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智商的人都富有創意
- 智商高,就是思維富有創意
- 李子濤
- 9139字
- 2018-07-30 14:23:11
創意,就是傳統的叛逆,是打破常規的哲學,是破舊立新的創造與毀滅的循環,是思維碰撞、智慧對接,是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想法。
人生別輸在創意思維上
英國一家報紙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征答活動。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三位關系人類興亡的科學家,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個人減輕載重。三個人中,一位是環保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因環境污染而身陷死亡噩運的生命;一位是原子專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戰爭,讓地球免遭毀滅;另一位是糧食專家,他能夠使不毛之地長出谷物,讓數以億計的人們脫離饑餓。
因為征答的獎金十分豐厚,觀眾們紛紛寄來信件參與活動。他們眾說不一,有的甚至很仔細地對三位科學家的貢獻作了分析權衡。可是,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巨額獎金的得主卻是一個小男孩。而這個小男孩的答案——把最胖的科學家丟出去。
復雜的不是問題,而是看問題的眼睛。人們在考慮問題時,總是把自己生平積累的所有經驗和知識加進去,殊不知,這不只是一個人的思維慣性,而且也是阻礙我們進一步思考和創意的包袱。當我們面對難以解開的局面時,只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規,以創意思維來解決問題,才能解決許多用常規思維不能解決的問題。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由于定價太高而無法實現。于是,豐田公司的工程師放手開發了凌志汽車。
豐田公司在美國宣傳凌志時,將其圖片和奔馳并列在一起,用大標題寫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經銷商列出了潛在的顧客名單,并送給他們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凌志汽車性能的錄像帶。
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凌志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凌志車上的水卻沒有動,這說明凌志行駛時更平穩。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挑戰,奔馳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
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馳公司并沒有采取跟隨降價的辦法,而是相反,提高了自己的價格。對此,奔馳公司的解釋只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凌志不在同一檔次。奔馳公司認為,如果降價,就等于承認自己定價過高,雖然一時可以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失去市場忠誠度,消費者會轉向定價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也會不斷下降。只有提高價格,增加更多的保證和服務,如免費維修6年,才可以鞏固奔馳原有的地位。就這樣,奔馳公司沒有墨守成規,而是以超常的思維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擺脫了來自凌志的挑戰。
其實,在任何方面,我們都可以出其不意、獨辟蹊徑地解決問題。我們迫切需要打破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敢于跳出條條框框,多一分創意思維往往會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結果。
要懂得創意思維的力量
1840年,有一個叫亨特的法國青年愛上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姑娘瑪格麗特。他誠懇地上門求婚,請求瑪格麗特的父親把女兒嫁給他。
但是,瑪格麗特的父親不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窮小子,于是答復他說:“如果你在十天內能夠賺到一千美元,我就同意你們兩人的婚事。”
亨特回家后,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中,一千美元對于他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為了鐘愛的瑪格麗特,也為了爭一口氣,讓瑪格麗特的父親不再小看自己,他冥思苦想,決定搞一個發明創造,然后將專利賣掉,盡快在十天內賺到一千美元。
但是究竟設計什么呢?亨特廢寢忘食地尋找目標,并絞盡腦汁去嘗試。愛情和自尊的力量使他很快選準了目標:人們在歡慶的場合,都習慣用大頭針在衣服的前襟上別一朵花。可是大頭針很不安全,經常把人的手或是身體扎破,有時還會自己脫落。于是,亨特產生了靈感——如果將鐵絲多折幾道,再把口做成可以封住的,不就有了既方便又安全的戴花別針了嗎?他剪下兩米左右的鐵絲試做,反復試驗,終于設計出了現在使用的曲別針的雛形。大功告成之后,亨特飛奔到專利局,申請了專利。
很快,一個消息靈通的制造商問亨特:“你這個發明專利要多少錢?”
亨特一心只想把瑪格麗特娶到手,便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千美元。”
一拍即合,制造商當場就和他達成交易。
亨特拿著一千美元的支票跑到了瑪格麗特家。瑪格麗特的父親聽完亨特講述的賺錢經過后,先是笑了一下,隨即罵道:“你這個笨蛋!”原來他嫌亨特太老實、太性急,這樣的發明可至少能值十萬美元。但亨特還是用曲別針敲開了緊閉著的求婚之門,最終獲準和自己心愛的人成婚。
在結婚的慶典上,朋友們請亨特說一說求婚的體會。他認真說道:“這個世界對于善于思考和懂得創意思維的人來說是喜劇,對于不善思考的人而言卻是悲劇。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無窮的。地球上最神奇、最瑰麗的花朵,就是思考。”這番話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并讓其岳父對他刮目相看。
正確的思維是正確行動的前提,只有良好的動機,未必有良好的效果。人生只有勤勞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創意,懂得思維的力量。推動人生航船的不是帆,而是看不見的風。所以,我們要學會利用風,利用思維的力量。良好的思維對人的成功很重要,對于善于思考的人來說,只要下決心,就一定會成功。
尋找創意的可能性
“思維對象的屬性”,是每一種事物或現象所具備的性質。這種性質使得一個事物區別于其他的事物。當兩個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較的時候,它們各自不同的屬性就能夠充分地顯示出來。
從整體上來說,任何一個事物都具有無窮多的屬性。從每一個具體的對象來說,它所具有的屬性也是無窮多的。比如,一塊普通的面包有烤黃的、松軟的、散發香氣的、甜味彌漫的、長條型的、白面做的、溫熱的、特定面包廠生產的或特級師傅做的、在特定季節特定時候做的等屬性;再比如,冰箱的高度、顏色、價格、產地等用來描述這臺冰箱特征的,都是冰箱的屬性;還比如,在你隔壁房間的某個人,他是男性,黑頭發、平板足、中等身材、高鼻子、態度和藹,既是爸爸也是兒子,有時是學生有時是教師,是某女士的丈夫、某男士的朋友,還是乘客、旅客、顧客、觀眾、消費者、某書作者等,這些是他的屬性。
人們可以根據需要把對象的某一屬性提到首要地位去研究,即人們可以從特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對象。例如,“水”這一對象具有物理方面的屬性,也具有化學方面的屬性。當人們從物理性質方面來考察“水”時,是研究它的物理形態:液體、具有漲縮和壓力,無色、無味,密度為1,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100℃、冰點為0℃;而當從化學方面考察“水”時,就首先考慮到,它是由氫和氧構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分子式為H2O……所有這一切,都是人們根據生產、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水的屬性的表現。
某一對象的屬性有的是特有屬性,有的是共有屬性。特有屬性是指為一類對象獨有而其他對象所不具有的屬性。人們就是通過改變創意對象的特有屬性來尋找創意。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給當時的國王講哲學。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王不相信,就讓宮女們到后花園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不用說,宮女們折騰半天,一個個空手而回。
別看一片小小的樹葉,如果細細考究起來,它所具有的屬性同樣是無窮多的:長短、寬窄、厚薄、色彩的濃淡、邊緣的鋸齒形狀、中間的脈絡走向……而其中的每一種屬性都可以再細分出許多種。要想找出兩片其各自無窮多的屬性完全吻合的樹葉,顯然是辦不到的。
樹葉是這樣,每一種事物是這樣,每一種現實問題也是這樣。然而,我們經常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對同一種事物和現象只能夠看到它的一種或少數幾種屬性,并且滿足于此。在思考問題時,某個問題能夠找到一種答案,我們就以為萬事大吉了,不愿意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去尋找第二種乃至更多的解決方案。這些想法都限制了創意活動的進行。
創意可以是無窮多的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窮多的事物,產生著無窮多的現象。在自然界,大到日月星辰,小到塵埃微粒,無窮多的事物散布在我們周圍;在人類社會,有無窮多的事件發生在我們周圍。正如希爾伯特所言:無窮是一個永恒的謎。而破謎、揭秘是人的天性,它為人們的創意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
所有這些客觀的事物和主觀的現象,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創意思維的對象。換句話說,創意的素材遍地都是,創意的機會是無窮多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開動腦筋,思考任何一種事物或現象都能夠產生創意。這方面的事例不勝枚舉。有一位教授洗完澡后,拔下澡盆的活塞放水。他發現水流在排水口形成了漩渦,是向左旋的。這件不起眼的事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又拿其他器具做實驗,并且觀察河流中的漩渦,結果發現它們都是向左旋的。教授于是聯想到,這種現象大概與地球自轉的方向有關。果然,在南半球國家,孔道水流的漩渦是向右旋的;而赤道地區的孔道水流并不形成旋渦。最后,這位教授總結出了孔道流水的規律,提出了一種新觀點,在研究臺風等方面具有實用價值。
當我們的頭腦只思考一個問題或者一個事物的時候,也同樣面臨著數量無窮多的可供思考的因素。因為實際事物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互聯系著、制約著。比如說,今天你喝酒喝醉了,除了要考慮酒的問題(度數太高、數量太大),還要考慮菜的問題(是否解酒),自己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還有喝的時間等因素。從追根究底的觀點來看,造成一次醉酒的因素其實是無窮多的。
一個商場只要對外營業,就會樹立起自己的社會形象。請讀者朋友認真想一想,構成或影響一家商場的社會形象的因素有多少種呢?第一,從商場的一般特征來說,其因素有經營歷史、社會知名度、在商界范圍的滲透程度、商場的目標市場等;第二,從商場中的商品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品種齊全的程度、商品的質量、商品的適應性及其更新速度、商標名稱的使用等;第三,從商品的價格特征來說,其因素有總體價格水平、質量價格比、與同行業競爭者的比較等;第四,從職員的服務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員工的儀容儀表、售貨員的態度、業務技能、服務方式和設施、對消費者利益的關心程度、消費者的反應等;第五,從商場的物質設施來說,其因素有商場建筑的外貌、所處路段和周圍環境、內部裝修水平、顧客的走道和升降設備、商品的布局和陳列、清潔衛生程度等;第六,從商場的宣傳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廣告媒體的使用、發布商品信息的數量和速度、宣傳的真實程度等;第七……
如果邀請我們設計或者重塑這家商場的社會形象,那么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無窮多的。
一杯咖啡的味道取決于哪些因素呢?我們可以列舉出如下一些:產地、品種、成熟程度、采收質量、炒法、粉碎程度、存放時間、水的品質、水的硬度和溫度、咖啡與水的接觸方式、煮過后的保溫溫度、放置時間,等等。其中的每一種因素又可以細分為更小更多的因素,比如“炒法”就有方式、溫度、用具、環境、工人的熟練程度等方面的區別。因而同樣的,能夠對一杯咖啡的味道產生影響的因素,實際上是無窮多的。所以,我們對咖啡味道的改進就具有無窮多的可能性,或者說,具有無窮多的改進方法。比如,種植一種新品種,產生了一種新口味;換一種烘炒方法,又產生了一種新口味;采取不同品質的水,口味又發生了改變……客觀對象無窮無盡,創意思維也就永遠不會枯竭。
從創意的對象上看,事物現象間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不僅僅以鏈式形態存在,現象間更以立體的鏈式網狀結構存在著,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互聯系著、制約著。
這樣一種簡單的道理,為什么許多人認識不到呢?因為在很多人的眼光中,這個世界上的東西絕大部分都已經完美無缺,沒有改進的必要。他們認為,椅子就是椅子。設計椅子就不必考慮桌子的問題。但當我們能夠打破這種狹窄的目光,把更多的事物和現象納入思維的時候,新奇的創意便會自然地浮現出來。
選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正在上小學的弟弟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要是全世界的電話線路都斷掉了,會產生什么結果?”當醫生的爸爸回答說:“病危的人就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會上升。”善于持家的媽媽高興地說:“那太好了,我們就不用付電話費了!”當消防隊員的哥哥回答說:“報警速度將會降低,火災的損失大大增加。”熱戀中的姐姐回答說:“兩人約會的次數一定會大大減少。”
準確地選取與特定問題有關聯的外界對象,是獲得創意的基本前提。我們的思維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處理無窮的信息。
由于每個人在實踐目的、價值模式、知識儲備等方面不完全相同,因而個人對對象的選取也不會完全相同。你認為老師講的A觀點很重要,因而留下很深的記憶;另外一位有可能會認為,B觀點才是重要的,A觀點毫無獨特之處,早忘得一干二凈;還有一位也許會認為A和B都無足輕重,C才是至關重要的觀點;如此等等。
幾位學生坐在教室里,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他們可以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下課后,分別請他們復述一下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復述的結果也許會令你大吃一驚。你會發現不同學生的復述差別很大。而且復述的差別程度,與學生之間在觀念和文化方面的差別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學生之間的差別越大,他們的復述之間差別也越大。如果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度,那么他們的復述簡直會有天壤之別,讓人覺得他們并不是在復述同一個老師的同一次講課。這就是頭腦對外界對象選取的結果。
面對周圍如此多的事物或觀念,我們究竟應如何展開創意思維活動呢?其實,我們在自覺地做任何事情時,心中已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目標是創意的龍頭,其他所有思想和行動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面對眾多的事物或觀念,我們的頭腦首先要圍繞某一目標對它們進行篩選,選取與目標相關的若干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這樣,原本無窮的、可供思維的外界對象就變成數量有限的對象了。
變化中隱含無限多的創意
古希臘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任何人都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的面前是一張書桌,穩穩地站立著,絲毫看不到變動的跡象。但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它曾經不是書桌,而是一棵柳樹;它以后也不再是書桌,而是一堆朽木。所以說,我眼前這張光滑而明亮的書桌,不過是一棵綠樹變為一堆朽木的漫長過程中的一個短暫的階段而已。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年輕人特別講究衛生,幾乎到了“人人成潔癖”的地步。年輕女人尤其如此,在她們眼里,到處都沾滿了細菌。她們不坐公園的椅子,不坐地鐵的座位,而寧愿站著,雙手抓住用手絹包著的扶手。
當這股“潔癖潮”流行起來的時候,精明的企業家立即意識到賺錢的機會來了。于是,三菱鉛筆公司推出了殺菌圓珠筆,每支售價100日元,而每月銷量將近一百萬支。殺菌襪、除臭鞋、香味內衣之類的產品供不應求。最奇怪的是一種“除臭藥片”的問世,服用這種藥片能消除大便的臭味。本來它是專為長期臥床的病人使用的,但沒想到“除臭藥片”在普通人群中也流行開來,特別是受到女秘書們的歡迎。
相反的例子是,那些對事物的變化無動于衷的人們,終究要碰得頭破血流、損兵折將。
春秋時代,楚國準備渡河去攻打宋國。傍晚派人測量了河深,發現水很淺,但是當凌晨大軍涉渡時,卻淹死了一千多人——因為當晚上游的洪水下來了。
汽車被發明以后,歐洲生產馬具的工場受到了影響。但是,有極少數精明的馬具商看到了那場變動中的歷史意義,轉而生產皮鞋、提包等革制品。而漠視變革的大部分馬具商們落得個破產負債的下場。
事物的變動是對人們智力的考驗,對于充滿創意的頭腦來說,變動意味著發展的機遇;而對于因循守舊的頭腦來說,變動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
夢有時候也是創意來源
“夢”對于人們來說,經常出現,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很多人沒把它放在心上,沒有傾注足夠的重視。然而,在科學創意和發明中,它卻起著非常微妙的作用,這種作用不能為其他方式所替代,它的出現,使得一些創意活動少走許多彎路。而受到夢的啟示的研究者,一定對所研究的問題行了相當充分的研究,大腦中已儲存了解決問題的信息量,研究者的大腦皮層形成了解決問題的興奮中心,醒時沒結束的神經活動在睡夢中繼續進行,讓人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愿望。
我國南朝文學家謝惠連,自幼就聰明過人,年僅10歲時,文筆就很漂亮。他的族兄謝靈運比他大12歲,卻很器重這位小弟弟,謝靈運曾經十分感慨地對人說:“我每次動筆寫文章,只要惠連在我身邊,就文思如潮,筆下也必有佳句。”一次,謝靈運在永嘉郡的西堂構思詩作,絞盡了腦汁,也寫不出一個滿意的句子。
他實在太失望了,也太疲倦了,不覺中放下紙筆,趴在桌上酣然入睡……突然,他看見情豪氣爽的弟弟謝惠連笑盈盈地向他走來,兩人興高采烈地上樓觀賞早春池苑的美景,謝惠連指點著碧水、芳草、垂柳、飛鳥談笑風生,謝靈運脫口贊道:“池塘出春草,園柳變鳴禽。”啊!這不就是自己思之終日、百思不得的佳句嗎?謝靈運一高興睜開了眼睛,卻見眼前仍是黃昏中的西堂,自己一個人坐在桌前,這才明白剛才是做了一個夢,不過,那兩句詩卻依然清清楚楚,于是,他趕緊提筆記了下來,越吟越得意。之后,他經常對人說:“這兩句詩是有神力的相助啊,并非我自己的功勞。”
人在睡夢中,對周圍環境的戒備消失了,大腦的思維可以無拘無束地向各個方向發展,也可以用非邏輯的形式進行,人們很少能對夢施加有意識的限制。在睡夢中,人們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地發揮,可以充分挖掘潛意識的內容。作為意識領域,它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它往往不是在人們清醒狀態下顯現出來并發揮作用的。弗洛伊德說過:“夢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存在形式,它很少在人清醒時候出來,在睡眠中則潛入了你的大腦深處,心靈深處。”
在睡夢的情況下,精神緊張大大緩解,思想放松的程度大大加強,理智對思維的限制受到了削弱,思想猶如脫韁的野馬,在浩瀚的意識世界里縱橫馳騁,能夠想清醒狀態下所不敢想的事情,也能呼喚出藏在意識深層的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這樣,就將人思想的范圍、思考的路線,成倍乃至數倍地增加。這無疑讓人有了更大范圍的思想天地,對創意就有了更多的啟示。就如凱庫勒夢見首尾相銜的環狀蛇而啟發了他對苯分子結構式的研究,它解決了正常情況下,許多有機化學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也沒有解決的難題。這就充分顯示了夢在創意發明中的獨特作用。
那么,既然夢在科學創意和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是否我們只要睡覺做夢,就能完成偉大的事業呢?這樣的想法未免把創意看得太簡單了。
事實上,就在凱庫勒講完是在夢中有了對苯分子結構式的啟示而畫出了苯分子的環式結構的情況后,當天就有一些與會者特地在傍晚雇了馬車,讓馬車在大街上慢慢行駛,希望也在夢中出現奇跡,讓自己發現點什么。可是,這些人有的沒睡著,有的睡著了卻沒有做夢;有的人做了夢,可不是夢見打牌就是夢見跳舞,都沒有從夢中得到創意聯想。
這些人都忘了,凱庫勒做夢之前,曾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研究苯分子結構式,“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夢”。凱庫勒由夢得到啟示,實際上是他做夢也不忘科研,這些人把凱庫勒的發現歸功于夢,顯然是本末倒置了。
夢在創意中的作用雖然獨特,也只能是對已有思想的呼喚,只能是對潛在心靈深處的意識的挖掘和啟迪。它不是空穴來風,絕不可能無中生有地創意出你的“空中樓閣”。受到夢的啟示的研究者,一定要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愿望、需要、想象等心理因素有所聯系,夢境中的素材都是夢者先前經過的、看到的、聽到的,這就是創意之夢的客觀物質基礎。我國圍棋界著名選手聶衛平經常在睡夢中與人演練招法,醒來就進行推敲、練習,多次證明之后,以備克敵制勝為國爭光而用。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胡欽遜曾對各學科有創意意識的科學家的工作習慣進行了大量研究調查,調查中有70%的教授認為能從一些夢中得到啟發。我國對中科院的學部委員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在科學創意中受到夢境啟發的“有者”占13%,“偶有者”占35%。
由此可見,受惠于夢境的人還的確不少,然而在尋找創意過程中,盡管夢的作用重要、獨特,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平時對自己事業專注,重視平時的知識積累,多下苦功夫。知道了夢在創意中的作用,懂得了夢左右了你的創意意識,就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夢境,不要輕易放過對我們的事業有啟迪作用的另一種意識的表現——夢所顯現的內容。
但夢中也會出現稀奇古怪的幻境,因此,許多夢有時候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對待夢這種創意意識一定要嚴肅、慎重,要在這種意識心理活動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就如凱庫勒所說:“在清醒后,未弄明白前,就不可輕信夢境了。”具體來說,在探索夢與創意的關系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的幾點內容:
(1)我們需要感覺主要創意的存在,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有明確自己主要的創意焦點,才能激活個人內在的創意動機,并且付出個人生命的熱情去完成創意。
(2)超越時間、空間,并放下所有的限制去思考。夢想沒有實現以前,也許是有些抽象,但只要我們充滿信任,夢想就是有可能實現的,筑夢是建立在自己對夢的信心的基礎上,所以我們要清楚而明確地信任它的發生。
(3)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是筑夢的關鍵。意念轉換之處,通常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把你的能量集中起來,注意在你的夢想上,就可以讓注意力形成一股專注的能量,進而使你的夢想變成現實。
注意力是創意的開始,注意力越高,創意能力就越強。注意力是否集中,信心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人們信心不足往往會產生更多的害怕與擔心,會影響我們創意夢想的動力,也就是說,只有有充足的信心,創意力才會依想象而發生。我們常常懷疑自己的創意能力,而事實上,創意能力來自你是否相信自己有創意力。
(4)具體的行動。是說我們要規劃并付出任何具體可支持夢想的行動。這樣就不會使自己成為只有思想而無法行動的“夢想家”。
(5)放下。我們要讓夢想成真,另一件必須學習的事就是放下,放下我們所有的擔心,放下限制我們的各種觀念。
創意也分時機,別錯過機會
邁克小時候,有一次和祖父進林子去捕野雞。祖父教邁克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著的繩子一直接到邁克隱蔽的灌木叢中,只要野雞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邁克只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
他們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群野雞,共有九只。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六只野雞走進了箱子。邁克正要拉繩子,又想,那三只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三只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三只。邁克后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只走進去就拉繩子。接著,又有兩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只,但邁克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終于,連最后那一只也走出來了。
那一次,邁克連一只野雞也沒能捕捉到,卻得到了一個受益終生的道理: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而機會卻稍縱即逝。貪欲不僅讓人難以得到更多,甚至連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將失去。
炒過股票的人對這個故事體會最深:當手中的股票開始賺錢時,想著還會再漲,等等吧。當已往下跌時,想著前幾天那個高點都沒賣,現在賣只能賺這么點錢,等漲回點兒再說,結果成了套牢一族。煮熟的鴨子還會飛,就是這個道理。
進退之間,全在于人的把握。往往看似進,卻是退。
創意也是一樣,在合適的時間,想合適的點子。將對的點子在對的時機用在對的事情上,那么,這個創意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