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杭州眾創空間發展的問題和對策建議

(一)杭州眾創空間發展的問題

雖然杭州眾創空間發展在國內相對領先,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產物,由于缺少有益的現實參考,建設經驗相對不足,杭州眾創空間在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1.政策支持不夠精準

杭州遵循“創業投資+特色服務”的眾創空間施策思想,主要依靠資本投資、財政補助等資本形式推動眾創空間發展,形成了強大的驅動力量。但是,在眾創空間遍地開花的當下,眾創空間面臨嚴峻的競爭。眾創空間若想生存和發展,需要根據自身提供創業資源的能力,走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甚至國際化道路,而杭州在這方面的引導性政策還相對欠缺。

2.區域產業化對接不足

眾創空間作為地區創新創業中心,需要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的特色,進行產業鏈式的融合對接;需要深度融合區域傳統創業文化特色,進行創業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但是,杭州目前的眾創空間建設,政府主導意味過濃,主要是在高新技術園區內,或者在空置樓宇內建設眾創空間,而且多數僅提供物理辦公空間,沒有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特色規劃建設眾創空間。

3.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

眾創空間是新型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其誕生的使命就是想方設法促進初創企業發展壯大。杭州眾創空間在商務資源對接、行政服務供給、活動交流開展等方面的扶持能力很強,但在技術專利保護、科研成果轉化、技術創新輔導等較為專業的創業服務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目前,整體的創業服務能力尚不能有效地滿足創新創業者的專業化需求。

4.科技創新項目占比不高

在筆者調研的眾創空間孵化項目中,大部分是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方面的創業,主要進行小型的APP開發或者O2O商業運營,偏重于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而真正的科技創新項目以及注重研發投入的創業項目寥寥無幾。技術創新式的商業模式相對來說難度較大,但是對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意義重大。

5.盈利模式不清晰,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眾創空間自身生存下去是提供創業服務的前提條件。在對杭州眾創空間的調研中發現,78%的眾創空間收入依靠政府補貼,67%的眾創空間收入主要來源于工位租金,能真正實現盈利的屈指可數。眾創空間商業化是必由之路,而傳統的“二房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需要深度挖掘全新的盈利模式。但是,目前盈利模式不清晰,為眾創空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杭州眾創空間發展的對策建議

2016年2月26日,浙江省省長李強在考察夢想小鎮時指出,眾創空間就是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浙江打造整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中包括三大子系統——創客環境、眾創空間服務環境和眾創空間外部支持環境。其中,創客環境是創業生態系統的主體部分,是創業行為和創業活動的發起者;眾創空間服務環境是為創客種群提供創業孵化服務的平臺環境;眾創空間外部支持環境是眾創空間置身的大生境。眾創空間最終需形成“人—平臺—環境”互動交流的創業生態系統。

杭州大部分眾創空間的生存和運營嚴重依賴資金補貼、政策支持和政府提供場地,自身“造血”功能缺失且同質化嚴重。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視了眾創空間的生態系統特征。為了改善和優化杭州眾創空間的發展環境,需要從創客環境、眾創空間服務環境和眾創空間外部支持環境三大子系統的視角統籌考慮。

1.營造良好的眾創空間外部支持環境

(1)政府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

我國的眾創空間是在行政規劃和政策推動下誕生的新生事物。知識社會背景下的大眾創新創業,需要在開放共享和自由合作的社會文化氛圍中自發形成,僅僅依靠政府主導下的行政推動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國各級政府在眾創空間的建設中科學定位自身的角色。

第一,正確認識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政府的主要職責是通過制度設計和標準制定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新創業的大繁榮,是市場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自發結果的呈現,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于一般性競爭領域,政府應盡量減少干預;對于新型產業領域,由于投資周期長、技術要求高,政府應給予支持,出臺激勵政策。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無所作為;對于“看不見的手”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及時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

第二,正確認識政府和眾創空間的關系。眾創空間不應是政府的“寵兒”,應通過市場競爭鍛煉成長。在眾創空間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應扮演政策制定者和市場監督者的角色,可出臺政策、標準引導眾創空間的發展方向和建設路徑。眾創空間不同于傳統孵化器,要強調以社會化力量加以構建。眾創空間承擔著國家創新發展的任務,但商業化才是其長久發展之路。

(2)提高政府施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眾創空間不應僅僅拘泥于對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商業模式創業的孵化服務,還要服務于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為進行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的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化孵化服務。所以,政府在制定眾創空間扶持政策時,要明確眾創空間專業化、技術化、產業化的建設任務,出臺有針對性的引導政策。雖然我國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眾創空間扶持發展政策,但是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復雜的申請程序也延長了政策落地的時間。所以,政府要與眾創空間主體對接,通過加大對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創客對政策的知曉度,簡化優惠政策的申請程序,開通補助獎勵申請的“綠色通道”。

(3)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和制度

創業教育是創客文化培育的有效途徑。首先,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創業教育課程在成績評定中的比重,對學生形成一定的約束力。其次,聘請創業導師授業,鼓勵學校聘請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客作為創客教育的授課教師。最后,創造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學校在進行創客教育課堂授課的同時,要與當地的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和初創公司等建立密切的聯系和合作制度,有步驟、有計劃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真正進入創業活動的現實環境中,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

(4)構建區域創業孵化鏈條

眾創空間作為創業服務平臺,是區域創業孵化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若想有效提升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政府要從系統和產業角度構建創業孵化鏈條。

第一,從系統角度完善區域創業孵化鏈條。建議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區域創業孵化鏈條。其中,眾創空間是大眾創新創業的最初接入口,要具有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和專業化的特征,主要服務于創意創新創業的萌芽期。孵化器主要對初創企業提供專業性的孵化服務,通過集聚資源、人脈和技術等要素,使初創企業成功度過創業困難期。加速器能夠為企業提供從小到大、從不成熟到成熟的加速服務,使企業逐漸走向正軌。隨著初創企業的漸至成熟,企業則實現了孵化畢業,進入產業園區進行常規性的經營和生產。

第二,從產業角度構建區域創業孵化鏈條。首先,要堅持產業導向的眾創空間規劃思路。根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眾創空間產業孵化業態。例如,在產業園區或者科技園區建設與產業相似的眾創空間,以便眾創空間提供專業孵化服務并有效融入區域產業鏈條。其次,加強眾創空間集群建設,形成區域創新創業源。眾創空間集群更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客文化氛圍并提高創新創意的產出。最后,提高眾創空間科技孵化水平。科技創新創業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目的。眾創空間作為創業孵化鏈條的最前端,需要結合區域產業現狀提升自身的科技孵化能力,適當降低科技創業團隊入孵的門檻,提高專業服務供給水平。

2.營造高效的眾創空間服務環境

(1)深度挖掘盈利模式,提高專業孵化水平

眾創空間生存下去是提供創業服務的前提條件。前文提到,眾創空間傳統的“二房東”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需要深度挖掘全新的盈利模式。眾創空間應拓寬收入來源渠道,形成多樣化的盈利模式:房租收入+增值服務(創業培訓、代辦業務、中介服務等)+股權投資。同時,需結合自身的資源和產業特色,避免泛泛的創業服務概念,提高專業孵化能力和入孵企業的成功率,這也是穩定、提高收入的基礎。

(2)嚴格篩選初創企業,提高企業入駐標準

國外著名的創業孵化器Y-Combinator(YC)制定了嚴格的創業團隊篩選標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創業構想、市場需求和團隊建設。國內眾創空間可借鑒國外創業孵化器創業團隊的篩選經驗,重點從創客的技術能力、產品或服務的成熟度和發展潛力、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創業團隊的合作能力四個方面制定嚴格的企業入駐標準。同時,眾創空間應把大部分時間和資源花在提高入孵企業的質量上,盡可能地確保入孵的初創公司都能有較高的創業成功率。

(3)集聚優勢創業資源,著力解決創業“痛點”問題

首先,完善眾創空間的資源獲取機制。眾創空間要運用自身的社會網絡和社會資本以及專業化的運營能力,提高并拓展自身持續獲取外部創業資源的能力。其次,提高眾創空間的資源集聚能力。在暢通眾創空間外部資源獲取通道的同時,要與外部資源提供者形成戰略聯盟關系,以集聚更多的外部創業資源,為初創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最后,促進資源的價值實現。眾創空間具有價值交換機制,在眾創空間集聚外部資源、提供創業孵化服務時,也需要自身資源的價值實現。

(4)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規范發展股權眾籌等融資形式

首先,發揮政府的資本放大器的作用。應積極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引導社會化資本投資于眾創空間建設,利用財政工具和稅收工具加大對眾創空間的扶持力度,提高市場化、商業化主體參與建設眾創空間的積極性。其次,規范發展股權眾籌等新型融資形式。以股權眾籌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進一步擴展了創新創業的資金來源渠道,提高了資金的融通效率。但是,我國的股權眾籌平臺處于探索運營階段,綜合治理體系尚未形成,行業監管思路有待進一步明確。最后,完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股權交易市場的有益補充,對我國大眾創新創業起到了有效的金融支持保障作用,要進一步規范體制機制,完善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

(5)深化創業導師合作機制,切實發揮創業導師的指導作用

創業導師的人脈資源和創業經驗對降低創業成本和創業風險、提高眾創空間孵化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提升創業導師篩選創業項目的話語權。在篩選入駐眾創空間的創業項目時,要邀請知名創業導師作為項目評委,創業導師獨具的慧眼可以遴選到有前景的創客和創業項目。其次,提高創業導師在孵化全程中的參與度。TechStars的成功秘訣之一是采取孵化過程導師制模式,TechStars的導師對孵化項目傾注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眾創空間要建立自身的創業導師團隊,使創業導師和初創公司建立利益共同體關系,提高創業導師的指導效率和參與程度。最后,構建有效的創業導師網絡。眾創空間若想建立可持續的社會化創業導師網絡,需要引導本眾創空間畢業的創業公司負責人回來,以創業導師的角色傳授創業經驗。所以,精心編制相互交織的“校友”網絡,形成可持續的創業導師供給系統,是眾創空間創業導師建設努力的方向。

3.改善目前的創客環境

(1)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

第一,正確認識“創富”和“創業”的區別。中國缺少創客文化的歷史熏陶,創業者在創業時,大多選擇“生存型”創業模式,自身的價值獲得被放在核心位置。但是,創業本是源于內心的機會選擇,是改變世界現狀、提高社會福利的偉大事業。“生存型”創業更多地關注自身財富的獲得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對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的意義并不是很大。所以,中國創客要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不要過分追逐短期的價值利益,而是要有“創造一番事業、增進人民福祉”的偉大理想抱負。

第二,正確認識“創新”和“創業”的關系。筆者在對杭州眾創空間的調查中發現,初創企業的創業項目大多集中于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等領域,屬于技術創新型的項目并不多。技術創新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要點。如果缺少創新,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就成為“無源之水”。縱觀現在的創業企業,它們大多還是基于原有的商業模式、原有的傳統產業,這對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不是很大。所以,當代創客要認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在進行創業活動時,要提高創業項目的科技水平,選擇科技含量高、具有技術創新的創業項目。

(2)培養優秀創客團隊的合作意識

創業是一種社會化活動,僅僅依靠個人力量難以取得成功。眾創空間在建設時多設置了開放式的工作工位,這便于創客之間的交流合作。但是,中國人善于獨處的性格特征使創客之間常態化的交流合作很少可以持續下去。同時,創業企業有著快速切入“長尾市場”的競爭意識,自身的技術專利被視作獨特的競爭要素,一般情況下不愿意與別人交流和分享。天然的性格特征和初創企業的競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彼此之間交流合作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創客和創客團隊認真處理好交流合作和專利保護的關系,對于“顯性知識”要加強分享和交流,這有利于增強創新意識;而對于“隱性知識”則需要爭取政府的專利保護,依靠法律的力量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潍坊市| 鄂托克前旗| 增城市| 遂川县| 古浪县| 台北县| 延庆县| 太仆寺旗| 石家庄市| 交口县| 雷州市| 明光市| 屏东县| 赣榆县| 郴州市| 长葛市| 长春市| 湘西| 安宁市| 民权县| 安福县| 治县。| 天等县| 盐池县| 若羌县| 隆尧县| 光泽县| 迁西县| 延吉市| 五大连池市| 淳化县| 广水市| 宜宾市| 新泰市| 桑植县| 乃东县| 中牟县| 泽普县| 南宫市|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