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去上課了。這課跟大學里老師上的課都是不一樣的。這課反映出了一種文化。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2點至6點,我去崇學樓720上英語課了。
這是一個叫606的培訓機構,它是一個教育機構,屬于民辦企業。它的文化始于國學精粹,雖然是教英語的,但卻教會了我們許多課外知識。
今天上課時,老師談到了“生命的意義所在,并提議倡導學生們為自己寫一封信,寄給十年之后的自己。”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在課上,老師也提到了一些價值的問題,老師說了:“有些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了,才會發現生命的意義所在。”
當然了,特別是那些經歷讓你終身難忘的,比如生死之間的抉擇。
同時,老師針對一些同學不聽課,也提到了我們的優勢生活。
比如有車(自行車)、有房(宿舍)、有錢(父母供錢上學)的三有優勢。
我們都有,為什么我們還是不努力并且珍惜學習機會,難道真的是我們自身問題,還是教育體系問題?
有些事現在不珍惜,日后想回頭再重新做就難了。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生活在無知,我決定現在開始新的大學之戰。這也是對自我成才的一個準備階段。
十年之后,我會是怎樣一個人,這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希望,會不會是領導?會不會真的做到自己能獨當一面,變得更加自信自強,我十年之后?
寫一下吧!
我的十年之后
現在是2012年12月10日周一12點晚上,十年之后,那就是2022年12月10日,我會是怎么樣的人呢?今年剛是19歲,十年之后那就是29歲,我可能還在讀書吧!因為我一直都想當一名歷史學者,對中外通史的了解并運用其處理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這是我對歷史這科學的熱愛,但十年之后,我會不會能成功呢?我們拭目以待。
十年之后,世界會變得如何?
汽車可以飛上天了嗎?人可以到了200歲之后再死亡嗎?電腦是否像手表價格一樣便宜?這類的問題,都使我非常地好奇,而我又會變成怎樣的人?這也很令人好奇。
我想十年之后,我會變成一名智者。
小智者,對生活的各種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到那時,我們的國家已經用不著其他人或者其他國家來點評,因為亞洲東方古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中心。
十年之后,我有了一個很聰明的女朋友,就叫她“兒”吧!她也是一個很有故事并有智慧的人。她可以獨當一面,為愛而自由奮斗。她也很善良,對親人、友人、陌生人都很慈愛。她是正義、真誠、勇敢地化身。
十年之后,父母都已經老了,但身體都非常強壯健康。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活,用不著擔心我的一切。因為那時我已經成長并成熟起來,財物上也有自我的一套理論。
十年之后,我會怎么樣呢?
這都使我,讓我對自己充滿了憧憬。我只是知道,未來的一切是從現在開始的。現在的準備是對未來的夢想的準備,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奮斗,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十年之后,我會如何?十年說快也快,說慢也慢,我只有珍惜每一時刻,我才會成功。十年,現在開始倒計時。
腳踏實地,這是我目前需要工作的前提。
雖然有點客套的意思,但對我來說,這確實是初衷。只有自始至終地工作與學習并認真地做到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成功。
為此今天我去網上查詢了自考本科的科目和報名時間等情況。
我認識到了許多問題。自考本科的科目是十幾科,包括大學英語、語文、教育學等科目,這使我了解到了自考的難度。
同時也為我們驗證了一個哲理性問題: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需要努力和奮斗的。
我報了一個英語培訓班,它叫606教育培訓機構,每個單位都有它的個性和文化,606也不例外。606的總部是在ZZ市,我們學校僅僅是一個分支。說起來也奇怪了,這個地區只有三個老師,同時教書又兼校長,處理我們這些學員的一些教學工作。
在606,我學到了許多,如應該如何做人,與人如何交流,因為我們一般都會定時開交流會。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你學習上和生活上的情況。與人交談中了解到了人生的價值真諦。
在教學上,老師們上課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方式。如在沒有開始上課之前,先拜孔子圣人,或者為別的同學服務:你幫他揉背捶肩,大家相互服務。
但是,在這其中,我也發現了自我的不足之處。因為我們每天早上6點20分至7點20分都要去早讀,由于天氣寒冷的原因。有時我總是起不了床,總是遲到,這就體現了我自己的毅力和耐心不強等,需要加油才是啊!
學習確實是長征之戰,只有堅持的人,才是成功者;學習確實是永恒之苦,只有用心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才會意識到學習的寶貴。
學習必須現在計劃加實施,學習,是善始善終,不怕苦的天堂之路。
今天,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了,獎金折合人民幣750萬,這是什么概念呢?只能說中國人有出息了。
眾所周知,從諾貝爾獎開辦以來,所謂的正式中國人從來沒有過,這是什么原因影響呢?
這些都是影響我們思考的原因啊!特別是教育的思考。
真的是中國的創新體系缺乏嗎?真的是中國的教育有問題嗎?難道中國人不聰明?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也許你會問我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待?
我會以我現在的知識水平告訴你,中國與西方各國的國情不一樣。
中國的人口眾多,貧窮問題目前仍然存在。這些問題都反應了“蛋糕難以平分”的問題。
工業要占一塊,農業占一塊等問題分配,這樣的環境要求我們要這樣實行教育。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否定我國教育的初步現代化進程。
當中西方文化碰撞時,我們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從正反兩面分析問題的矛盾與利弊所在。我們不能說中國教育太失敗,只能說其發展進程慢,還沒有充分發揮其優勢。中華自古就是教育強國,以人才管理國家,這是世界性的開創,以知識孕育智慧,這是中國的特色。
莫言榮獲諾貝爾獎,這就是一個國家教育價值重拾新春的體現,說明世界各國都開始對中國各方面文化進行了嘗試。從而我們看到了世界各國都有了孔子學院,為外國友人了解并深邃于中華文化智慧做下了充足準備,中國已經悄悄蘇醒,就等著開眼看世界。
也許,我們的教育設施不比西方各國優秀,沒有他們的全自動化教學模式,但我們的教育卻做到了求知、求真四個字。
求:追求,知:真理,追求真理,理論化實踐性,求真就是我真真切切的感悟,中國孩子在教育上的興奮與激情。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比較自由化的孩子,這是中國目前的特色,我們須理解。
說了許多,可能你也有點糊涂了吧!從“十年”開始憧憬又到議論,這都反映了我對生活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