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節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發展情況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圍繞“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的目標,堅持安全為基、發展為要、服務為上,堅持抓改革、促發展、惠民生,提升了郵政服務能力,推動了快遞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了郵政管理體系運行效能,郵政業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快遞發展規模持續擴大,推動我國從郵政大國向郵政強國邁進,為國家“穩增長”戰略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 營業規模情況

2015年,郵政業全行業完成業務總量5078.7億元,完成業務收入4039.3億元,與“十一五”末相比都實現了翻番,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快遞業務量躍居世界第一;郵政普遍服務和快遞業務公眾滿意度穩步提升,行業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加強。

(一)業務量

“十二五”時期,郵政服務業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更加顯著,推動傳統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作用突出,公共服務能力水平穩中有升,郵政業已成為全國增長最快的服務行業之一,推動我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郵政市場。2011~2015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從1608億元增長到5079億元,增長2.2倍,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尤其是2015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7.4%。

圖54 2011~2015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6)。

(二)業務收入

2011~2015年,郵政服務業業務收入增長1.6倍,達到4039億元(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行業收入占GDP比重從0.3%提高到0.6%,郵政快遞業成為中國經濟的“黑馬”,年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2%,累計新增10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郵政業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圖55 2011~2015年我國郵政業業務收入及增速

資料來源:《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6)。

表157 2011~2015年我國函件、快遞等主要郵政業務量

資料來源:《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6)。

(三)人均用郵支出、快遞使用量和快遞支出

“十二五”期間,網購消費的興起使人均用郵支出、快遞使用量和快遞支出的顯著增長。2015年,人均快遞使用量為15件,年人均用郵支出293.9元,年人均快遞支出201.5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455.6%、153.6%和257.9%。

圖56 “十二五”期間人均用郵支出、快遞使用量和快遞支出

資料來源:《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6)。

二 資產規模情況

(一)資產規模

“十二五”期間,我國著力推進郵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加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影響,我國郵政業資產規模整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資產總計由2011年的1967.96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060.97億元。債務負擔、所有者權益也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5年分別達到最大值1659.85億元和1401.12億元。

表158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資產規模

注:2011年為估計值,根據2012~2015年平均增長率推算。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二)營業網點數量

“十二五”期間,郵政普遍服務營業場所實現全國鄉鎮全覆蓋。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郵政業逐步形成了包括營業網點、運輸網絡、處理中心、信息系統和投遞隊伍在內的普遍服務運行體系,其中絕大部分設在農村。2010年7月啟動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工作以來,截至2015年底,建成補白網點8440個,并全部投入運營,惠及1.2億農村人口,總體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為國家穩增長戰略的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5年底,全國共有郵政營業網點18.9萬處,是2011年的2.4倍,其中33.3%的網點設在農村,郵政營業網點成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助力。

表159 “十二五”期全行業各類營業網點

資料來源:《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2015)。

(三)快遞物流園區

快遞物流園區建設能夠實現資源、資本、人才和技術的有效聚集,同時能夠吸引當地各種企業的入駐,進而促進快遞企業的發展,推動快遞產業向精細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提高區域民航貨運、交通運輸、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對外輻射能力。2015年全年新增快遞物流園區31個,累計達到202個,其中,配備全自動分揀設備的樞紐型分揀中心61個。EMS華中轉運中心、順豐華東航空樞紐等投入運營,無錫蘇南、貴州龍里、河南鄭州等大型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開始發揮。國家郵政局批復的第一個“全國快遞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園區”蘇南快遞產業園,實現投資58億元,已建成投入使用運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支干線運輸車輛1300余輛,每天全貨機運營量達到7個架次以上,從業人員達6000余人,園內快遞企業分撥中心日快件中轉量為280萬件。

(四)設備情況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全行業擁有各類汽車數量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由2011年的14.2萬輛增長至2015年的24.4萬輛,年均增長14.5%,有效地支撐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圖57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全行業擁有各類汽車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中國航空快遞市場是世界貨運市場發展最快的部分之一,依托全貨機資源,以夜航模式為主,無縫空地對接,快件時效不斷提升。全行業擁有國內快遞專用貨機架數呈現明顯上升態勢,由2013年的54架發展至2015年的71架,3家快遞企業擁有自主航空機隊,有力地支持了快遞企業的航空運力網絡布局,為快件運輸時效與品質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目前,體積更大、載重更多、航程更遠成為快遞企業選擇專用貨機的重要標準。

快遞服務企業利用計算機等智能設備提升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截至2015年底,快遞服務企業擁有計算機41萬臺,擁有手持終端76.6萬臺。

表160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全行業擁有快遞專用貨機概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表161 2013~2015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計算機、手持終端擁有量及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五)郵路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服務管理部門對重點節點進行擴容增能,并推進縣域處理中心建設。結合全國郵政流量流向分析,開通省際直達郵路、一級干線直達郵路以及省內直達郵路,縮短寄遞時限,取得了顯著效果。截至2015年末,全國郵政郵路總條數2.5萬條,比2014年末增加1352條,其中,全國郵政城市投遞路線5.6萬條,比2014年末減少2100條。

圖58 2011~2015年我國郵路數量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2015年,我國郵路總長度(單程)637.6萬公里,比2014年末增加7.0萬公里,其中,城市投遞路線長度(單程)137.1萬公里,比2014年末減少6.4萬公里。

“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大推進農村郵政電商寄遞網絡能力提升工作,部分省區市啟動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工程,積極打通農村“雙向物流”渠道,進一步實現寄遞服務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截至2015年底,全國郵政農村投遞路線9.1萬條,比2014年末增加379條;農村投遞路線長度(單程)達375.6萬公里,比2014年末減少2萬公里。

圖59 2011~2015年我國郵路長度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我國快遞企業聯手鐵路企業,于2012年開始實施高鐵運快件并獲得成功。2014年4月中鐵路總公司推出高鐵快遞,7月推出電商快遞和京津冀貨物快運列車、長三角城際捷運貨物流車兩趟貨運專列,8月開行了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列電商快遞班列。目前開通高鐵快遞業務的城市已經超過110個。

三 服務能力情況

(一)郵政營業網點

隨著我國郵政營業網點建設的加快,平均每一個營業網點服務面積和服務人口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區域民生發展的要求。平均每一個營業網點服務面積由2011年的122平方公里下降至2015年的50.9平方公里,平均每一個營業網點服務人口由2011年的1.71萬人下降至2015年的0.73萬人。

(二)郵政投遞次數

“十二五”期間,郵政投遞次數保持穩定,其中郵政城區每日平均投遞2次,農村每周平均投遞5次。

受信息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電子郵件取代普通信件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人均函件量呈現不斷下降態勢,2015年為3.3件,五年累計降幅達到40%。每百人訂有報刊量基本穩定,2015年為11.3份。

四 法人單位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服務企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進入世界500強,2015年列第143位;快遞從業主體增多,企業間競爭程度日益提高,市場競爭激烈,初步形成7家年收入超過200億元、8家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快遞企業集群,快遞業市場化、網絡化、規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

圖60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營業網點服務能力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圖61 2011~2015年我國平均每人每年發函件數和平均百人每年訂報刊數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一)市場集中度

“十二五”期間,我國快遞市場的行業集中度不斷下降,但降速趨緩。2015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的集中度呈現下降的趨勢,CR4和CR8分別為50.4%和77.3%,較上年分別下降0.6個和0.7個百分點,特別是CR4從2011年到2015年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CR4和CR8指標的下降說明“十二五”期間我國快遞行業特別是行業內龍頭企業競爭在不斷加劇,第二梯隊后勁十足。

圖62 “十二五”期間我國快遞業市場集中度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民營快遞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了資本運作、股權置換、兼并重組、戰略合作等,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提高了市場核心競爭力。但我國前三家快遞企業市場占有率2015年僅為38.0%,與日本、美國前三家92.5%和90.0%的市場占有率相差甚遠,還處在以市場份額爭奪為主的競爭階段,催生出像聯邦快遞與UPS一樣的行業領頭企業依舊任重道遠。

圖63 中、日、美三國前三家快遞企業市場集中度對比分析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二)主要快遞企業業務情況

國內快遞市場中,“三通一達”等大型民營企業主導著國內網購快遞和大眾快件服務,中郵速遞包攬國家公文和部分高端電商快遞服務,順豐主導國內商務快遞和高端電商快遞。2015年,順豐、圓通、中通、申通、韻達分別完成業務量19.7億件、30.3億件、29.5億件、25.7億件、21.3億件,市場占有率分別為9.5%、14.7%、14.3%、12.4%和10.0%;另外,EMS、百世快遞分別占據10%和7%的市場份額。

圖64 2015年部分企業快遞業務量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在營業收入方面,韻達在2014年和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66億元和50.53億元,圓通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82.29億元和120.96億元,順豐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382.5億元和473.1億元,申通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58.74億元和77.11億元,中通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39億元和61億元。

圖65 2014~2015年國內五大快遞公司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在凈利潤方面,順豐速運依靠其占領的中高端快遞市場獲取高額收益,而“三通一達”則更多地依靠業務量的增長獲取利潤增速。2014年,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和中通分別實現凈利潤10.90億元、4.00億元、5.20億元、5.90億元和4.30億元;2015年,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和中通分別實現凈利潤16.2億元、7.17億元、7.67億元、5.33億元和13.32億元。

截至2015年底,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總資產規模分別為347.0億元、61.9億元、28.5億元和45.9億元,其中由于采取直營模式,順豐資產規模最大,而其他幾家主要依賴于加盟模式實現業務發展,資產較少。

圖66 2014~2015年國內快遞公司實現凈利潤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圖67 2015年底部分快遞企業的總資產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五 就業情況

“十二五”期間,郵政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得到提升,全國就業人數呈現前增后降的態勢,2015年,吸納就業97.45萬人。

截至2015年末,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全部從業人員共計80.96萬人,較2011年減少7.97萬人,其中合同用工62.27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76.91%;勞務用工18.05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22.29%。

圖68 2011~2015年全國郵政業就業人數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2012~2016)。

六 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國實施郵政普遍服務網點整修、翻建及危舊縣局房改造、車輛購置等建設項目。項目累計完成網點整修、翻建、改造11065處,車輛購置4528輛,累計下達投資47.7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4.2億元,地方政府配套4.9億元,企業投資28.6億元。

2015年,我國新建村郵站46015個,“十二五”期間共建設207588個。北京、天津、吉林、河南、浙江、海南等省份實現了村郵站全覆蓋。已通郵行政村比重由2011年的98.0%提升至2015年的99.8%,推動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圖69 2011~2015年我國已通郵行政村比重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加大郵政生產用房建設力度,郵政生產用房由2011年的1981萬平方米增長至2015年的2441萬平方米。

七 稅收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業納稅規模由2011年的84.9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98.85億元。

表162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業稅收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稅務年鑒》和《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3)推算。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業在“營改增”影響下,行業企業稅負水平明顯降低,但受行業快速發展的影響,2015年較2014年稅收水平有所增加。

表163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業規模以上企業稅收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八 企業利潤情況

“十二五”期間,郵政業企業利潤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營業利潤年均增速達到329.4%,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達到157.00%。

表164 “十二五”期間我國郵政業企業利潤情況

注:根據《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3)“規模以上法人企業營業收入/法人企業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82.38%”推算。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九 國內區域分布情況

我國快遞業不均衡發展態勢明顯,東部地區無論是業務收入,還是業務量,均占80.0%以上的市場份額。截至“十二五”末,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1.9%、10.3%和7.8%,業務量比重分別為82.0%、11.2%和6.8%。與2014年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了0.9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比重沒變,東部地區快遞市場成熟,市場競爭激烈;中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了0.9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了0.6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市場日趨成熟,2015年發展迅速;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比重沒變,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了0.6個百分點,受交通狀況、經濟發展程度、企業成本等因素影響,西部市場仍相對薄弱。

表165 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所占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2016)。

表166 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所占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2016)。

表167 2015年分省份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宁武县| 高碑店市| 观塘区| 赤峰市| 淮北市| 界首市| 来凤县| 南宁市| 佛坪县| 驻马店市| 阳东县| 双流县| 惠水县| 乌兰县| 乌拉特中旗| 沧源| 崇文区| 息烽县| 济阳县| 股票| 德格县| 赣榆县| 陇川县| 将乐县| 义乌市| 枣强县| 东方市| 青冈县| 且末县| 五华县| 高台县| 苏尼特右旗| 全南县| 达孜县| 西盟| 铁岭市| 吴江市| 措美县| 无锡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