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朱厚照重新布局,應州戰慘勝收場。
- 快意情仇錄
- 后起之男
- 3033字
- 2019-04-22 13:35:19
李三郎與刑國舅分開后,單身一人施展燕行千里,緊趕,急趕,快趕還是花了七天才到應州,見到城墻守衛森嚴,并未經厲戰事,心里一塊石頭就算落地,飛身越過城墻,筆直朝皇上所住的府衙而去,只見府衙內燈火通明,歡聲笑語不斷,李三郎從空而降,直接落在皇帝朱厚照身前,皇帝身邊的各路將領大驚,紛紛亮出刀劍,大聲叫喊道:“護駕!”
朱厚照卻揮了揮手,道:“李三郎!”
李三郎叫道:“草民拜見皇上!”
朱厚照道:“三郎,你怎么來了?!?
李三郎道:“皇上,草民前來,是助皇上完成千功偉業的大計。”
朱厚照道:“少來,定是國舅請你來護駕的,其實大可不必,以朕的能耐,還會怕外蕃蠻夷?!?
李三郎道:“皇上威名遠播,外蕃蠻夷自然不能敵,可皇上,對付狡猾異常的蒙古小王子,還得小心,可有什么對策。”
童國老在一旁插言道:“皇威浩蕩,今天一擊,已打得蒙古韃靼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后退三百里,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李三郎道:“文人誤國!”
童國老發狠似站了起來,怒道:“你說什么!”
李三郎道:“據我所知,蒙古軍隊兇悍無比,以快刀快馬,連下三關十六城,勢不可擋,怎么會被皇上一擊就退出三百里?!?
童國老道:“那是因為皇上英勇無比,身先士辛,鼓舞了士氣,全軍將士奮勇殺敵,才會取得如此大勝?!?
李三郎搖頭,笑道:“童老頭,人老可不能糊涂,沒經厲戰場的人,不知戰爭的血腥,殘酷,紙上談兵,憑空說大話是打不了勝仗的!”
童國老叫道:“你這個臭小子,說老夫吹牛,要不是看在你是葉長空的孫子,老夫就…?!?
李三郎道:“就怎樣,就你還能怎拌,還想以老賣老!”
鐵拐劉道:“三郎,少說兩句,大家都是朋友,不要一見就互掐?!?
李三郎道:“你們揚州八怪太把這老頭當回事,才會讓他不知深淺,自以為是!”
皇上身邊的兩位大將江彬言道:“小兄弟,有話好好說。”
另一位大將王勛道:“敵人還未撤,哪有自己人先亂的道理!”
李三郎道:“皇上初戰告捷,無非是這三種可能,一是敵人長時間作戰,人困馬乏,無力應戰,才會撤;二是出奇不易,敵人尚未準備,就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三是敵方不知我方情況,一直以來,都是被動防守,從未主動出擊,今皇上率眾奇襲,對方定以為我方兵力雄厚,才會出擊,他們才會退,等他們知道情況,恢復實力,定會反撲?!?
江彬笑道:“小兄弟分析很透徹,戰場瞬息萬變,成敗只在一瞬間,如果是你來打此戰,你會如何行軍布隊?!?
李三郎道:“有兩位大將軍在,哪有在下出謀劃策的份?!?
王勛道:“小兄弟過謙了,時才那些話,并不是一般人能說出來的?!?
李三郎道:“在下雖未經厲戰場,但也在刀光劍影中討生活,每次和人對決時,憑著三點取勝:一是知己知彼,正確估算自己和對方的實力,若對方太強,盡量避開與他正面交鋒;二是在得知對方與自己相差不多,拼盡全力的同時,多出奇招,讓對手防不勝防;三是氣勢,對手再強,氣勢也不能輸,只要有氣勢在,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不到最后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決不放輕松?!?
王勛道:“小兄弟,說得有理,但行軍打仗不同于單打獨斗,排兵布陣,計謀運行,計策實施很重要?!?
江彬道:“最重要的是勢氣?!?
李三郎道:“勢氣,有皇上在,還怕沒勢氣?!?
朱厚照道:“為了提高全軍勢氣,朕決定明天帶頭出征。”
童國老連忙上奏道:“不可,皇上九五之尊,怎能輕易冒險,稍有閃失,必會造成朝廷動蕩,全國恐慌?!保噬仙磉厧孜唤家矐{憑進言,力勸皇上不可以身犯險。
武宗朱厚照由于小時候經常受到明太祖,明成祖英雄事跡的熏陶,曾立下誓言做一個能征善戰的英武皇帝,現在有機會,豈能放過,于是大聲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關鍵時刻,不知重整軍威,振奮人心,反而打退堂鼓,朕心意已決,眾卿不必再勸!”
李三郎道:“皇上有如此覺悟,才是國家之幸,百姓之幸,草民愿作皇上的擋劍牌,勢死追隨皇上,護皇上萬全,皇上只管勇往直前!”
朱厚照樂道:“好!有愛卿這句話就夠了,如果人人像愛卿這樣,何愁韃靼不滅,大明不興。”
李三郎道:“話雖說如此,皇上可有什么良策!”
朱厚照道:“朕是這樣想的,明天會有大霧,先被動防守,待敵方銳氣大減之時,再造大聲勢,主動出擊,后天朕親率二萬騎兵去踹蒙古韃靼軍營,并假裝不敵逃走,敵方肯定窮追不舍,再將他們引入示先準備好的包圍圈,一舉將其遷滅…?!?
李三郎道:“草民雖不懂帶兵打仗,但也覺得皇上這招能行?!?
童國老道:“皇上,此戰兇險,可派別人去充當魚餌?!?
朱厚照道:“不行,如果換成別人,他們是不可能追擊的,此事就這么決意,不必再議?!?
第二天,天剛亮,就見蒙古韃靼兵馬黑壓壓似的向應州城圍了上來,皇上朱厚照親臨城墻,李三郎緊隨左右,形影不離,在皇上的督促下,誰不想在皇上好好表現,以便往后可加官進爵,全軍將士奮勇殺敵,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就在打退敵人七次進攻之后,皇帝朱厚照披甲上馬,領兩萬騎兵沖殺了出去,由于當天霧氣很大,兩萬騎兵造出了十萬兵馬的氣勢,嚇得蒙古小王子的五萬人馬狼狽不堪,倉慌而逃…。
第三天,霧氣散去,皇上朱厚照又帶領兩萬人馬直奔韃靼軍營,蒙古小王子率眾反擊,一翻大戰,明軍由于人數劣勢,又不如蒙古軍訓練有素,敗下陣來,朱厚照駕馬而逃,蒙古小王子緊追不放,當到達應州城外時,早以布好陷阱的明軍嚴待以待,蒙軍自侍快刀快馬勇猛無比,沖了上去,被明軍用鐮刀槍解決掉了前排戰馬,又用火統滅其敵方前鋒部隊,朱厚照一聲令下,明軍沖了上去,一場廝殺響起,萬馬奔騰,擂鼓喧天,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帶尖的,帶鉤的,帶刃的,帶刺的,無往不利,戰事僅過半個時辰,就已經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就在此時,明軍左右兩翼又出現兩支軍隊沖向敵軍,新的力量匯入,使明軍振奮不已,皇帝朱厚照手持寶劍,殺入陣中,連斬數人,在李三郎的配合下,皇帝朱厚照越戰越勇,手下兵士個個奮勇殺敵,又有揚州八怪,刑國舅的門客:江湖志士的加入使明兵這邊斗志高昂,李三郎在保護朱厚照的同時,一連拿下敵營十幾個將領的人頭,手中的劍犀利無比,劍指在哪,哪里不是人頭落地,就是被刺了個透心涼,厚厚的鎧甲,重重的盾牌,在他的劍氣下化作齏粉,不堪一擊,再加他動作迅猛,對方未見人形,自己頭顱已落地,特別是那股煞氣呼嘯而出,當場就震昏了上百人,敵方無論是士兵,還是將領,遠遠看著李三郎都望風而逃,保持足夠距離,不趕靠近,戰斗持續五個時辰之久,最后以兩萬大明軍隊換四萬蒙古人馬的代價慘勝蒙古韃靼騎兵,蒙古小王子也在此戰中身受中傷而逃回漠北,應州大戰告捿,此戰充分挫了蒙古韃靼的銳氣,換來邊關幾十年的安然無恙。
當天夜里,皇上朱厚照大宴群臣,一一論功行賞,升官的升官,進爵的進爵,當念到李三郎時,卻不見蹤影。
鐵拐劉稟報道:“皇上,李三郎在營陣內休息?!?
朱厚照問道:“休息,為何不來見朕!”
童國老道:“此小子太不懂事,有點寸功,竟然裝大,難道要讓皇上親自去請他!”
鐵拐牛道:“國老息怒,李三郎確實有恙,今天,我看見他臉色慘白,嘔吐好幾次。”
王勛道:“皇上,微臣可能知道一些。”
朱厚照道:“王愛卿,有話快講?!?
王勛道:“李三郎小兄弟可能是初上戰場,看到堆積如山的尸體和每個人死后的慘狀,震撼到了,才會出現這樣的反應。想想卑職以前初上戰場也是這樣?!?
江彬道:“對,對,對…,卑職雖未出現這種狀況,但每年也有不少新兵會出現這種狀況?!?
皇上大笑道:“想不到,刀劍里舔血的李三郎也有這么無力的時候?!?
童國老道:“李三郎再強也是凡夫俗子,怎么能跟皇上比,不要為這種人壞了大家雅性?!?
皇上道:“來,三軍將士,干了此杯,今晚不醉不歸?!?,一夜歡樂無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