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一)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引導本文從研究選題、整體構思到理論框架構建與實證分析進行總體性研究規劃。具體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對國內外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研讀,然后結合前期獲得的研究區域實地預備調研數據和相關統計資料確定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在此基礎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和研究相關假設,形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通過本研究領域相關專家論證后,進一步對理論框架進行補充完善,并對研究區域展開具體的調研,收集相關統計數據和資料。在理論框架指導和相關模型方法的應用下完成對數據資料的處理分析,形成初步成果,經過論證后形成最終成果。本研究所采用的具體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技術路線

(二)研究方法

總體上,本文以實證研究為主,即根據相關經濟學原理提出理論分析框架,再進行實證檢驗,最后得出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具體方法包括如下幾種。

(1)選擇實驗法。具體步驟為:①確定流域決策問題的特征,流域水資源環境變化影響水資源供給的變化、生物多樣性變化、娛樂行為的變化等;②在預調研和專家咨詢后,確定生態屬性、指標以及其狀態值;③根據正交設計法確定呈現給參與者的選擇替代情景及其組合(選擇集),完成問卷設計;④根據狀態值的精確程度和數據收集成本確定抽樣規模,并完成調研;⑤采用Mixed Logit模型和最大概率估計方法進行模型估計;⑥對模型估計結果進行福利測量和參與者行為的分析,以用于支持決策分析。

(2)水足跡法。利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開發的以Allan等(1998)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CROPWAT模型計算糧食作物的生產水足跡。在此基礎上,結合流域糧食作物的生產和消費數據,估算流域糧食作物的貿易量,進一步測算流域糧食作物的虛擬水貿易足跡。

(3)離散選擇模型法。在構建水資源價值影響因素模型的基礎上,運用有序Probit模型對水資源價值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驗證社會資本、生態認知等變量對流域居民支付意愿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4)因子分析法。在分析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運用統計學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對流域虛擬水貿易足跡影響因素進行公因子提取,探討資源、社會、經濟、政策等維度對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的影響。因子分析法可以克服在影響因素分析過程中指標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南雄市| 阳泉市| 景泰县| 金平| 红原县| 那坡县| 柳州市| 璧山县| 瑞安市| 阿克| 商河县| 晋中市| 广水市| 邢台县| 竹山县| 安西县| 霸州市| 山东省| 宁陕县| 岢岚县| 靖西县| 龙川县| 崇明县| 婺源县| 宁德市| 宁明县| 乐业县| 远安县| 湖口县| 莱西市| 抚宁县| 洛扎县| 荥经县| 萝北县| 图木舒克市| 建平县| 墨玉县| 新龙县| 苍南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