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監管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基于銀行競爭度、效率和風險的多維視角
- 邵漢華
- 1999字
- 2019-01-10 16:13:3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宏觀經濟和改善社會福利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良好運轉的銀行體系能夠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將社會資金最大限度地聚集起來,并配置到最有生產效率的部門或擁有最佳投資機會的個人,從而實現經濟總量的擴張和質量的提升。而功能不善的銀行體系只是將信貸資金簡單地貸給那些關聯企業或有權有勢的人,剝奪了小企業和窮人獲得信貸資金進而改善生存困境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從而加劇社會不平等,甚至誘發社會動蕩。另外,銀行還具有信用創造、支付中介和金融服務等功能,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所在。
與此同時,高杠桿和期限錯配等特征,內生地決定了銀行業本身又是一個高風險行業,一家銀行出現危機,很容易在整個銀行業引起連鎖反應,誘發全局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從而產生巨大損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大量的銀行機構相繼破產倒閉,部分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處于崩潰邊緣,實體經濟隨即出現斷崖式下滑,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盡管距離金融危機爆發已經多年,但金融危機的陰霾至今尚未完全散去,世界經濟增長之路充滿艱辛。
鑒于銀行功能的極端重要性、銀行風險的易傳染性和銀行危機的巨大破壞性,如何完善銀行監管、促進銀行高效穩健經營,一直是近百年來經濟學界和監管當局高度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1988年7月,巴塞爾委員會通過了《巴塞爾協議Ⅰ》,規定銀行必須根據自己的信用風險水平持有一定數量的資本,從而首次確立了全球銀行業統一的資本監管框架,這是銀行監管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隨著銀行競爭的加劇和銀行創新的加快,新的風險管理技術迅速發展,《巴塞爾協議Ⅰ》逐漸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并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巴塞爾委員會于2004年6月發布《巴塞爾協議Ⅱ》,該協議首次提出以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監督檢查和市場約束三大支柱為基礎的綜合監管框架。同時,在信用風險的基礎上新增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建立了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2009年以來,針對本輪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監管問題和教訓,巴塞爾委員會對現行銀行監管的國際規則進行了重大改革,發布了一系列國際銀行業監管新標準,并在2010年12月正式發布《巴塞爾協議Ⅲ》。該協議體現了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有機結合的監管新思維,按照資本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資本監管和流動性監管并重、資本充足率與杠桿率并行、長期影響與短期效應統籌兼顧的總體要求,確立了國際銀行業監管的新標桿。除了有關協議和資本標準的工作外,巴塞爾委員會研究并形成了出版文件的其他監管問題包括對銀行外匯頭寸的監管、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和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指南等。
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中國銀行監管機構積極參與這一輪的國際金融監管準則修訂,在充分借鑒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經驗基礎上,緊密結合國內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實際,于2011年5月正式頒布《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被業內稱為“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由此確立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政策框架。該監管政策框架按照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有機結合、監管標準統一性和分類指導統籌兼顧的總體要求,在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和貸款損失準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審慎監管指標要求,并根據不同機構情況設置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傮w來看,無論是抵御預期損失的撥備、抵御非預期損失的資本,還是杠桿率監管標準,中國版監管標準的要求都要高于國際監管準則。
盡管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監管機構都將促進銀行穩健高效運營、有效競爭以及保護存款人利益等作為銀行監管目標,并對通過不同監管工具或手段來實現這些銀行監管目標抱有很大希望,但是學術界對銀行監管的效果充滿爭議。“援助之手”認為監管機構作為社會公共利益代表,可以通過規范銀行經營行為來克服市場失靈,促進銀行穩健高效運營,增加社會福利。但“攫取之手”認為監管機構可能被監管對象俘獲,即打著公共利益的旗幟為自己謀利,從而引發信貸腐敗,增加銀行風險和經營非效率。介于上述兩種極端觀點之間,“無能之手”認為即使監管機構有著良好動機,不存在任何損害監管效果的謀私行為,但專業技能貧乏、監管資源缺乏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也會使監管效果大打折扣。特別是在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監管套利引發監管失效現象越來越普遍。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書選取“銀行監管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國際經驗與中國案例”作為研究主題,在對銀行監管的理論、運行機制及功效等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較為全面的跨國銀行業數據庫和銀行監管數據庫,從競爭、效率和風險三個維度對銀行監管的有效性進行了實證檢驗,并結合《巴塞爾協議Ⅲ》,對中國審慎監管工具的有效性進行了定性分析和實證檢驗,以期豐富和完善對銀行監管有效性的評估研究,為中國商業銀行審慎監管改革提供經驗支撐,促進中國商業銀行穩健高效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