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學刊(2017年第3期)
-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 5218字
- 2019-01-04 19:46:11
四 促進杭州大都市城郊旅游特色化、品質化發展的建議
(一)科學謀劃城郊旅游全域化發展
1.優化城郊旅游全域化的空間組織模式
一是將中心城強大的旅游服務接待功能向蕭山區、余杭區等近郊輻射,全面提升近郊旅游的服務配套設施,形成互聯互通的近郊網絡型組織結構,打造集旅游觀光、都市休閑、文化創意、娛樂體驗、會議會展、養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大都市旅游休閑核心”。二是推進千島湖旅游度假區、精品民宿、生態慢行系統等項目,借助已形成的交通優勢,構建以千島湖風景區為核心的基營型旅游空間組織結構,整合旅游資源。三是以建德清涼峰度假休閑、天目山森林禪修、青山湖商務休閑、太湖源鄉村旅游及余杭西部大徑山國家鄉村公園五大生態養生旅游休閑板塊為抓手,依托杭徽高速和規劃中的臨金高速形成組合型空間組織模式,打造杭州“浙西山地旅游增長極”。四是優化提升貫穿富陽、桐廬、建德的“三江兩岸”生態旅游發展軸,開通水上黃金旅游線,依托周邊旅游交通及服務配套設施,開發各類旅游產品,形成“三江兩岸”生態旅游品牌,帶動三江沿岸區域整體發展。
2.構建城郊旅游全域化的循環交通體系
一是推進實施杭州主城區—富陽區、杭州—臨安城際軌道等交通工程,加強中心城景區與城郊旅游發展的整體聯動性。在以杭州市區為中心呈放射狀的公路交通體系基礎上,新建杭州都市高速、臨金高速、千黃高速(淳安段),建立城郊區域之間橫向的交通聯系,帶動大杭州旅游全域發展。二是延伸中心城區旅游觀光巴士線路,串聯蕭山區、余杭區、富陽區以及各縣(市)旅游觀光巴士線路;在周末、節假日等旅游高峰時段,適當增加中轉車、接駁車和熱點公交線路,大力推廣“旅游局+景點+班車”的運作模式,杭州旅游集散中心要繼續深化免費直通車的理念,擴大服務區域范圍,完善接駁交通,實現交通樞紐、集散中心與主要景區景點的無縫銜接,構建網絡化旅游公交系統。三是針對當前越來越多的自駕游游客,逐步建立完善的自駕車、房車服務系統,建立城郊精品汽車示范營地,推廣“一站式”的汽車租賃體系,積極引進知名連鎖的汽車租賃公司,并引導公交公司、旅行社參與汽車租賃體系建設。同時,加強自駕旅游廊道建設,優化道路兩側景區導引標識體系,提升城郊通景道路沿線景觀質量,完善自駕旅游線路配套設施建設,并合理規劃停泊位建設,完善城郊旅游交通的公共服務體系。
3.充實城郊旅游集散中心的配套服務功能
一是進一步完善集散中心體系建設,增加旅游集散中心的分布數量,合理規劃其空間布局,借鑒瑞士、意大利等國游客集散中心的空間分布特點,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務區或加油站點等重要交通節點上布局,更好地為自駕游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咨詢服務。二是提升服務質量,以“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為原則,鼓勵多種主體參與旅游集散中心的咨詢服務體系建設與運營,建立規模適度、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管理優良、服務到位的城郊游客集散中心,提升旅游咨詢和配套服務的功能。
(二)大力促進城郊旅游品質提升
1.提高城郊旅游的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城郊旅游景區導游的專業能力培訓,組織專門人員根據杭州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民俗典故編寫一套適合旅游導覽從業人員使用的手冊,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適當補充文化知識,提高杭州城郊旅游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二是對從事農家樂、民宿經營以及農業觀光業的人員,要加強服務技能專業培訓、行業服務基礎培訓和必要的安全培訓等。三是加強杭州城郊旅游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城郊旅游志愿者的招募機制、管理辦法,建立包括講解咨詢、醫療救護、翻譯、法律援助等在內的多種志愿者服務隊伍。
2.營造促進旅游消費的環境
一是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杭州企業按規定發放旅游消費券或旅游休閑補貼,將職工旅游休閑作為獎勵和福利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依法優化調整作息安排,實行彈性制的2.5天休假制度,為職工將周五下午和周末結合外出到城郊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二是面向德清、安吉、海寧、桐鄉、紹興、諸暨等杭州都市圈內的相鄰縣(市),探索推出城郊旅游“一卡通”,促進杭州都市圈旅游資源的融合,以及客源地域范圍的融通。
3.加強城郊旅游的市場監管
一是完善價格管理機制。加強城郊景區的門票價格監管,創建旅游價格信得過景區。對于城郊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和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鼓勵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對市民優惠或免費開放。二是強化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協調機制。建立城郊旅游市場綜合監管“責任清單”,加強對城郊旅游目的地綜合管理機制的研究,推動在有條件的區、縣(市)和風景名勝區設立“旅游警察”,加強對旅游市場亂象的治理,維護城郊旅游環境秩序,加大旅游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強制購物、欺客宰客、非法一日游、“野導游”等違法行為,讓游客游得開心、買得舒心。同時,充分發揮旅游協會等組織的自律和引導作用,營造公正有序的城郊旅游市場環境。
(三)培育城郊旅游多元化主體
1.提高城郊旅游開發中村民的參與度
村民是鄉村文化的建設者和承載者,他們才是吸引城郊旅游者的核心要素,要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保留鄉韻、鄉味,讓城郊旅游具有“溫度”。一是建立一個保證村民參與的咨詢機制,要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尊重和滿足其合理的生活需求,體現民本關懷。二是制定鄉村旅游就業保障政策,在鄉村地區新增的旅游項目中,優先安排本地居民就業。三是設立村旅會等組織,鼓勵村民通過從事本土民俗表演、指導農事活動、教授鄉村游戲等方式參與城郊旅游發展,對村民的旅游意識和環境觀念進行教育培訓,并對其旅游開發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告誡和監督。
2.提高城郊旅游開發中第三方主體的參與度
城郊旅游的文化吸引力不僅是古跡、古物的展覽與陳列,更是對其陳列背后的文化解讀和故事挖掘,這就需要社會團體、行業協會、高校專家學者等社會第三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幫助文化力量“活起來”,讓城郊旅游具有“深度”。一是以城郊歷史文化挖掘開發為試點,探索建立鼓勵公眾參與的志愿者積分機制。在杭州旅游志愿者總隊下,拓展建立城郊旅游志愿者聯盟,并積極擴大影響力,鼓勵社會團體、專家學者、高校師生、研究人員等通過志愿者聯盟參與城郊文化的挖掘、梳理、解讀、解說等工作,并通過科學合理的積分轉化機制,將志愿者積分與職稱評定、學分獎勵、名校申請等相結合。二是各區政府可將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梳理、整合等工作以項目競賽或服務外包等形式,引導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設計一批PPP項目,并對PPP項目吸納民間投資比例做出規定并作為立項要求,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及兌現機制,提升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
3.打造引領城郊旅游轉型升級的旗艦企業
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挖掘綠水青山中的高品質旅游資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場中,樹立杭州的標桿品牌,離不開優秀企業的引進和培育,讓城郊旅游具有“高度”。一是支持優勢旅游企業向城郊鄉村旅游、民宿旅游等相關領域進行橫向擴展,打造跨界融合經營的旅游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二是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幫扶一批旅游創意、旅游裝備制造、旅游商品加工、旅游電商和旅游管理企業發展壯大。對高校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務工人員進入城郊旅游行業進行自主創業給予幫助和支持。
(四)開發城郊旅游創新業態
1.加強城郊旅游與鄉村農業的深度融合
一是拓展鄉村旅游產品線,實施“農村公園”構想,突破現有城郊旅游只劃定局部區域發展觀光、采摘的固定模式,將整個大農村看成廣域的公園,開放農林漁業體驗館、農產品加工所等,通過整體規劃提升農村環境品質,升級接待設施。二是將城郊農場與時尚餐廳相結合,將農家樂搬進大棚,打造既有情調又有足夠田園風的溫室餐廳,集采摘、烹飪、餐飲于一體,同時實現即吃即采,減少浪費。三是走特色眾籌之路,促進城郊旅游與農業發展的全產業鏈緊密結合。以社區為單位建設眾籌平臺,通過“互聯網+社區+眾籌認購農作物/農產品/農家樂”等模式,吸引社區居民投身城郊旅游活動中,同時也能夠解決城郊旅游融資難問題。
2.加強城郊旅游與教育產業的深度融合
一是依托城郊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資源,建立一批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和助學園。加強與中小學校開展長期合作,開展科普教育、創新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歷史教育以及生活實踐教育等。二是健全配套服務設施,為研學旅行提供便利,充分挖掘以青年學生為中心的家庭游客群體,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打響研學旅行品牌。三是制定并推行研學旅行的優惠政策,發行青少年學生旅游優惠卡,讓學生享有游覽、機票、住宿、餐飲等方面的優惠;建立以政府為主體、多樣化的社會性融資模式,設立學生旅游專項資金,獎勵與推動旅游企業對研學旅行市場進行開發。
3.加強城郊旅游與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
一是促進城郊旅游與影視產業相結合。依托城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劇組前來取景拍攝,或結合杭州動漫產業發展,依托城郊古鎮古村傳統風情與二次元動漫形成時空落差,打造COSPLAY攝影基地或2.5次元觀念攝影場景。二是促進城郊旅游與繪畫藝術相結合,打造旅游新看點。將“千村一面”“處處開花”的自建農家樂賓館與鄉村涂鴉、綠植涂鴉藝術相結合,打造新看點;與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合作,建立藝術寫生基地;等等。
4.加強城郊旅游與養老養生產業的深度融合
一是依托杭州特色中醫藥資源,發展中醫藥療養、老年養生等康體旅游產品,積極鼓勵旅游商來杭考察中醫藥旅游資源,開發中藥材植物園,在中草藥分布較多的路線和地區,開發設計回歸自然的“找尋身邊中草藥旅游線路”等城郊中醫旅游線路。二是依托桐廬健康小鎮、富春江慢生活小鎮、“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城市”臨安、“中國最美縣城”桐廬、“集悠遠文脈與自然生態于一體”的余杭良渚等地,打造“養生養老型創意旅游綜合體”,建立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醫療配套、娛樂多元的立體化養老養生基地,并充分利用杭州“大數據”優勢,把握養老市場的“大趨勢”,率先布局促進旅居養老產業發展。
5.加強城郊旅游與現代交通的深度融合
一是重視高鐵建設帶來的杭州城郊旅游新熱點,對杭黃高鐵沿線杭州城郊四縣(市)的旅游開發進行統籌規劃,深度挖掘各地的旅游特色,形成差異化的旅游景觀分布,打造獨具“東方江南古韻、杭州休閑風情”的最美鐵路,吸引散客旅游。二是開發低空旅游項目,積極開拓新興旅游市場,在富陽、淳安等具有飛行資源條件的地區選址籌備低空飛行基地,開發低空觀光體驗、娛樂飛行體驗、地面靜態體驗等多種類型的空中旅游產品,進一步創新游客觀光體驗方式,結合航空小鎮建設,進一步發揮旅游觀光功能,開發航空旅游新產品、新業態。
(五)推進城郊旅游智慧開放
1.加強智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借鑒溫州智慧旅游試點建設經驗,努力打造一批以Wi-Fi全覆蓋、二維碼標簽信息牌、3D虛擬現實場景為特色的城郊智慧旅游景點。二是大力推進“96123”旅游呼叫中心一體化項目向城郊各區縣(市)延伸,加快7個區縣(市)的旅游呼叫分中心建設,盡快形成全市統一的通信呼叫平臺和統一的旅游咨詢熱線號碼,實現“統一接入、分地區應答”,促進旅游咨詢服務的智能化。三是在城郊景區引進、開發講解深入的多語自助講解機或自助型旅游咨詢服務終端,游客可以通過選擇所需的旅游咨詢服務,實現城郊游覽解說服務的智能化。
2.強化與在線旅游服務商(OTA)的合作
一是推進杭州城郊旅游與攜程旅游網等在線旅行網商合作,針對城郊散客市場,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推廣、銷售,城郊景點及目的地的形象品牌宣傳,以及數據的統計分析等,開發適宜城郊出行的一日或兩日自由行產品或半自由行產品。二是擴大延伸“杭州旅游護照”的加盟景區范圍,鼓勵更多城郊景點、住宿餐飲服務商積極參與,實現“大杭州”聯動下的“智慧服務”。三是大力推進與連連支付等專注于手機快捷支付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加快城郊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實現電子商務化;依托現有發展較好的APP應用,延長其產業鏈條,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拓展相關增值業務,增加城郊旅游自主拼車用車功能,完善集旅游交通運輸、線路規劃、票務預訂、酒店住宿等于一體的線上咨詢服務。
3.加大城郊旅游的宣傳力度
一是整合“三區兩縣兩市”的旅游信息[包括各區縣(市)旅游局信息和各景點公眾號信息],建立完善的杭州城郊旅游基礎數據庫,依托已有的“杭州市旅游委員會的微信公眾號”這一服務平臺,發布城郊旅游信息。二是通過多媒體電子雜志、網游動漫、社交網站(特別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國際社交網站)、在線三維虛擬漫游等創新型應用進行城郊旅游信息的推送和宣傳。如擴大城郊景點利用“網易青果直播”的覆蓋面,通過直播等生動形象的智慧傳播方式,提高城郊旅游的知名度。三是依托西湖、靈隱等主城區的傳統景點以及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旅游集散中心等重要節點加強宣傳和推廣。此外,城郊各區縣(市)旅游部門可牽頭開展“城郊旅游進社區”等活動,構建城郊旅游部門與社區的日常聯絡機制,通過定期向社區贈送景點門票或優惠券等形式,加大開放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