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 實現價值驅動的敏捷和精益開發
- 叢斌
- 4673字
- 2019-01-05 04:31:59
對本書的贊譽
多年來,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叢斌博士的指導下,開展了CMMI ML5與敏捷、精益相結合的軟件工程實踐,為公司實現商業目標提供了保障,形成的方法論成為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石和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公司受益頗深。本書是叢斌博士對自己豐富軟件工程理論精華的提煉、對優秀軟件工程實踐的總結,是業界難得的經典力作,是軟件開發組織管理者構建和持續改進組織研發管理體系的指南,是軟件項目管理者的常備手冊,是軟件工程實踐者開展工程實踐的導圖。相信本書能帶領讀者深刻理解多種敏捷開發優秀實踐和CMMI模型,帶領讀者找到解決軟件研發管理中遇到問題的鑰匙。
——金建林,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美林數據的研發管理涅槃與進階得益于叢斌博士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在公司CMMI ML5模型導入過程中,叢斌博士富有遠見地把個性化市場需求與產品化設計、研發規范與敏捷開發、精益生產與CMMI體系有機結合,支撐我們研發出業界一流的數據分析產品。尤其是叢斌博士將價值最大化和價值可衡量作為軟件開發方法工具選擇的核心度量指標,體現了從傳統瀑布模式轉向敏捷、精益主導模式的理念變化。現在這些成果有了可分享的途徑。書名中的“知行合一”更是從理論研究到深度實踐的寫照。作者對技術方法總結的嚴謹和誨人不倦的質樸,讓我感受到旅居海外的技術專家對國內企業的一份厚望。
——王璐,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
正如書名所言,作者將哲學概念引入到軟件工程中,將古代賢人哲思與現代科學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書中不僅引入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書籍寫作的過程中也切實體現了“知行合一”,內容不斷跟隨軟件開發領域的新發展進行及時調整和更新。作者通過在軟件工程中的多年實踐,對項目管理的“鐵三角”進行了重新定義,抓住了多數軟件開發企業完成項目的本質。全書重點體現了實操性,不失為了解業界動態的一扇窗口,既在軟件理論方面引入了新的概念,又為軟件企業指明了創新發展的方向。
——潘潤紅,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副總經理
敏捷已經成為當今軟件開發的主流,但是如何有效地在大型項目中進行敏捷開發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很多團隊重復著“形似神不似”的敏捷,其效果甚至比傳統瀑布式開發更差。叢斌博士以他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幾十年軟件實踐的經驗,深度剖析了實踐中的誤區和弊端,給軟件項目管理和開發人員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敏捷方法。如果你是一位軟件從業人員,想給你的用戶帶來有價值、有質量的體驗,這將是一本必讀的書。
——陳衛東,思科云協作技術部總監
看到叢斌博士用“知行合一”來形容敏捷開發方法論,我油然起敬,拍案叫絕。我很久之前就接觸并實踐了敏捷開發方法,被此方法論在聚焦用戶價值、提升團隊績效方面的效果所折服。但由于沒有很好的理論能解釋敏捷這一現象,所以其在推廣過程中也常常被質疑、被歪曲。而叢斌博士的書不但有大量生動的實際案例與最佳實踐的介紹,更從理論上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敏捷是高效的”這一疑問,告訴我們敏捷與CMMI不相沖突,甚至在最后還給出了從傳統開發方法到敏捷開發轉型的實踐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就是一本以“知行合一”貫穿始終的介紹敏捷開發的經典之作。
——何偉杰,富士通株式會社亞洲區業務保障總經理
我認識叢斌博士已經有十多年了。叢斌博士令我敬佩的不僅是他深厚的過程控制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軟件項目管理經驗,他嚴謹的治學和行事風格以及儒雅風趣的溝通方式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叢斌博士的這本書系統地梳理了如何通過Scrum和CMMI來實踐敏捷軟件開發。本書和其他同類書籍的不同之處在于,叢斌博士從理念和價值等更高層次對這些實踐進行了反思,并通過實例指出了實際落地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書適用于企業信息化主管、項目經理、架構師、QA主管、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等系統地學習Scrum和敏捷開發,也非常適合隨手拿起來翻閱特定的章節,通過叢斌博士獨特的視角,更透徹地認識和處理所面臨的問題。
——沈賢義,華微軟件公司總經理,華為云計算顧問
作為一名堅持踐行“知行合一”的軟件工程領域咨詢專家,叢斌博士總結自己30多年的從業經驗,客觀評價軟件行業發展過程中涌出的各類體系、開發模型,將CMMI與敏捷有效進行融合,兩者的精益求精、相輔相成,也促使過程體系更加貼近實際,開發活動更加高效。相信大多數軟件從業者看完叢斌博士的書一定能夠產生共鳴。語言質樸、觀點鮮明,反映軟件工程領域現狀,直擊軟件從業者的困苦,能夠讓大家從僵化的“拿來主義”中走出來,真正梳理適合自己的研發過程與體系,舍去守舊的思維模式,發揮動力,聚焦企業價值驅動的活動。“Just Enough”,做真正有價值的需求、真正有價值的開發與支持活動應該是我們每個軟件人心中追逐的夢想。
——熊蕓,北京久其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我認識叢斌博士是從我們單位開始引入CMMI高成熟度管理開始的,至今已經有8年多時間。作為資深的CMMI評估師和培訓專家,叢斌博士以他獨有的教學方式和幽默、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帶領大家進入了CMMI充滿魅力的世界,為軟件工程學基礎理念在國內落地、開花結果做出了努力。近年來,叢斌博士十分關注敏捷開發模式等新的軟件開發方法與CMMI模型、體系、理念的有效融合與實踐,促使軟件開發過程、方法更貼近實際,使軟件開發活動更加有效、高效。
“知行合一”可以說是叢斌博士自己對新型軟件開發方法與CMMI模型相結合的一次有效實踐,他以務實、有效的做法,以樸實、生動的語言,幫助軟件開發者、企業獲得高效率的軟件開發途徑,他以自己30多年的工作經驗洞悉了軟件行業開發人員的困苦,也為解決行業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很高興向大家推薦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張寧紅,南京電子工程研究所技術專家
我們處在一個激蕩變革的年代,對技術的要求也從支持業務創新發展到了協同業務創新,甚至引領業務創新。任何形式創新的實施,必由具體的技術過程實現;任何管理方法論的引入都被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然而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CMMI成了規范的代名詞,卻頂上了影響效率的惡名;敏捷承載著高效的期望,最后卻可能因質量問題不堪重負。本書在探討Scrum、極限編程、在CMMI框架下實施敏捷、看板、新一代精益的核心理念、架構、實踐時,緊密圍繞核心的“價值”,從理念層面到實踐層面都有具體實施的建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想,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在理解新一代精益內在精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時而變,找到符合組織個性的有效改進方法,才是符合作者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理念的最佳實踐。
——范宏婷,深圳證券交易所技術規劃部體系建設與合規管理組組長
大多數金融組織的IT質量管理體系,基本是從CMM(CMMI)起步的,叢斌博士作為早期為數不多的CMMI高成熟度主任評估師,以其多年的海外工作經驗、對模型的透徹理解、負責嚴謹的工作態度,指導幫助許多客戶建立了以持續提升質量和效率為核心的研發管理體系,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近幾年,敏捷、看板等一系列精益研發的實踐開始流行,尤其在互聯網與創新企業中被廣泛采納。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一些問題自然擺在我們面前:在始終要把防范風險放在首位的較為嚴格的金融監管大環境下,IT研發該如何轉型?如何看待CMMI框架下的穩健的研發體系與探索式的敏捷開發模式之間的關系——是不可調和還是有融合的空間?我始終認為,任何管理變革都不應以顛覆為代價,這本書的意義正在于此,它不僅僅是一部敏捷開發的指導書,更是IT精益管理轉型的點金石、指明燈。
——歐紅,招商銀行總行信息技術部EPG負責人、過程改進及管理變革資深專家
軟件過程改進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因為在人、技術、流程三者中,人的因素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唯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人的認知水平,才能將軟件過程改進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最終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游刃有余的境界。和叢斌博士合作4年有余,在復雜問題面前,他總是能夠快速抽象出問題的關鍵要素;在具體的實踐中,他總是能夠提出精準有效的方法,帶領我們一步步達到CMMI四級。非常高興他將多年來的研究、實踐和思考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形成了本書,從本書中讀到的不僅僅是實踐和方法,更多的是方法背后的“為什么”,而這正是促進人的認知水平快速提升的關鍵。
——徐凱健,中國航發控制系統研究所
本書點破了軟件業的一個“行業之問”:符合進度和成本要求的項目就真正成功了嗎?叢斌博士結合其豐富的軟件行業實踐和咨詢經驗,對Scrum、XP、看板、CMMI、精益等一系列行業最佳/優秀實踐進行深入剖析,基于現實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讓讀者知道實踐背后的Know Why和Know How。對于軟件企業的高層、EPG、項目經理、研發人員,這都是一本非常棒的“桌邊讀物”,相信我,當你遇到問題時,隨手翻一翻,肯定能有一番收獲。
——周成,614所軟件工程部
CMMI體系究竟能夠為公司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和利益?這是每一個追求高品質的軟件公司管理者應當高度關注的問題。作為資深的CMMI高成熟度主任評估師,叢斌博士擁有軟件工程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推崇價值驅動,在CMMI落地中倡導知行合一,將CMMI框架融合在公司經營目標、績效管理與日常運營中,真正實現軟件研發過程能力的提升;他倡導在CMMI框架下引入敏捷、精益的思想和優秀實踐,并將二者有效結合,豐富和發展CMMI內容和方法,并使敏捷開發能夠保持良好的穩定性。相信叢斌博士傾注心力的這本專業力作,將會令廣大軟件業同行受益匪淺。
——白靜亞,中國電信系統集成公司質量控制部經理
作為一名過程改進、質量管理和項目管理的從業人員,叢斌博士這本新書升級了我的知識框架,也引發了我對敏捷價值的重新思考。我們的開發團隊常徘徊在瀑布式開發和敏捷開發的交叉口處,對敏捷充滿期待又面臨諸多挑戰。本書不是學術著作,也不同于許多只教授如何操作敏捷的書,它幫助我們回到初心——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僅僅是“知道怎么做”。叢斌博士基于他幾十年在教學、咨詢、研究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深刻思考,從實踐和理念層面提出具體實施建議,體現了業界對敏捷及精益的最新理解。如果你來自軟件開發部門、質量部門、過程改進部門或者PMO,我愿意推薦本書給你。相信它可以幫助你找尋到軟件開發的金鑰匙,從“邯鄲學步”的尷尬中走出來,步入“形神兼備”的境界,實現敏捷的真正價值。
——穆京麗,神華和利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管理辦公室總經理
叢斌博士一直致力于商業價值最大化的過程改進,他總是能做得恰到好處。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去聽叢斌博士在各種會議上的演講,因為他的工作總是我所見到的最富于思想性和創造力的。他總是能把復雜問題講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叢斌博士在網絡、建模和軟件領域經驗豐富。他的方法既實用又具有深厚的理論背景。他總能在幫助軟件組織引入新方法時,做到時機恰當,經過深思熟慮,并考慮周詳。作為一個CMMI研究院最優秀的CMMI主任評估師,叢斌博士擅長把組織能力和業界最佳實踐做對比并做出評價。有些人只能把知識局限在很窄的專業領域,而叢斌博士卻能從系統角度出發,看到產品、項目和組織的全貌。另外,叢斌博士是我見到的最樂于幫助組織和個人學習進步的人,有幸讀到這本書的人,都會從中獲益。希望叢斌博士盡快出本書的英文版。
——Bradley Bittorf,雷神公司(Raytheon)跨領域高級主任工程師
我認識叢斌博士是在20年前一起做CMM評估時,他掌握新東西并形成自己特點的能力及速度令人嘆為觀止。當Scrum出現時,叢斌博士從其創始人Jeff Sutherland處學到了其原則及實踐,并迅速將其和CMMI結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Scrum和CMMI五級結合的方法,很多中國企業都從中獲得了益處。我很高興叢斌博士終于有機會將其多年敏捷和CMMI的經驗展現給大眾,毫無疑問,這本書將極大地幫助讀者避免過程改進中的眾多誤區,并通過他們讓眾多軟件組織受益。
——John Ryskowski, SEI及CMMI研究院第一批主任評估師、高級主任評估師
- MacTalk 跨越邊界
- GitLab CI/CD 從入門到實戰
- 軟件需求與可視化模型(微軟技術叢書)
- CAE分析大系:ANSYS?Workbench結構分析與實例詳解
- 深度學習訓練營 21天實戰TensorFlow+Keras+scikit-learn
- 實戰Java虛擬機:JVM故障診斷與性能優化(第2版)
- 用戶體驗四維度
- 鑄魂:軟件定義制造
- 數據科學導論:Python語言實現
- 每天5分鐘玩轉OpenStack
- 深入淺出數據結構與算法(微課視頻版)
- 虛擬現實:科技新浪潮
- 軟件自動化測試成功之道:典型工具、腳本開發、測試框架和項目實戰
- Spring Boot+Vue 3大型前后端分離項目實戰
- Spring 3.0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