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 實現價值驅動的敏捷和精益開發
- 叢斌
- 1214字
- 2019-01-05 04:32:00
序三
與叢斌博士的相知源于中國銀行軟件中心CMMI4評估項目,叢斌博士是主任評估師。中國銀行軟件中心的唯一服務對象是中國銀行,目標是為中國銀行開發高質量的金融軟件產品,支持中國銀行業務的發展。和國內大部分軟件企業引入CMMI評估不同,中國銀行軟件中心引入CMMI評估的主要目的是持續進行軟件過程改進,提高軟件開發過程能力,提升軟件產品質量,更好地為中國銀行的業務發展服務。順利通過CMMI2、CMMI3的評估之后,CMMI4評估工作在2008年遇到了困難,SEI對CMMI高成熟級別的評估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原來的評估師無法滿足要求,于是叢斌博士擔任了CMMI4評估項目的主任評估師。事實證明,叢斌博士無論是在軟件過程改進的理念和實踐經驗上,還是對SEI CMMI高成熟度級別評估標準的把握上,都是最優秀的幾個評估師之一。經過一年多的輔導,中國銀行軟件中心于2009年8月正式通過CMMI4評估,成為中國金融IT企業中第一家通過CMMI4級評估的企業。
叢斌博士一直從事軟件工程的教學、咨詢和研究工作,既有美國軟件企業的從業和咨詢經驗,也有較多的中國軟件企業的咨詢和評估經驗。基于對軟件工程管理改進的深刻理解和實踐經驗,叢斌博士總能夠準確把握軟件企業領導者真正關注的焦點,發現軟件過程改進的誤區,給出卓有成效的軟件實踐,為企業商業目標的達成帶來巨大的幫助。
我很早就建議叢斌博士能夠把他在軟件開發、軟件工程方面的經驗撰寫成書,以便幫助到更多的軟件企業和軟件管理人員少走彎路、實現價值最大化。今日受邀作序,欣然以從。
隨著軟件開發方法和軟件工程理論的發展,從傳統的瀑布式開發、迭代開發到敏捷開發和精益開發,恐怕很多大型軟件企業都經歷過一種或多種開發模式的實踐。既體會了某種開發模式的好,也體會了單一開發模式的壞;既收獲了開發模式轉型帶來的好處,也遇到了開發模式轉型落地的困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企業面對的客戶不同,客戶的需求也不同。如何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找到合適的軟件開發模式和軟件管理流程與之相匹,恐怕只有圍繞著“價值驅動”才能找到最終的答案。
軟件開發中永遠不變的就是需求的變化,軟件企業如何能夠從紛繁多變的客戶需求中解脫出來,從而贏得客戶滿意,只能從挖掘客戶價值上做文章。從這個意義來講,軟件開發模式反而是實現客戶價值的一種手段。傳統的瀑布式開發適合需求較為清晰明確的開發,而敏捷開發模式則更適合對客戶快速變化的需求的及時響應。
本書是叢斌博士對軟件企業的一大貢獻,粗讀一遍,受益良多。本書既有對方法、思想、理念的要點解讀,又有對錯誤理解的糾正;既有對不同企業在多種開發模式間轉型的路線指導,也有行之有效的實踐建議;更通過一個個的故事,形象具體地對比了不同實踐中的得與失。正像作者所說:本書不是純學術著作,而是一本結合實例講解操作的書。本書應該會對大部分軟件企業的軟件開發工作具有指導作用。
軟件開發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企業、不同場景下會有不同的方案,唯有圍繞“客戶價值驅動”,才能找到軟件開發方法之鑰。
王鏗,中國銀行軟件中心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