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背景

第1章 宏觀經濟分析本章作者:汪紅駒,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1.1 2016年經濟運行主要特征

1.1.1 弱平衡格局

習總書記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對2016年初的經濟形勢做了高度概括,即“四降一升”: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贏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但是,通過推進供給側改革,配合需求管理,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已由“四降一升”向“一平三升一降”轉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平穩。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長了6.7%,增速保持“L”形;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穩定在6%以上;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6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9月調查31個大城市城鎮失業率已經低于5%。

(2)工業品價格從底部回升。2016年3~10月的8個月中,只有6月PPI環比呈現負增長,其他7個月均為正增長。PPI環比正增長的態勢,拉動PPI同比從2015年12月的-5.9%連續回升,到2016年9月,PPI升至0.1%,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10月PPI值進一步回升至1.2%。這表明,工業部門結構性通貨緊縮預期被扭轉。

(3)實體企業贏利回升。2016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連續9個月呈正增長,累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4%,比2015年同期提高10.1個百分點。

(4)財政收入結構性回升。地方政府得益于其賣地,收入有所增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比2015年有明顯改善。2016年1~10月,全國政府性累計基金收入為33685億元,同比增長12.3%。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為3576億元,同比增長7.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30109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26546億元,同比增長15.2%,增幅比2015年同期高47.4%。

(5)經濟風險點轉移,風險發生概率略有下降。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回升、居民部門加杠桿,基本穩住了經濟增長速度,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贏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的勢頭被扭轉,外匯儲備下降速度減緩,經濟風險有所降低。

中國經濟從2015年下半年“四降一升”下行預期向“一平三升一降”的轉變,表明中國經濟已經處于新的弱平衡格局,積極因素增多,主要風險點有所轉移。

1.1.2 改革效果繼續顯現

以“三去一降一補”為短期核心目標的供給側改革,改善了社會預期,促進經濟“四降一升”下行預期向“一平三升一降”的格局轉變,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繼續去產能,工業產品持續去庫存。2016年4~9月,工業產品庫存已連續六個月同比出現負增長,這是2009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9月工業品庫存量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

(2)工業企業去杠桿。2016年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達56.25%,比2015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

(3)房地產去庫存。房地產庫存量持續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8個月減少,2016年1~10月累計減少了4409萬平方米(見圖1-1)。

圖1-1 2015年和2016年房地產去庫存趨勢

資料來源:CEIC,作者繪制。

(4)工業企業降成本主要體現在利息支出降低。2016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比2015年同期減少0.215元,主營業務成本降低收效甚微。利息支出從2015年9月以來連續14個月持續降低,2016年1~10月累計利息支出同比降低8.2%,受此影響,財務費用也從2016年1月開始連續10個月降低,1~10月累計財務費用同比降低6.1%。

(5)補短板與穩增長相結合,效果顯著。2016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始終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達83245億元,增長了19.4%,增速雖比1~8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1.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9.5%,比2015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4個百分點,比2015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為全部投資增速企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均呈高速增長。2016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23.6%,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22.5%,比2015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32.7%,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35.6%,比2015年同期高7.8個百分點。

1.1.3 發展動能轉換

在創新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新經濟在我國快速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均保持較快增長,新動能、新產品加快蓄積。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傳統經濟下滑產生的影響發揮了重要的對沖作用,減少了我國國民經濟下行的壓力。可以預期的是,新經濟對未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必將產生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

經濟結構繼續調整優化。具有工業增加值的行業結構繼續優化,出口形勢有所改善,采礦業降幅收窄,消費品制造業增速有所加快。投資結構有所優化,第三產業投資仍保持兩位數增長,雖然三次產業投資增速均有所降低,但第三產業降幅遠低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工業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制造業當月投資增速繼續回升,工業技改投資持續向好。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2016年以來工業技改投資增勢良好,加快了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步伐。

實體經濟呈現從底部回升跡象。自2016年7月以來,一致指數同比漲幅繼續呈現低位反彈趨勢,10月份同比漲幅繼續回升。構成一致指數的23個分項指標(經過季節調整)中,工業增加值、商品房銷售面積、鐵路客運量、實際出口額、汽車產量同比漲幅基本持平;實際商品零售額、全國電力消費、鐵路貨運量、原油加工量、乙烯產量、玻璃產量、鋼鐵產量、輪胎產量等同比漲幅回升;實際財政支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在建面積、存貨、水泥同比增幅縮?。ㄒ妶D1-4)。

圖1-2 2006~2016年先行指數三個月移動平均同比變化趨勢和一致指數三個月移動平均同比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CEIC,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圖1-3 2006~2016年三個月平均先行指數和一致指數環比變化

資料來源:CEIC,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圖1-4 一致指數分項指標同比變化

注:縱軸單位:上年同期=100。

資料來源:CEIC,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1.1.4 超預期反映結構性矛盾

2016年經濟運行出現三個超預期現象。一是房地產市場超預期,對經濟增長發揮積極作用,但部分地區房價上漲過快,結構性矛盾突出。2016年1~8月,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房地產消費的政策,房地產市場通過銷售增長帶動房價上漲,進而帶動房地產投資、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增加,對穩定投資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一些熱點城市房價上漲了20%~40%,土地價格攀升更快。隨著10月熱點城市和地區加強房地產調控,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三、四線城市仍處于庫存積壓、房價增速低迷狀態。

二是民間投資增速放緩超預期,加大了當前經濟增長速度下行壓力。2016年1~10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僅為2.9%,增速比2015年回落7.3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2%左右,比2015年同期降低3個百分點左右,也拉低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

圖1-5 民間投資增速下降

資料來源:CEIC。

三是PPI同比增幅由負轉正,對上中下游企業和消費者產生不同影響。2016年PPI環比呈正增長的態勢,拉動PPI同比指標從2015年12月的-5.9%連續回升,2016年9月PPI同比漲幅回升至0.1%,結束了持續長達54個月的負增長。PPI由負轉正,對增加中上游企業利潤具有積極作用,但其并未使下游企業和終端消費者的福利改善,而且,PPI回升可能會加大通脹壓力。

1.22017年需要關注的問題

1.2.1 國際背景:發達經濟體的保守主義傾向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歐美發達國家一直深陷結構性矛盾,經濟改革遲滯,經濟復蘇緩慢,保守主義傾向抬頭。首先,西方反全球化思潮表現得越發明顯,這可能會遏制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勢頭,一些國家甚至還可能出現“逆全球化”現象。英國脫歐意味著英國民粹主義思潮和極右翼政治勢力再次抬頭,并可能鼓勵法德及其他歐洲國家效法。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標志著特朗普—桑德斯孤立主義潮流的強勁凸顯。人們注意到,英國脫歐運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民粹主義運動遙相呼應,在民主外衣下形成一股“反精英、反體制、反融合”的潮流。其次,歐美國家民粹主義的蔓延和反全球化、反區域經濟一體化勢力的抬頭,將使全球經濟治理陷入困境。在脫歐和右翼勢力的雙重陰影籠罩下,歐盟各成員國對移民政策的分歧會增大,歐美發達國家在未來可能會收緊移民政策。最后,民粹主義也會和貿易保護主義協同興起。未來雙邊或多邊投資貿易協定或將受此影響并面臨僵局,自由投資和自由貿易理念將在未來遇到更大的挑戰。

1.2.2 美國通脹或回升,利率上行和美元匯率走強

在競選過程中,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開列了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藥方”。我們目前還無法預知新總統上臺之后是否會真的全盤“照單抓藥”,但其中透露出的政策方向調整值得高度關注。我們認為,一旦美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美國的通脹水平有可能會被推升。①遣返移民將提高服務成本。特朗普信誓旦旦要遣返美國境內的1100萬名無證移民。多年來,來自墨西哥的移民為美國提供了大量廉價服務,其價格通常比白人正式工提供的同樣服務便宜一半以上,因此,一旦遣返成為現實,白人提供的服務價格也會上漲;②特朗普擬將美國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稅率由七檔簡化成12%、25%和33%這三檔,這有助于增加消費支出;③大規?;隙〞黾訉I原料的需求,推動商品價格上漲;④貿易保護將減少對中國、墨西哥等國便宜商品的進口,導致美國國內的消費價格上升。

財政政策一旦推升通脹,貨幣政策收緊、加息預期升溫,便是順理成章的結果。目前來看,2016年12月加息幾成定局,未來看,雖然長期快速加息的實體經濟基礎尚未形成,但2017年再有1~2次緩步加息的概率上升。美國開始加息,必然導致美元走強,全球的資金也會持續回流美國,這會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資金持續流失。

值得關注的是,美元升值的影響并非一個方面:美元若持續升值,其緊扣價格將緩慢下降,這又有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這個抑制效果同前述推升效果混合在一起,其綜合結果較難準確預判,然而,可以預計的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可能重新上升;一旦接近新的臨界點,又會引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結果。

1.2.3 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疲弱

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繼續總體疲軟。根據IMF《全球經濟展望(2016年10月)》的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 2017年將增長3.4%。雖然IMF維持其2016年7月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但是下調了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估值。

發達經濟體增速依然緩慢,IMF預估,2016年和2017年發達經濟體增速分別為1.6%和1.8%。預計美國2016年增長1.6%,比2015年低1%, 2017年增速將提升至1.8%。隨著美國資產負債表的改善,其財政拖累得以解決,房地產市場出現好轉,國內需求將持續得到滿足,預計上述因素能夠抵銷美元走強、制造業疲軟造成的凈出口下降。歐元區增長持續放緩,2016年和2017年預計分別增長1.7%和1.5%,未來歐元區國家投資低迷、失業高企、資產負債表薄弱,都將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日本的經濟增長和通脹均弱于預期,這特別反映出私人消費大幅下滑這一特點。預計2016年和2017年增速將維持在0.5%和0.6%。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將保持溫和增長,2016年和2017年增速預計為4.2%和4.6%。其中,中國經濟受再平衡調整的影響增長將放緩;受國內經濟困境和石油價格下跌影響,巴西、俄羅斯等已處于經濟困境的國家仍將面臨經濟衰退,預計兩國2016年增速為-3.3%和-0.8%, 2017年兩國經濟增速會有所恢復,但仍將維持在0.5%和1.1%左右;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經濟將普遍繼續保持強勁增長,IMF預計印度2016年和2017年將維持7.6%左右的增長率。IMF認為中國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速分別為6.6%和6.2%。

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日趨加劇。首先,英國投票退出歐盟的影響仍有待充分顯現,預計未來將導致全球金融條件收緊,強化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力。其次,持續的金融市場動蕩和全球避險情緒的上升可能帶來嚴重的宏觀經濟影響,尤其是會導致脆弱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壓力加劇。最后,新興市場國家仍需實施大幅度的財政調整,尤其需要警惕財政風險向金融部門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復蘇狀態并不穩固,與之相伴的是其國內風險的加劇,尤其是這些國家會繼續依賴信貸驅動經濟增長,最終會導致破壞性調整的風險增大。具體而言,巴西的消費者和商業信心似乎已經觸底反彈,然而,政治和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給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石油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羅斯經濟困境,預計其2016年GDP的下降幅度有所縮小,但鑒于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瓶頸以及制裁對生產率和投資的影響,俄羅斯的經濟前景暗淡。

1.2.4 我國進出口局勢難有大改觀

2016年1~9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分別為-7.5%和-8.2%,按出口總量計算,出口累計增長率為-8%。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環境仍會受到以下因素制約:①外需持續低迷、傳統競爭優勢減弱、部分主要市場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大幅度貶值,導致我國出口增長放緩;②我國工業增速下滑導致對大宗商品需求持續疲弱,鐵礦石、鋼材、成品油等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速從底部回升,但還不能扭轉進口增速下滑的趨勢;③美國新總統極有可能將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可能受到控制;④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呈貶值走勢,但是,外需疲弱將抑制中國的出口增速,預計2017年,中國一般貿易環比仍呈下滑趨勢;⑤進口方面,上游企業的補庫行為可能帶動進口的環比和同比的進一步改善。大宗金屬礦產品進口量和價格雙雙上漲,原油價格上漲,都會帶動進口額同比上漲。上述種種因素,可使中國的貿易順差收窄。

1.2.5 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明顯

2016年實體經濟略有回暖,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回升,動力主要來自PPI的回升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以及由財政支持的基本建設投資增速的提高(20%)。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存在下行壓力,尚未出現回升苗頭。對于一直以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的中國而言,投資大幅下降是導致其經濟增速減緩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8月以后,部分與投資相關的先行指標并未好轉,未來投資增長仍不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2016年1~10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名義增長2.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大約為61%,比2015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②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繼續放緩。2016年1~10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達16873萬平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5.5%。對房地產市場采取的新調控政策預計將在2017年抑制房地產投資增速;③后續基建投資繼續保持20%以上增速的可持續性存疑。2016年1~10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4%,增速比1~8月減緩0.4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約為19%,比2015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為全部投資增速回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是,基建投資有周期長、回報率低、現金流不充沛等特點,這決定了基建投資長期維持20%以上的增速不可持續;④2016年第一季度,新開工項目數量和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大幅增長,此后已開始回落,可以預見的是新開工項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將減弱。

1.2.6 經濟增長的區域性差異增大

盡管2016年全國總體經濟短期企穩,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從2015年初開始的局部地區的增長塌陷,已經持續了一年零九個月。經濟增長的區域性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經濟增長速度差異。2016年上半年,遼寧、山西、黑龍江、河北和云南五省GDP增速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遼寧為負增長);而貴州、重慶和西藏三省份GDP增速均超過10%。各地區經濟增長不平衡局面進一步凸顯。②部分地區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塌陷。2016年1~9月,遼寧、上海、山西、黑龍江、云南、北京、海南、新疆、河北、甘肅十省市工業增加值累計漲幅低于全國水平,其中遼寧、上海、山西漲幅分別為-11.1%、-1.5%和-0.1%;黑龍江、云南、北京、海南、新疆、河北、甘肅七省市雖為正增長,但漲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塌陷。從2016年1~9月累計數據來看,遼寧、北京、黑龍江、上海、新疆五省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于全國,其中,遼寧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3.5%,北京、黑龍江、上海、新疆累計增幅分別為5.6%、5.6%、6.4%和7.4%。中西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安徽、江西、貴州、重慶、西藏分別高達8.7%、9.1%、9.9%、10.4%和12.3%。④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差異進一步凸顯。一、二線城市房價相對其居民收入而言處于偏高水平;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庫存偏高,這反映出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量放緩、區域分化”的階段性新發展特征;在經濟下滑背景下,房價上漲更多表現為貨幣現象,表現為貨幣供給增幅較大、利率水平較低以及信貸杠桿率偏高,這刺激了人們的購房需求,而地方政府土地供給節奏較慢則為房價上漲添加了動力。房價暴漲,惡化了財富分配,增加了社會投機氣氛,抑制了企業創新積極性,提高了社會生產生活成本。⑤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差異。從整體上看,2016年前三季度城鎮就業局面良好,但重點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1%左右的水平。

隨著部分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推進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勞動力市場面臨新的結構性問題。第一,調查失業率看似樂觀,但這在一定程度上由農村外出人員返鄉造成,這種與隱性失業類似的現象在當前的統計體系中難以顯示出來。同時,近期勞動力供給增速的下降,也給我國勞動力市場帶來新的隱患。這種狀況在東部地區表現尤為明顯,這些地區的調查失業率處于較低位的樂觀水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勞動力消減速度快于崗位消失的速度。由此造成的失業率下降現象,并非中國經濟的福音。第二,城鎮就業狀況表現出較大的區域差距。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調研,就業形勢較好的地區主要為福建、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失業率在過去一年中大致保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而遼寧、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南等地就業情勢則比較嚴峻,部分城市失業率的估算值達到6.5%以上,遠高于統計局發布的重點城市平均值。第三,在就業的產業分布方面,服務業和新經濟等領域的就業所占比例相對于工業繼續提升,一定程度顯示出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的趨勢。潛在問題是,服務業相對就業比重的提升,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程度不夠,不少地區服務業地位的凸顯并非服務業本身提質增量的主動發展結果,而是制造業比較優勢過快喪失,因而將服務業被動地突出出來。此外,房地產相關行業(如建筑、中介服務等)及基建領域在當前吸納了大量就業,這些行業是否健康穩定,會直接傳導至勞動力市場。第四,目前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特別對中等以及中等以下技能水平勞動者的需求較強。這固然提高了中等及中等以下勞動力的議價能力,卻不利于他們做出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從更長遠和全局的觀點看,不利于未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1.2.7 財政政策刺激的難度加大

在經濟下行趨勢中,基建投資往往是我國穩增長的主要抓手。通過擴大財政支出,啟動大規模的基建項目,為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支差額累計值看,2015年到9月才出現財政收支逆差,2016年提前到6月就出現財政收支逆差。2016年1~9月,全國財政收支逆差為14556.3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8306.2億元。其中9月單月財政收支逆差達8614.3億元,大約占前三季度逆差的60%,這說明9月的財政支持力度空前提高。因10月財政收支出現了3540億元盈余,沖抵前9個月的收支逆差后,1~10月收支逆差降為11016.3億元。這里提供的是一般公共預算的財政收支差額,沒有包括財政貼息的開發銀行和農發行的專項建設基金的準財政利息支出。這意味著,如果延續當前的穩增長路徑,未來可能需要更大的財政投入,因此,對于財政赤字擴大和政府債務規模上升,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在非政府部門方面,舉凡房地產市場的趨向、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PPP的進展、工業企業贏利狀況、全社會投資意愿、固定資產投資、社會融資的發展等,均未能呈現較強的支撐經濟上行的趨勢,所以,財政赤字擴大的作用至多只能對沖收入下行和居民按揭貸款下降,難以指望對經濟形成額外帶動。

1.2.8 房地產市場的負面影響

2016年房地產市場超預期發展,對穩定當年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負面影響可能在2017年出現。

首先,信貸資金過多流向居民按揭貸款,居民部門加杠桿迅速。2016年4~8月,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每個月都高于新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到2016年6月以后,年度累計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占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首次超過50%,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房貸快速增長,居民債務率和杠桿率也快速攀升,居民部門債務率(居民部門存量債務/GDP)從2015年的17.1%驟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40%,存量房貸占GDP比重從2011年的15%飆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24%。盡管杠桿率和債務率仍明顯低于2007年“次貸”危機前美國居民部門的水平,也低于20世紀90年代樓市頂峰時日本的水平,但在發展中國家中已處于中高水平。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主要流向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致使局部城市資產泡沫風險上升。

其次,房地產市場調控對投資和銀行贏利都會產生負面影響。2016年前三季度,隨著新的因城而異的調控政策出臺,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回落態勢。2016年10月,部分城市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商品房銷售步伐放緩,土地成交面積趨低,最終將拖累房屋新開工,導致房地產投資下行。2016年,中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2016年6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為1.437萬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31%。雖然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只有1.75%,但是對于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比例雙雙升高的趨勢需要保持警惕。房地產調控導致的房價回落以及房地產銷售趨冷,對于銀行的贏利和不良資產均會產生不利影響。

最后,房地產調控限制貨幣信貸擴張速度使得實現M2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的目標難度加大。2016年M1增速大大超過M2增速,這會提高M1比重,降低貨幣乘數。同時,外匯儲備的減少將限制基礎貨幣的擴張步調。

1.2.9 資本外流壓力和人民幣貶值預期

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的資金流出壓力和人民幣貶值預期均可能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美聯儲在年內加息的概率提高,2017年延續加息趨勢可期。雖然加息步調可能比較緩慢,但相較國內利率的下行壓力與全球的低利率或負利率困局,美元獨自走強可能是一個趨勢。這顯然會對中國的資本項目管理和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壓力。

其次,2016年前三季度外匯儲備下降幅度大幅低于2015年同期,2016年1~9月,外匯儲備累計減少1639.8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外匯儲備減少3289億美元,主要原因是2016年加強資本流出管制,同時通過房地產市場吸納了部分資金。第四季度如果房地產價格回落,資金流出的壓力將加大。10月外匯儲備減少457億美元,比9月多減少了269億美元。

最后,人民幣加入SDR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加速貶值,截至2016年11月24日,已突破6.9元/美元。2017年IMF對人民幣匯率管制措施將進行更嚴格的評估,繼續施行資本項目管制的難度大大增加。

1.2.10 供給側改革任重道遠

2016年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效果初顯,但仍然需要繼續推進。

首先,鋼鐵生產量在4月和5月有所反彈,與這兩個月鋼材價格反彈有關,相關企業借價格反彈之機又恢復了產能,說明去產能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其次,去杠桿仍待堅持。總體上分析,中國的債務水平和杠桿率并不算太高,但是,結構上,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偏高,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出現“野蠻生長”態勢,增添了債務風險。因此,在未來一段較長時期,減少對需求管理的依賴,在發展中消化杠桿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成為我們的長期任務。

最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被強調并有部署,但總體來說,執行情況不甚理想。特別是,當前的供給側改革主要還由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在推動,企業的作用和市場機制發揮的作用都明顯不夠。我們認為,若無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若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必難以達成既定目標。

1.32017年預測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仍然偏弱,2016年形成的弱平衡格局很容易在2017年被打破。因此,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將仍圍繞供給側改革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雙重目標而展開;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矛盾,難度可能進一步增大。

我們對2017年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預測如下。

1.基準假設

外生變量

(1)美元指數保持100左右波動,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強勢美元有損美國出口和通脹前景。歐元區、日本不出現“黑天鵝事件”。

(2)美國美聯儲2017年第四季度加息1次。

(3)油價維持相對低位。原油價格在第三季度已從低點回升至50美元左右,假設2017年紐約原油價格維持在50美元/桶左右,與IMF的預估一致。

政策變量

(1)2017年人民幣利率穩定,人民幣兌美元雙向波動幅度加大,人民幣走軟至7.0元/美元左右。

(2)2017年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赤字擴大至2.3萬億元,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繼續保持在3%左右。

主要預測結果

在上述基準假設下,通過模型計算,預計2017年CPI上漲2.2%左右,PPI可增長2.4%,經濟增長6.5%左右,消費品零售增幅為10.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幅8.0%左右,房地產投資增長4.4%, M2貨幣余額和信貸分別增長12.5%和12.8%左右。(見表1-1)。

表1-1 2016年第四季度及2017年中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預測

1.4 對策建議

1.4.1 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2016年,通過非常規的杠桿轉移措施和基建投資措施避免了固定資產投資像民間投資一樣呈斷崖式下跌,維持了經濟穩定增長,但是,總體而言,金融與實體部門仍處于弱平衡格局。鑒于這種弱平衡格局具有的脆弱性,2017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應當繼續保持穩中求進?!胺€”,就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重點防止經濟增速下行突破底線,做好托底政策;“進”,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創造新供給和新需求,建立適應新要素供給特點的經濟運行體制機制,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1.4.2 把握改革與穩增長的平衡

有效協調穩增長與促改革兩大目標,將成為我國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宏觀調控面臨的主要挑戰。毫無疑問,“十三五”期間,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為保證改革順利推進,需要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任務艱巨。對宏觀經濟加強預調微調,注重相機調控,需要更好協調穩增長和促改革兩個目標。未來一個相當長時期,兩者將成為宏觀調控在戰術層面的交互主題。

從根本上說,穩定經濟增速的目的是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是為改革服務的。應當認識到,在長期意義上,改革自身也是宏觀調控的組成部分。雖然其效果難以立竿見影,但對于增強我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和國際產業競爭力而言,卻是治本之道。我們認為,從長遠計,并考慮到中國所處的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必須保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主線地位;只要經濟增長形勢沒有危及改革的順利推進,能保證各項改革措施完整落地,就應被置于優先地位。

加大改革力度,協調推進改革應做到:①預防部門短視,嚴格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做出的系統部署,扎實深入推進各項改革;②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銜接性,應防止改革不同步甚至相互掣肘的情況;③統籌研究各地區、各部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域改革中的角色和定位,落實主體責任;④引入嚴格的第三方評估機制,以科學的態度客觀評價各項改革的階段性成果,特別要突出各項改革成績的成因、各項改革成績間的交互性、當前各項具體行動對改革大局的影響等方面,客觀冷靜看待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各項經濟數據的波動。

1.4.3 處理好各類結構性矛盾

中國作為大國,結構性矛盾始終存在。這既可被視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問題,亦可被認作中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懈動力。制定深思熟慮、瞻前顧后、兼顧長短的結構調整政策,應成為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

2016年全國平均增速相對平穩,但是,少數省區增長速度下降過大,已經陷入了典型的區域性經濟衰退泥沼。面對此狀,迫切需要從全國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布局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這些地區發掘比較優勢、破除發展瓶頸、建立充滿活力的市場機制、增強政府服務功能,促進本區域經濟發展。

在統一城鎮化發展規劃的前提下,因城而異制定房地產調控政策。應當看到,房地產市場冷熱不均的根本原因是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要著力推進均衡發展和協調發展,縮小區域性地區差距和城鄉差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以產業發展帶動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應統一協調推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醫療和教育制度,引導人口合理有序流動,同時,應因城而異制定政策,有效化解局部城市的潛在泡沫風險。

應通過改革化解城鎮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建議各級政府采用大數據方法,更加密切監測勞動力市場動態。應大力推動“雙創”,通過開展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妥善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應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提升勞動力配置效率。以戶籍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促進勞動力跨區域流動。

1.4.4 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可以更好地體現結構性政策的作用。2017年,可通過適度擴大赤字規模,進一步發揮這方面作用。應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根據經濟轉型的目標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PPP投融資力度,重點支持民生、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同時,應繼續處理好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債務,通過債務置換、規范化債轉股等舉措,降低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債務杠桿。

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要點,是保持利率位于適度的低水平,提供市場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同時,應通過結構性的信貸政策防止流動性過多產生資產泡沫。要積極應對美國加息的影響,在繼續推進資本項目管理的同時,加大經濟手段力度對跨國資本流動施以管理。應保持匯率在可控制范圍內基本穩定。在國內,應密切關注PPI上漲對CPI的影響,防止PPI過快上漲傳遞至CPI,演變為消費物價的過度波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寨沟县| 鹿邑县| 宁国市| 武安市| 临澧县| 拜城县| 江都市| 丰都县| 泽库县| 化州市| 寻甸| 如皋市| 南平市| 陕西省| 阜南县| 商城县| 肥乡县| 平乡县| 卓资县| 广德县| 汝阳县| 余姚市| 邹城市| 商丘市| 锡林浩特市| 东山县| 平谷区| 杭锦旗| 绍兴市| 正蓝旗| 万源市| 婺源县| 本溪市| 广元市| 阳信县| 和硕县| 霞浦县| 福海县| 胶南市| 略阳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