襲。南朝鮮在邊界只部署有不足三分之一的部隊,軍事補給也不足六天。200架蘇制雅克-9戰(zhàn)斗機和地面炮火,對南方的目標進行狂轟濫炸。由于沒有裝備戰(zhàn)斗機、坦克和重型武器,李承晚95000人的部隊,在朝鮮人民軍的攻擊下,很快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在無堅不摧的坦克的帶領下,朝鮮人民軍的四支先頭部隊翻山越嶺,向南方挺進。各師在1600門大炮的掩護下,沿著古老的路線,向議政府走廊推進。南朝鮮的城鎮(zhèn)紛紛陷落,朝鮮人民軍部隊眼看就要占領南朝鮮的首都漢城了。

從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從未遭受過這樣的慌亂,因此顯得措手不及。進攻進行9小時后,杜魯門總統(tǒng)才知道,而此前媒體就已做了相關報道。美國領導人在忙亂中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應對北朝鮮的進攻。美國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要求美國人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支持他國反對共產(chǎn)主義。但是這個脾氣暴躁的美國總統(tǒng),可以按他自己的需要來解釋這個政策,因為這是由他自己制定的。

戰(zhàn)爭爆發(fā)當天,當李承晚向美國尋求幫助的時候,美國轉而要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采取行動。蘇聯(lián)并沒有投反對票,因為蘇聯(lián)駐聯(lián)合國代表雅科夫·馬利克已經(jīng)于這一年的1月13日離開安理會,以抗議聯(lián)合國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中華民國成為聯(lián)合國的合法成員,蘇聯(lián)代表在6月25日的表決中缺席了。6月25日下午安理會順利通過了美國的決議案。該議案譴責“北朝鮮對大韓民國發(fā)動的武裝進攻”,要求立即停止戰(zhàn)爭行動,北方軍隊撤回三八線以北,還要求聯(lián)合國所有成員國支持聯(lián)合國組織實施這一決議。

根據(jù)這一決議,美國決定對戰(zhàn)爭進行軍事干預。

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決議案的第二天,美軍太平洋部隊奉命全力支持韓國李承晚政權,第七艦隊也進入臺灣海峽防止中國大陸攻擊臺灣。

6月27日安理會再次通過決議,責成聯(lián)合國向韓國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并恢復這一地區(qū)的國際和平與安全。7月7日,通過了向朝鮮半島派遣“聯(lián)合國軍”的決議案,同意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軍隊使用聯(lián)合國的旗幟,并組織“‘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由美國將軍出任最高指揮官。8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任命美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為“‘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所謂“聯(lián)合國軍”實則主要為美國軍隊,另外,還有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也派出了少量軍隊,其中有些國家只是象征性地派出。

面對鄰國朝鮮的戰(zhàn)局和美國出兵的形勢,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fā)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中央軍委根據(jù)毛澤東主席的提議,于7月7日和10日,由周恩來主持先后召開會議,討論保衛(wèi)國防問題。13日,作出了《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抽調第13兵團第38、第39、第40和第42軍,炮兵第1、第2、第8師及高射炮兵、工兵、運輸兵(汽車)等各一部,共25萬余人,組成東北邊防軍,保衛(wèi)東北邊防安全和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上述部隊于8月中旬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南部完成集結。之后又將第50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力量。時隔6年后,毛澤東在與蘇共中央代表團談話講起這件事時說:“戰(zhàn)爭開始后,我們先調去3個軍,后來又增加了2個軍,總共有5個軍,擺在鴨綠江邊。所以,到后來當?shù)蹏髁x過三八線后,我們才有可能出兵。否則,毫無準備,敵人很快就要過來了?!?0年后的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與來訪的金日成談話時又提到這件事,他說:“可惜那時候只有5個軍,那5個軍火力也不強,應該有7個軍就好了?!?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出,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愿軍的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適當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8月5日,毛澤東即致電東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要求東北邊防軍在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準備9月上旬能作戰(zhàn)。

8月18日,又電高崗,要邊防軍務必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同時,毛澤東親自點將,將第9兵團和第19兵團調至津浦、隴海鐵路沿線地區(qū),以策應東北邊防軍。

第9兵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銳之師,前身是華東野戰(zhàn)軍的1縱、8縱、9縱,從抗日戰(zhàn)線到解放戰(zhàn)爭,這支部隊曾經(jīng)在魯南戰(zhàn)役殲滅國民黨軍隊的快速縱隊,在豫皖蘇邊區(qū)橫掃國民黨軍保安部隊,在孟良崮戰(zhàn)役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在淮海戰(zhàn)役當中圍追堵截讓杜聿明的部隊成為甕中之鱉。

此后,9兵團又解放上海,成為被國人傳頌的“霓虹燈下的哨兵”。

9兵團時任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是黃埔軍校第五期的學生,這個輩分在國軍中排起來也是不低的??牲S埔五期在蔣介石眼中是搗亂分子最多的一期,共黨分子最多又最讓人頭痛,所以“清黨”的時候殺得也很多。后來中共方面的許多名頭很響亮的人物都出自這一期,像許光達、楊至成、趙尚志、張宗遜、陶鑄等等。來自湖南醴陵的宋時輪也是其中一位活躍分子,1926年一進黃埔是國民黨,次年即轉成了共產(chǎn)黨,成了校長蔣介石的死對頭。后來又在戰(zhàn)場上把蔣校長手下那些黃埔學友打得頭破血流,讓校長大人很是難堪。后來中央軍委解放臺灣也是準備動用宋時輪的這支部隊,讓學生領著兵馬去把校長給“請”回來。

宋時輪的副手是兵團副司令陶勇將軍,那也是個呱呱叫的戰(zhàn)將,膽大包天的人物,指揮作戰(zhàn)英勇頑強,身先士卒,所向無敵,曾被譽為“拼命三郎”,與葉飛、王必成并稱第三野戰(zhàn)軍的三員“虎將”。1949年渡江戰(zhàn)役期間指揮了炮擊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事件。

第9兵團的部隊都是第三野戰(zhàn)軍的主力。

第20軍,前身一部分是由堅持三年閩東游擊戰(zhàn)爭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又先后屬于戰(zhàn)斗在蘇南、蘇中、浙東等地區(qū)的新四軍第1師和第6師部隊,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粟裕就曾經(jīng)是第1師師長,后來的儒雅戰(zhàn)將葉飛也擔任過第1師和第6師合編的第1縱隊司令員。打過的漂亮仗不計其數(shù),以擅長野戰(zhàn)尤其是縱深穿插著稱。入朝前又編入了第30軍的第89師,陣容更顯精壯。張翼翔將軍時任該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第26軍,前身是由抗戰(zhàn)時期魯中軍區(qū)部隊整編而成的華野第八縱隊,在華野部隊中素以防御見長。第26軍資格雖然不太老,但名頭卻很響亮,以擅長打阻擊聞名。據(jù)說當年與之交過手的國軍中都流傳著一句話:“八縱八縱,排炮不動”,意思是他們最善于防御型的戰(zhàn)斗。入朝時第30軍的第88師列入了該軍建制。張仁初將軍和李耀文將軍時任該軍軍長和政治委員。

第27軍,前身是抗戰(zhàn)時期膠東軍區(qū)部隊整編而成的華野第九縱隊,而第九縱隊的前身則是膠東軍區(qū)的八路軍。剛成立的時候,與那些主力部隊比起來,沒什么太可以值得夸耀的歷史。但少林將軍許世友把這支部隊帶成了一支勁旅,是華野首屈一指的頭等主力,作風硬朗,敢于正面拼殺,擅打攻堅戰(zhàn)。在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戰(zhàn)役中,屢建奇功。其第81師第241團和第79師第235團分別被授予“濰縣團”和“濟南第一團”的稱號,渡長江,戰(zhàn)上海,很是出了些風頭。后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的遲浩田當年就在第235團擔任營教導員。入朝時,第32軍第94師列入該軍建制。彭德清和劉浩天時任該軍軍長和政治委員。

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作風頑強、敢打能勝、戰(zhàn)功赫赫,這些無疑成為毛澤東看好9兵團并欽點其赴朝作戰(zhàn)的原因。

(二)臺灣還是朝鮮

1950年的秋天,新中國成立快一年了,除西藏和臺灣,全國都已解放,解放臺灣的任務落到了9兵團身上。9兵團部隊就在上海周邊進行軍事訓練,厲兵秣馬,備戰(zhàn)臺灣。

這天傍晚,一整天都泡在蘆葦蕩里練習泅渡的周文江爬上岸。就像被迎面而來的子彈擊中,他被江南的秋色驚呆了:金紅色的暮色籠罩天地,兩只羽毛艷麗的野鴨在空中比翼翱翔,一群光屁股孩子在蘆葦蕩里嬉水,一張張笑臉在夕陽中晃動,閃爍著祥和純凈的光。

江南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xiāng)??嗑毩艘惶斓闹芪慕蛻?zhàn)友們回到營地,迎接他們的是豐盛的晚餐——當年的新米散發(fā)著誘人的清香,大塊的肉在鐵鍋里打著滾,從蘆葦蕩里捕到的魚被烹飪成了煎魚,肥嘟嘟地流油。

周文江是20軍59師177團一個連的指導員。連長的眼睛在戰(zhàn)斗中受過傷,周文江就把軍事和思想工作都抓了起來。經(jīng)過6個月的武裝泅渡、登陸、搶灘作戰(zhàn)的訓練,戰(zhàn)士們克服了暈船問題,搶灘作戰(zhàn)時可以沖破13道障礙,包括用炸藥破壞近海障礙和海灘上的鐵絲網(wǎng)、暗堡。周文江的連隊獲得了“海上練兵二等功連”的榮譽。

正當周文江和戰(zhàn)友們雄心勃勃準備解放臺灣的時候,20軍在嘉定召開英模大會,各師、團通過嚴格的無記名投票,選出四名戰(zhàn)斗英雄,周文江、陳寶富、毛杏表和后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的第一個特等戰(zhàn)斗英雄楊根思當選。周文江在59師,楊根思在58師,但兩人都聽過彼此的大名。

后來4人參加華東軍區(qū)的英模大會。由于4個人都沒有文化,材料和講演稿都是部隊準備的,開會的時候宣傳科長代替楊根思上臺做報告,說了幾分鐘,楊根思忽然沖上講臺,把宣傳科長拽了下去。

“下去,下去,怎么滿嘴跑舌頭!報告要實事求是,還是我自己說。”

楊根思拿起話筒時,臺下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950年9月,楊根思、周文江、毛杏表、陳寶富又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大會。

北京、天安門、毛主席,在20世紀50年代,這是可以讓任何人熱血沸騰的三個詞語。20軍的四個戰(zhàn)斗英雄都是農(nóng)民出身,第一次到北京異常高興,尤其聽說馬上要見到毛主席都興奮得不得了。他們當晚住在前門飯店,由于太興奮了,誰都睡不著,天還沒亮就開始做準備,胡子刮了又刮,皮鞋擦了又擦,站在鏡子前左照右照,唯恐軍裝不夠整齊。

1950年9月25日,大會在懷仁堂召開,會上周文江被授予“全國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會后毛澤東在荷花園接見了英模代表,代表們爭先恐后地圍攏過去,周文江個子小,搶到了前面,握住毛澤東的手。20軍的四個戰(zhàn)斗英雄,只有周文江和毛澤東握了手。

大會結束后,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蕭華做了總結:“第一次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也是戰(zhàn)斗動員的大會。”參加大會的代表都是各個部隊的戰(zhàn)斗英雄,對戰(zhàn)爭的敏感性非常強,聽到后面這句話,就知道要打仗了。但周文江沒有想到,他和戰(zhàn)友們沖鋒陷陣的地方將不是臺灣,而是朝鮮。

9月初,華東軍區(qū)司令員陳毅奉召進京受領任務,毛澤東欽點9兵團到朝鮮去作戰(zhàn)。陳毅一回到上海就于9月7日緊急召開了9兵團軍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央軍委最新指示:解除攻臺整訓任務,部隊立即集中,隨時待命開赴山東兗州開始進行以入朝參戰(zhàn)為目的的訓練整補,并要求部隊在思想上、物質上做好入朝參戰(zhàn)的準備。

華東軍區(qū)隨即擬訂了9兵團北調山東計劃,同時考慮到即將入朝參戰(zhàn),為了更好適應出國作戰(zhàn)需要,將第30軍88師、89師和第32軍94師分別調入9兵團所屬26軍、20軍和27軍,使各軍均下轄四個師,并將在蘇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數(shù)百名青年學生和在四川起義的原國民黨軍第16兵團董宋珩部約1.5萬人分別補入9兵團各軍,基本達到了每師1萬人、每軍5萬人的標準,全兵團共12個師,總兵力達15萬人。

9月20日,9兵團下達各軍北上命令:從10月1日起,按照第27軍、第20軍、兵團部和第26軍的順序,依次北上,進入津浦路山東段地區(qū)。

而此時干部戰(zhàn)士還都以為這是攻打臺灣之前的軍事訓練。整個10月,江南各地因9兵團北上變得異常繁忙,鐵路、公路、水路載著各路人馬、糧食補給、火炮、輜重,沿著山東境內津浦線的泰安、大汶口、兗州、滕縣一帶,由北向南擺開。鐵路車聲隆隆,公路上車輪滾滾,渡口碼頭汽笛喧天,山東各交通沿線一派忙亂。

9兵團各部按照27軍、20軍、26軍的序列,依次北上。27軍集結于泰安,20軍集結于兗州,26軍集結于滕縣,兵團部設在曲阜。9兵團部隊眾多,最后一批部隊抵達山東時已是10月28日。

開完英模會,周文江、楊根思和26軍、27軍的戰(zhàn)斗英雄坐火車返回南方,路上還在討論哪個軍會擔任主攻臺灣的任務呢。

周文江不知道,十天前,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在總司令麥克阿瑟的指揮下,成功在仁川登陸,迅速擊潰朝鮮人民軍。戰(zhàn)爭出現(xiàn)了戲劇化的一幕:朝鮮人民軍進軍入潮,敗退如潮,主力大部分被美軍擊潰,敗軍夾在難民中一路向北,集結地就在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

當周文江等人乘坐的列車抵達南京時,華東軍區(qū)派人截住了準備返回沿海的四名戰(zhàn)斗英雄,告訴他說,20軍已經(jīng)到山東曲阜了,讓他們趕緊追部隊。

周文江大惑不解:“我們的部隊要解放臺灣,怎么去山東了?”

“不要問了,火車票已經(jīng)給你們買好了,你們立即趕回部隊?!?

就這樣,四名戰(zhàn)斗英雄趕到了山東曲阜。

部隊原計劃讓他們傳達英模代表大會的精神,但時間來不及了,因為朱德親自到了曲阜,召開了9兵團營以上干部抗美援朝動員大會。這是朱德第二次在9兵團召開動員大會。1948年,在河南洛陽,朱德動員9兵團1、4、6三個縱隊南下,放長線釣大魚,消滅新五軍。

這是一次秘密召開的會議,會議的地點就在曲阜孔廟的大院子里,參加會議的只有9兵團三個軍的師團級干部300多人。奇怪的是,在這個會議上,并沒有分配給9兵團具體的戰(zhàn)斗任務,不過,由朱德這么高級的將領來做動員,9兵團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這時周文江才知道,9兵團的作戰(zhàn)任務不是解放臺灣,而是進軍朝鮮。

曲阜的動員大會后,周文江和楊根思互相敬了軍禮,并相約第二次英模大會上見。他們返回各自的部隊時,周文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之間的最后一個軍禮。

(三)毛澤東的底線

朝鮮戰(zhàn)爭初期,朝鮮人民軍長驅南下。戰(zhàn)爭進行兩天之后的6月27日,南朝鮮政府部隊指揮部和美國使館、軍事顧問團相繼撤出漢城南下。30日,朝鮮人民軍渡過漢江防線向南挺進,韓國軍隊的漢江防線開始崩潰。在突擊迅速的朝鮮人民軍中,就有毛澤東應金日成的請求,成建制交付給北朝鮮人民軍的兩個師。這兩個師都是由在中國戰(zhàn)場上久經(jīng)考驗的老戰(zhàn)士組成的,戰(zhàn)斗力很強。

到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把殘余韓軍和少量增援美軍壓縮在東南部的釜山地區(qū)。

然而,隨著戰(zhàn)事不斷地向南推進,人民軍的補給線遭到了瘋狂的轟炸,后方供應線延伸過長,人員、食品以及武器彈藥已經(jīng)斷絕,金日成的部隊已經(jīng)接近戰(zhàn)斗力的極限。而更多的美軍在釜山登陸,金日成力圖統(tǒng)一朝鮮的計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9月15日,美軍以美第10軍屬陸戰(zhàn)第1師、步兵第7師及炮兵、坦克兵、工兵部隊等共7萬余人,在260余艘艦艇、近500架飛機配合下,在仁川登陸,攔腰切斷人民軍補給線。

正面洛東江戰(zhàn)線的美軍、韓軍10個師亦于9月16日開始沿釜山至漢城線實施反攻。

美軍、韓軍28日占領漢城,29日進抵三八線,10月1日,韓軍首先在襄陽地區(qū)越過三八線。

金日成意識到戰(zhàn)爭的勝負即將發(fā)生逆轉,立刻派遣內務相樸一禹攜帶有他和外相樸憲永聯(lián)合簽名的求援信來到北京,請求中國政府出兵援助。

以下是金日成、樸憲永聯(lián)合簽名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的求援信函的內容:

敬愛的毛澤東同志:

您對于為自己祖國的獨立解放而斗爭的朝鮮人民深切地關心,百方援助,我們謹代表朝鮮勞動黨,衷心地感謝!

正在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我們朝鮮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今日戰(zhàn)況是,在美國侵略軍上陸仁川以前,我們的戰(zhàn)況不能說不利于我們,敵人在連戰(zhàn)連敗的情況下,被我們擠入于朝鮮南端狹小的地區(qū),我們有可能爭取最后決戰(zhàn)的勝利,美帝軍事威信極度地降低了。于是美帝國主義為挽回其威信,為實現(xiàn)其將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之目的,即調動了駐太平洋方面陸??哲姷牟畈欢嗳勘Γ煊诔r時間九月十六日,以優(yōu)勢兵力,在仁川登陸后繼續(xù)占領了京城。目前的戰(zhàn)況是極端嚴重的,我們人民軍雖然對登陸的敵人進行了極頑強的抵抗,但對于前線的人民軍已經(jīng)造成了很不利的情況。

戰(zhàn)爭以來,敵人利用約千架的各種航空機,每天不分晝夜地任意轟炸我們的前方與后方,在對敵空軍毫無抵抗力的我們面前,敵人則充分發(fā)揮其空軍威力了。各戰(zhàn)線上敵人在其空軍掩護下,活動大量機械化部隊,我們受到的兵力與物資方面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后方的交通運輸通信及其他設施大量地被破壞,同時我們的機動力,則更加減弱了。敵人登陸部隊與南部戰(zhàn)線的部隊已經(jīng)連接一起,切斷我們的南北部隊,結果使我們在南部戰(zhàn)線的人民軍,處于被敵人切斷分割的不利情況,得不到武器彈藥,失掉聯(lián)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隊則已被敵人分散包圍著。如果京城完全被敵人占領,則我們估計敵人可能繼續(xù)向三八線以北地區(qū)進攻。如果不能急速改善我們的各種不利條件,則敵人的企圖是很可能會實現(xiàn)。而運輸、供給以及部隊之機動力,則必須具備必要的空軍,但是我們又沒有準備好飛行師。敬愛的毛澤東同志,我們決心一定要克服一切的困難,不讓敵人把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我們一定要決心不惜流盡最后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而斗爭到底!

我們正在集中全力編訓新的師團,集結在南部的十余萬部隊于作戰(zhàn)上有利地區(qū),動員全體人民,準備長期作戰(zhàn)。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機,不予我們時間,如果繼續(xù)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qū),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qū)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zhàn)!

我們向您提出以上意見,盼望即予指教!

敬祝健康!

金日成 樸憲永

1950.10.1于平壤

對金日成的這份求援信,10月1日夜,毛澤東緊急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進行討論。除任弼時因病未出席外,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都參加了。會議一直開到天亮,結果是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意見,周恩來支持毛澤東出兵的想法。此前,周恩來曾多次提到,中國應該幫助朝鮮,甚至說要同美軍作戰(zhàn),并且公開表示:“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來的支持堅定了毛澤東出兵的決心。

2日,麥克阿瑟發(fā)布全線向北推進的命令。

當日凌晨2時,毛澤東指示東北邊防軍的高崗、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邊防部隊應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zhàn)”,并于當日就派遣軍隊入朝作戰(zhàn)一事草擬了一封致斯大林的電報。毛澤東表示,中國決定用志愿軍的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境內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zhàn),援助朝鮮同志。

然而,當天晚上,毛澤東通過羅申向斯大林轉發(fā)了一封與上述內容完全不同的電報。毛澤東在電報中說,我們原計劃當敵人進入三八線以北地區(qū)時,派幾個師的志愿軍進入北朝鮮,援助朝鮮同志。但是,經(jīng)過認真考慮后,現(xiàn)在我們認為,采取這樣的行動有可能引起極其嚴重的后果。第一,靠幾個師的兵力很難解決朝鮮問題,主要是指同美軍作戰(zhàn)沒有勝利把握,敵人可能迫使我們后退;第二,這樣做極有可能導致美國同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蘇聯(lián)也會被拖進戰(zhàn)爭,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于是,中共中央的很多同志認為,對此必須謹慎行事。當然,不出兵援助朝鮮,這對于處境極為困難的朝鮮同志來說是很不利的,“我們自己也強烈地感覺到這一點”。但是,“如果我們派出幾個師的兵力,而敵人又迫使我們后退的話,這必將導致美國同中國的公開沖突,同時我們的和平建設計劃必將遭到徹底破壞,而國內的很多人將會對我們表示不滿”。因此,“目前最好還是忍耐的態(tài)度,暫不出兵”。毛澤東建議,朝鮮應該改變斗爭形式,轉為游擊戰(zhàn)爭。但毛澤東又表示,“關于這個問題還沒有作出最后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毛澤東還想派周恩來和林彪赴蘇聯(lián)同斯大林討論此事,并報告中國和朝鮮的局勢。

兩份電報,直接關乎中國出兵朝鮮的重大決定,為何出現(xiàn)全然不同的結論。一天之中,毛澤東的態(tài)度難道如此陰晴不定?

據(jù)相關學者考證,歷史上確有這兩封電報。但前一封電報沒有發(fā)出去,原因在于電報起草后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多數(shù)人認為,出兵朝鮮非同兒戲,應該謹慎行事。

3日,韓國軍隊在東海岸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了15公里。美國軍隊也在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的指揮下,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

三八線是毛澤東考慮出兵還是不出兵的底線:“美帝國主義如果干涉,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過去打?!?

自8月中旬以來,中國的反應一直被忽視,《紐約時報》報道說,蘇聯(lián)人和毛澤東的會談已經(jīng)達成共識,如果“聯(lián)合國軍”隊跨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參戰(zhàn)。而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也確實通過印度駐華大使傳遞出一個信息,他十分坦率地說,如果美國軍隊進犯邊界,中國就會出兵。但是杜魯門總統(tǒng)卻對此嗤之以鼻,他說,這只不過是印度左派勢力的政治策略而已。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wèi)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zhàn)爭,我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他們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這段話出自周恩來總理為紀念新中國成立一周年而發(fā)表的演說,時間是1950年的9月30日,也就是“聯(lián)合國軍”的南韓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軍的前一天。在后來的歲月里,這段講話被各國的史學家、軍事史研究學者反復地引用,它被認定是中國政府就朝鮮半島的形勢,所做出的判斷和嚴肅承諾。

不過遺憾的是,在當時,這個強有力的信息并沒有被聯(lián)合國和美國方面認真地解讀,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剛剛從戰(zhàn)爭的廢墟當中建立起來的新政權的一支武器裝備非常落后的農(nóng)民武裝,敢于對抗打著聯(lián)合國旗號的世界頭號軍事大國。直到朝鮮戰(zhàn)爭結束40年之后,美國出版的《美國海軍史》這本書當中,才出現(xiàn)了這樣一段客觀冷靜的文字:“中國是不能容忍敵對的軍隊靠近鴨綠江的,正如美國不會容忍在它與墨西哥邊界的格蘭德河上出現(xiàn)敵對軍隊一樣?!?

對于中國的決心,美國決策者做出的決策是:萬一“在朝鮮的任何地方發(fā)現(xiàn)中共公開或秘密部署的主力部隊”,只要“有獲勝的機會”,仍可以繼續(xù)行動;但是,除非得到華盛頓的授權,否則不得對中國境內的目標采取行動。顯然,美國認為,中國不會出兵朝鮮。他們當然不了解毛澤東,更不了解:毛澤東一旦下定決心,就會以鋼鐵般的意志去行動。

周恩來后來也回憶過毛澤東出兵朝鮮的底線問題,他說:“當時,我們發(fā)表政府聲明,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進逼鴨綠江,否則,中國決不能置之不理。美國不聽。這時,我們再次警告。除這兩次公開警告,我們還正式通過印度向美國提出過。當時,印度相信我們的警告,勸美國要謹慎。美國不聽,一直進逼鴨綠江,逼我們到墻角,我們才進行抗美援朝?!?

10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lián)合國通過了“統(tǒng)一”朝鮮的決議。10月8日,中國方面已經(jīng)獲悉:大批美軍越過了三八線,第二天,麥克阿瑟發(fā)出了向平壤進攻的命令。毛澤東所設定的不出兵朝鮮的底線已經(jīng)被美國突破。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已經(jīng)不可能了。正如彭德懷后來所回顧:“美軍一過三八線,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臺灣問題,是促使毛澤東出兵朝鮮的又一個重要決策因素。

在蔣介石敗退臺灣后,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本以為臺灣隨時有可能被共產(chǎn)黨人攻克,然而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使一切都改變了。杜魯門認為他不能承受失去臺灣,因為這樣一來,這個地區(qū)的人們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會感到西方的勢力正在下降。于是,他派遣駐扎在蘇比克灣的第七艦隊到朝鮮參加戰(zhàn)爭,途經(jīng)臺灣時,他們派出29架飛機,駐扎在臺灣和大陸海峽之間,并以此提醒毛澤東,我們不會容忍大陸對臺灣的進攻。毛澤東對戰(zhàn)爭的考慮,是美國在朝鮮的戰(zhàn)爭決不僅僅局限于朝鮮,而是對北京共產(chǎn)主義政權的破壞。

對戰(zhàn)爭的突然爆發(fā),中國政府在最初幾天除了進行新聞報道以外,并沒有發(fā)表正式宣言或聲明。而對于美國將在臺灣海峽采取的武裝行動,中國則立即提出嚴正抗議。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干涉朝鮮內政和入侵中國領土臺灣,嚴正指出,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他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蓖?,中國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fā)表聲明,強調指出:“杜魯門27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于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于聯(lián)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中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斗到底”。29日《人民日報》的社論以及隨后的各民主黨派的聲明,全都把攻擊的矛頭集中在美國對臺灣的軍事舉動上。直到7月中旬,全國的抗議活動都是把臺灣問題擺在朝鮮問題之前。

當毛澤東憤怒地指責美國撕毀“關于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xié)議”時,的確表明了他心中對美國的怨恨。自國共內戰(zhàn)開始以來,美國至少在表面上保持對中國內政不干預的立場。在中國革命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為了分離中蘇,杜魯門1月5日的講話甚至透露出美國將放棄臺灣的信息。同樣,中共雖然宣布了“一邊倒”的方針,且與蘇聯(lián)結成了政治同盟,但并沒有斷絕與西方國家的聯(lián)系,也沒有存心針對美國采取任何特殊的外交行動。即使僅從保持新政權穩(wěn)定及其在國際環(huán)境中的主動地位出發(fā),毛澤東也需要保留與美國人周旋的外交余地。然而,美國對臺灣海峽的行動毀滅了毛澤東完成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的夙愿,使解放臺灣的計劃功敗垂成。對于毛澤東來說,解放臺灣是他前半生可以為中國做的最后一件大事。而美國對臺灣的行動,在毛澤東看來,就等于是對中國宣戰(zhàn)。

在這樣的局勢和判斷下,中共領導層決定:即使缺乏蘇聯(lián)方面提供空中火力掩護,中國也決意出兵援助朝鮮。

10月8日,毛澤東發(fā)布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xié)同朝鮮人民向侵略者作戰(zhàn)并爭取光榮的勝利。同時,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沈陽召開軍以上干部會議,16日又在安東(今丹東)召開師以上干部會議。在這兩個會議上,彭德懷司令員傳達了中共中央出兵參戰(zhàn)的決策和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的任務,并根據(jù)朝鮮戰(zhàn)場的敵情、地形和我軍裝備情況,確定第一個時期,采取“陣地戰(zhàn)與運動戰(zhàn)配合”的作戰(zhàn)方針,先組織防御,然后再配合朝鮮人民舉行反攻。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39、40、42軍和炮兵第8師、高射炮兵第1團,分別由安東、長甸河口、輯安等處跨過鴨綠江,秘密渡過中朝界河向預定戰(zhàn)場開進。23日,炮兵第1師和炮兵第2師第29團、工兵第4團(后改為第14團)、第6團(后改為第16團)又相繼入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扎囊县| 瑞丽市| 石家庄市| 贺兰县| 常宁市| 专栏| 防城港市| 惠安县| 冷水江市| 千阳县| 巴彦淖尔市| 武威市| 雷山县| 于田县| 栖霞市| 淮阳县| 南岸区| 白河县| 历史| 高淳县| 高要市| 南岸区| 浦城县| 天长市| 巫山县| 万全县| 贡觉县| 搜索| 宜兴市| 德江县| 沙雅县| 昭通市| 岢岚县| 留坝县| 读书| 丰宁| 南通市| 九江县| 蓝山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