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發難(1)
- 風雨西樓夜
- 己不予
- 4018字
- 2019-04-10 23:54:07
且擎刀伍
去往蘄州的官道上,一輛半新的馬車緩緩前行,半個時辰前兩百騎也曾路過此處。
秋憶鴻自顧駕車,心中思索著洛乾天話,竟也沒注意到天色早已泛黃暈。
“再這么走下去,咱們得摸黑進城了。”馬車中溫卿蕓提醒。
“小爺是心疼你,不想趕得太快使你顛簸。”秋憶鴻收回思緒,一邊回話一邊欣賞起官道兩旁的山水風光。
“那你先停下。”
秋憶鴻勒馬停車,而后溫卿蕓探出頭來指著路邊開滿的各色野花,讓他陪著去采。
本來他的心思全被洛乾天說的事情所填滿,在這一路上甚是疲憊焦躁,但看到溫卿蕓露出少有的女兒態后,反而身心一輕。
兩人往不遠處的山坡走去,那邊野花開的最盛,溫卿蕓身體虛弱主動拉住秋憶鴻的手,跟在他后面。
溫卿蕓如少女般時而停下腳步賞看,時而指著別處開的特好的花瓣,讓秋憶鴻給她摘下,等到了山坡上,立馬躺下使勁嗅那淡淡花香。
秋憶鴻學著她的樣子,聞后也沒覺得這野花有何出眾地方。
“是傻子嗎,喘氣那么快能聞見什么。”溫卿蕓笑道。
“哦,那我慢點喘。”秋憶鴻躺下輕輕吐納,許是這幾日太過疲憊,不知不覺地淺淺睡去。
廣濟城,王千闕從蘄州帶五千援兵在此接應老劉等人,具是駐守江南的西北精銳。
老劉率軍進城,策馬至城門口聽見有人喚他,四下看去不見人影。
“這人一老就是無用,爺在上面呢。”
老劉聞聲抬頭,接著城樓上的火把隱約認出說話之人,隨手一甩長刀擲向那人。
“你娘的,動刀子是不是?!”城樓上的老卒拿過一旁的輕駑,說著就要向劉無問發矢射箭。
“吳定疆,你他娘敢射一箭算你兒子有屁眼!”老劉笑罵道。
“去你奶奶個腿,今晚非把喝到改姓不可。”
此次雖說是王千闕領兵,但所率士卒中有許多似吳定疆這類的百戰老卒,一路上身為主將的他可沒挨老卒的罵。于老卒而言,聽令歸聽令自是不打絲毫折扣的,但絕不耽誤他們教訓晚輩。
真正能指使動這五千兵馬的人,除去老劉便是秋憶鴻了。
明月東升,皎潔的月光鋪灑山前,映照出人影。冷風拂過,秋憶鴻被涼意驚醒,這才發現自己竟躺在溫卿蕓懷中睡了許久。
“看什么,再不起來我都要沒知覺了。”
“能睡在美人懷,誰舍得起來?”秋憶鴻說著又往那柔軟處拱了拱。
“抱我回去,咱們要趕路了。”溫卿蕓柔聲道。
秋憶鴻看著面前美人,她戴一頂各色小花編織成的花環,媚眼一開淺笑嫣然,顯露出小女子般的嬌羞,惹人疼惜。
輕輕嗅著那的體香,與周圍的花香相混合,秋憶鴻心想因美色撩人,這夜色才撩人。
起身把長袍披在美人身上,秋憶鴻抱其回到馬車中,趁著月色往廣濟城趕去。
在路上溫卿蕓詢問今日與前朝皇室相見的情形,秋憶鴻稍加思索便把洛乾天與他相約的事告知。
“此人的話有真有假,你該作何舉動?”
許是睡過一覺精力恢復,秋憶鴻沉聲道:“咱們的計劃不變,分寸不亂。”
“所謂前朝遺珠做女帝,小爺還真想瞧瞧是怎么個做法!”
“別人可以聯姻,你便不能?!”溫卿蕓于馬車中問道,神情微變但語氣尋常。
秋憶鴻知道她的意思,離開黃梅渡口時曹無嬴也說過這種想法。做太子的迎娶前朝公主,兵不血刃還有所增益,無非是他秋憶鴻,在那床榻之上多出些力氣而已。
“能與不能,想與不想,這其中滋味相差甚遠。”秋憶鴻沒有直接回答溫卿蕓。
良久,馬車中傳出一句:“皇后本就是娶給天下人看的。”
確實如此,古往今來帝王迎娶正妻莫不是以政治考量為根本,尋常人家還要講究個門當戶對,作為天家明里暗里的考量便更多。
曹無嬴的提議雖有玩笑之意,卻也有幾分道理可言。就如在安慶時,秋憶鴻與老劉談論起前朝遺珠的事情,老劉便是一句“娶了就完事”。
這確實是最簡易有效的方法,秋憶鴻自己也承認,可此方法所帶來的麻煩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麻煩便在于日后儲君的廢立,他可不會因為是所謂的聯姻,便不入洞房委屈自己。
更麻煩的還有。秋洛兩家聯姻,意味著秋冥朝接納洛家舊屬勢力進入朝堂,而這股勢力的影響力絕不比蕭黨差。
前朝遺珠若沒有勢力支持,那就是個小娘子,秋憶鴻擺擺手都能給收拾掉。但現在的局勢說明,其背后定然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在支撐著,這股勢力大到可以與秋家抗衡。
所以眼下不是考慮走捷徑的時候,該要打起精神堂而皇之的,去擊垮洛雁背后的勢力。
再有便是秋憶鴻自己的原因。若真聯姻,他不是心慈手軟有婦人之仁的人,娶了便會盡可能的利用。
待天下大定后,揮手把那前朝遺珠扔到冷宮便可,此種行徑他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
但他不敢,初心這東西本就不好守,他怕自己真成了冷血君王,一個男人若是能對嫁給自己的結發妻子下殺手,那他還能在乎多少人和物。
自己老爹在世之時,每日殫精竭力的操勞國事,可下邊總有一幫跳來跳去不安分的人,蕭黨不能殺嗎?當然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屠干凈,可直到現在孫叔年等人依然無恙。
秋憶鴻奉詔下江南后,他老爹拖著病體于那柏年堂前說出一番話來:“想做個好皇帝,就先要替天下百姓做事,不能肆意憑自己的好惡行使帝王之權,最好留幾分掣肘給他人。
江湖之遠廟堂之高,都不是能真心容你的地方,把后宮變成家倒未嘗不可,但你做起來要比老子難得多。”
秋憶鴻一直覺得自己的老爹苦,其實在那日他才知道,老爹比他想象中的要開心。后宮之中雖只有兩位妃嬪,卻未讓他心中冷清一分,娘親陪在西北,二娘陪在江南,老爹從未缺失心愛之人,他樂的辛勞。
思索良久,秋憶鴻收起思緒問道:“你就不想做皇后?”
身后之人沉默,只聽得馬車趕路的顛簸聲。
“不想。”
“但可以跟某個二流子將就將就。”溫卿蕓終于回復。
秋憶鴻接著大笑道:“小爺便是你的二流子,識文斷字不在話下。”
建乾十四年二月十八日,除襄陽、荊州、勛陽、德安、承天五府外,荊襄道下轄的十六府中有十一個府發生叛亂,同時江南西道全境的十三府州皆有流民起義策應荊襄道,兩道府大亂。
各地稟報叛亂事宜的奏折如雪花飛落似的,匯集于秋冥朝的中樞南都城。
二十日,內閣大臣攜同六部官員于紫極殿商量流民叛軍一事,依然由李太后主政。
此時離上次朝會議事尚不到一月,京察之事才剛剛打開局面,吏部、刑部官員帶頭據實陳述己身,點評其余官員治政高低。
范丹文一人奏評四十六人,遍及六部。周笠以待罪之身首發自察,坦露為官十七載的功與過,主動交代行賄受賄之事,并一力擔下齊掾案瀆職之罪。至于奏評同僚則力度甚小,只是揭十三名官員的短,其中一部分還是他自察時牽連到的官員。
周笠的主動配合大大出乎朝中官員的意料,照以往京察,大多都是相互包庇,其主官為博取寬大名聲,只罷黜數人做個樣子便可,由此而來官員之間往往徇私舞弊結黨營私。
如今突然有人認真起來,就如同把馬蜂窩捅了一樣,全城上下反對京察的聲音甚囂塵上。
作為京察正使的孫叔年私下邀范丹文到起府上,想要讓其適可而止或是知難而退,不成想范丹文于第二日便下令抓捕自己與周笠在奏評中提到的官員,五十九人無一例外皆被治罪。
當他們面對不知何時搜集出的罪證時,多數人被嚇的呆若木雞,有的甚至當場昏厥,更有人嚎啕大哭直言對不住先帝的皇恩。
那一日,南都城的京官皆惶恐觳觫不可終日,自察奏評的積極性反而大為增加。但核心的蕭黨官員怎么輕易妥協,總要使盡手段才甘心。
紫極殿內,滿朝官員站列完畢。
“稟太后,臣啟奏暫停京察一事,在京官員全力應對荊襄道與江南西道兩地叛亂。”
孫叔年首發奏言,眾多官員齊聲附和,在他們眼中這叛亂來的太是時候。
“太后,兩地叛軍已達二三十萬之巨,裹挾平民不可計數,當此危難之際絕不可平添事端,自亂陣腳!”
呂端槿再次附議,上次議論京察之事時,他并未表態只想著還似平常那般,做做樣子并不深究,不成想范丹文等人的手段如此厲害,被京察正使奏評的四十六人中便有他的名字。
而今日堅決表態擱置京察,真是他發自內心的想法。
“其余京察使以為可否?”李太后也不置可否,讓范丹文等人與他們爭斗。
“京察一事,乃太子出宮前特意囑咐的緊要事情,為的是肅清吏治,讓我大冥百姓有清官能吏作倚靠,這是鞏固國體的舉動,豈能說停就停!”
最先反駁蕭黨的人依然是魏風辰,倒不是范丹文他們不想出頭做那第一人,而是比不過這老御史的反應速度,畢竟人家就是干這個的,嘴皮功夫實打實的強悍。
“莫不是有鼠輩心虛,故意借叛亂一事阻撓京察初考?”魏風辰當庭諷刺道。
“流民叛亂本來就是動搖國本的禍事,怎能不重視對待,在魏大人眼中我們這些朝廷命官比反賊更可怕嗎?!”
“閉上你的狗嘴,你現在的評級只是中品,貪污營私的罪名還沒洗脫,你何來的資格議論國本!”魏風辰回罵朱常富,他現在這京察副使得官位,還真是壓戶部尚書一頭。
“魏風辰你莫要倚老賣老!所有的事情我都自察坦承過了,到時自有殿下處置,容不得你在這大殿上肆意辱罵我朱謀!”
“坦承過就了不起?你就變清官了?狗屁!等著撤職抄家吧!”魏風辰直著朱常富的鼻子罵道,一些官員聽到抄家之言后,頓時渾身戰栗冷汗直下。
“按照太子手諭,除去瀆職貪污嚴重者,在京官員都有一次機會接受觀察改過自新,我提醒諸位這次流民叛亂便是機會,是你們表現的機會!”
范丹文祭出殺招,兩道府叛亂的消息傳到南都城時,他便知道這些人會以此為借口阻撓京察初考,所以他今日直逼而上,告訴眾人他們只有好好出力表現才是正舉。
逼他們也是給機會,按照秋憶鴻的“重用與利用”都要用的想法,眼下的叛亂剛好可以作為一次考驗。既給才能被埋沒的人一個施展本事的機會,也給那些不廉不恥卻又有干才的人,一個改換門庭的機會。
“范正使的意思是要以此為機,把叛亂作為考題讓在京官員作答嗎?”李太后知其意,便主動發問。
“太后圣明,微臣正是此意。”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當下奮力乃是本分。”宋來喜跟著說道。
“兵部尚書覺得如何?平叛之事你梅鞭君說的話最有份量。”
“稟太后,我大冥兵甲不懼外敵,更不懼內亂。”梅鞭君隨之又笑道:“諸位同僚該干嘛干嘛,不要給添亂就可。”
“你一個兵部就能平叛,這大話說的未免太過頭吧?”呂端槿冷笑道。
“呂端槿,你教教梅某該如何用兵,今日說不出個章法來,你這輔政大臣可是活不到明日!”梅鞭君微微側身,似笑非笑的盯著呂端槿。
在一旁站著的秋長文“刷”的一聲,抽出西北將軍府的制式長刀來,他刀背擔肩撩起長發,整體舉動甚是風騷,無聲地配合梅老大。
可在宋來喜等人眼中,此番舉動有趁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