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甘州為界之長安求和
- 西涼天下
- 飛雪云陽
- 3028字
- 2020-07-20 01:04:11
王叔高陽拓吊唁完封厚,便叫隨從端來一千兩白銀,說這是封厚戰(zhàn)死,西涼王發(fā)放的撫恤金,王叔高陽拓為求安心就多給了一千兩白銀。
芮氏推收道:“多謝王叔好意,丈夫以死,銀兩在多又有何用,在說民婦也不敢接收王叔這么多銀兩。”
王叔高陽拓見芮氏堅持不要這一千兩白銀,又想芮氏一婦人,斷然是不敢隨意接收這一千兩白銀的,便對芮氏說:“這是你們孤兒寡母應(yīng)拿的,這是給封厚將軍救吾兒長子高陽墨而命喪黃泉,吾不知道該如何感謝封厚將軍,只好給你這區(qū)區(qū)千兩文銀,了表心意,望封夫人接納。”
芮氏女流拿不定主意,看了看宋智、季圭幾人,宋智微微點了點頭,芮氏才上前接過那一千兩白銀。
封厚安葬后也都陸續(xù)離開,回到了玉門關(guān)軍營,王叔高陽拓隨大軍離開玉門關(guān)時還特意買了兩個婢女送去照顧芮氏母子二人。
公元822年,大唐穆宗長慶二年三月,王元楚率西涼大軍回師于敦煌城外,王叔高陽拓、西涼王胞弟高陽樹、王元楚率戰(zhàn)將三十多名戰(zhàn)將從敦煌城東大門進(jìn)入,到達(dá)雍華門見西涼王親率文武百官前來迎接他們,一眾將領(lǐng)見西涼王在雍華門前站著,全體將領(lǐng)全部下馬,跪拜西涼王,“臣等叩見西涼王”(西涼王雖然有些昏庸,但也是一個惜才的君王,西涼王只是不懂什么馭臣之術(shù),耳根子軟,任人唯親),西涼王上前邁出幾步,一手扶起王叔高陽拓,一手扶起王元楚,笑呵呵的說:“王叔、王元帥快快免禮。”扶起二人后西涼王左手后背,右手一揮,“爾等免禮”。
西涼王說完即罷,便拉著王叔黑木拓與王元楚想城里走去,一直到西涼王府內(nèi),西涼王才松開手,到了西涼王府議事堂,左相高叔通率群臣朝拜西涼王,西涼王見自己也是有權(quán)勢的一國之君,便說三軍士兵糧餉加一倍,先賞賜王元楚黃金千兩,封武平伯,黑連樹談判有功,封言候,賜黑連樹御賜王兄,還姓高陽氏,其余諸將各官升一級。文武百官見左相高叔通沒有阻撓西涼王,百官也不敢多說什么,好在高叔通輔佐西涼王,把西涼治理得井井有條,西涼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庫充嬴,貿(mào)然阻止西涼王賞賜功臣是會觸怒龍顏的。
西涼王與大臣們開始商議,如何面對朝廷,突厥已經(jīng)驅(qū)逐,按朝廷規(guī)矩西涼軍隊必須解散。
滿朝文武百官都不知道怎么回西涼王之時,西涼左相高叔通回西涼王道:“大王,您已經(jīng)決定了,何必在問臣等之言。”
西涼王一臉懵逼的看著高叔通說,“寡人何時做出的決定啊?”
高叔通對西涼王解釋道:“大王!您剛剛賞賜三軍糧餉,又賞賜王元帥黃金千兩與爵位,高陽樹御賜王兄,可是有王爺之稱,平亂諸將更是官升一級。”
高叔通見西涼王有些后悔給出賞賜,便急忙難住西涼王的話,“大王!君王乃國之根本,君無戲言,話已出口,不可收回。”
西涼王慌張失措的問:“高……高愛卿,那我們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
高叔通對西涼王說:“臣只會治理政務(wù),行軍之事,大王您該問王元楚大元帥才是。”
王元楚見自己又得了賞賜,這燙手的山芋一下就扔給了自己,王元楚只好對西涼王說:“啟奏大王臣以為,可派大軍迅速拿下肅州城向大唐王朝宣布西涼獨立,大唐率軍討伐,我西涼有嘉峪山這道天險屏障,可于唐軍一戰(zhàn)。”
“啊……哈哈,不愧是我西涼的大元帥,想法如此得當(dāng)。傳寡人之命……。”
“慢!”
聽到這里,宋智、季圭二人急忙上前諫言。黑墨回頭看見是季圭、宋智,便大聲斥責(zé)道:“大膽!季圭你一小小都尉統(tǒng)領(lǐng)這里哪有你非議朝政的資格,還不快滾下去。”
西涼王便叫宋智、季圭二人退下,二人只好憋屈的準(zhǔn)備退下。宋智、季圭二人駁了王元楚的面子,但王元楚也知道自己想得不夠周到,這時也是很大度和善的說:“慢著!大王!還是讓宋、季二位將軍把話說完,也看是否妥當(dāng)。”
西涼王允了,宋智、季圭二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對西涼王說出不可以肅州為界的原由,以肅州為界西涼一但受到大唐的攻擊,我西涼東出定會被卡死在肅州,宋智、季圭兄弟二人諫言西涼王以甘州為界更為上策。
眾人不解,以甘州為界要大量的軍力與財力,西涼眾文武百官都知道西涼國庫支撐不起這么多開銷,都覺得不妥,反對以甘州為界。此時只有三人站在宋智、季圭這邊,也顛覆了整個西朝局,贊同他二人的三位不是別人,而是高叔通、高陽樹(黑連樹)、王元楚,這把西涼王嚇一跳,文武百官之首的三位同意了,其余大臣都反對,這是前所未見,后者僅有。這時不明白其中原由的西涼王也硬著頭皮同意以甘州為界,下旨調(diào)十萬大軍,由慕容伏端與王元楚一同統(tǒng)領(lǐng)迅速占領(lǐng)了甘州樂平縣與丹城縣在兩地各駐扎五萬大軍。
公元822年,大唐穆宗長慶二年五月,慕容伏端率五萬大軍輕松攻占了樂平縣。慕容伏端占領(lǐng)了樂平縣后,第三日王元楚又率軍占領(lǐng)了丹城縣,西涼獨立已成定局。
大唐不斷派兵鎮(zhèn)壓西涼,因西涼能臣眾多,輔助西涼王治理西涼走向強(qiáng)大,讓本就民風(fēng)彪悍的西涼,更加生出非分之想的野心。大唐雖然走向腐敗,但依然還是強(qiáng)大,西涼多次兵進(jìn)涼州都以敗軍失敗而告終。
無奈西涼遣使者入使大唐,西涼王把西涼的命運都寄托在入使大唐的使者身上,高叔通思量再三,就請命自己前往大唐求和,西涼王見也只有高叔通這位老臣才能擔(dān)次重任,西涼王為保高叔通安全,特派李瀚為護(hù)衛(wèi),調(diào)遣三百精兵隨行。
西涼為表誠意,獻(xiàn)出十二只七星長命琉璃盞
,溫寒玉壁,金銀珠寶兩大箱,除去西涼特產(chǎn)無數(shù)以外,折合白銀二十七萬兩。
因季圭中原人,想回自己的老家看看,便去求高叔通帶上他一起前往長安和談,高叔通也聽聞過季圭的武藝了得,就同意了季圭的請求,宋智也跟著一起去了長安。
高叔通一行人到了長安后,住進(jìn)驛館,等候大唐皇帝陛下召見,在驛館等候一個月都不曾有任何消息,有大唐皇帝召見他們的意思。
這時高叔通見不到大唐皇帝,完成不了和談的使命,顯得十分著急。這時候宋智出主意賄賂宦官神策軍中尉梁守謙以及王守澄等人,乞求他們在大唐皇帝面前美言幾句,讓皇帝召見。果然過了兩三日,皇帝召見高叔通,高叔通叩見唐穆宗時,依然是高呼吾皇萬歲。
這時在大唐朝堂大殿之上,宰相李逢吉當(dāng)場指責(zé)高叔通主上西涼王與一眾臣子,“爾乃不臣之臣,該當(dāng)何罪。”
高叔通巧言善辯,“啟稟皇上,李丞相此言差矣,我西涼本就是大唐的屬國,以前是,現(xiàn)在仍然是,下臣與主上等何罪之有?”
蕭俛怒責(zé)道:“爾等無不臣之心,何以取甘州、丹城、樂平二縣?若無不臣之心,爾乃何為?”
高叔通大呼冤枉:“冤枉啊!皇上!吾主西涼王若真要反唐何不攻取涼州故地,進(jìn)退自如。我西涼取丹城、樂平二縣,是我王名正言順行藩王之權(quán),永為大唐之屬國。”
在宦官神策軍中尉梁守謙以及王守澄的慫恿下,唐穆宗聽信讒言,任由西涼舊藩,朝中大臣也勸不住唐穆宗,只好找借口土谷渾與吐蕃、西突厥蠢蠢欲動讓唐穆宗下旨屯兵數(shù)萬大軍于涼州。
唐穆宗下旨封高陽瑾為西涼王,兼隴右道節(jié)度使,行藩國之權(quán)。
高叔通捧著唐穆宗理好的圣旨,滿心歡喜的回西涼國都敦煌。
季圭見高叔通已經(jīng)求和成功,便向高叔通告假一月回老家看看,正好回西涼要途徑季圭家鄉(xiāng)的鳳翔縣便一起去了一趟季圭的老家,高叔通一行人來到季家村,就看見一家私塾正在高聲朗讀論語,高叔通向私塾走去,季圭也跟上去,進(jìn)門一看,正好是季圭的弟弟季靖(字~叔北)在教小孩讀書,季靖看見自己的哥哥便丟下手中的書,上前與哥哥季圭敘舊,高叔通見季靖教授的論語,便上前翻書看看,高叔通翻書一看,大吃一驚,心想小小的一個私塾先生竟能注解論語,不得了……不得了。
季圭兄弟二人敘舊完了,進(jìn)來向高叔通見禮,高叔通將季圭叫到一旁,對季圭說想招募季靖前去西涼為官,季圭一聽,正有此意,高興得向高叔通跪謝。
季靖在高叔通的再三說服下,又季圭勸說,季靖便回去收拾細(xì)軟跟隨高叔通前往西涼,季圭、季靖離開季家村時還在村頭挖了一棵梨樹,帶往西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