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中國(第二編):周行天下
- 李零
- 2174字
- 2019-01-05 08:15:08
自序
中國地理書,《禹貢》是第一經典。
《禹貢》以大禹治水為母題,只講山水澤地和以山水澤地界畫的九州,不講政區,但此書卻是漢魏以來所有地理書的源泉。漢魏以來的地理書,不但講山水澤地,如《山經》、《水經》、《水經注》,要祖述《禹貢》;就連講政區沿革,如以《漢書·地理志》為代表的各種郡國志,也要祖述《禹貢》。秦漢以來的郡縣都是套在九州(或十二、十三州)的框架下講。
《禹貢》講禹跡,禹跡是大禹治水,隨山浚川,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這個故事很有象征意義。
我認為,研究地理,走路很重要。不僅對研究山水澤地重要,就是講政區沿革,也一樣重要。
走路不光看山水,看風景,更重要是看人類活動的痕跡。中國山水,人文背景很深,研究地理,離不開考古。
考古是在地上地下做工作??脊藕偷乩矶际亲x地書。
古代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飛機、火車、輪船。旅行,除了雙腳,只有舟車,太不容易。你不理解這一點,你就不能理解古人出遠門是什么心情,你就讀不懂古詩,沒法明白生離和死別怎么差不多,親人為你送行,為什么依依難舍,長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
古代行者有好幾種,一種是軍人,一種是商人,一種是尋仙訪藥的方士,一種是宦游天下的學者,一種是巡狩封禪、到處視察工作的帝王。士農工商,只有工蹲在城里,農待在鄉下,不怎么挪窩。
我這本集子只談三大旅行家,第一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漢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漢武是巡狩的代表。
孔子生于魯,魯是周公的封地??鬃右簧荚谧鰤?,夢想恢復西周大一統。這個夢叫周公之夢。中國的解夢書都是打著他的旗號。
周公之夢是第一個中國夢。為了推銷這個夢,孔子周游列國,到過很多國家。《莊子·天運》借老聃之口,說他遍干七十二君,口干舌燥,一無所獲。其實,所謂遍干諸侯,只是到過的國家比較多,比別人多而已,哪有七十二君?
讀《史記》,書中有個《十二諸侯年表》。說是十二諸侯,其實除了周,一共是13個國家。這13個國家是《左傳》中最活躍的國家,即孔子時代最主要的國家。西周封建,以洛陽為中心,在殷商故地設五大占領區,齊、魯、晉、衛、燕。這五個國家最重要。其次是洛陽以東的五個小國:曹、鄭、宋、陳、蔡。其次是秦、楚,一個在洛陽以西,一個在洛陽以南。吳國,相傳是吳太伯之后,本來很重要,《史記》三十世家,它是第一家,但表中列在最后。
春秋晚期,晉、楚最強,孔子最想去,但去晉被子路攔阻,去楚遭葉公拒絕,他只到過楚國的邊境。燕在齊北,吳在魯南,他沒去??鬃拥竭^幾個國家呢?除了他所在的魯,我們可以算一下。早先,他去過周、齊。晚年,他去過衛、曹、宋、鄭、陳、蔡、楚。上述13國,加上周,一共14國,他去了10個。10個國家,這在當時已經不得了。但他老人家終其一生,足跡從未出于山東、河南二省。
讀《論語》,太史公的讀法是當傳記讀,我最欣賞。2007年,我分兩次,一次山東,一次河南,追隨孔子的足跡,到過孔子去過的所有地方。
我讀《論語》,是讀大地上的《論語》??鬃勇眯械某霭l點是曲阜,曲阜有什么古跡,有幅地圖很重要,我對《魯國之圖》碑上的地名一一做了考證,收獲很大。
周公之夢,孔子沒做成。晚年的他,灰心喪氣很失落。他說,他連話都不想說了,晚上做夢,連周公也夢不見了。然而,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再造中國,自有人在,這就是秦始皇和漢武帝。
秦始皇的大一統是中國的第二次大一統。漢武帝踵其事,進一步完善了這個大一統。
秦皇漢武得天下,來之不易。他們整天操心受累跑大圈,全是為了看住守住這個得來不易的大一統。
秦皇漢武的巡狩封禪固然是模仿大禹治水,但他們關注的事可不光是水澇災害、貢賦輸納。他們還沿長城、黃河、長江,一路祭祀山川,一路尋仙訪藥,一路視察軍國大事。
秦皇漢武靠郡縣治天下,各種郡國志類的地理書因此而興,越來越多,終于成為中國史書的一大類?!端鍟そ浖尽肥剂⒌乩眍?,就是以此類為主?,F在的歷史地理學,政區沿革是大宗。但有趣的是,《隋志》地理類的第一部卻是《山海經》。《山海經》是尋仙訪藥的導游書,本草、博物、志怪,全都擱一塊兒,跟所有地理書都不一樣?!稘h書·藝文志》把它列入《數術略》的形法類,本來是當看風水的書。
《山海經》講山水,照例會講沉埋玉璧、奉祭酒食,其祠如何。《禹貢》也有“旅”這個術語。旅就是祭祀山川。這種活動,《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言之最詳。二書也講敬祀鬼神,但與《山海經》有根本不同,它更關心的不是鬼神,而是鬼神管著的地。中國古代的封禪郊祀是以天地山川為核心。山也好,水也好,它代表的是中國這片藍天下的土地,反映的是中國的天下觀。它記載的祠畤往往見于《漢書·地理志》。研究《漢書·地理志》,這兩篇東西是重要參考。
秦漢帝國的天下,東土和西土,分界線在崤函之地,即河南靈寶。崤函以西的祠畤是以甘泉宮、后土祠和雍五畤為中心,崤函以東是以八主祠為中心。
這些祠畤,從秦代到西漢結束,數量高達七百多所,很多已不得其詳。為此,我曾帶田天在渭水流域做調查,并指導王睿做論文,調查八主祠,發掘八主祠。我很希望她們能把這個工作做下去,有更多的人把這個工作做下去。我把我早先讀《史記·封禪書》和《漢書·郊祀志》的札記收進此集,那只是個探路的作品。這次做了一點兒補充。
2002年,我和唐曉峰還特意考察過后土祠,寫過一篇調查報告,也算一個樣品吧。
這些研究都是圍繞兩次大一統。
2014年11月7日寫于北京藍旗營寓所

宋本《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