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象化
- 與女魔頭一起證道的日子
- 金陵小王子
- 2378字
- 2018-06-05 22:00:00
此時帝沉雖無大礙,但銳氣受挫,意志消沉,如不能去除心魔,將會使他日后的發展大受影響。
劍主見影魔已帶著帝沉撤離,回過頭來看向吳鐵手道:“前輩好狠辣的招式。”
他雖然看似波瀾不驚,但語氣中的憤怒還是能夠隱隱聽出來的。
吳鐵手輕蔑道:“翅膀還沒長全就想出來逞威風,我教訓得不對么?”
劍主拱手道:“晚輩不才,也想在前輩面前逞逞威風,還請前輩出手教訓。”
他的挑釁之意十分明了,吳鐵手冷笑道:“年輕人有這份膽色自然很好,我很欣賞你們這種前赴后繼的精神。”
他說話間,左手上已浮現出一團若有若無的真氣。
劍主身上突然爆發出一陣凌厲的劍意,體內不斷有飛劍的虛影飛出,圍繞著他的周身上下游走,他腰上的佩劍尚未出鞘,卻已發出陣陣顫鳴聲。
此時他身上的素白長衫無風自動,衣袂飄飄宛如謫仙下凡,再加上飛劍環身,劍氣直沖霄漢,當真無愧“劍主”之名。
劍主看向吳鐵手,冷冷道:“你以為只你一個人會象化嗎?”
長劍出鞘,劍身發出耀眼的光芒。
周身圍繞的飛劍虛影全都像受到召喚一般,向他手持的劍飛來,融入到那奪目的光輝中去。
他將長劍完全抽出,揮劍指向吳鐵手。
長劍的劍氣竟凝作實體,隨著越來越多幻影飛劍的融入,劍身不斷增長,片刻功夫竟長達數丈。
三尺劍身裹挾著數丈長的劍氣,直指吳鐵手面門。
一襲白衣,一柄巨劍。
好一個俊逸的青年。
吳鐵手早已收起了之前的狂態,此時的劍主展現出來的境界遠非自己剛才擊敗的青年可比,他心中已無必勝的把握。
劍主輕笑道:“不知我這威風可還逞得?”
吳鐵手冷哼一聲,凌空躍起,左手猛得拍下。
一只巨大的手掌當空揮下,與劍芒碰撞在一起。
“轟!!!”
整個場地劇烈震蕩起來,空氣中一股可怕的能量波動四處飛竄,劍氣所及之處地表被撕開一道巨大的裂縫,一路綿延開去。
巨掌被一劍劈散,而那碩大的劍身似乎未受影響。
吳鐵手臉色微微一變,他身形一動,在原處留下一道殘影,半空中接連出現七八道掌影,鋪天蓋地向劍主抓去。
劍主微微一笑,舉劍來迎。
“轟”“轟”“轟”
一劍一掌,將這一片天地攪得天翻地覆。
江寒找到南院眾人的時候,發現凌也信和邢陽嘴角溢血,好像受了不小的內傷,而陸苒驚魂甫定,一臉焦急的神態。
“”怎么回事?”江寒問道,他突然想起好像少了一個人,臉色一變:“蘇放他人呢?”
陸苒此刻急得快哭了出來。
蘇放為了救她被宸月抓走,如今生死未卜。她一開始被嚇呆了,直到宸月吸飽了血將蘇放放下這才緩過神來。她本想找個機會救他出來,哪知突然之間又起風云,宸月已和新月教的高手激戰起來。
她眼淚汪汪看向江寒,伸手指向戰場中央。
江寒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此刻場上滿目瘡痍,原來平整的石磚地面處處都是劍氣劃下的巨大溝壑,飛沙走石之間,江寒隱約看到離宸月不遠處有一個人伏在地上。
他看向陸苒,詫異道:“蘇放?”
陸苒使勁點了點頭。
江寒頭都大了,他不知道為什么蘇放會出現在那里,但眼下確實救他不得。
宸月和康豫然正打得難舍難分,此時他貿然出手,勢必會引起兩人注意。
這兩人可不會猜到他是來救人的,且自己身份本就處于魔教的對立面,到時候救人不說,很可能自己也脫不了身。
江寒無奈向陸苒搖了搖頭,謙然道:“現在還不能救。”
他依稀記得之前二人還吵架來著,可現在陸苒竟表現出對蘇放非同尋常的關心,但他也無暇思索其中緣由。
他緊緊盯著戰場局勢,尋找救人的機會。
但眼下蘇放的生死,只能聽天由命了。
劍主和吳鐵手酣戰之際,宸月這邊的戰場局勢也正膠著。
此時皇陵前用劍的高手并非只有劍主一個。
劍主和吳鐵手之間的戰斗雖然場面震撼,但拼的是力與力的對抗,二人全憑充沛的真氣互相轟殺,只有等到一方后繼無力,才能分個高下。
而另一邊宸月和康豫然之間的戰斗則更富于招式上的變化,雙方各種殺招層出不窮,只消一個不慎,便可立判生死。
康豫然身為新月教的左護法,武功自然非同尋常。他的劍法以快揚名天下,一手自創的“快哉劍法”,讓正邪兩道無數高手聞風喪膽。
當年薛紫月創立的新月教能在短時間內將各大武林門派打了個措手不及,除了自己一身驚為天人的絕世武功外,左右護法“快哉劍”和“金剛手”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宸月手持七殺碑,渾身上下黑焰升騰,康豫然的劍似蛛網一般向他灑來,叮叮當當砍在碑上,冒出陣陣火花。這七殺碑雖是巖石打造,可碑身卻未留下一道劍痕,足以見其詭異之處。
宸月左手持碑,右手化拳,拳影與劍氣不斷碰撞,竟發出金石之聲。
兩人身法都極快,場外觀戰的眾高手幾乎看不見二人身形,只聽得碰撞聲不絕于耳,劍氣與拳影四散。
眾人見到場上兩處激烈的打斗場面,內心無不震驚異常。尤其是唐振風、黃寅等武學宗師,內心的驚駭更是遠甚旁人。
首先,魔教的左右護法自不必多說,那兩位空組織的成員,面相看上去最多也就二十六七歲,可二人的武功之高,著實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境界。
場上四人對真氣的操控都已突破了“質化”的境界,邁向了更高一層的領域。
這一領域,武學上稱之為“象化”。
實力到達“質化”一境,真氣能夠溢出體表,甚至附著于武器之上。
到達這一境界,因真氣無形而有質,故稱之為“質化”。
而到了“象化”之境,真氣既可有質,也可有其形狀。
例如吳鐵手的“巨手”,劍主的數丈長的大劍,皆屬于“象化”才可掌握的超凡武技。
到了“象化”這一境界,武功招式進一步突破了傳統武學的桎梏,哪怕相隔數丈遠,揮手即可傷人。
傳說武道之途修到極致,一劍可斷江河,一掌可碎青山,彈指間殺人于千里之外,真氣之浩蕩,存乎萬物之間,翱翔于九天之上。
其種種神通,當與仙人無異。
當然這些神通僅僅存在于上古流傳下來的野史和志怪小說之中,當代武學理論家的研究表明,自兩宋以來,武學就一直處于不斷衰落的過程當中。
由于宋代以來有著清晰的文字記載,所以不難發現這一規律。其實根據宋朝以前零零散散的史料也隱約可以證明,早在上古神話時代以來,武學的發展就一直呈現衰落的趨勢。
所以或許將來的某一天,武學能夠重拾往日的榮光,再現神話時代如同“刑天”“蚩尤”等人的種種神通,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