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若在青衣隨從帶領下來到元朝一方中帳門口,青衣隨從道:“請先生隨我進入。”李君若隨青衣隨從入了中帳,只見帳中有約十數人,一人坐于尊位,尊位兩邊各有兩張椅子,分別坐著兩人。青衣隨從向坐于尊位的老者,納頭而拜,說道:“啟稟主人,李君若先生到了。”老者身穿一席紫色道袍,鶴發童顏,威嚴如山,見李君若進來,站起身來拱手道:“藏鋒于匣,天下封劍。老道燕乾坤見過李公子。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李公子果然是人中龍鳳。”燕乾坤一起身,座下四人也是共同起身,向李君若問好。李君若也即刻作揖回禮,道:“見過燕前輩。前輩贊譽了。”隨后,李君若看向其他人,道:“原來是覆地,藏風,弱水,明火,元朝四大劍派的護教行者!”李君若面對四人的行禮,并沒有回禮,說完只是淡淡的點了下頭,雖然元朝四大劍派的護教行者是代表四大門派在武林行走的使者,但是在號稱代表天下劍道的藏劍閣少閣主李君若面前,元朝四大劍派就算是掌門在此,也不會引起李君若多大的注意,更何況護教使者。四人見李君若如此做派,內心雖然不悅,但攝于藏劍閣的武林地位以及李君若的威名,并不敢怎樣表現。
燕乾坤見狀,隨即打了個哈哈,邀請李君若坐在首座。各方落座之后,燕乾坤開口向李太阿問道:“李公子如何看待此事?天降神物于我大元之內,證明我大元確是天命所歸,但神物無法移動的特殊性讓其他四國之人有機可乘,不知藏劍閣對此物是何態度?”李君若心念一動,知道燕乾坤是想了解藏劍閣的態度,好做出應對,便道:“燕國師,此事在下也不甚了解,只是日前有所感應,又剛好游歷到泰山附近,聽聞此事,便想一觀,誰知剛到之時,卻不想碰到各位即將發生沖突,所以不得不出手阻止,用武道契約來停止紛爭。還望見諒!”只見燕乾坤聽罷,雙目精光一閃,心中不知做何想法。
就在李君若進入元朝大帳的時候,其他四國主事者也聚集到一起,商討接下來的事如何辦。四國主事者雖是在一起商討,卻也相互防備,四人均是籠罩在自身護身氣罩之內,無法看清。其中一人說道:“三位,此事本來在意料之中,沒曾想半途殺出一個李君若,神物歸屬到時候恐有意外啊!”又有一人附和道:“此事需要再詳細討論一番。畢竟,藏劍閣的地位及實力,并不比我們四國弱多少。”“還有一事,就在剛剛,李君若被元朝請過去中帳了,”只聞一個清冷的女聲,“此時,李君若如果與元朝達成什么協議,對我們四國來說,很是不利啊,你們說呢?”另外三人一聽這個消息,頓時陷入沉默,畢竟,藏劍閣的武林地位跟明面上的實力就已經不亞于四國中任何一個,何況還有那位久不出世的但卻是深不可測的老閣主。
就在各方相互算計之時,石碑突然發生異動。眾人紛紛前往石碑之前觀看發生何事。只見石碑突然變大,由原先一丈慢慢變為十丈,又見,四個大字浮現于石碑之上,“天下第一”,四字正下方同時浮現了“刀、劍、槍、弓、奇、氣、術”七個字,就在眾人紛紛奇怪之時,只見天降神光照于石碑之上。神光之后,再聞聲音,“蒼天之下,誰為第一,朕于五百歲之時,終于明悟五境之后第六境,但上蒼之上,有大恐怖將至,朕大限將到,無能為力,只能以畢生修為,于天外熔煉天下碑與七大神物,寄希望于后世之人。能一年之內碑上留名者,可得朕有關第六境武道經驗與七種神物,朕,大秦始皇,贏政,立!”
聲音傳遍天下,天下為之沸騰。無論是傳說活了五百歲的始皇嬴政,抑或七種神物,更有第五境的破鏡之法,種種皆讓天下習武之人為之瘋狂,欲往泰山天下第一碑留名。武林風云,因為此碑,再次沸騰,五國,武林各世家門派,各種暗流,紛紛異動,一場席卷天下的紛爭即將到來。而身于紛爭中心的元朝如何應對,李君若,燕乾坤等人,又做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