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第2卷)
- 王輝主編
- 2518字
- 2025-04-07 18:47:14
前言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11月,“一帶一路”被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上升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并指明了“一帶一路”建設未來的方向、路徑和行動方案。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寧夏地處西部,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及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需求,以“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語言需求、語言服務、語言傳播、語言與人文交流等為研究主題,組織編寫“‘一帶一路’上的語言系列叢書”。習近平主席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時強調:“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闭Z言相通也是民心相通的前提。叢書旨在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鋪設語言之路,開啟語言相通、民心相通之門。
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作為一門復興的學科,日益彰顯其重要性,備受學界和政府的關注。2005年,寧夏大學率先在國內成立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專門從事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經過十年的積淀與發展,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2006年,寧夏大學開始招收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方向碩士生,這在全國也尚屬首次。目前研究所已形成由國內外十余所高校的約30人組成的“金磚團隊”,致力于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的理論與國別研究,推動研究與國際接軌。研究所立足國情,關注重大現實問題,旨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從語言政策的角度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學術支撐和決策咨詢。
2015年6月9日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及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了以“‘一帶一路’上的語言:B&R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為主題的工作坊,正式啟動了以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為導向的語言政策研究計劃?!敖鸫u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根據個人興趣和專長,分工負責研究所選定國家的語言政策。
2015年10月11日至13日,由寧夏大學主辦、國際教育學院、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和外國語學院共同承辦的“‘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文化對阿傳播高峰論壇”暨“寧夏大學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銀川舉行。這次會議得到了國家語委、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會的大力指導和支持。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司長、國家語委原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會會長李宇明教授親臨大會指導,并向研究所贈送墨寶“貴在得風氣之先”。他表示,寧夏大學地處西鄙,但在語言政策研究上,能得風氣之先,難能可貴!今日,語言生活派于世三足鼎立,望你們更能得風氣之先,日日有新,樹幟于學。國家語委原副主任兼秘書長、著名語言學家陳章太先生為研究所發來賀詞,期望研究所抓住機遇,再接再厲,繼續發出正能量,取得更大的成績,為國家語言戰略決策和社會語言應用與規范,以及語言規劃學科建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5年11月,寧夏大學語言規劃研究“金磚團隊”率先出版《“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第一卷),并于12月3日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召開新書發布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這部書的編寫出版,標志著寧夏大學以語言研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6年,寧夏大學國家語委課題組與新復刊的《光明日報》語言文字版合作,設立“外語傳真·‘一帶一路’上的語言”專欄,發表系列文章,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寧夏大學創辦的“一帶一路一席談”高端訪談活動舉辦了3次,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
迎復興之朝陽,沐大家之靈光,寧夏大學的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在過去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積累。面向未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研究所將在國家語委、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會的指導下,在學界各位專家學者的幫助下,繼續把握機遇,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研究水平,提高學術品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語言政策研究與國際接軌,用心續寫精彩。
本書為“‘一帶一路’上的語言系列叢書”(第二卷),包括16個“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的研究成果。本書分為亞洲、歐洲及非洲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三部分,寫作的具體分工如下:阿塞拜疆[〔阿塞拜疆〕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北京外國語大學],哈薩克斯坦(馬雅瓊,寧夏大學),老撾(李潔麟,暨南大學),黎巴嫩[〔突尼斯〕佳荷(Khalki Hend),上海外國語大學],緬甸(楊文姣,寧夏大學),文萊(賈文娟,寧夏大學),敘利亞(李寧,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伊朗(吳坤,北方民族大學),印度(楊景,寧夏大學),約旦(白楠,寧夏大學),俄羅斯(李雯雯,北方民族大學),羅馬尼亞(董希驍,北京外國語大學),立陶宛(劉艷芬,寧夏大學),馬其頓(劉燕,寧夏大學),斯洛伐克(杜韡,寧夏大學),埃及[〔埃及〕高山(Alaa MamdouhAkef),北京語言大學]。
本書得以順利完成離不開“金磚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本書也體現了中外合作的嘗試,來自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博士、埃及的高山博士、突尼斯的佳荷博士分別完成了阿塞拜疆、埃及和黎巴嫩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的寫作。感謝李宇明教授欣然答應將大作《“一帶一路”,語言“鋪路”》作為本系列叢書的總序,使叢書分量更重。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宋月華社長的鼎力支持及李建廷博士辛苦的編輯工作。沒有他們的敬業和認真精神,本書不可能這么快面世。本書的寫作和出版得到國家語委“一帶一路”專項課題的立項支持以及寧夏大學“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建設項目”的資助,在此一并致謝。
語言規劃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一帶一路”,我們已經出發。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