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研究概要

1.4.1 資料來源

研究資料來源包括以下幾類。一是中國歷史典籍中記錄疍民的史料,嶺南各省、市、縣三級相關行政區的地方志中關于疍民的史料;古代名人傳記、古代詩詞、古代雜記筆記,如屈大均《廣東新語》、輯錄蘇東坡詩詞的《坡門酬唱集》等;以及《梅縣麥氏族譜》《廉江麥氏族譜》等族譜資料。二是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三是關于疍民文化主題的網絡資源。四是田野調查資料。

1.4.2 研究目標

從理論上分析,作為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疍民“親水”文化都可以被后代繼承、吸收,從而得以延續和發展。事實上,在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受文化趨同性和陸上強勢文化的影響,以及對自身文化較輕視,疍民文化正瀕臨消亡。疍民文化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與陸上族群在水資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內容(見圖1-1)。因此,本研究期望達到以下目標。

圖1-1 疍民“親水”文化研究的主線

(1)發揮地理學的區域性和綜合性方面的研究特色和優勢,以“疍民—水資源—陸上居民”的關系為研究的邏輯結構,揭示疍民文化景觀從“親水”到“離水”的歷史空間過程,探尋疍民文化形成發展的機理。

(2)以文化地理學“先分析,后綜合,貫歷史,分區域”的研究方法,根據文化地理學的理論體系,在對疍民文化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揭示疍民文化形成與環境、陸上居民、上層建筑之間的內在聯系,探尋疍民文化空間退縮的原因。

(3)系統探討歷史時期及現代嶺南各地疍民群體的文化景觀,對各種文化景觀,追溯其來源、演變、歷史及現狀特點和地域分布規律,探求嶺南疍民文化地域組合與區域分布規律。

(4)揭示疍民文化“離水”向陸上文化轉型的各種表現,引發區域文化地理對族群研究的重視,在疍民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方面提出具體的對策和措施,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信丰县| 兴安县| 博罗县| 合水县| 雷波县| 邯郸县| 临洮县| 民乐县| 新竹市| 望城县| 泽州县| 四平市| 上饶市| 格尔木市| 吉林省| 铁岭县| 嘉荫县| 湾仔区| 汉源县| 浦江县| 简阳市| 临沭县| 桦南县| 宜君县| 南川市| 莱阳市| 沽源县| 冕宁县| 石林| 图木舒克市| 延安市| 商城县| 游戏| 海口市| 环江| 新宁县| 南投县| 福清市| 贵阳市|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