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悲哉悟空
- 穿越在北宋
- 楓雪山神廟
- 2067字
- 2018-11-22 06:40:26
五百年
桑田滄海
頑石也長滿青苔
長滿青苔
只一顆
心兒未死
向往著逍遙自在
逍遙自在
哪怕是
野火焚燒
哪怕是
冰雪覆蓋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蹉跎了歲月
激蕩著情懷
為什么
為什么
偏有這樣的安排
為什么
為什么
偏有這樣的安排……
今天講的是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受苦。看著天上的蒼鷹,自由自在的飛行,孫悟空非常羨慕。而他自己則只能是在五行山下看著,饑食鐵膽,渴飲銅汁,承受著五百年的風霜雪雨。
五百年,滄海也變成了桑田,比五百年凄風苦雨更讓孫悟空難受的是沒有自由。
講到這里,趙毅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塤吹了起來,李青不知何時也登上了臺,隨著塤韻唱起了趙毅昨天教他的這首:五百年滄海桑田。
酒樓里的客人雖然沒有聽過這首歌,但是這曲子里面的悲涼卻還是聽出來了,眾人也都為孫悟空失去自由而感到悲傷。
一首五百年滄海桑田,道盡了孫悟空五行山下的無奈和渴望。
孫悟空可是趙毅塑造了這么久的絕對主角,說的是神通了得,講的是厲害無邊。
入地府強消名號是多么囂張!自封齊天大圣是多么張揚!大鬧天宮是多么熱血!
眾人正聽的熱血上頭的時候,你說孫悟空敗了?而且還是凄慘無比十分悲涼的被鎮壓!樓內聽眾也是十分不憤孫悟空的遭遇。
紛紛叫道:悲哉!悟空!也有說:哎,齊天大圣可惜了……
趙毅接著講道:
“可憐那孫悟空,也曾伐木為舟,東渡汪洋大海,遍尋仙山。
好容易求得長生不老之法,修成萬載不壞之身。只因貪心不足,如今被壓在五行山下。渴飲銅汁,饑食鐵膽。
正是:
當年卵化學為人,
立志修行果道真。
萬劫無移居勝境,
一朝有變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
凌圣偷丹亂大倫。
惡貫滿盈今有報,
不知何日得翻身……”
‘啪’,趙毅今天的書講完了。平時甚是喧鬧的酒樓,今天竟也有些壓抑。
趙毅也不去管他們,徑直去了三樓雅間‘菊’,去找李青去了。
自從趙毅開始在這講書,李青就喜歡待在這雅間了,或許是因為這雅間是他所起的名吧。
“李兄,我的陶笛可做好了?”
“昨天我才去看過,那老匠人倒是做出來了一批陶笛。只是聽他說似乎音色不怎么樣,但又不知是哪里出了問題,不如你今天隨我一起去看看?”
“好吧,那咱們就去看看”
二人一起下樓,李青喊小二說道“小二,套車,我和趙小兄弟要去城北”
小二說道:“東家,馬車二叔趕去了,還不知幾時才能回來呢”
這小二說的二叔其實并不是小二的二叔,而是李青本家的叔叔。論起來,倒是李青的二叔,小二這是隨著李青一起喊的叔。
二叔把車趕走了,那應該是去采買食材了,回來應該天就黑了,李青不想等了,于是說道:“把牛車套上,我倆趕牛車去”。本來是沒多遠,牛車還穩些,要不是趙毅太小,李青怕他走不了那許多路,連車也不用,直接走著就去了。
小二套好了牛車,李青趕車,趙毅坐在后面,二人慢慢的向城北的那個鎮子走去,那個李青口中人人都會制陶的鎮子。
李青看今天趙毅并不像平時那么活躍充滿朝氣,反而有些暮氣沉沉。知道是今天西游記的情節,影響了趙毅的情緒,所以這才想著帶他四處走走散散心。
出了城向北走了約摸半個時辰,就看到了一座小鎮,這就是他們今天的目的地了。李青帶著趙毅來到了鎮上一戶人家,只見這家人家有三間破草房,低矮的院墻讓牛車上的趙毅能看到院里情景。院子里放著許多趙毅不認識的瓷器,有好的還有壞的,還有一些胚胎在晾曬。
二人推門走了進去,李青喊到:“老余頭兒,我們要的東西做好了嗎?”
原來這匠人姓余,大家都叫他老余頭。老余頭兒看來了客人,于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計,迎了二人進院子。
“是李老板啊,你要的東西我倒是做出來了幾個,只是音色不怎么好,老頭子以前也沒燒過這樣的,所以正想問問李老板是什么原因呢”
“你別問我,這東西可不是我要的,我也畫不出來那么精細的圖,是這位趙小兄弟要的,你問他吧,我也不懂”,李青指著趙毅說道。
老余頭兒這才看向趙毅,原本以為是這個年輕的李老板帶出來游玩的小孩兒,沒想到這才是正主,而且聽他那意思,圖紙還是這小孩子畫的,老余頭兒怎么能不吃驚。
老余頭兒正想請教一下趙毅,這時屋里走出來了一個婦人,手里還牽著一個女孩兒,女孩兒年紀并不大,與趙毅相仿。
只聽那婦人說道:“爹,這東西你不是做出來了嗎?怎么還要弄?都擺弄了好幾天了,要是燒些碗碟陶罐什么的,現在都不知道能燒多少了,偏偏在這個上面浪費功夫。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玩鬧畫的而已,能做出來就已經很好了,怎么可能像塤那樣成為樂器呢?”
聽見婦人說的話,老余頭兒呵斥她說道:“你懂什么,婦道人家”。說完又對婦人領著的小女孩兒說道:“來,二丫,你再來試試這些”
被叫做二丫的女孩兒就走到了老余頭兒跟前,拿起他擺在那兒的陶笛試起音來。
老余頭兒對趙毅二人說道:“我這小孫女兒,天生對音律就有天賦,我這的塤就全是她試音,音好不好聽她一吹就知道了”
趙毅和李青忙附和:“原來如此”
聽那女孩兒吹奏,趙毅皺起了眉頭,他聽出來了,音色不僅不好,還有幾個孔是破音。趙毅拿過來一看,原來是孔之間的距離沒調好,而且陶笛做的也太厚了,快成了塤了簡直。
試完老余頭兒說道:“就是這樣,不知道是哪里做的不好,吹出來這么難聽”
趙毅說道:“老丈,是孔之間的距離沒調整好,而且這陶笛內部空間還要再小一些,胎也要再薄一些,音色一些才能清亮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