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靈魂觀念的產生和墓葬的起源

墓葬,起源于靈魂觀念的產生。靈魂是一種非物質的東西,是人們幻想的賦予人身而又主宰人體的觀念。靈魂觀念的產生,大約在原始社會中期就已經開始了。恩格斯說:“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并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就產生了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于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庇纱吮惝a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他們認為,人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靈魂仍然活著,是到另一個世界去了。這些不死的靈魂,還能回到人間來降臨禍福。因此,人們對死去的祖宗除了存有感情上的懷念之外,還盼望他們能夠在另一世界過美好生活,并對本族本家的后人加以保護和庇佑,這就形成了一套隆重復雜的祭祀崇拜禮儀制度和埋葬制度。這一發展過程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的,我們不僅從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從考古發掘中也可以得到物證。

從發掘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在大約1.8萬年前,北京房山周口店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的山頂洞人埋葬情況就已經反映了原始宗教意識的靈魂觀念。他們把死者埋于所居住的下洞——已形成了公共的墓地,在死者身上撒布赤鐵礦的粉粒,隨葬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的獸牙等物。其中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裝飾品。這樣安排,正是上洞活人生活的寫照。在陜西寶雞北首嶺、西安半坡村、華縣元君廟、洛陽王灣等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址中,公共墓地鱗次櫛比,與生時的村落布局相似。死者的人頭大都是一個朝向,充分反映了氏族制度血緣關系的牢固性。他們幻想死去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后仍然能過4氏族的生活。其中,還有許多是二次遷葬的公共墓地。在半坡墓地中,曾發現四個男子合葬、兩個女子合葬和母子合葬的墓。這說明埋葬制度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這種公墓的制度一直延續了很久。早期的文獻如《周禮·春官》上還記載著專門設置了管理公墓的機構和人員。這時期墓葬的特點是,沒有發現夫妻合葬或是父子合葬的墓,只是在一些氏族公共墓地里發現過兒童骨架附在母親的身旁的情況,說明了母系氏族公社中,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

大約從五千年前開始,我國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已先后進入到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生產部門中占有了主導的地位。原始公社逐漸瓦解,私人占有制開始萌芽。這一變化反映在墓葬中非常明顯,如在陜西華陰橫陣村龍山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一男一女的夫妻合葬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甘肅臨夏相當于齊家文化遺址中的成人合葬墓里,一人仰身直肢居右,一人側身屈肢居左。側身屈肢者為女性,面向男子,反映了婦女社會地位日趨低下,已降為男子的附屬物了。隨葬品的情況也有變化。如山東泰安大汶口120多座墓葬中,凡頭部有裝飾品的,均隨葬紡輪;頭部無裝飾品的,均隨葬農具。這種情況,說明我國幾千年來相傳的“男耕女織”的分工,這時已經相當普遍了。在江蘇邳州市與大汶口文化同時的劉家林遺址中,也發現有一人仰身一人屈肢的夫妻合葬墓。有大人帶小孩合葬的,大人仰身,小孩屈肢,為親子的相依關系。在泰安大汶口的一座墓葬中,共埋了兩個大人和五六個小孩,中間的婦女抱著兩個小孩,是一家人的合葬,說明家族叢葬制也已經存在了。

靈魂觀念產生之后,必然提出對死者埋葬的問題。如何埋葬,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墓葬成了靈魂的安托之所,把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品帶去繼續在另一個世界里使用;氏族成員、夫妻伴侶、子女們共同埋葬在一起,到另一個世界去歡聚。靈魂宗教迷信觀念的增強,使得墓葬的形式和內容更加擴大和復雜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阿坝县| 上饶县| 如东县| 克东县| 蓝田县| 亚东县| 漠河县| 沁源县| 平阴县| 汝南县| 永州市| 开阳县| 江西省| 象州县| 万载县| 大洼县| 成安县| 定州市| 盐山县| 宜兰县| 年辖:市辖区| 新巴尔虎右旗| 安图县| 泸西县| 安平县| 玉山县| 花垣县| 申扎县| 岢岚县| 桐城市| 铁岭县| 福海县| 昂仁县| 攀枝花市| 珲春市| 正定县| 房产| 唐山市| 工布江达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