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一帶一路”打造中國—東盟“鉆石十年”

歷史上,絲綢之路既是東西方物暢其流的象征,更是各國、各地區文明交流的通道。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樞,東盟在古老的“海上陶瓷之路”(又稱“海上香料之路”)上曾占據重要位置。今天,中國與東盟依然陸海相接、山水相連。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約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其中,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已由2001年的400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48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1.1%,高于同期中國貿易總額增速約4個百分點(見圖2-1)。對于中國與東盟間貿易額的快速增長,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源于中國—東盟自貿區相互減讓關稅的制度紅利。截至2010年,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稅率已從2002年的9.8%下降到0.1%,東盟6個老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已從12.8%下降至0.6%, 4個新成員國90%的商品也將于2015年實現零關稅。而中國與東盟的雙向投資規模則從10年前的300多億美元累計增加至目前的12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4.9%。

圖2-1 中國—東盟貿易情況(2001~2014年)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庫和中國商務部相關數據計算制成。

未來一段時期內,在升級版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的制度性框架下,預計中國與東盟間貿易額將擴大至2020年的1萬億美元,雙向投資額將達1500億美元(見圖2-2)。同期,隨著中國經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由外需拉動向內需驅動的轉型與升級,預計中國將從世界各國進口約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習近平:《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7/c_115296408.htm。這意味著中國將由地區公共產品的消費者轉型為地區公共產品尤其是經濟類公共產品的提供者。高程認為,“中美兩國兼容互補的供給能力和意愿總體上滿足了東亞地區在經濟和安全領域的公共需求”。張春則認為,“亞太地區正浮現一種新的地區公共產品供應的比價優勢格局,即中國在經濟類公共產品的供應方面擁有優勢,而美國仍主導著對安全類公共產品的供應”。參見高程《區域公共產品供求關系與地區秩序及其變遷》,《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11期;張春:《國際公共產品的供應競爭及其出路——亞太地區二元格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構》,《當代亞太》2014年第6期。這一歷史性的轉變或許才是中國構建“一帶一路”的真正要義所在。有學者認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和地區格局正在經歷歷史性反轉。在“由弱勢中國轉向強勢中國下的地區關系”的重構過程中,中國已“從國際經濟體系的外生變量轉變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內生變量”。這一歷史性的轉變意味著,中國的國內政策及周邊國家對中國政策的預期將直接影響中國的周邊環境。參見張蘊嶺《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2期;張蘊嶺《中國周邊的新形勢與思考》,《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5期。僅就中國與東盟關系而言,RCEP等機制性安排的順利建成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不僅會對東亞生產網絡的完善和提升、地區統一市場的構建起到促進作用,為東亞經濟的內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還會為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構建賦予新的內涵、奠定新的基礎。

圖2-2 東盟對中國投資情況(2002~2013年)

資料來源:根據《2014年度中國對外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制成。

我們需要認識到,在當前東亞二元格局和亞太區域治理機制碎片化的背景下,截至2014年7月,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由2000年的55個增加到278個。其中,東盟及其6個自貿伙伴國(“10+6”)的自由貿易協定達200個,約占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總量的72%。參見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Monitor, Mandaluyong City, Philippin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November, 2014, p.20。東盟作為東亞合作的中心地位的地區國際關系條件并未完全喪失。王玉主:《RCEP倡議與東盟“中心地位”》,《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5期。這或許意味著,至少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東盟發揮功能性中心或地區合作平臺作用的外部條件依然存在。鑒于東盟特殊的地緣政治稟賦,在未來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東盟參與合作的意愿依然非常重要。中國有必要在中國—東盟自貿區(CAFTA)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和擴大與東盟成員的務實合作。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將為亞洲提供一種新型區域經濟合作選擇,而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深化與升級將是“一帶一路”構建新型區域合作模式的第一步。參見李向陽主編《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第37頁。在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全力支持東盟推進RCEP建設的同時,繼續通過現有的東亞區域生產網絡,進一步提升與東盟成員在產業、技術、能源、環境、海上合作等戰略領域和次區域合作的層次,有重點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利益共享的區域資源保障體系和產業分工體系。王金波:《RCEP知易行難:兼論TPP與中國的策略選擇》,《南洋問題研究》2014年第4期。短期內可以以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為契機、以RCEP為支點、以互聯互通為抓手、以“2 +7”為合作框架,2013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時,就中國與東盟關系提出兩點共識和七個領域合作,即“2 +7”合作框架。所謂“2”就是要凝聚兩點共識:一是推進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關鍵是凝聚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所謂“7”就是七個領域合作,涉及中國—東盟睦鄰友好條約、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安全)合作等具體領域,是兩點政治共識的細化,也是全面推進中國—東盟關系的具體體現。務實推進中國與東盟成員的海上絲綢之路和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未來10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構建和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的區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將從地區戰略目標轉化為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戰略手段之一。張潔:《未來5~10年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主要影響因素與發展趨勢》,《亞太地區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第63頁。不過,必須強調的是,在當前南海問題日趨復雜的背景下,在“美國的南海政策已經由最初的完全持中立立場轉向在南海問題上實際上的選邊站”的情況下,周琪認為,以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河內講話(強調美國在南海的商業行為不應受領土主權歸屬限制)為轉折點,美國的南海政策發生了從“觀察”到“干預”的實質性改變。曹筱陽也認為,以2014年2月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國會聽證會上關于南海問題的發言(要求中國明確闡釋“九段線”的法律含義)為標志,美國開始改變其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模糊政策,正在從法律、軍事和外交等多個角度介入南海爭端。參見周琪《冷戰后美國南海政策的演變及其根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第6期;曹筱陽《美國“印太”海上安全戰略部署及其影響》,《現代國際關系》2014年第8期。南海局勢的穩定與南海爭端的和平解決或將成為決定中國與東盟關鍵順利發展的關鍵。同樣,在當前東亞地區秩序和亞太區域合作格局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升級、RCEP和東盟經濟共同體(AEC)的構建則會為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的可持續發展、雙方貿易和相互間投資的可持續增長提供制度性保障。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東亞/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自貿區框架下的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和制度一體化與“一帶一路”的“五通”舉措完全可以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且并行不悖。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并不排斥高質量、機制化合作;相反,“一帶一路”的多元特征本身就決定了其可以容納更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參見李向陽《構建“一帶一路”需要優先處理的關系》,《國際經濟評論》2015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绥芬河市| 金塔县| 山阴县| 安化县| 高陵县| 玛多县| 长白| 建水县| 德令哈市| 延边| 康定县| 玉山县| 西丰县| 通道| 汉中市| 宜城市| 逊克县| 全南县| 巴林右旗| 大同市| 资源县| 津南区| 雷波县| 朔州市| 陆丰市| 九龙城区| 启东市| 鱼台县| 遵义县| 仲巴县| 曲沃县| 眉山市| 罗城| 湟源县| 黄大仙区| 高碑店市| 新干县| 蒲江县| 北海市|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