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白石河大戰(zhàn)
- 大明宣宗皇后傳奇
- 公孫英子
- 2599字
- 2022-08-02 22:31:55
但,這一緊急情況,不一會就有了結果,純系虛驚一場。原來是玄武將軍擔心這一段路崎嶇難行,且地勢復雜,唯恐發(fā)生不測,特派一路人馬出百余里相迎。
三天后的傍晚,朱瞻基一行人的車隊終于平安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有著明顯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處,高聳的龍眼山、天臺山兩大山脈,一個叫做平壩的地方。
離得還很遠就能看得見,那圍繞著天臺山而建的高大城墻。上面修建有垛口、炮臺和瞭望哨,看得見煙堆山頂的烽火臺。天臺山下還設有大規(guī)模的半地下兵器加工廠,人稱“打鐵坑”,以及龐大的嚴陣以待隨時可以開拔進入戰(zhàn)斗的軍營。一座面北而開的巨大石拱門稱得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給人以內心的無比震憾感。
通過有數名帶刀持矛的士兵守衛(wèi)的寬闊拱形的石門,進入依山而建堅固古樸的石頭城天龍屯堡之中??梢娤锏揽v橫交錯,以利于打巷戰(zhàn)殲滅侵入的來犯之敵,而遍布于巷道兩側墻上的無數個深邃槍眼,這一切無不顯示著戰(zhàn)爭的遺跡和屯堡人的武備智慧。
沿著城堡里整潔的青石板鋪就的道路緩緩前行,傾城的耳邊聽到了熟悉的鳳陽官話,他們按照鳳陽風俗稱呼未婚的女子“小孃孃”,稱婚后的女子為“大孃孃”。未婚的小伙子稱為“小爺”,結婚娶妻的男子被稱為“大爺”。散漫安然行走的男男女女們,身著鳳陽漢裝。女人們多數臉上撲粉抹胭脂貼花并描眉點唇,她們穿的是藍色的寬袖長袍,頭上帶個條紋手帕,耳朵上是大的顯眼的耳環(huán),腳上穿一雙鞋尖翹起有鉤的繡花鞋,腰上系的青絲腰帶上帯穗很長,走起路來隨風擺動,別有一番帝都鳳陽龍興之地的鄉(xiāng)土風韻。
玄武帶人護衛(wèi)著朱瞻基一行,來到一處地勢很高卻棕櫚翠柏,青竹山泉,粉墻黛瓦,戒備森嚴的高墻大院,安置好各房稍事歇息,洗漱更衣。接著入西側大廳赴早就備好的晚宴。傾城與無情、無心、英寧幾個,驚喜地望著滿桌的新鮮美食食欲頓開。
“這邊請!---”
一年未見有些黑瘦,顯得更高的玄武將軍,瀟灑的邁步迎過來,一身嶄新的軍服穿在他的身上十足的軍人氣度,夠味夠妥帖。那雙狹長的眼睛里閃著愉快的亮光,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快速掃過,他朝大家溫和的一笑,點頭招手請各位就座。朱瞻基、沈海波欣然坐下,發(fā)現(xiàn)顯然系玄武的細心安排,桌上大部分菜品都是當地特色小吃。有清熱解渴五顏六色的冰粉,里面加了蜜汁紅豆,冰糖、冰塊和白芝麻,刺梨、葡萄干、玫瑰醬。還有南瓜包,紅油脆哨糯米飯,梅花香芋,碎肉豆沙粑,以及清淡正宗的鹽水鴨,香醇的童子雞,清蒸鱸魚等等極為豐富的食品,令人食而難忘,一片贊嘆。
朱瞻基邊吃邊告訴傾城說,大明之所以在這里建立屯堡,是因為這里是西進云南的咽喉要地。在元朝前就是有名的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因為早先設有供大量軍隊后勤支持的糧倉和飯食加工基地,所以名字就叫做“飯籠驛”。明初時,太祖皇帝朱元璋調江浙一帶漢族軍士鎮(zhèn)南,在這里大量屯兵,建筑有防御功能完善的軍事設施,易守難攻。整座屯堡橫跨在古驛道上,是扼守滇喉,下控湘、粵的軍事重地。一年前玄武將軍奉命帶兵來此,請教于當地知名儒士,因“飯籠”于“樊籠”相近,甚覺不雅,遂報于朱瞻基各取天臺山和龍眼山一字,更名為“天龍”,稱“天龍屯堡”。
夜色中,望著眼前的高山大川,巍峨城堡,想起當年太祖爺爺收復云南的偉業(yè),朱瞻基心中不由得一陣豪情激蕩,浮想聯(lián)翩。
“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朱瞻基覺得太祖爺爺的這首《詠菊》詩,與那唐時的義軍造反領袖黃巢的菊花詩《不第后賦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二者相媲美絕對有一拼,只是黃巢的“沖天香陣”來自于屢次考試不第,致使功名難求而產生了羨慕嫉妒恨,只好轉而去利用愚民百姓的力量造反,以謀求達到自己爭權上位的個人野心。這怎么說也有個自相殘殺窩里斗的意思。而太祖爺爺坐江山盡管也利用了百姓的力量,達到了個人野心。但他驅除蒙元重造中華,致力于抵御外辱,“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怎么說他也是要技高一籌。且詩中的錚錚鐵骨,雄雄霸氣,絕非泛泛空言。
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決定用武力收復云南,剿滅盤踞云南囂張殘暴不可一世的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九月,自應天南京點齊兵將,封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大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三十萬大軍聲威震天,旌旗漫卷,戰(zhàn)船遮天蔽日,誓師平定云南。
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聞知大驚,一番謀劃,急派兇悍善戰(zhàn)的元大將司徒平章達里麻,聚集十多萬軍隊屯扎云南曲靖,于波濤洶涌幾十丈寬的白石河南岸,企圖以逸待勞,依靠江河天塹,阻擋明軍的進攻。
這年臘月十六,明軍不懼嚴寒,翻山越嶺到達曲靖壩子。忽遇大霧,伸手不見五指,主將中有人提出待霧散后再進軍。副將沐英、藍玉卻對傅友德說: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乃是奇兵制勝的法寶。這大霧正好掩護我大軍行動,用其遮蔽戰(zhàn)場,有益無害,此天助我也!?!?
傅友德聽從了沐英、藍玉的建議,命令部隊增派軍士加強聯(lián)絡霧中急行軍,兵至白石河北岸集結待命。同時兵分兩路,一面派人四處尋船用于渡江,力求從正面突破。一面派數千將士繞道上游先行渡河,到時從敵后發(fā)動奇襲,兩面夾擊。
待等滿天大霧終于散開,露出廬山真面,四十萬大軍隔河對壘,明軍陣勢浩大,又有繞道上游的數千明軍渡過白石河,隱于山林中搖旗吶喊,兩路夾攻。達里麻一見心中恐懼以為神兵天降,元軍腹背受敵大驚而陣亂。明軍振奮,數千條戰(zhàn)船齊發(fā),如過江之鯽,冒著箭飛如雨,河水染紅。傅友德的帥船居中激發(fā)披甲上陣揮劍高呼:
“兒郎們!為大明!沖上去!殺了韃子!”
“熬!---沖?。?--殺??!---”
副將藍玉、沐英勇冠三軍,趁勢帶兵渡過河猛攻,一舉殲滅了十萬元軍。元將達里麻兵敗如山倒,逃跑時被先遣將軍王飛雨追擊射殺。
把匝刺瓦爾密亦是個狠人,這位曾經雄霸歐亞大陸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成吉思汗的子孫,見大勢已去,也是無計可施。便棄昆明城逃入晉寧忽納寨,焚毀龍衣,驅趕妻子跳入滇池淹死自盡,遂與右丞托迪魯爾一同飲劍自殺身亡。
征南戰(zhàn)役中決定性的一戰(zhàn),白石河大戰(zhàn),明軍以勝利告終。藍玉奉旨帶兵十萬離開云南。
此后,為了防止蒙元殘余勢力和一部分敵對的當地土司勢力,再次大規(guī)模的反撲,傅友德和沐英上奏朝廷屯田駐防。于是就有了大明朝政府主導,規(guī)模巨大影響深遠的屯田西南的曠世壯舉。使蠻荒的西南地區(qū)迎來了第一次的大開發(fā),大建設,大改變。也使云貴高原健全了行政體系和各項制度,奠定了后來云貴分開建立兩省的基礎。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建省。從此貴州“獨立”,不再隸屬于云南、四川等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