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 張文娟
- 2433字
- 2019-01-04 23:29:42
二 文獻綜述
(一)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分析框架
機構養老意愿是指人們對機構養老這一養老方式所持有的看法及態度。許多學者針對不同地區的老年人群體對機構養老意愿進行了實證分析,探尋影響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諸多因素。絕大多數研究是基于社會人口學的角度進行的,雖然分析了潛在的可能影響因素,但是缺乏系統的理論分析框架,而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學者在對老年人的醫療照料服務需求進行評估時使用的安德森(Andersen)行為模型可以為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分析提供理論借鑒。王靜和吳明根據長期護理服務的特征,結合Andersen行為模型對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她們將影響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方式選擇的因素歸納為:(1)傾向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和有無醫療保險;(2)使能因素,該類因素旨在揭示可獲得的照料資源,主要包括婚姻狀況、住房條件、同住子女數、家庭網絡和其他社會網絡;(3)需求因素,包括慢性疾病患病率、患病種類、失能狀況和住院情況。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服務與長期護理服務有很大的相似性,以上模型中的很多影響因素我們可以在既有的對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實證分析中得到印證。
(二)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
從既有研究來看,影響城市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因素可以大致分為健康狀況、家庭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和個人基本狀況四大類,大致可以對應安德森模型中的需求因素、使能因素和傾向因素。
家庭養老仍舊是大多數中國老年人的選擇,然而在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健康狀況下降、對照料服務需求上升的情況下,機構養老成為他們的另一選擇。從這一角度來看,家庭和健康狀況則更多地反映了老年人對機構養老服務的需求。有研究表明,在健康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的預期下,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但也有學者得出相反的結論:失能程度較低、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選擇機構護理的比例較高,
健康狀況很差的老年人相對于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選擇正式照顧的可能性反而減少。
從已有研究解釋的諸多機構養老意愿的主客觀影響因素來看,在不同的群體中,各種因素所發揮的作用存在差異,健康狀況所引發的對機構養老服務的需求有可能被年齡、養老觀念等其他相關因素所左右,而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因此,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健康狀況對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尚需要進一步驗證。
作為養老服務的首要資源,家庭包括結構和居住方式對老人的養老意愿存在顯著影響。已有研究表明,獨居、空巢以及與子女同住但住房條件相對較差的有文化的老人更愿意選擇機構養老;喪偶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的可能性更高。
而有研究者綜合家庭中各方的因素提出,在養老方式的選擇上,個人、配偶和子女三方(前三位)起著關鍵作用,最終要看各方綜合平衡的結果。
甚至有學者更進一步,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盡管自費入住社會養老機構的多為高齡、喪偶且已出現生活困難的老年人,但是這是老年人或其家庭的一種近于被動的選擇,有偶的老年人對非家庭養老方式更為認可,
相當一部分居住在一人戶、兩人戶的老年人也是由于不得已而做出機構養老的選擇,
子女沒精力照顧是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入住養老機構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諸如婚姻、家庭結構、居住狀況等家庭因素對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作用還需做進一步的探討。
社會經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對包括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在內的社會養老服務的購買力。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經濟狀況是限制其養老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作用的方向存在爭議。有多項研究發現,經濟狀況較好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機構養老,但是也有學者指出,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相對于經濟富裕的老年人選擇正式照顧的可能性更大。
從理論上來講,無論何種傾向性,寬裕的經濟條件會使老年人在選擇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之間有更高的自由度,在此背景下,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和外部環境將更多地左右老年人對養老方式的選擇。
除去影響老年人機構養老服務需求和購買力的諸多因素之外,老年人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個人特征也與他們的機構養老意愿密切相關。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存在顯著的差異,與高齡老年人相比,中低齡老年人對機構養老的偏好更為明顯。對此有學者進一步解釋為,年齡越大的老年人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越深,越不愿意去機構養老,同時,高齡老年人子女數較多,家庭養老資源豐富,居家養老更有保障。
通常,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的可能性也相對更高。
但是,上述傾向性不排除受到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經濟狀況相對較好、養老理念更為現代化的影響。
通過對當前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難發現,近幾年來,學界對城市老年人機構養老服務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不斷深化。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健康狀況、婚姻狀況、居住方式等是影響其機構養老意愿的主要因素。雖然,上述各類因素對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在不同的城市老年人群體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驗證,但其結論也存在諸多沖突和矛盾,各項因素所發揮的作用存在差異。導致上述矛盾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應該與老年人群體內部的異質性密切相關,在嚴格的養老機構護理等級分類管理下,不同健康狀態下的老年人面臨的養老機構資源供給存在很大的差異,但目前對失能與非失能老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對比分析還很少。另一方面,老年人所處的城市和社區的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發展狀況也是影響其機構養老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和外部養老資源的支持下,居家養老仍舊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但是現有的研究還缺乏對家庭以外的社區養老資源的考慮,從而忽視了通過改善社區養老服務來降低老年人特別是非失能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緩解機構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的可能性。
鑒于已有研究存在的諸多矛盾和缺憾,本章嘗試借鑒安德森模型為分析框架,并加入社區因素,構建實證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以北京市西城區的老年人為對象,通過失能與非失能老年人的對比分析,揭示不同類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差異及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探索緩解機構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