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英語歷年真題詳解
- 新東方高考英語教研組 李亮主編
- 3633字
- 2019-01-05 08:30:47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
第一節 單項填空
21. A 本題考查情景交際。why not表示同意對方的建議,該句的完整表達為Why not invite them? ——我們不妨邀請約翰和芭芭拉來參加周五晚上的聚會。——為什么不呢?我現在就給他們打電話。
22. D 本題考查讓步狀語從句的倒裝結構。讓步狀語從句的倒裝結構為:v./n./adj. + as/though +主語+謂語,所以選D。休盡力了,但還是打不開門。
23. C 本題考查動詞時態。破折號后的部分為一般將來時,再根據句意可知,破折號前的部分陳述的是一般事實,應用一般現在時,所以選C。如此提前地做計劃沒有任何意義——明年就會有很多事情發生改變。
24. A 本題考查動詞時態。I wasn't sure后面敘述的是過去的情況,or前面的部分使用了一般過去時,所以這里也應該使用一般過去時,選A。我不確定他是真的感興趣還是僅僅出于禮貌。
25. C 本題考查連詞辨析。根據句意可知,此處表示轉折,所以選C。——有人打電話找你。——但是沒人知道我在這啊。
26. B 本題考查動詞短語辨析。come up with意為“提出”,put up with意為“容忍,忍受”,turn to意為“轉向;求助于”,stick to意為“堅持”。結合句意可知本題選B。我可以容忍房子不整潔,但是討厭房間不干凈。
27. B 本題考查非謂語動詞。本題不缺謂語,故排除A。smoke與rise之間為主謂關系,故排除D。賓補的動作是正在進行的動作,故排除C,選B。接下來他就看到煙從房子后面冒出來。
28. D 本題考查倒裝句。only引導狀語置于句首時,句子采用半倒裝結構。此句中助動詞did提前,所以選D。只有在他達到茶館時,他才意識到這個地方他去年來過。
29. A 本題考查動詞的時態。句子時態為過去時,而“躺”的動作發生在艾麗斯醒來之前并一直持續到她蘇醒的一刻,因此應使用過去完成進行時,所以選A。艾麗斯醒來后,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那兒躺了多久。
30. B 本題考查短語辨析。rather than意為“而不是”,other than意為“除了…之外;不同于”,more than意為“多于,不僅僅”,better than意為“好于”。由句意判斷,這里是指“表格只能由你自己簽字”,所以選B。這份表格不能由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任何人簽字。
31. C 本題考查定語從句。分析句子結構可知,the writer為先行詞,關系代詞在從句中作story的定語,故選C。獎品會發給故事寫得最富想象力的作家。
32. D 本題考查情態動詞。should have done是對過去的情況進行推測,意為“本應做某事(而未做)”,所以選D。他們本應該在午飯時到達,但是航班延誤了。
33. A 本題考查冠詞辨析。a 表示泛指,the表示特指,此處的boy和man均為泛指,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男孩或男人,所以選A。人們普遍認為,男孩應該像男人一樣頂天立地地奮斗。
34. C 本題考查動詞辨析。disappear意為“消失”,fall意為“落下;跌倒”,fail意為“衰弱,衰退”,damage意為“損害,摧毀”。由句意可知,這里是指視力開始“衰退”,所以選C。威廉發現讀書越來越困難,因為他的視力開始衰退。
35. D 本題考查情景交際。根據句意可知,第二個人是認為第一個人應該知道搞藝術的人很難相處,所以選D。You name it意為“凡是你能說出的”,I've got it意為“我知道”,I can't agree more意為“我非常贊同”,均不符合上下文語境。—搞藝術的人有時真的很難相處。—嗯,你應該知道的呀,你不正是嫁給搞藝術的人了嗎?
第二節 完形填空
【綜述】
文章講述了一位女士的經歷。在她17歲時,一位上科學入門課的教授,讓學生猜罐子里有多少顆豆子,在學生們作出各種猜測后,教授宣布了正確的結果,并告訴學生們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雖然20年后,她明白了教授這么做的用意,即邀請學生們開啟一段前往未知世界的旅程,但這在當時卻讓她感覺自己很渺小、很害怕,導致她從那以后再也沒有接觸過科學。
36. C 本題考查上下文。后文中教授說的話里出現了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science,說明這是一堂科學入門課,故選擇C。而文章最后一句中的...and I haven't gone near science since 也印證了選項C的正確。
37. D 本題考查動詞詞組。該句意為:教授______教室,把一個裝滿干豆子的罐子放到了講臺上。根據動作的先后順序可知,教授應該是先走進教室,再把罐子放在講臺上,而不應該是A“尋找”、B“看著”教室,因此排除A、B兩項;而get through意為“通過,穿過”,也不合文意,故選擇D。
38. B 本題考查動詞。空格后為how many beans,再根據后文wildly wrong guesses的提示,可知這里是說教授讓學生猜罐子里有多少顆豆子,故選擇B。
39. D 本題考查動詞。該動作的發出者是the professor,而動作的賓語是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可推知教授是“聽著”大家的各種猜測,故選擇D。warn意為“警告”,give意為“給”,turn away意為“避開”,均可排除。
40. C 本題考查形容詞。空格處修飾名詞answer,前半句提到學生作出了各種wildly wrong guesses,而教授在聽完錯誤的猜測后一般會給出“正確的”答案,故選擇C。ready意為“現成的”,由文章看不出答案是現成的,故排除;possible意為“可能的”,difficult意為“困難的”,很容易排除。
41. A 本題考查動詞。這句話是教授對這堂課的總結:你們剛剛______了關于科學的重要一課。you指代的是students,因此應該選表示“學到”的動詞learned,故選擇A。prepare意為“準備”,可排除。teach意為“教”,與主語you(這里指students)不能搭配。take a lesson意為“上課;選課”,因為這里主要強調學生的收獲,而不僅僅是上課,因此排除。
42. B 本題考查動詞。這句話同樣是教授的總結:那就是:永遠都不要______自己的感覺。上文提到學生的猜測都是錯誤的,可推知這里是說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故選B。lose意為“失去”,sharpen意為“使敏捷”,show意為“展示”。
43. D 本題考查名詞。本段用“二十年后”作為開頭,說明敘事是一直連貫的,而首段指出本文的敘述者為a woman,故此處選擇D。
44. C 本題考查動詞。教授對自己的行為不會是“尊重”或“服務”,因此可排除無關選項B、D。根據后句的說明,邀請學生開啟一段前往未知世界的激動人心的旅程,這是他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符合此意的只有C。describe意為“描述”,describe...as意為“描述為…”,用在此處顯然不合適,也可排除。
45. A 本題考查名詞。這里是指開啟一段“旅程”,而非“運動”、“改變”或者“沖進”,故選擇A。
46. B 本題考查名詞。解題關鍵是invisible,完形填空題要注意中文注釋,因為給出中文注釋的詞大家未必不認識,但卻一定是解題的關鍵。這里給出了invisible的釋義“無形的”,也即“眼睛”看不到,故選擇B。
47. D 本題考查名詞。第三段由“二十年后”開頭,說明前后緊密相關,而前一部分說的是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覺,由此可推知能夠發現肉眼無法看到的未知世界不可能依靠的是B“感覺”或者C“精神”,于是排除B、C;而model的含義是“模型”,顯然是無關選項,也可排除;故選擇D,這里指“科學的方法”。
48. A 本題考查動詞。even是一個表遞進關系的副詞,根據語義,比“不能接受”這些邀請更進一步的是“不愿聽”這些邀請,故選A。
49. B 本題考查動詞。上句提到女孩才十七歲,由此很容易推知她正是剛開始了解世界的年紀,故選擇B。本題難度不大。
50. A 本題考查動詞。上句提到女孩剛剛開始了解世界,因此可推知她認識世界依賴的就是親身體驗,也認為親身體驗就是正確的, 她對親身體驗的感覺不可能是經過“證明”或者能“解釋”的,因此可排除無關選項C、D,更不可能是“質疑”,排除B;所以選擇A。
51. D 本題考查名詞。由上題分析可知,女孩相信親身體驗就是真實的,故選擇D;growth意為“成長”, strength意為“力氣”,faith意為“信仰”,都不合文意。
52. C 本題考查形容詞。由句中的however可知這句與上句為轉折關系。上句提到女孩認為親身體驗是真實的,由此推知這里是說教授卻說親身體驗是“錯誤的”,故選C。
53. B 本題考查名詞。上文提到,女孩了解世界憑借的是親身體驗,而這可以說是女孩了解世界唯一的“工具”,故選擇B。task意為“任務”,success意為“成功”,connection意為“關系”,都不合題意。
54. C 本題考查形容詞。and提示small與空格處是并列關系,而選項中能與“渺小”并列的是“害怕”,所以選擇C。cruel的含義是“殘忍的”,不合題意,可排除。proud意為“自豪的”,brave意為“勇敢的”,感情色彩不符合,故也排除。
55. A 本題考查動詞。教授否定了女孩了解世界的方式后,女孩感到渺小與害怕,再由文章最后一句:“從此我再也沒有接觸過科學”可知,女孩放棄了學習科學,所以選A。
在我們對教育是如何幫助人們在人生中獲得成功的討論中,一位女士回憶了大約20年前她上的第一堂科學入門課。
教授走進教室,把一個裝滿干豆子的罐子放到了講臺上,讓學生們猜猜罐子里有多少顆豆子。聽完同學們喊出的完全不沾邊的答案后,教授干澀地淡淡一笑,公布了正確答案,并說:“你們剛剛學到了關于科學的重要一課。那就是:永遠都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二十年后,這位女士能猜出教授當年的用意。教授可能認為自己在邀請學生們開啟一段前往肉眼所看不到的未知世界的激動人心的旅程,而且這個未知世界只有依靠科學的方法才能發現。但是,當年這個只有十七歲的小女孩不能接受甚至不愿意聽到這樣的邀請。她才剛剛開始了解這個世界。并且,她相信她的親身體驗就是真理。然而,教授卻說那是錯的。教授奪去了她了解世界的唯一工具,卻沒有給她提供任何替代工具。“我還記得那種渺小和害怕的感覺。”女士說,“我當時做了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當天下午我就放棄了這門課程,并且從此再也沒有接觸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