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金字塔:形象提升和完美呈現的技巧
- 姜維
- 8713字
- 2019-01-05 03:14:13
第2章 靜態氣場的構成要素
2-1 靜態氣場第一要素:面容
↗ 靜態氣場的構建三要素
人與人相處時,人們總是首先尋找對方的面容,確認是誰?盡管有時候人們首先看見的可能是對方服飾的一角或對方的背影,但不妨礙人們想方設法去彌補對方面容的努力。只有面容得到了確認,人們才放心,才知道對方是友善還是敵意,自己是該繼續存在,還是靠近、遠離甚至離開。因此,可以說面容是氣場構建的第一要素。
在確認對方是誰和其基本表情之后,人們便會將其服飾與其面容聯系起來,做一個更完整的判斷,形成基本的感受。如果對方氣場足夠,這時候氣場便到達了人們心中。如果沒有,人們也就只是確認了一個人的存在而已。所以,服飾通常是靜態氣場的第二要素。
當面容和服飾傳達出一種基本的氣場之后,如果時間繼續,人們會注意到對方身邊的一些特殊物品,來進一步佐證人們對對方氣場的感受。
比如,一個試圖強化“不怒自威”的人,通常在手上或身邊擺放代表權力的物品:指揮棒、專用簽字筆、大印章、專用電話機之類。這些物品會起到補充氣場的作用,我們稱之為溝通的道具,它們其實是在為其主人說話。道具就成為靜態氣場的第三要素。
一個人的靜態氣場就是通過他的面容、服飾和道具共同塑造出來的,其中面容是氣場內容的核心,也是現場氣場的物理中心。
↗ 面容構建氣場的三方面
進一步細分,面容影響氣場主要包括三部分:臉型、表情、化妝(含發型)。
臉型的作用
臉型是天生的,從美學的角度看,的確有漂亮和丑陋之別,但是漂亮并不等于有氣場。
漂亮只是指五官和膚色符合美學的基本規律,如大小勻稱、黃金分割比例的分布、膚色白皙等,這方面具體的、細節的標準又受到時代、民族、地域、行業的影響,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并沒有絕對的魅力臉譜。比如,單、雙眼皮,大、小眼睛,厚、薄嘴唇,尖、圓下巴,等等,都可能被人們認為有魅力的特征。
丑陋的面孔也可以有氣場,甚至很有氣場。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企業家、專家、權威、明星的面孔結構獨特,但氣場強大無比。
臉型的氣場實質上來自人們對于面部特征的符號化歸類。比如,娃娃臉往往被認為清純無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值得信任的;反之滿臉皺紋、白發鬢鬢,通常被認為飽經風霜,在危急關頭是特別值得信任的。馬云的臉不太符合普通人的構造比例,甚至被喻為“外星人”,但這恰巧給予馬云一種獨特的氣場要素:特立獨行、睿智深邃。
在軍隊中,在商場競爭中,濃眉大眼、炯炯有神者氣場普遍比較強,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強人、權威形象,可不露自威嚴。
在社會中,在內部管理中,眉清目秀、面帶微笑者往往被認為氣場強,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儒商、專家形象,可不言自厚重。
表情的作用
表情的核心在于眼神。氣場強者會通過眼神完成對于周邊環境的掃射,用眼神覆蓋全場的所有人群。在視頻傳播中,如果有特寫鏡頭,眼神則可以穿越時空,不受時間和環境限制,可以重復地沖擊觀眾的感受。
眼神產生的氣場,主要來自如下三個方面。
目光交流:也就是對視。具體的做法是保持眼神與溝通對象的接觸,時間不短不長,2~3秒較適宜。
目光移動:也就是掃描。有規律地、緩慢地移動目光,遍及全場的溝通對象,特別是要顧及以下三類人群。
——要掃描到容易被人忘記的處于遠處、角落人群;
——要掃描到容易被人畏懼的處于中心、舞臺權威人物;
——要通過目光停留,加口頭補充的方式,照顧到被柱子、標語牌等障礙物遮擋住的人群。
目光有神:也就是相由心生。眼神應該是熱情的,而不是冷漠的;應該是專注的,而不是散亂的;應該是信任的,而不是懷疑的……
一句話,眼神就是在用心靈回答氣場內核的三個問題: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否值得信任?你要(人們)做什么?
案例2-1 不怒自威的面容
不怒自威,是靜態氣場的一個生動體現的例子。小說《亮劍》曾經這樣描繪趙剛:“統兵數萬的青年將領身上,在沉靜如水的神態中,早年書卷氣和多年戎馬生涯帶來的殺伐之氣表現得同樣分明、強烈。本來他白晳清瘦的臉上帶出幾分儒雅,但稍稍一咬牙,臉部的柔和立刻蕩然無存,每塊肌肉都棱角分明地凸起,線條馬上變得粗獷起來,連唇邊和下巴上的短胡茬子都像鋼針似的揚起,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態。
沒有早年的寒窗苦讀和常年在血與火中拼殺的雙重閱歷,絕難創造出這樣的職業軍人。”
這樣的人一出現,會讓人們感受到威嚴、莊重,不可動搖的堅定。
這就是靜態氣場中面容和表情的作用。補充點評見本章附注注解2-1。
化妝(含發型)的作用
男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普遍是不化妝的,以體現出面孔的本色為主。因此,發型是塑造男性面容魅力的主要技術手段。男性頭發普遍較短,發型的塑造相對較難,遠距離看,似乎同齡人的發型都差不多,因此發型的打理需要男性魅力者特別注意。案例1-1中一些企業家、主持人喜歡光頭就是典型的例子,光頭這樣的造型具有很強的靜態氣場,走到哪里都是視覺中心。同樣,男性留不留胡子,怎么留胡子,也類似于發型的選擇。在普遍不留胡子的民族或文化環境中,留胡子就相對容易帶來特定氣場。很多男性藝術家都會在長發或胡子中選一項,幫助自己塑造氣場。
女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化妝和發型都是其個人護理的重點,花在這兩方面的時間和費用不菲。有關女性化妝、發型的指導知識和技巧隨處可見,從產品使用說明、化妝培訓班到美容美發店服務,無所不包。但是,從氣場的角度看,這些培訓和服務的效果并不如意。花如此多時間和費用并沒有給大多數女性帶來所期望的高雅、文雅、風雅等氣場。因為這些產品指導、培訓班、服務人員對氣場的認識不足,關注的是化妝、美發的技術、技巧層面,其指導思想是如何“得體”——化妝和發型與季節、性別、年齡、身體、職業、文化、民族等的匹配、協調,而不是關注如何將當事人的內涵變成魅力。
盡管如此,化妝仍然是靜態魅力的一個獨特要素,舞臺藝術上的紅臉、黑臉、白臉之分,就是在用化妝塑造人物的靜態氣場。
2-2 面容氣場的核心是品位
面容是我們身心的最佳展示,除了2-1節所述的與自身、與環境的合體、得體要求之外,我們自然要追求更高的層次,那就是臉型、表情、化妝(含發型)如何具有個性、體現品位?
↗ 個性的面容可使你脫穎而出
有個性使你比較容易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稀少的妝容
獨特的化妝和發型,很容易實現萬綠叢中一點紅或萬花叢中一點綠的效果,這就是個性的表現。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女總裁拉加德的一頭銀發,就使得她在各種商務場合都魅力無窮。她那獨特、冷峻的面容和精致梳理的銀色發絲,都與她的單位和職務內涵所匹配,顯得氣場十足。
面容個性不一定需要外形上的強大反差,也可以是內心上的與眾不同。
獨特的面孔
面孔獨特與否幾乎不可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突出或掩蓋。首先,通過化妝、發型是可以適度強化或弱化我們既有的面容特征。最簡單的方法是用頭發、眼鏡、帽子遮擋我們不希望呈現的臉部特征或部位。其次,通過有意識地控制我們出現在別人面前的站位、坐位、朝向,也可以突出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面容,掩飾不希望別人看到的部分。
符號性表情
妝容和面孔呈現都費時費力,還受到環境的約束,但我們的面部基本表情是可以隨心所述的氣場表現手段。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獨特的微笑、冷峻、隨和、含蓄、質疑、激情等表情,傳遞我們內心的某種力量。
這樣的個性表情與我們的職業身份、職務地位、個人品牌密切相關,互為因果關系。當這樣的氣場強到一定程度,傳播到一定程度時,就形成了個性表情包,成為有魅力的人的一個符號。
當然,一切個性表現的前提是與自身、與環境基本和諧。如果在日常學習、工作中裝酷,如果在運動休閑場所面帶彩妝,如果在內部工作會議上以精致到一絲不亂的新發型出現,反而會破壞自己的氣場了。
↗ 有品位的面容,使你表現出氣場
個性可以使你鶴立雞群,但并不是高出雞群就有強大的氣場。
一般的出人頭地,只是容易引起人注意,在第一時間吸引人們的目光,在短時間內給人好感而已,如果僅僅如此,沒有來自內心的力量的后續支撐,這樣的瞬間氣場苗頭就會曇花一現。因此,有品位的出人頭地才是有實力的、可持續的氣場呈現。而品位就是事物展現出來的格調的內涵及主流性。
格調的內涵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格調也因人而多種多樣。中、西、古、今,科技、時尚、現代、傳統,高雅、古典、流行、大眾各自構成不同內涵的格調系列,每種內涵突出之后都可以構成一種格調。
但是,格調要表現出來,還需要對應某種調性的言行舉止達到足夠的濃烈程度。事實上,人人都是自覺不自覺地靠近某種格調風格的,只是大多沒有達到足夠打開他人感知閾值的水平,所以不被他人感知或被認為有某種格調。
格調的主流性
即使格調的內涵表現得足夠強烈了,也不一定具有強大的氣場作用。普遍受到歡迎、具有強大氣場作用的格調,通常是那些道德方面指向高尚的、正直的、積極的品位;在內容上指向知識的、智慧的、創新的品位;在形式上指向精細的、粗獷的、稀缺的品位。一句話,格調要變成品位,必須符合社會主流認可或默許的價值觀。
如此嚴格要求之下,更是不可能人人都有格調、有品位,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去感知別人的格調、品位,就像觀眾不會演戲,但還是可以一看就知道舞臺上誰演得好一樣。
前面說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女總裁拉加德的一頭銀發,魅力無窮,就是因為銀發在她身上代表著她的資歷——專業的背景和多年的歷練,代表著她的勇氣——不隨波逐流,敢于標新立異,代表著她的自信——面對歲月變化的坦然接受,無須掩飾。如果沒有這樣的品位,銀發就是衰老的標志;而有了這樣品位的支撐,銀發就給她帶了強大的氣場。
↗ 有品位的面容的背后支撐是價值觀
拉加德的例子還告訴我們:一個勤奮工作者,其發型一定是比身邊的人的發型更簡潔明快、適度創新的。因為這樣才不影響集中精力工作,也便于日常的快速梳理。可以想象,一頭飄逸的長發,在職場中就很難有氣場,因為其指向與工作要求不符合。飄逸的長發除了可能妨礙工作場地的安全之外,在工作期間還需要當事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梳理、去維護、去保護,還可能因為長發的飄動而干擾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進行。
有正確、高尚價值觀作為支撐,面容的修飾才可能引導氣場由內迸發出來。
案例2-2 畫像為何看起來總是缺點兒什么?
在巴黎、哈爾濱這樣的文化旅游城市,常常可以見到自由職業的畫師給游客畫像,尤其是在城市的夜幕中、絢麗的燈光下,那個場景常常讓游客心動。
盡管手機里各式各樣的自拍照已經琳瑯滿目,但不少游客還是滿心歡喜地讓畫師給自己畫一張像。這個過程是愉悅的。但是,畫完之后,當顧客真正拿到、看到自己的畫像時,客觀地說,多數顧客心理都會有點失望:感覺畫像好像還缺點什么?
可是又沒有話可說:自己的面容生理特征是表現得很明顯的,無論是發型、眼角、嘴角、酒窩,或者口紅、眉毛、睫毛、首飾,都是符合當時的特征的,只是覺得畫像上的人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剛毅、智慧、溫柔、善良、時尚、儒雅、成功、超脫……
回家后,這樣的畫像便被束之高閣了。
這樣的對于畫像上人物精氣神的不滿意,除了畫師的技術水平影響其表達之外,問題主要來自面容氣場的表現缺乏核心。補充分析見本章附注注解2-2。
在演藝界,演員都愿意演主角,除了常識性的原因(戲份多,報酬高)外,其實也有魅力的原因。主角通常是按照社會主流價值來看的正面人物、先進人物、英雄人物,因此,演員長期扮演這樣的角色,必然在戲外也會潛移默化地更多呈現這些主角的品位面容,結果在現實中就是會比反面角色、喜劇角色擁有更大的氣場魅力,從而大大提升演員自身的商業價值:可以得體地參與更多商業活動,恰當地代言更多商品廣告。
2-3 服飾的氣場作用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連佛門都如此,可見服飾中衣服、鞋子、帽子對個體氣場的影響是如何立竿見影的。同一個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不同服裝搭配,視覺差異可能迥異。
可惜,關于服飾,一般人的認識如同面容一樣,普遍停留在常識階段,即只是強調服飾與自己的身材特征、面容特征、身份地位和諧一致。或者,如一些經濟富裕者,以服飾品牌的知名度和價格的高低來選配服飾。似乎服飾牌子名氣越大,購買價格越高,穿著它就會越有氣場。強調款式和諧、品牌品質,當然沒錯,但僅停留于此,氣場還是難現。而且,對于經濟條件有限者而言,通過高消費來提升個人魅力也是不值得的。
服飾產生氣場的有效手段,同前面所說的面容氣場一樣,仍然需要在基本的和諧以外的更高層次追求,服飾同樣必須得有個性、有品位。
↗ 個性的服飾可使你脫穎而出
有個性的服裝來自五個途徑。
量身定制
很多名人樂意走這條道,既保證了合身、得體,又保證了稀少,個性就是必然的了。
量身定制的類似做法,就是選擇少批量生產的服裝,如限量版之類。金錢受限者,亦可對標準規格的產品進行修改,去掉某些原有的修飾,或者增加若干自己特色的修飾在服裝上,也是個性化的有效手段。
選擇過期服裝
金錢受限者,還可以考慮選擇“過期”的服裝。服裝的流行趨勢變化很大,從成衣制造廠和銷售商家的角度,它們當然立足于制造和銷售符合當下流行趨勢的服裝,所以會低價處理按照大眾思維來看已經過期的服裝。但是,過期不一定就過時。對于大眾而言過期的服裝,或許對于某個個體而言并不過時,甚至非常貼合,購買和穿戴這樣的服裝自然就一舉獲得個性的彰顯了。
服飾混搭
上、下裝之間,內衣、外裝之間,鞋子、帽子、衣服之間選擇不同的樣式、色彩、材質,組合出來的服飾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令人眼前一亮。
混搭不是亂搭,混搭需要品位的指導和價值觀的支撐。混搭得先有混搭的邏輯,才會搭出氣場來。
跨界穿戴
不同于服裝本身的混搭,跨界是指穿戴與所在工作場合或生活環境習慣反差很大的服飾。企業家和中高級管理人員在重要的商務會見時穿戴休閑服裝,一些企業強制要求周五著休閑裝上班,就是試圖塑造出個性的氣場。
比如,當代人穿戴漢服、唐裝、中山服,就是不同程度的跨界。這些服裝特征突出,歷史符號顯著,與當下工作和生活場景的巨大反差,使得其很有寓意。
不穿或少穿衣服
既然服飾如此重要,人人離不開,那么不穿或少穿自然有奇特的個性效果。如果這樣的半裸、全裸,與內心的價值觀一致,又符合社會主流意識,表現形式又有足夠的藝術品位,氣場則可以非常強大。
俄羅斯總統普京基于強烈的國家和民族情結,出于工作的需要,就經常在公眾面前秀其上身的肌肉。在天氣已經很涼的西伯利亞,他標志性地光著膀子,彪悍而自信。這就是他深受其國民擁戴的原因之一,人們被他的強大氣場所征服。
與之類似,一些女性名人明星在懷孕期間發布孕肚照片,凸顯其母愛的氣場,也是如此原理。
↗ 有品位的服飾使你表現出氣場
同樣風格和造型的服飾,做工明顯偷工減料、粗制濫造,色彩明顯不均勻、不飽滿,顯然不會增加你的氣場,僅而會衰減你的氣場。選擇產品的品質,是一個人工作和生活品位的一種表現。
更有甚者,選擇內衣外穿或冬衣夏穿,個性的確立馬凸顯出來,但很可能與環境格格不入,被人認為腦子有問題。在一些聚會等生活場合,繼續穿戴工作制服雖然無傷大雅,但也很可能削弱你的氣場。
可以說,在舞臺上穿什么都可以,都不會讓人大驚小怪。但在現實生活中,漢服、唐裝、中山裝、奇裝異服則必須謹慎穿戴。選擇產品的內涵,是一個人工作和生活品位的一種表現。
其實,一件衣服是時尚還是時髦,是尊貴還是奢侈,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服裝本身不會變化,即使那個人不太適合,沒有氣場凸顯出來,也不能否定一件本來設計、制造得時尚、尊貴的服裝的自身價值。
喬布斯的圓領T恤衫,扎克伯格的運動裝和跑步鞋,似乎永遠不變。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服飾的風格不變是表象,其服飾的品位保持一致才是核心:服飾裁剪得體,用料做工精致。更重要的是背后有強烈的價值觀做支撐:喬布斯追求完美和極簡的工作理念,扎克伯格關注快樂、健康的生活理念。
因此,與品位面容的背后支撐是價值觀一樣,品位服飾氣場的背后支撐也是你的價值觀,你對產品質量、產品功能、產品品位、個人社會形象、產品的社會價值(如環保要求)的注重程度。
2-4 道具的氣場和一致性原則
全世界都知道,女人愛買包包。這是為什么?
↗ 道具補充的氣場
從實用的角度看,女性特別渴望保持身體線條的輕盈飄逸感,所以女性服裝少口袋,即使有也不宜裝東西,但女性出門又需要隨身攜帶很多物品,包括紙品、化妝品、衛生巾、小食品等,所以相對男性而言,更離不開包。
從打扮的角度看,比起衣服和其他配飾,一個好包的裝飾作用非常顯著。因為包可以置于身體的不同位置,前后左右,上下正中,從而使得包包成為女性可以隨身攜帶而不覺得累贅和刻意、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飾品。
靜態氣場的第三來源就是包包這樣的“道具”。除了手包之外,典型的還有手杖、雨傘、水杯等隨身物品。
↗ 道具氣場的本質
道具自身雖然有一些實用的功能,但在這里,只是作為氣場的構件之一。道具的本質就是人的延伸,是我們思想、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說物化放入思想和身體的表現。
類似地,如果手握手杖,可以給人手握權力,掌握命運的感覺。如果舉起手杖在地上指指點點,無異于指點江山。
不過,手杖的這個“權力”作用太強烈了,一般人不宜使用,氣場要求的內涵與形式之間可能差距過大,反而適得其反。
然而,造型獨特的各式雨傘、傳統的雨傘、碩大的雨傘、透明的雨傘,都可以配合其主人體現相應的氣場。在時尚之都巴黎大街上,修長的美女們是不會使用折疊傘的,那樣會削弱其氣場。
張開的黑傘對面容、身材正常的女孩來講,具有強烈的提升作用。如果是一把長傘,即使收起來掛在手上,也會有較強的氣場作用。這里的傘與烈日或雨水沒有關系,只是人物品位的象征、氣場發揮的道具。
辦公室中管理人員的水杯也是如此。所謂老板杯、職員杯、學生杯,并不是廠商的本意,而是在現實中人們選擇的結果。一個墩圓、渾厚的大水杯,是有助于形成權威、老板、專家、家長的靜態氣場的。
案例2-3 作者的常用道具
在作者作為專家教授服務社會的這些年,作者也有三大道具隨身。
一是商用筆記本電腦。我喜歡隨身攜帶自己的個人電腦,參加教學、培訓,而不是像大多數授課老師那樣帶上U盤,使用教室里或受訓單位準備好的電腦。特別是參加各種會議,我總要帶上電腦在現場進行發言和記錄,而不像大多數官員和學者那樣,用會議桌上配備的紙筆或自帶的手機記錄。
二是雙層保溫水杯。自帶水杯,既符合自己的口味,又不浪費會客室、會議室、教室的瓶裝水和紙杯。
三是真皮大公文包。方方正正,便于放置,里面裝滿一切教學培訓、會議、出差的常用品,從案例實物材料到空白A4紙張,從備用電源到雨傘,總是令接待人員驚奇,一切都在內,出現特殊情況也不需要麻煩他們。
設想你在會議、培訓、教學中看見我的這三個道具,你會怎么想?
實際上,案例中的這三件物品,既有實用價值,也是個人形象魅力的道具,作為作者形象的具象化和豐富化:筆記本電腦體現敬業、專業;水杯代表環保、體貼;大包則是領導力、執行力的表現,本質上就是作者態度、思想、能力的延伸,所以增加了作者的氣場魅力。補充點評見本章附注注解2-3。
↗ 靜態氣場的一致性原則
從局部看,在同一環境中,面容、服飾、道具的選擇和搭配需要和諧一致,共同構成一個完美的氣場。
從全局看,面容、服飾、道具的選擇和搭配應該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在相同或類似的工作生活場合,一個人應該保持相對穩定的一個風格特征,即一致性原則。
面容隨著年齡會有變化,但是如果以3~5年為時段,這期間的變化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一致性主要在于化妝風格、發型風格、服飾風格、道具風格的選擇和堅持。
可以想象,一個原本很有氣場的名人明星或權威人物,如果一會兒濃妝艷抹,一會兒發型搞怪,一會兒奇裝異服,那他的氣場很快就會消失了。
【本章附注】
注解2-1:靜態氣場不一定要經歷和閱歷
趙剛這樣的經歷和閱歷可遇不可求,他與那個時代、他的家庭、他的選擇、他個人的努力都有關,這樣豐富復雜、艱難困苦的歷練,的確有助于于他形成外表平靜、內心堅毅的面容和表情。但是,沒有復雜的經歷,沒有艱難的歷練,也可以有強大的氣場。比如,年輕人中帥氣、洋氣的氣場,就是來自陽光的心態、健康的體魄,再加上青春的活力。
因此,不是面容老就有氣場,也不是面容嫩就沒有氣場,氣場的核心是內在有品位。各種內涵的氣場有不同的面容和表情特征。
注解2-2:畫像看起來缺的東西,主要責任在你自己
第一,人性使然,人們總是傾向于高估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很可能你自己的氣場本來就不突出,畫師根本感受不到氣場的存在,他能做的就是畫得足夠像你,即形似即可。
第二,即使你內心是有氣場的,但是,你的面容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包括在稀少的妝容、獨特的面孔、符號性表情方面的表現。
第三,如2-3、2-4中介紹的那樣,在旅途中你的服飾、道具很可能不是你習慣性的服飾和道具。服飾氣場、道具氣場很可能與你內心期望的品位氣場是不一致的,甚至他們是相互抵消的。
如此一來,畫像自然容易形似而非神似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可以這么自測:畫師如果可以畫出你的神韻的話,那么恭喜你:你的氣場魅力顯著。
注解2-3:借用道具,貴在堅持成習慣和獨特有品味
如果翻看作者的微信,就會發現這三大件已經成為作者的符號。
一次我按習慣早早來到某公司培訓室,做好準備工作之后便去旁邊的空地散步,沒多久,一個畢業多年的MBA學生跑來找我。原來他出差回來立即被通知來參加培訓,但并不知道老師是誰。一進會議室看見講臺旁邊擺好的三樣物品,便知道是誰了,所以主動出來找我問好。
這就是道具魅力的第一要領:堅持。久而久之,成為習慣,道具之物就是你身心的一部分了。
其次,就是道具要獨特,形式上足夠獨特,內涵上要有品位。
比如,堅持使用相對笨重的商用筆記本電腦。因為功能強勁,性能可靠,接口方便,電池耐久。這其實是專業工作者自我要求專業的表現。
又如,公文包選擇高檔時尚,款式獨一無二,聽眾幾乎見不到第二個同款的產品。這就體現了作者堅持的“主流價值觀+思想前瞻性+技術原創性”之內涵。
如此使用道具,必然增加個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