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四十五章決定
- 農家歡樂頌
- 慕知簡
- 2029字
- 2018-07-05 11:33:00
在劉家,付氏把打聽到的情況和他們說了,劉福山當場撂下臉來,說:“你們瞧,他家都是啥人啊!為了那幾兩銀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這門親事,俺們不結了。”又轉頭對付氏說道:“三嫂這幾天你跑前跑后的讓你受累了,俺最后再麻煩你一次,你到崔家和他們說,他家姑娘俺們高攀不起,這親事就算了。”
劉嬸在一旁沒說話,顯然也是這個態度。
只有鐵柱站在一旁,急得臉色通紅,因為不善言辭,只抓著自己的衣角對劉福山道:“爹不能啊!,您再想想法子,再想想法子……”
付氏見了,有些于心不忍,思忖了一下道:“劉兄弟,弟妹,你們先別急著生氣,先聽俺說些想法,你們覺得有理,你們就聽聽,你要覺得沒理了,就當俺沒說。”
劉福山這才平靜些道:“三嫂你說吧,俺們聽你的。”
付氏接著道:“崔家老人做事確實讓人生氣,別說你們,就連俺也沒法接受,可是咱們不能光看他們,咱們還得看二妮娘,看大妮那孩子,她們都是好的。況且你家鐵柱,一心一意想娶大妮,你們做父母的也想滿足他,對吧!”
劉家夫婦點頭表示同意。
“那是要不是看在大妮和她娘的面子,誰愿意和他家結親。”劉嬸撇撇嘴道。
“俺覺得崔家老人無非是想多要些銀子,他們能和咱們說話不算數,也能和沈家翻臉,你們家要是想娶大妮呢,也不是不可能,他家雖然要三十兩銀子了,可俺算過了,咱們比沈家就少出了六兩銀子,這六兩銀子說少是不少,可是和娶個稱心的兒媳婦相比,還是值得的。”
劉嬸問道:“那不是還有生兒子能給銀子的嗎?這錢咱們也要出?”
付氏道:“這錢咱不能出,這是不把姑娘當人,不尊重姑娘,咱們不能那么干。”
“那崔家還能同意嗎?”
“那錢只是沈家口頭答應的,到時能不能實現還不一定,崔家現在又拿不到錢,只要沒拿到就不是自己的,這個道理咱們懂,去說給崔家聽,俺想他們也會懂。”
劉嬸道:“可不是,姑娘家進人家了,就人家說了算了,不給錢還能反悔是咋的。”
付氏又道:“再說,咱們離的近,知根知底兒平時鐵柱幫忙干農活,也很方便。這個沈家可是做不到的,這些都是咱們的好處,跟崔家說開了,他們也會尋思的。”
劉福山夫婦聽了覺得是付氏說的這個道理,可是一下子多拿出六兩銀子,不在他們的預算范圍內,兩人有些犯難。
付氏看出了他們的難處,就說道:“你們先前湊銀子就不容易,這又要多拿出六兩來,可能有些為難。這樣,俺家還有些家底,慶文還得兩年才能說親,不著急用錢,那六兩銀子,先從俺家拿,回頭慢慢還就成了。”
劉家夫婦和鐵柱聽了,都很感激,劉嬸更是拽過鐵柱,催促他道:“快,快給你三伯娘跪下,她為了你這事兒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以后娶了媳婦,可得記得你三伯娘對你的好……”
鐵柱聽了剛才付氏的話總算露出個笑容,被劉嬸一拽反應過來,就要給付氏下跪,被付氏一把攔住道:“俺給你們出這個主意,是不想一段好姻緣被錯過。但是鐵柱,你也別高興太早了,咱們能給錢,那沈家更有錢,人家要是再加錢,超過了你們家的承受范圍,就別惦記大妮了,好好找個別的姑娘成親吧!”
第二天,付氏又去了崔家,按商量好的和崔家把話說透了,崔家態度果然好了很多,但對親事并沒有松口,只說要好好考慮,讓過幾天去聽信兒,連著幾天付氏都往崔家跑,崔家正在猶豫不決間,一場來訪改變了事情最終的結局。
就在崔家有些松動,傾向劉家時,崔家大姑帶著范家的二兒子來了崔家。
這里的民風比較開放,特別是越往北的農村越沒什么講究,相親在這里是很常見的。
一般都是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到指定的地點見面,女方如果滿意,就會接受男方的定禮,一般是釵環首飾之類,如不滿意則不接受。男方如果不滿意對方,也要送匹布給女方壓驚。
沈家不僅人來了還趕著騾車帶了一大堆東西,兩壇上好的高粱燒,幾匹細布料子,還有點心吃食等,準備的禮物之全,崔家的每人都想到了。平常人家串門子,誰像沈家這么大手筆,整車東西沒一兩銀子根本下不來,把崔家二老樂得老遠便迎了出去,見到這些個禮物,更是笑得見牙不見眼。
崔家人也見到了沈家老二沈承義,他個子挺高,身材有些偏瘦,可能是長期不勞動的原因,皮膚比較白,言語間也頗有禮貌,給崔家人的印象很是不錯。
大妮也出來給沈家兩老見禮,兩人匆匆見了一面,算是相看過了。沈家對大妮也很中意,送了支銀簪做定禮,在崔家吃過午飯說好下小定的日子,才回去。
大妮見到沈家老二,看他樣子清俊,和自己想象中的老鰥夫不一樣,自己也是個沒主意的,又聽了崔家大姑的攛掇,說什么年紀大會疼人,沈家又是個和善人家不可能刁難媳婦等語,便點頭同意了和沈家的親事。
二妮娘見了沈家人確實挑不出什么毛病,大妮又點了頭,便不再說反對的話了。
崔家老兩口自不必說,自從沈家人走后,見人就夸沈家人大方,會辦事兒,沈家老二如何一表人才。直嚷著要不是他們堅持,大妮能找到這么好的親事云云。
只有二妮覺得這門親事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好,就連沈家送她做衣裳的尺頭也沒要,都留給大妮了。
沈家以沈承義年齡大為由,沒過幾天便下了小定,緊接著下大定,聘禮也一并送到崔家,又請人看了日子,把成親的日期定在秋收以后的十月初十,比趙家的秀梅大約早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