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理論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

合作社是公眾自愿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所謂合作經濟組織,首先強調的是“合作”,其次是“經濟組織”,這是兩個基本要素。所謂“能源合作社”是指公眾聯合起來開發利用能源的組織形式。

“能源合作社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在20世紀上半期,德國、美國就普遍存在電力合作社。其中,德國在1930年有超過6000個能源合作社,在當時各種類型的農村合作社中,屬于規模第二大的合作社類型”Faust, H. , Geschichte der Genossenschaftsbewegung(Frankfurt/Main: Fritz Knapp,1977).。但現代意義上的可再生能源合作社近些年才大規模出現。

在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過程中采用合作社模式,有利于克服所面臨的初始投入大、技術服務缺乏等難題,因此,該模式在德國、加拿大、美國、英國、丹麥等國家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模式在德國發展得最好。“德國正式注冊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光伏及生物質)合作社從2008年的少于100家快速發展到2012年的超過700家”Julian Sagebiel, Jakob R. Müller, Jens Rommel, “Are Consumers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Electricityfrom Cooperatives? Results from An Online Choice Experiment in Germany,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Volume 2, June 2014, p.91.

在國內,由于傳統化石能源主要被大企業壟斷經營,普通公眾很少有機會參與,因此,在能源領域,能源合作社很少。只是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深入,我國也開始出現一些能源領域的合作社,其中,以生物質能合作社居多,特別是沼氣合作社(專業協會)比較普遍,但合作社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領域則剛剛起步。

在研究方面,德國能源合作社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且主要從經濟與社會角度進行研究,“在經濟方面,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交易、成本、行為經濟學、不完全競爭下的經濟發展、消費需求、技術與質量等。在社會科學方面,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公民參與、能源合作矛盾、能源合作信任等”。?zgür Yildiz, Jens Rommel, Sarah Debor, Lars Holstenkamp, Franziska Mey, Jakob R. Müller,J?rg Radtke, Judith Rognli, “Renewable Energy Cooperatives as Gatekeepers or Facilitator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rmany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genda, ”Energy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Volume 6, March 2015, pp.65-70.如《合作社在克服可再生能源開發障礙中的角色》Eric Viardot,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Volume 63, December 2013, pp.756-764.《發展新一代農業合作社促進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和項目示范》Mark Downing, Timothy A. Volk, Dean A. Schmidt,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 in Agriculture for Renewable Energ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Biomass and Bioenergy, Volume 28, Issue 5, May 2005, pp.425-434.等。

國內關于能源合作社,特別是關于沼氣合作社的研究文獻也有一些,如《新農村建設不可少的沼氣合作社》高瑞霞、雷萌:《新農村建設不可少的沼氣合作社》,《中國合作經濟》2011年第5期。《促進新能源利用,德國流行能源合作社》青木:《促進新能源利用,德國流行能源合作社》,《中國合作經濟》2010年第8期。等。

專欄3-3 德國公眾能源運動初起

德國正式宣布放棄核電后,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迅速,其中不乏以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形式進行的私人投資。一場由公眾投資、生產、消費組成的公眾能源運動正在興起。

2011年的“福島核危機”加快了德國的棄核步伐和可再生能源轉型戰略的實施速度。德國政府期望,在2022年前關停所有核電站并將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至35%;在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80%。

據德國合作社協會、德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和德國可再生能源署于2013年7月發布的調查報告,截至2013年3月,德國已有665家能源合作社,超過13萬名公民以合作社形式投資可再生能源,總投資超過12億歐元,裝機總量為近42萬千瓦時,發電量達580萬千瓦時。

能源合作社的野心并非局限于自產自銷能源,一家名為“柏林公民能源”的合作社還與柏林市政府合作,在2014年下半年與現行運營商、瑞士電力巨頭Vattenfall共同競爭柏林市電網的特許經營權。

在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埃騰海姆市的市民于2011年6月成立起合作社性質的市民能源協會,自籌資金用于開發當地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社之外,還有許多農民、小企業對自用建筑進行可再生能源改造。一份2011年10月進行的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德國超過5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由公眾、合作社所有,它們也生產了50%的可再生能源動力。《德國公民能源運動初起》,財新網,2014年7月1日,http://china.caixin.com/2014-07-01/100698030.html。

二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合作社的類型很多,國內采取的劃分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以生產環節為標準劃分,主要包括生產合作社、流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服務合作社等類型;以其自身的功能為標準劃分,主要包括生產類合作社、服務類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運銷合作社、保險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公用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以合作社是否發行股票為標準劃分,主要包括股份合作社、非股份合作社。

國外學者“一般是從戰略定位、所有權與控制權等角度出發對合作社進行分類”Engelhardt, W. W. , “Classification and Typologies of Cooperatives, ”in Dülfer, E.,Laurinkari, J. , eds. ,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G?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1994), pp.6-100; Chaddad, F. R. , Cook, M. L. , “Understanding New Cooperative Models: An Ownership-control Rights Typology, ”Rev Agric Econ, Volume 26, 2004, pp. 60-348.,也有研究基于價值鏈、技術、歷史發展、區域發展對可再生能源合作社進行分類。?zgür Yildiz, Jens Rommel, Sarah Debor, Lars Holstenkamp, Franziska Mey, Jakob R. Müller,J?rg Radtke, Judith Rognli, “Renewable Energy Cooperatives as Gatekeepers or Facilitator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rmany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genda, ”Energy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Volume 6, March 2015, pp.62-63.

因此,在構建可再生能源合作社過程中,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合作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合作社類型:以生產環節為標準劃分,包括開發型合作社、服務型合作社、流通型合作社等,其中,服務型合作社又包括金融服務合作社、技術服務合作社等;按照社員權利與責任劃分,包括帶頭人主導模式、權責與風險共擔模式;以合作社是否發行股票為標準劃分,又包括股份合作社與非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的管理較為規范,責任權利相對分明,非股份合作社要么是由少數人主導,要么是松散的互助性組織或聯盟;以合作社所在的區域劃分,又可分為城市可再生能源合作社與農村可再生能源合作社。

專欄3-4 英國興起綠色能源合作社

在2012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一周,英國旨在促進可持續能源發展的獎項“阿什頓獎”舉行了2012年頒獎典禮,獲獎者之一是“所有人的能源”公司,其獲獎評語是“在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發展綠色能源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家公司倡導以合作社的形式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如果一個社區的居民有意在當地興建風電設施,可以先由各家“湊錢”,然后借助該公司的風力發電技術和經驗建起風電站,社區居民組成的合作社負責運營管理。

這種合作社的進入門檻很低,每戶最少只需支付250英鎊(約合385美元)就可加入。“所有人的能源”公司董事長安德魯·金在接受“阿什頓獎”時說,在英國“250鎊不足以讓你為自己的房子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但我們卻能讓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綠色電力”。

對于社區居民來說,通過合作社自建自營風電站有多方面好處。英格蘭牛津郡一座風電站的建設參與者利茲·羅思柴爾德說,這些不停轉動的風力發電機可以讓大家親眼看見自己的投資轉化為綠色電力。共同管理經營這樣一個項目也會增進鄰里之間的關系。風電站在接受例行檢查時,往往舉辦社區聚會,人們常帶孩子來參觀風電站,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

此外,綠色能源合作社也可提供合理的經濟回報。雖然這種合作社具有非營利性質,但在整個英國社會發展綠色經濟的大背景下,它現在可以提供每年5%~10%的回報率,也是不錯的投資收益。

有了投資門檻低、支持環保、增進鄰里關系、獲得經濟收益等多重好處,“所有人的能源”公司近年來業務量大幅增加。據介紹,相關合作社現在已有近7700名成員,風力發電能力超過20兆瓦。這種新興綠色經濟模式,不僅吸引了大量普通民眾參與,而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環保效果。《英國:綠色能源合作社推動大眾參與綠色經濟》,新華網,2012年6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6/c_ 112134122.htm。

三 德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特點分析

在德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發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歸納起來,德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參與能源合作社的動因多元化。有基于環境目的的,德國民眾的綠色生態與環保意識較高,為保護環境,他們普遍有參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自覺性。2014年2月,德國最大的能源類行業協會能源與水資源協會公布了每年都會發布的“能源顯示器”問卷調查報告,與近年來媒體上多見的反對能源轉型的游行和回購電網水網等公眾事件造成的印象完全不一致的竟然是:超過89%的德國人支持能源轉型計劃,愿意承擔相應義務和費用。也有出于經濟目的的,不僅用電時不再擔心電廠不斷上升的電價,而且合作社每位會員每年在自己用電后,把多余的電賣給國家基本上還可獲得一定的收入。2012年大約40%合作社運營的電廠已經能夠盈利,平均付息率為3.99%,這對很多大眾投資者有很大的誘惑力。也有出于資源共享目的的,很多人自己沒有房頂,開發可再生能源個體分散、并網不易,合作社可以解決這些后顧之憂。

二是有明確的制度保障。能源合作社發的電在滿足自身需求后,可以按照德國《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并入鄰近的電網,高價賣出,國家給予一定補貼。

三是覆蓋區域廣。德國存在幾百個能源合作社。這些合作社不僅在鄉鎮有,連一些大城市也有不少。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除了太陽能發電站外,還有風力發電廠、小型生物發電站等。

四是投資范圍多元化。不僅重視開發自家屋頂等空間,也積極參與較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投資。例如,對于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小城達德斯海姆的能源合作社,發電重點就是風力。該鎮950名居民幾乎人人加入能源合作社,該合作社有30多臺風動力裝置,每年提供1.6億~1.9億千瓦時的環保電能,合作社成員人均制造的可再生能源被稱為“德國之最”。

五是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德國很多機構喜歡從“能源合作社”購電,如波恩女性博物館的電力供應就來自一家當地的“女性能源合作社”。這家合作社1992年就成立了,可再生能源愛好者只要交納1500歐元就可以成為會員。

六是進入門檻低。德國大部分合作社中普通成員的投資額為1000~6000歐元,這使普通民眾在參與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過程中,沒有太大壓力。

七是以中小規模為主。絕大多數德國的能源合作社以中小型規模為主,它們多位于中小城鎮甚至農村,以新能源發電為主。

八是參與程度高。在人口僅8000多萬人的德國,目前已有1000萬人通過投資成為新能源電力生產商。如果加上他們的家庭,德國已經有1/3的人口參與到能源轉型中。

德國合作社協會(DGRV)調查顯示,截至2012年底,德國已經有656個能源合作社,總計超過13萬名成員,在DGRV注冊運營的合作社數量相對于2011年增長了30%。2012年成員入股4億多歐元,總計投資額超過12億歐元,較2011年增長超過50%。2012年裝機總容量達到42萬k Wp,發電580萬兆瓦。

九是參與者擁有較平等的權利。根據德國《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必須由3名以上社員按自愿互助、自我管理和自負盈虧原則成立。合作社一經登記便取得了法人資格,組織結構與通常的股份公司基本相同,也實行董事會、監事會和全員大會分權制。與股份制公司不同的是:首先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次,社員權利不以出資多少為依據,而是無論出資多少,均實行一人一票制,這在制度上保證了合作社組織里各個參與者的參與度。

十是有做大做強的可能。在德國,供電網絡為聯邦政府所有,以公私合營模式運營,每20年通過招投標方式出讓特許經營權,這就為公民參與電網運營創造了窗口。例如,在1997年,德國南部小城舒納爾市的市民就通過能源合作社,購得該市電網。

十一是影響大。私人屋頂、能源公司和能源合作社已經成為德國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三種重要力量,合作社已經占據一個不可忽視的比例。

十二是利益反哺民眾。德國過去由納稅人繳納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最終流到大型能源公司以及新能源發電站所在處的土地所有者手中,其實質是將窮人的錢流到富人手中,而能源合作社則通過投資獲得收益,實質又將錢回流到民眾手中,這是一種利益反哺。

專欄3-5“公民能源”在德國

在德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合作社經濟已成為公眾投資新能源的一種重要方式。

2011年6月,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的埃騰海姆市的市民發起合作社性質的“市民能源協會”,現有社員140余人,已籌集2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68.9萬元),用于市區內外的分布式電站建設。

目前,通過引入外部投資和銀行貸款,“市民能源協會”已在市區內啟動耗資33萬歐元的六個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主要開發城市公共建筑屋頂太陽能資源。未來,協會計劃籌資4000萬歐元,在市區周邊建設八個風力發電廠。

據德國合作社協會統計,已有超過15萬名德國公民通過加入全德800余家能源合作社集資購買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和風機,社員投資總額超過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78億元),撬動超過12億歐元的新能源投資。

雖然15萬名能源合作社社員占全德人口的比例微乎其微,但發起和加入能源合作社已日漸成為那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參與新能源投資的一種新潮流。

實際上,德國超過90%的能源合作社是在幾年內注冊成立的。統計顯示,2009年來,德國能源合作社數量持續上升,每年新成立超過100家。2012年,時值德國宣布永久棄核后一年,新注冊的能源合作社為150余家。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加快了德國棄核步伐和新能源轉型速度。

在這場能源轉型中,能源合作社的貢獻已不容忽視。截至2013年3月的統計數據已顯示,合作社所有的新能源裝機量達到580萬千瓦時,足以滿足16萬個標準家庭的電力需求。

單從數據上看,全德能源合作社所生產的電力總量已超過其社員所需的居民用電量。若考慮到合作社之外的公民、小企業進行的新能源投資,德國超過5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和產能為公民所有。

按照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合作社投資的電站所生產的富余電力,可并入鄰近電網。電力企業必須以每度電49歐分的高價購買,此價格是市價的3倍,由國家支付的補貼將持續20年。

“合作社提供相對溫和的方式,使得那些自己可能不擁有屋頂的人得以參與能源轉型。”一份由德國合作社協會、德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和德國可再生能源署于2013年7月發布的能源合作社報告寫道。

在德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因技術相對成熟、擁有可預測的能源產出和穩定的現金流,甚至被歸為“養老項目”。對許多公眾來說,投資新能源不僅意味著“綠色選擇”,而且會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投資具有資金密集、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的特點。合作社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解決了集資問題,在德國又有百余年歷史,因此,在能源轉型的當頭,德國公民自然而然地選擇合作社作為公民集資開發新能源的載體。

在政治層面,公眾投資新能源另有深意。能源合作社使得能源體系真正掌握在公民手中,它不僅代表技術轉型,而且背后有能源架構、能源所有制的轉型。

在立法層面,德國對以私人屋頂和能源合作社形式進行的新能源投資的支持顯而易見。2000年4月生效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可再生能源優先以固定費率入網。德國政府對新能源采取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及低息貸款等政策也同樣適用于合作社。

新能源的使用應當是有利于普通老百姓的,若用大公司的方式,老百姓拿不到利益,而政府又想把利益分攤給老百姓,于是大量進行補貼。過去因種種原因補貼到不了老百姓手中,現在用合作社的方式使補貼更容易到位。劉虹橋:《“公民能源”在德國》,《新世紀周刊》2014年第27期,第74~76頁。

四 公眾建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

歐美國家有著完善的鼓勵公眾參與社團組織的機制及良好的社會氛圍,有著長期建立能源合作社的經驗,且土地產權明晰、金融市場規范、技術基礎雄厚,因此,公眾建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面臨一些有利因素。

但同時,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時間較短,且存在市場、成本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因此,歐美國家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發展方面也面臨一些障礙(見圖3-3)。

圖3-3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面臨的障礙及激勵因素

資料來源:Eric Viardot,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Volume 63, December 2013, p.760。

在國內,當前制約中國公眾以合作社模式參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主要因素還是體制機制因素。盡管在2012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并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力建設”,支持民間資本擴大投資,以多種形式參與“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項目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網建設”。但依據2006年10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合作社被嚴格限制在農民專業合作領域。在許多歐洲國家常見的住房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甚至是醫療、養老、銀行等合作社,在國內都不受法律保護。這些政策壁壘在制約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發展方面,比已經艱難的融資問題還要嚴重。

另外,市場失靈因素也是制約我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盡管在一些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電力領域,得益于國家“強制上網、標準電價”等政策的支持,生產的電力等“產品”理論上不需要進行太多的市場開拓,這使生產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資金及技術服務方面。但事實上,在市場失靈背景下,單靠政府補貼的模式難以擴大規模,而可再生能源自身又缺乏競爭力,這導致公眾對成立或參與可再生能源合作社顧慮重重。

五 中國推動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模式的路徑分析

在我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更適合農村、偏遠城鎮社區,因為這些區域往往存在“低人口密度、有限的常規能源;缺乏基礎設施;低水平的經濟活動;進入困難;距離外部市場很遠”Nick Hanley, Ceara Nevin, “Appraising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s in Remote Communities: The Case of the North Assynt Estate, Scotland, ”Energy Policy, Volume 27, Issue 9, September 1999, p.536.,以及資金、信息、技術及管理缺乏等問題,組建合作社有利于發揮團隊力量,克服單個家庭力量不足的難題。同時,農村、偏遠城鎮社區在住房、土地方面的產權較明晰,也為組建合作社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在各種類型的合作社構建,特別是在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方面,有大量的經驗可供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借鑒。但同時,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有著自身的規律與特點,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又是一種新生事物,面臨經驗缺乏、研究支撐不足等挑戰,需要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創新。

一是積極創新合作社方面的政策措施。公眾參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再局限于農村,城市中也可以推廣,因此,有必要針對當前以農村為主的合作社機制進行改革。同時,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模式(當前以大規模集中式為主)、融資、可再生能源產生的二次能源吸納等方面也應為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二是要豐富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類型。建設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既要推動一家合作社盡可能多地包含融資、技術服務等多項功能,同時,也要構建一些更加專業的合作社,如開發型合作社、投融資型合作社、技術服務型合作社、信息服務型合作社等。對于農村可再生能源專業戶集中區域來說,適合構建技術服務型的合作社;對于開發風電等大型項目來說,適合構建參股型的合作社;對于生物質發電原材料中間商來說,適合構建商業經營型的合作社。

三是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投融資及技術服務功能。在投融資方面,合作社可以采取社員入股、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等措施應對資金缺乏問題。在技術服務方面,農村及偏遠城鎮社區往往存在體系不完善、力量薄弱等問題,而普通公眾又不能像大企業一樣構建自身的技術服務部門,這就要求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承擔起大量技術服務的責任。具體實施時,合作社可以構建起自身的技術服務隊伍,也可以同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加強合作。

四是采取使社員更多受益的組織管理模式。同組織嚴密的企業組織相比,合作社的組織管理一般相對松散,受“帶頭人”及其市場銷售能力的影響較大。當產品的市場銷售狀況較好時,合作社就能快速發展。但一旦市場銷售環節出現問題,合作社也會很快解體。不過,對于可再生能源合作社來說,由于市場相對有保障,其可以在管理方面淡化“帶頭人”的作用,采取社員“輪流坐莊”或“股份制”的模式進行管理,以使社員更多地受益。

五是要加強“教育、溝通、降低成本、示范”Eric Viardot,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Volume 63, December 2013, p.760.等方面的工作。特別是要降低公眾加入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門檻,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SHOW| 朝阳区| 黄陵县| 七台河市| 保山市| 兴安盟| 兴和县| 泰宁县| 金湖县| 景洪市| 武安市| 苍南县| 池州市| 咸宁市| 南丹县| 宣汉县| 三穗县| 左贡县| 织金县| 姚安县| 桂平市| 中牟县| 全椒县| 怀来县| 梨树县| 永川市| 德钦县| 上蔡县| 合肥市| 二手房| 松滋市| 石景山区| 五家渠市| 光山县| 德江县| 梅河口市| 古浪县| 霍山县| 开封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