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身體
- (英)加文·弗朗西斯
- 2164字
- 2019-01-05 06:54:09
序言
如果人體是由土、水、風與火構成的,那么世間萬物也不過如此;如果人體內流淌著血液……那么它也會像海洋一樣潮起潮落。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我在孩提時代的夢想不是成為一名醫生,而是地理學家。地圖與圖冊為我們探尋世界美景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手段。由于我對于地理知識寶庫充滿了好奇,因此不愿將生活局限于實驗室或者圖書館,并且希望能夠開啟探究未知生命的旅程。假如我能夠掌握宇宙運行的規律,那么就可以揭開人體器官的奧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興趣逐漸從博覽世界地理轉移到探索人體奧秘上,于是我的地理圖冊也變成了人體解剖圖譜。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感覺這兩者之間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解剖圖譜中,靜脈、動脈與神經分別用藍色、紅色與黃色標注,而在我擁有的第一本地理圖冊中,山川河流、主干道與鄉村小路也是用各種顏色加以區別的。除此之外,二者還另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類書籍均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自然界的紛繁復雜,并且其生動活潑的內容均便于人們學習掌握。
在人類歷史中,早期的解剖學家認為人體機能與星象變化密切相關,他們將個體當作“微宇宙”,也就是宏觀世界的縮影。古代科學家曾經運用地理知識來研究人體內部結構。在體液學說中,人體由血液、黑膽汁、黃膽汁與黏液這四種物質組成。當然這樣描述也不無道理:人體是由鈣鹽組成的骨骼系統支撐的,其成分與白堊或石灰巖相似。同時血液就像奔騰的河流一樣沖擊著寬闊的心臟三角洲。而皮膚表面的輪廓則好似連綿起伏的大地。
盡管我后來從事臨床工作,但是從未放棄過對于地理學的熱愛。只要時間允許,我必定會繼續投入下一次探索。雖然偶爾也帶著工作任務去旅行,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會自己安排好行程,陶醉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去體會異域的風土人情。我也曾撰寫過其他以旅行為主題的作品,希望能夠準確傳遞萬千世界的精彩,但是臨床工作還是會讓我重返現實,畢竟治病救人才是我的主業,而醫院就是直面生死的前線。綜觀各個學科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研究的內容有別于其他專業領域:在此過程中個體本身就是被觀察的主體,同時人體內環境則更是瞬息萬變。
從醫學院畢業后,我原打算去急診科工作。由于這需要經常倒夜班,而且難以深入接觸患者,所以我最終改變了想法。我不僅輪轉過兒科、產科與內科(老年科)專業,還接受過骨科與神經外科培訓。除此之外,我還以隨隊醫生的身份參加過極地探險,并且曾經在非洲與印度鄉村的診所工作。這些豐富的臨床經驗讓我對人體的奧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中急診主要處理急危重癥患者,雖然此時最能彰顯救死扶傷的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對臨床工作理解的不斷加深,我的內心也漸漸趨于平和,最終選擇在某個內陸小城做了一名全科醫生。
不同地域的文化對于人體運行機制的理解不盡相同,即便是醫生也難免會受到世俗的影響。其實我在這些年的歷練過程中也收獲了許多人生感悟,并且深切體會到現代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本書將在隨后章節中就這些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例如在對面神經麻痹患者進行評估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患者羞于表述的沮喪,而是某位老藝術家無法再用畫筆傳神。當談及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時,我非常清楚不同患者的預后情況截然不同。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誕生于距今3000年前,其中對于肩關節損傷進行了詳細描述。雖然那時候古希臘醫學充滿了神話色彩,但是這并不妨礙人們用現代方法來探索疾病的發病機制。眾所周知,風俗文化對于人們健康理念的影響無處不在,而某些地區對胎盤與臍帶的處理方法就著實令我吃驚。此外,在世界各地的骨科病房內也都上演著與疾病抗爭實現救贖的神奇故事。
“文章”這個詞根意為“嘗試”或者“努力”,本書中每個章節都將從獨特的視角對人體器官展開探討。雖然在創作伊始,我已將大部分人體器官以及相應的疾病涵蓋其中,但是依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在安排本書目錄時借鑒了人體解剖學的順序,當然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自由選擇。綜合各方意見,在本書即將開始的旅程中,這種從頭到腳的敘述方式最適合讀者理解與消化。
學醫不僅是為了謀生,更是為了收獲人生閱歷。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同樣也要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行醫就像踏上了漫長的旅途,而患者的靈與肉則構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在通常情況下,我十分了解自己面對的病患,但是醫學中總有例外發生,每天都有可能出現新的情況。臨床實踐不僅要了解人體結構與患者資料,更要鼓足勇氣去探索生命的未知——現在就讓這本書帶領我們走入神秘的人體世界。
那是個平淡無奇的早晨,我一邊品著漸涼的咖啡一邊瀏覽著屏幕上三四十位預約患者的名單。雖然他們大部分人都是老病號,但是這次位列第一的患者名字卻很陌生。我用鼠標點開他的病歷,看到屏幕左上角個人信息欄中顯示其出生日期為上周。沒想到這位患者居然是個剛出生幾天的嬰兒,從今天開始他的健康檔案將正式啟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么這些資料將伴隨他度過一生。雖然現在檔案里空空如也,但是誰都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么。
我站在候診室的門廊輕聲呼喚這個嬰兒的名字。當時母親正在給他喂奶,她聽到后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微笑著與我四目相視。她輕輕將孩子抱在懷里,跟著我走進診室。
“早上好,夫人,請坐,我是加文·弗朗西斯醫生,請問有什么事情可以幫忙嗎?”
她低頭看看懷中稚嫩的嬰兒,眼神中流露出自豪與焦慮,而我則在一旁耐心地等她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