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軍武器大百科(第二版)
- 軍情視點
- 1289字
- 2019-02-12 11:45:00
1.1 陸軍簡史
1.1.1 時代演變——發展
17~18世紀末期,許多國家已正式將軍隊區分為陸軍和海軍,其中,陸軍分為戰斗部隊(主要包括步兵、騎兵和炮兵等)、勤務部隊。19世紀初期,陸軍開始走向正規化,采取統一的組織編制,使用制式的武器裝備,頒布各種條令、條例,實行集中統一指揮。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爆發前,為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各國開始大規模擴充陸軍,戰爭中又新組建大量部隊,組織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步兵、炮兵仍是主要兵種,騎兵的地位有所下降,而工程兵、通信兵的作用有了提高,同時,化學兵、裝甲兵、陸軍航空兵等新兵種和專業技術兵相繼產生。

戰壕中的陸軍

一戰時期的德國陸軍

陸軍炮兵使用火炮進行戰斗

陸軍炮兵拖曳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期間,陸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戰爭初期,德國總兵力為700余萬人,而陸軍就有520萬人,編有214個師,其中坦克和摩托化師35個;蘇聯總兵力500余萬人,陸軍編成303個師。此外,其他主要參戰國的陸軍也各有幾百萬人。當時陸軍裝備有坦克、火炮、火箭炮等新式武器,其火力、防御力和機動性有了空前的提高。由于戰場需求,各主要參戰國新組建了大量步兵師、機械化師和坦克師,有的還建立了炮兵軍、坦克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方面軍(集團軍群)。
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陸軍有231個師,人數達159.6萬人;美國陸軍有18個師,人數達76.6萬余人。武器方面,由于各國越來越注重海陸空聯合作戰,所以非常注重機動性,導致一些重型坦克開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裝甲車輛。之后,各國陸軍不斷進行調整,但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規模,數量大大超過二戰前。不過,隨著各國普遍加強陸軍質量建設,陸軍人員數量呈下降趨勢。例如,1992年初,美國陸軍共有67.4萬人,編有5個集團軍司令部、5個軍部、14個作戰師,而到1995年時,減至12個師,共51萬人。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陸軍裝備導彈、戰術核武器等現代兵器,組織體制和訓練也有較大改進,陸軍的發展和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戰時期的美國陸軍機動部隊

戰斗演習中的某國陸軍

20世紀80年代美國陸軍某營地一角
1.1.2 斬堡破壘——武器
發展至今,由于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國陸軍在武器方面不盡相同。多數國家的陸軍裝備有裝甲車(包括運兵車、步兵車等)、坦克、火炮等常規武器;少數發達國家的陸軍裝備有戰役戰術導彈,不僅可以發射常規彈頭,而且還可以發射核彈頭。此外,諸如美國這種軍事大國,還為陸軍裝備了直升機、地對空導彈等多種新型武器,大大提高了陸軍的機動性和防衛能力。

美國陸軍正在執行作戰任務

陸軍正在發射火炮
1.1.3 各司其職——兵種
現代陸軍是一個多兵種、多系統和多層次有機結合的整體,具有強大的火力、突擊力和高度的機動能力,既能獨立作戰,又能與其他軍種聯合作戰。陸軍主要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陸軍航空兵和專業兵等組成。有的國家陸軍還有空降兵、導彈兵和鐵道兵等。各國陸軍通常設有軍種領導指揮機關,其軍種領導指揮機關的名稱不盡一致,有的稱陸軍部,有的稱陸軍總司令部,有的稱陸軍司令部,有的稱陸軍參謀部等。各國陸軍通常按師、團、營、連、排、班的序列編制,有的國家的陸軍還編有集團軍一級。

坦克兵

導彈兵

早期的鐵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