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攝影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情,我小的時候總是盼著大人能夠把鎖在柜子里面的照相機拿出來讓我擺弄一會兒。但那個時候照相機是個“金貴”的東西,拍照片也是要花不少錢的,直到我參加工作開始掙錢以后,家里的那架舊照相機才成為我練習攝影的最初工具。
有了照相機還是不行,四十多年前的那個年月很難看到攝影的教材,找到了一點兒舊雜志的邊角,碰巧買到一本只有60個頁碼的《簡明攝影》的小書,更多的攝影技巧還是得不斷地向父親咨詢。那時候我學攝影就是這么不容易。
攝影術誕生于1839年8月19日,從此人們便有了現代的影像記錄技術,但直到這一百七十多年以后的數碼時代,攝影才真正地做到了大眾普及,近乎人人都擁有了拍照的工具,隨時都能夠拍攝出自己需要的照片,瞬時間就能夠將照片傳送給別人觀看,你自個兒也在天天看著別人的照片,這就是攝影,這就是當今的攝影,我們已經不能想象“假如沒有攝影……”。
在攝影雜志當編輯,總會有愛好攝影的朋友跟我討論哪樣的照片是“好照片”,我信口胡說:“你自己拍得的照片自己看著高興,那就是你自己的好照片。”
“但是我也想讓別人看著我的照片高興呢?假如我的照片要刊登在你們的攝影雜志上呢?”朋友又問。
“那你就得認真地學習攝影的各種技巧,研讀攝影歷史上的經典,交流攝影的心得體會,漸進地拍攝出可以讓別人稱贊的攝影作品。”我這樣說。
“有什么捷徑可循嗎?”
“看書。”,我說。
到了這個時代,照相機的智能化似乎可以降低進入攝影的門檻,但靜下來一想,這又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假如我們認定攝影是一門“藝術”的話,那么就一定要有“技”和“藝”,這兩個方面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掌握了攝影的各種技術技巧之后,才能夠用影像來展現我們的思想情感,敘述我們的心境。而學習攝影的技術技巧,通過書本教材可能還是一個便捷的途徑。
三年前與寧思瀟瀟一同出差,路上說起他在著手寫一本叫作《攝影筆記》的教材,放在網上招惹得不少攝影朋友閱讀觀看,后來我也加入到了閱讀的行列。瀟瀟老師的這個“筆記”原本是他自己的攝影心得,整理之后成了易讀的教材,從技巧說起,還有很多他自己“悟”出來的攝影觀念,挺好!之后我建議他做成圖書,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本書。
攝影是大多數人的業余文娛活動,能騰出整工夫系統學習這門技藝的人肯定不多,找一本易讀、易學的攝影教材,拍到哪兒就看到哪兒,邊看邊拍,邊拍邊學,把學攝影當作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這應該是大家都希望的吧?
陳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