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No.6·2016):“一帶一路”戰略與貿易發展新動能的培育
- 張其仔 郭朝先 白玫 鄧洲 胡文龍 張航燕
- 2333字
- 2018-11-08 16:40:56
B.5 中國與泰國的貿易拓展潛力
摘要:從出口看,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的貿易緊密程度均有所降低,與日本的貿易合作最為密切;從進口看,泰國與美國、歐盟的貿易緊密程度降低,與中國、日本的貿易緊密程度上升,與日本的貿易合作最為密切。2000年以來,泰國與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競爭強度都有所提高,而與中國的競爭強度有所下降,雙方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趨緩。從雙邊互補性看,泰國出口與中國的互補性在減弱,泰國進口與中國的互補性在增強。從產業內貿易看,泰國對中國在48類產品上的產業內貿易處于優勢,低于與美國、歐盟和日本具有優勢的產品數量。
關鍵詞:泰國 中國 貿易關系
一 中國與泰國的貿易強度
2000~2015年,這段時期,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的貿易聯系緊密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與美國和歐盟緊密程度下降的幅度更顯著。到2015年,從泰國出口產品判斷貿易緊密程度的排名是:日本、中國、美國和歐盟(歐盟缺少2015年數據,使用2014年數據進行比較,下同)。從2000年到2015年,美國和歐盟對泰國的貿易聯系緊密程度下降明顯,日本和中國對泰國的貿易聯系很緊密。到2015年,從他國(地區)對泰國出口產品判斷的貿易緊密程度的排名是日本、中國、歐盟和美國。從這個指標分析,美歐與泰國的貿易關系變得松散,而日本繼續是泰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與泰國的貿易關系變得緊密。
分產業來看,泰國對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出口的貿易結合度指數情況如表1所示。無論是各出口產品的貿易結合度排序還是貿易結合度指數,2015年相對2010年,泰國與美國、日本、歐盟和中國的貿易產品結構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例如,2010年,泰國對中國貿易結合度指數最高的產品是軟木、原木和廢料,液態丙烷和丁烷,原木或方木,這三類產品的貿易結合度指數都非常高;到2015年,泰國對中國貿易結合度指數最高的產品變為爆炸品、石油氣和蔬菜。
表1 泰國分產品對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出口的貿易結合度指數變化情況

注:1.選取年貿易結合度指數排在前三的商品種類。
2.歐盟缺少2015年數據,使用2014年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二 中國與泰國的貿易競爭與互補關系
1.競爭強度指數
2000~2015年,從歐盟、中國、日本、美國與泰國總體競爭強度指數情況可以發現,美國、歐盟、日本與泰國總體競爭強度都有所提高,而中國與泰國的總體競爭強度下降,這反映了這段時期只有中國與泰國的貿易競爭走向趨緩。2015年,按照貿易競爭力指數,與泰國競爭激烈的排名是:歐盟、美國、中國、日本。
從分產品競爭強度指數看,泰國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競爭強度較高的產品類別并不相同。2010年,泰國與中國貿易競爭強度最高的產品有鐵管鋼管、電力傳輸設備、光學產品;2015年,泰國與中國貿易競爭強度最高的產品變為未加工的植物材料、人造皮革、液體泵。
表2 美國、歐盟、日本、中國與泰國分產品競爭強度指數變化情況

注:1.選取年競爭強度指數排在前三的商品種類。
2.歐盟缺少2015年數據,使用2014年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2.互補強度指數
以泰國顯示比較優勢、顯示比較劣勢計算的整體互補強度指數情況是,當泰國出口時,2000年以來,泰國與歐盟、日本和中國的貿易和產能合作上的潛力都降低了,只有美國的潛力略有提高。2015年,按照顯示比較優勢計算的互補強度排名是:美國、中國、日本、歐盟。當泰國進口時,2000年以來,美國、歐盟、日本與泰國在貿易和產能合作上的潛力不同程度下降,中國與泰國在貿易和產能合作上的潛力有所增強。2015年,按照顯示比較劣勢計算的互補強度排名是:日本、中國、美國、歐盟。
從分產品看,2010年和2015年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中國互補強度最高的產品如表3所示。2015年,按照顯示比較優勢計算的互補強度指數情況顯示,中國與泰國在天然橡膠、大米、塑料廢品等產品的貿易和產能合作潛力最大;按照顯示比較劣勢計算的互補強度指數情況顯示,中國與泰國在鐵或非合金鋼平板軋材、針織或鉤織物、合金鋼卷材等產品的貿易和產能合作潛力最大。
表3 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分產品互補強度指數變化情況

注:1.選取年互補強度指數排在前三的商品種類。
2.歐盟缺少2015年數據,使用2014年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3.產業內貿易指數
產業內貿易指數表明兩國貿易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傾向于產業內貿易。根據統計數據測算,2015年,泰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產業內貿易指數大于0.5的有77類;2014年,出口歐盟的商品中,產業內貿易指數大于0.5的有89類;出口日本的商品中,2015年,產業內貿易指數大于0.5的有72類;出口中國的商品中,產業內貿易指數大于0.5的有48類。如表4所示,2010年,泰國對中國產業內貿易指數最高的產品是電單車及腳踏車,新鮮、急凍或冷藏魚,玻璃制成品;2015年變為鮮的或干的水果和堅果,添加劑(如潤滑劑、防凍液),未制成的煙草和煙草廢料。
表4 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產業內貿易指數變化情況

注:1.選取年產業內貿易指數排在前三的商品種類。
2.歐盟缺少2015年數據,使用2014年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三 結論
總體上看,2000~2015年,泰國的產業總體競爭力有所增強,但優勢產品的數量有所減少。從出口看,泰國與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的貿易緊密程度均有所降低,與日本的貿易合作最為密切;從進口看,泰國與美國、歐盟的貿易緊密程度降低,與中國、日本的貿易緊密程度上升,與日本的貿易合作最為密切。2000年以來,泰國與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競爭強度都有所提高,而與中國競爭強度有所下降,雙方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趨緩。從雙邊互補性看,泰國出口與中國的互補性減弱,泰國進口與中國的互補性增強。從產業內貿易看,泰國對中國在48類產品上的產業內貿易處于優勢,低于與美國、歐盟和日本具有優勢的產品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