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氣,方能成大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世界上原本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貧窮的人要解決生活的困苦,解決溫飽問題;富足的人要面對內心的空虛之感,尋找真正的朋友;沒有文憑的人要戰勝自己的無知,絞盡腦汁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知識淵博的人也同樣有很多困惑,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總而言之,面對人生百態,我們既要張揚自信,又要擁有勇氣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也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來,使浮躁的心漸漸歸于平靜,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成就非凡人生。
對于個人而言,當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都能夠笑顏如花地生活;反之,當人生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時候,才能真正看出來誰是真正的強者。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時候崇尚中庸的精神,甚至還有人奉行夾著尾巴做人的原則,這與“沉住氣,成大器”的處世之道是不謀而和的。“沉住氣,成大器”,寥寥數字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聰明。這是一種生存智慧,倘若能夠靈活地運用它,就能夠在現代社會爭得一席之地,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總而言之,只有沉得低,才能跳得遠;只有沉住氣,才能成大器。
李麗芳是一名高三的學生。自從上高中以來,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在班級和年級中名列前茅。高三下學期的時候,李麗芳因為患上了乙肝,所以不得不休學兩個月。這樣一來,她的學習成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期末考試中,她的排名由年級前10名倒退到了第100名。經歷了這次考試,李麗芳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有一段時間,她甚至失去了信心,想放棄高考。
幸好父親一直鼓勵她、照顧她,使她重新燃起了信心,想在最后的兩個月中奮力拼搏一番。距離高考只有62天了,李麗芳每天早晨起床都堅持晨練,然后再朗讀半個小時的英語。每天晚上,她都十點鐘按時休息,以養精蓄銳。她不想浪費一分鐘的時間,甚至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都在熟記英語單詞。一個月過去了,在模擬考試中,李麗芳的名次提高了60多名,變成了年級38名。這一個月的巨大進步使李麗芳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她繼續按照現在的方式努力學習,堅持體育鍛煉,堅持不懈地復習知識。此時的李麗芳,已經完全放下了心中的負累,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在爸爸的建議之下,她決定全力以赴地參加高考,如果考好了,當然是皆大歡喜;如果考不好,就再復讀一年。
出乎大家的意料,經過了兩個月的努力,李麗芳充滿自信地走進考場,超常發揮,在高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她的第一志愿填報的是北大,第二志愿填報的是人民大學。結果,她的分數遠遠超出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順利地進入了心儀已久的燕園。
倘若是其他的學生在高三下學期的沖刺階段休了兩個月的病假,那么很可能會失去參加高考的信心。然而,李麗芳在爸爸的鼓勵下,正確地做出了選擇,決定全力以赴地復習,參加高考,做好了進退自如的準備。正是因為她沉著冷靜地面對自己休學兩個月的事實,采取正確的方法對待高考,所以她才能在高考中超長發揮,如愿以償地進入自己的理想中的大學。其實,李麗芳之所以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主要是因為她能夠沉得住氣,冷靜地面對迫在眉睫的高考。反之,如果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慌了手腳,結果就是被困難打敗,而絲毫沒有戰勝困難的可能性。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會經歷一番磨難,沒有一個人是一帆風順就獲得成功的。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列舉了很多實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對于司馬遷本人來說,他也是在遭遇迫害之后發憤著書,最終因完成《史記》巨著而彪炳史冊。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其實,蘇東坡所說的堅韌不拔之志,意思就是讓人們在困難面前沉住氣,勇敢地面對。沉住氣并不是人們平時所說的消極對待,而是冷靜理智。只有沉得住氣,才能處事不驚,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不管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要想成功,就必須沉得住氣。要知道,沉住氣方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