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朝廷補給跟不上,但章邯還在和項羽死磕。這樣耗下去不是辦法,軍隊遲早是要解體的,因而司馬欣來到了京城,希望能夠面見皇上,陳述前方戰事吃緊的情況。
司馬欣站在秦宮前久久凝望,希望皇上傳令覲見。可是一連等了三天,司馬欣也覺得不對勁了,皇帝擺明了不想見自己啊。倘若皇帝不想見自己,看來談戰事吃緊的事也就是妄想了。司馬欣轉念又一想,現在朝廷里當政的是趙高啊,趙高可是最看章邯將軍不順眼的人了,生怕章邯的功勞蓋過自己,對自己不利。司馬欣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了,立刻飛身上馬,疾馳而去。司馬欣長了個心眼,沒敢走來時的大道,而是抄小路回到了章邯大營,這是生怕趙高在后面派人追殺。司馬欣撿回一條命,趙高確實這么做了,在后面派了人追殺司馬欣。
司馬欣告訴了章邯朝廷的意思,章邯也有些不知所措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項羽實在是太有本事了,連長城軍團都能被他消滅,而且他現在是無懈可擊的。論實力,有,論戰略,有,唯獨沒有的就是缺點和漏洞。面對這樣的軍隊,章邯束手無策,無法消滅掉對方,那……投降嗎?絕對不行。章邯絕對不會投降,首先,自己若是投降了,那也就等于自殺。在那個年代,敵對勢力之間基本上就是有血海深仇的,這個前文書我們講過。諸侯聯軍里不乏自己的仇人,曾經那些自立為王的諸侯王們都是讓自己收拾的,難道那些人不報仇嗎?再說了,現在諸侯聯軍的總統帥項羽的叔叔項梁也是自己弄死的,難道項羽不報仇?項羽若是不報仇,他早就扔開自己去打咸陽了。拋開綜上所述,那么,老天能容自己嗎?自己豈不成了反反復復的小人?自己可是一直以英雄自居的啊!章邯不甘心,恰好此時,他收到了來自趙國陳余的勸降信。
陳余是做了兩方面工作的,一面勸說章邯歸降,另一方面勸說項羽接受章邯。司馬欣也在干和陳余一樣的事,因而兩人有碰頭,也交流了一些。陳余給章邯的勸降信是這樣說的:雖然古話說“文死諫,武死戰”,但是你想一想,你如此死戰,你們的國家會記得你的功勞嗎?你看你現在的狀況,朝廷不給你支援,你又消滅不了諸侯,時間長了,后果可曉而知。而你如果不是戰死疆場,回到秦國,那你最終的結局也是死路一條。趙高會放過你嗎?必然會將你用處理李斯的方式處理你的。你現在還年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何不與我們共同伐秦呢?這樣,你還能裂土封王,流芳萬世。將軍三思。
這封勸降信讓章邯略有動心,秦國內部的政局發生的裂變章邯明白,但他是一個典型的忠君愛國的將領,投敵叛國什么的,他做不出來。但是司馬欣也說了:“將軍,我們可以和諸侯聯手,讓他們接受我們有條件的投降,既能保全有用之軀,又能不失顏面。若將軍同意,我愿意前往項羽處與之談判。”陳余作為諸侯聯軍的一員,屬于外部勢力。司馬欣屬于秦軍的內部人員,內外兩股勢力共同勸說章邯,章邯最后同意了陳余和司馬欣提出的建議,派司馬欣到項羽的大帳。
司馬欣與正要前往項羽的中軍大帳勸說項羽的陳余走了個對臉,兩人寒暄幾句,陳余問道:“司馬欣將軍此來可是為章將軍帶話?”
司馬欣點頭道:“正是。”
陳余問:“章將軍什么態度?”
司馬欣說道:“我們章將軍誠心誠意地要與上將軍結盟,共同對抗暴秦,只是怕……上將軍不但不同意,反而會對章將軍以及剩余的秦軍趕盡殺絕啊。”
陳余嘆了口氣,說道:“是啊,上將軍血氣方剛,難保不會做出這樣不明智的事。這樣,我正要去勸說上將軍,不如君與我同往?”
司馬欣點頭應道:“正有此意,但還請將軍不要點明我的真實身份,只說我是您的門客。”
陳余有些不解:“何故如此?”
司馬欣神秘地一笑,說道:“將軍照辦就是,待會自會有答案。”
就這樣,陳余帶著司馬欣,只說司馬欣是自己的門客,來見到項羽,開口勸道:“上將軍,您現在面臨的問題我們也看得出,彭城運往前線的糧草快供給不上了,您自然也不想拖太久。何況我們都知道懷王公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現在可是離關中越來越近了,我們怎么能讓那流氓當關中王呢?”陳余的一番話基本上全都戳在了項羽的痛處,項羽并沒有馬上回話,而是陷入了沉思,眼神不自覺地落到了陳余身后的司馬欣身上,開口問道:“君背后站立者何人?”
司馬欣感受到了項羽的目光,不等陳余開口就自己向前走了一步,施禮問道:“上將軍近來可好?”
陳余一聽覺得不對勁,項羽也覺得不對勁,再仔細看看司馬欣,瞬間愣住了:“我叔父曾在咸陽犯事,多虧一位復姓司馬的長史所救,莫非就是您?”
司馬欣笑著點點頭:“正是在下。”
項羽立即喜笑顏開,上前拉住司馬欣的手說:“沒想到今日還能見到先生,實乃項籍之幸也!”
說到這,項羽頓了頓,司馬欣現在是章邯那邊的人,此來必是來表達章邯的意思的,于是問道:“君此來可有帶來章邯的消息?”
司馬欣答道:“是,在下此次前來就是為表達章將軍的意思。章將軍雖然是秦國的將領,但也深受秦國之害,對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希望能夠與諸侯聯手,共滅暴秦。只要將軍肯答應接受我們有條件的投降,我們即刻歸降。”
項羽冷笑一聲:“我現在還等著用章邯的腦袋祭奠我叔父呢,他竟然敢跟我談條件投降?”
司馬欣不慌,說道:“上將軍,您的糧草吃緊,劉邦即將攻入關中,您的軍隊很危險,您的地位也很危險啊。這些,剛剛陳余將軍已經說的很明顯了,我就不重復了。”
項羽犯了難,自己叔父的救命恩人,也是項家的救命恩人來為章邯講情了,可是這么大的仇,能說化解就化解了嗎?項羽沉思半晌,開口道:“殺父之仇莫敢忘,我待叔父就像待父親一樣,他被章邯所殺,我怎能不報仇呢?”
范增站出來,說道:“羽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況現在進軍關中才是最重要的,你叔父必然不希望你屈居人后,不是嗎?”
這下,項羽終于被說動了,同意章邯的歸降。雙方約定了日期,在殷墟歃血為盟。章邯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統一歸屬項羽。
項羽對章邯、司馬欣、董翳做了安排。先許給章邯一個雍王,都城在關中的雍丘,兵權全部削掉,跟隨項羽出征。司馬欣因為率先勸說章邯投降,而且還是項家的恩人,因而被提拔為上將,代替章邯統領原秦軍,董翳作為司馬欣的副手,幫助司馬欣。如此安排,項羽才浩浩蕩蕩地殺向關中。
卻說大軍來到新安,秦軍的情緒日益不穩定。隨著離關中越來越近,秦軍當中出現暴亂的情況屢見不鮮。今天打架斗毆,明天搶奪諸侯軍的糧食。剛一開始司馬欣和董翳還能控制住,可是越到后來越嚴重,最終引起了項羽的重視。秦軍竟然敢欺負到其他諸侯的頭上來了!
在眾人的心目中,原來的秦國是強大的,秦人也是高眾人一等的,多少奴隸徭役都是秦國從其他各國征來的,若是死一個兩個,就像死了一只貓或一只狗一樣普通,不會在意。現在掉轉過來,諸侯們高于秦人,曾經被欺負的仇,他們可都記著呢。因而就開始了報復。
秦人曾經是六國之主,他們是高傲的,他們也受不了諸侯的羞辱,最重要的是諸侯軍苛扣他們的軍糧,還要帶著他們去打他們的故鄉關中,兩個原因促使了秦軍的暴亂,項羽在和英布、蒲將軍商量過后,出于這二十萬人的巨大消耗,決定坑殺了這二十萬人。這個消息是項羽單獨找英布和蒲將軍商量的,其他人都不知曉,但是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站在中軍大帳門口執戟站崗的韓信,他聽到了項羽的殺人計劃,立刻感到不妙,連忙進入帳中勸說項羽不要這樣做,但項羽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把韓信給說了一通,要韓信不要老是對自己的決策有異議。
那一夜,月朗星稀,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這二十萬秦軍就被無情地坑殺了。商量這次殺人計劃的三個猛將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把這二十萬秦軍趁著夜色帶到了此處,再帶領本部兵馬在秦軍后方喊殺造勢。秦軍一聽后方有敵人,嚇得往前跑,這就掉進了深坑。剩下那些反應過來額,秦軍也沒能幸免于難,被后面的諸侯軍趕進了深坑,一起活埋。
烏云遮住了月亮和星星,四周變得一片漆黑。項羽滿意地看著自己的杰作,眼前的土坑,看上去平平整整,什么事也沒發生,但這底下,埋葬的是二十萬秦軍的尸骸。站在項羽身后的韓信面無表情,心中暗想:這樣一個殘忍的人,堪比當年的白起。他若是能成為這天下的王,這天下還指不定亂成什么樣呢。相比較之下,劉沛公就做的很好啊,一路上注重收攬民心,深得百姓愛戴。他若為關中王,無有不可,只是……上將軍能同意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