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是“第二大腦”
實際上,我們擁有3個“大腦”。
從整體上來說,我們的腦袋里面只有一個大腦,但如果對這個大腦的功能進行詳細的分析,會發現我們的大腦從功能上來說可以分為3個“大腦”。
首先,位于最深處的是被稱為“腦干”的原始大腦。這里掌控著我們的生命活動,負責調整呼吸系統、體溫、自律神經等功能。
其次,是位于中央部分的“大腦邊緣系統”,這部分控制人類的各種欲望和喜怒哀樂等感情。
而位于最外側的是“大腦新皮質”,這里負責人類的五感和運動、語言和記憶、思考、推理等功能,也就是支撐人類智力活動的大腦。
我們的大腦需要“記憶”很多東西,而記憶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被稱為“陳述性記憶”,也就是“用大腦記住”類型的記憶。另一種被稱為“動作性記憶”,這是“用身體記住”類型的記憶。

明明為了考試而拼命背誦,可是卻完全記不住。一旦做了其他的事情,一開始記住的東西就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但這也很好地說明了“用大腦記住”類型的記憶很難穩定下來。
當我們想要用大腦記住某件事的時候,位于“大腦邊緣系統”的“海馬”會對信息進行處理,然后只將想要記住的事情中重要性最高的內容送到負責記憶的“大腦新皮質”之中保存。
也就是說,因為會經過“海馬”的過濾,所以想要記住的東西不一定都會被記憶下來。
與之相對的,“用身體記住”類型的“動作性記憶”則不是通過海馬,而是通過位于更深處的控制人類運動所必需的肌肉的“大腦基底核”和“小腦”的神經回路網來進行處理的。
當動作被記憶在神經回路網里之后就很難被忘掉。比如我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一開始可能會摔倒很多次,但當我們的身體記住了騎自行車的方法,那么之后就算很多年不騎也仍然不會忘記騎自行車的方法,這就是因為動作性記憶的印象比較深刻。
那么,“筆記術”和記憶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聰明的讀者朋友應該已經想到了,“寫筆記”這個行為,不僅是用大腦記住,而且還使用了身體的一部分——手。
也就是說,與只用大腦記憶相比,寫筆記這種“用身體記住”的方式調動了大腦的更多部分,更利于整理思路,而且也更利于記憶的固定。
毫不夸張地說,筆記也是大腦的一部分,是為了讓思考更加活躍而打開大腦記憶空間的“第二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