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錦娘的口氣,她得在蘇墨回蘇府前把他治好才是。
在日暮時分馬車抵達了落霞村。
滿天的晚霞正落滿繁盛的村落,霞光下的村莊炊煙裊裊,一股悠然寧靜之氣撲面而來。
據錦娘的介紹,這座村里大概有兩百余戶人家,算是一個大村落。村長姓李,和蘇家有些交情,蘇云海也正是因此才將蘇墨寄養在這里。寄養的那戶人家姓杜,家中一夫一妻一子,還有兩女兒已出嫁,在村中的家庭條件算不錯。
馬車在杜家門前停下,眼前是一間有三間屋子的茅草房。一位膘肥體壯的婦人就坐在門前的躺椅上乘涼,見著馬車立即一躍而起,飛快的鉆進了屋子。
靈樞和錦娘下馬車,婦人換了一身新裝從里屋闊步跑出來,滿臉堆笑的迎接他們,手中還牽著一個錦衣華服的少年郎,微低著頭跟著她的步履。
她三步并作兩步迎了上來,熱情的執著錦娘的手:“錦娘,您又來啦!歡迎歡迎,進屋坐進屋坐。”
錦娘笑道:“杜家娘子,我不坐了,還得趁夜趕回去。這位是上回與你說過的唐姑娘,麻煩您了。”
“不麻煩不麻煩,能給蘇家辦事,是我們老杜家的福氣!”張氏樂呵呵的拉著錦娘說話。
她們倆寒暄著,靈樞一言不發的盯著跟在李氏身后的少年郎。
輕裘寶帶,綢緞錦衣,應當就是蘇家少爺蘇墨了。
蘇墨個子高挑,比靈樞足足高出一個頭,身形卻頗為孱弱纖細。
因為他微微的勾著頭,靈樞看不清他的容貌,只能瞧著他尖銳的下顎上薄薄的唇,和比羊脂玉更白皙的頸部。長長的烏發一絲不茍的以黑色發帶束起,襯得頸上的肌膚更是白如美玉,泛著微微的透明的細膩光澤。
靈樞不由自主屏住呼吸,只覺得這少年弱質纖纖,讓人好生憐惜。
“九少爺,近來還好嗎?”錦娘和張氏說完話,又伸手來撫摸蘇墨的頭。
蘇墨這才抬起臉,面容印在靈樞的眼中。他生的一張俊俏至極的面孔,薄唇之上鼻梁高挺,長眉斜飛入鬢,眼睛漆黑宛如一方黝黑的硯臺,五官完美猶如雕刻家精心雕琢出來的藝術品,整合起來如畫卷一般美麗。
靈樞心底掀起驚濤駭浪,還未成年已是如此,將來豈不是要傾倒眾生?
他的目光向靈樞掃來,兩相對望,靈樞竟覺冷到了骨子里。
實在不像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應有的眼神……
錦娘見蘇墨如往常一般戒備,嘆口氣,愈發憐惜的撫著他的發絲。
靈樞卻猛然注意到張氏的表情突然松懈,似乎是松了口氣。
她將這個細微的表情收入心底,心里產生了疑慮,便不免對蘇墨多看幾眼,這一細看,問題就出來了。
他身上的衣裝干凈整潔,卻是干凈整潔的簡直過分,在這樣的鄉下地方,他完全格格不入。
就像是,這套衣裝是他為了迎接今日到訪的客人而特地換上的一般。
還有他的手,白皙纖長,卻略顯粗糙,這是一雙時常干苦活的手。
“九少爺,這位是唐靈樞唐姑娘,她是你唐伯伯的女兒,也算是你的妹妹。日后,唐姑娘會照顧你,你要聽唐姑娘的話,知道嗎?”錦娘顯然對蘇墨很是憐愛。
蘇墨面無表情的聽著,復又低下了頭,顯得對此漠不關心。
“再等上一些日子,老爺就會來接你回蘇府。少爺,還要讓你苦上一段時日,你在這里,也要好好讀書習武,為將來回府做準備,明白嗎?”說著,錦娘的眼角微紅,抬袖拭淚。
張氏趕忙笑臉相勸:“錦娘,少爺在我這好著哩!你就放心吧。”
“恩,多謝嫂子。”
錦娘好不容易止住眼淚,又從袖中取出一個精美的綢緞小包塞給張氏。
張氏接入手后習慣性捏了捏,臉上更是笑開了一朵花,“多謝蘇老爺賞賜!”
“你們家照顧少爺花費頗多精力,這是應得的,以后還有許多地方要麻煩你們,但請一定要好好照顧少爺,切莫讓他吃苦受累。”
錦娘與張氏說了幾句話就啟程告辭,臨行前又再三囑托靈樞照顧好蘇墨。
張氏目送著錦娘遠去,連上的笑容漸漸隱去,回頭看了一眼土氣十足的靈樞,眼中一抹不屑,不冷不熱道:“唐姑娘,歡迎你來咱杜家住,不過,咱這兒只有三間房,我和我老頭一間,我兒子一間,你就只能和蘇少爺一間。反正你們都還年幼,睡一個鋪也沒事兒。”
靈樞的個子小巧玲瓏,興許還稱得上年幼,可是十四歲的蘇墨身高一米六以上,絕對稱不上年幼。為何不能讓蘇墨和她兒子兩個男孩睡一間,讓姑娘家單獨一間?
靈樞對這安排很是不滿,臉上卻甜甜一笑:“是,一切按嬸嬸安排。對了,嬸嬸,我過來之時帶來了些東西,想贈給嬸嬸,不如我們入屋去看看?”
她瞧出這張氏是個偽善的家伙,就算把意見提出來也不會給她解決,不如乖巧一點。
“東西?”張氏的眼睛放光,熱絡的牽住靈樞的手,頓時熱情起來,“好好好,丫頭我們進屋去!蘇墨,你去把柴砍了。還有,先把那身衣服換了,免得弄壞,那么金貴的衣服,弄壞我可賠不起!”
蘇墨頭也不回的進入里屋,靈樞望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門口,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張氏平日使喚蘇墨使喚慣了,見靈樞露出異樣的表情才覺得不妥,尷尬道:“蘇少爺勤快,喜歡干活,你別奇怪。走,進屋去。”
靈樞點點頭,與她一塊入了里屋。
里屋面積頗大,擺設了好幾樣大家具,想來這杜家因為收養蘇墨而拿了不少好處。
靈樞往側位一座,環顧了一圈屋子,夸贊道:“嬸嬸,你們家可真大!這些家具花了不少錢吧?你手邊那件漆皮木箱,可是上好的紅木,連城里都難尋這么好的木材。”
張氏得意的攏了攏頭發,摸著手邊的漆皮木箱,道:“唐姑娘識貨!這木箱是我夫君特地從外地買來的,上等紅木,永不褪色,永不腐爛,還能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