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傳國寶璽
- 大明宣宗皇后傳奇
- 公孫英子
- 2261字
- 2021-12-22 23:27:58
此刻寬大的山洞中只剩下了伯侄二人,和煦的光線映照在一片寂靜之中,石壁上泉水的嘀嗒聲分外的清晰悅耳。皇太孫朱瞻基神態(tài)輕松的背手而立微笑問道:
“了空大師,侄兒聽說,當(dāng)年我太祖皇帝開國,以金玉為質(zhì),親制十六枚寶璽,以行國事。建文三年,您又制“凝命神寶印”一方,至此我大明有寶璽共十七方。后來,當(dāng)今永樂皇帝入宮,檢點寶印,見缺了“皇帝奉天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敕命之寶”三枚傳國寶印,本以為是毀于宮中大火,看來并非如此了?”
朱允炆點了點頭,眼神變得犀利,肅穆而言:
“是的,是我?guī)ё吡怂鼈儯F(xiàn)在我把它們授予你。古時周文王曾說“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希望我朱氏子孫能代代珍惜天命,使我大明江山永固,源遠流長。”
伴隨著一陣遲緩瞞跚的足步聲,一只不大的,表面已經(jīng)有些陳舊,裝著三枚寶璽的紅漆牛皮匣子,被滿面是淚的柯州遞到了朱允炆的手中。朱允炆眸光閃爍,他慢慢打開匣子,認(rèn)真的一一察看過三顆包裹在黃色錦緞中的寶印,又仔細的將匣子扣好。低下頭用白皙纖長的手指輕輕撫摸著,像是在撫摸一個可愛的嬰兒。這個匣子二十一年來隨著自己走遍四方,漂洋過海,無數(shù)次的面臨艱難,九死一生都沒有拋棄它,就因為它不是只屬于自己,它是大明朱家的傳國之寶,如今它有了新的主人,朱允炆心里的負擔(dān)終于可以放下了。想到此他抬起頭深呼出一口氣,臉上有了笑容,又莊重的看向朱瞻基,雙手托起匣子,朱瞻基一見趕忙跪地俯身而拜,然后接了過來,鄭重地將匣子高舉過頂,朗聲而呼:
“侄兒瞻基,謝過了空大師!”
“賢侄,---貧僧還有一事要交代與你,希望你以后能夠做到。”
“小侄請了空大師指教!”
朱允炆欠身扶起朱瞻基,盯著那張年輕英俊的臉看了片刻,才開口對他說:
“賢侄,你可曾聽說過我朝太祖皇帝時,錦衣親軍中曾有一支叫做“潛龍”的神秘組織嗎?”
朱瞻基聞言一驚,心中疑惑,“潛龍”?這事朱瞻基還真是不太清楚。一般人都知道,大明錦衣衛(wèi)歷來是天子親軍,如同永樂皇帝朱棣前些年又設(shè)立的東廠一樣,這一內(nèi)一外兩個衙門,都是專屬于皇帝個人所用的密探情報組織。只是聽皇爺爺似乎說過,早年太祖爺?shù)腻\衣親軍中,曾有大批錦衣衛(wèi)身負特殊使命作為密諜奉命赴國內(nèi)和國外各地潛伏,甚至是到朝中文武大臣家里去做奴仆。所以,如果皇帝想知道,就連某地集市上白菜蘿卜多少錢一斤,某大臣一日三餐吃的是什么,在閨房之中對小妾說了句什么話,都能一清二楚。
平時看不出什么異樣,他們就是一普通的小民,但只要沒有召喚和命令,他們這些人就會一直做下去。終其一生再也不會重新穿上飛魚服,掛上繡春刀,威武豪邁的走在陽光下,到死都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真正身份。特別是自打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后,處死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蔣獻,焚毀詔獄的全部刑具,裁撤錦衣衛(wèi)。太祖皇帝朱元璋明諭頒下旨意:“錦衣衛(wèi)除儀仗、宿值之責(zé)外,其他職司全部終止。”從此,就沒有人再提起過這些潛伏的錦衣衛(wèi)去了哪里,對他們是如何安排的,仿佛他們消失在一個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難道這些人就是“潛龍”?
朱允炆點頭答道:
“是的,他們就是“潛龍”。如今這些人都已老邁,處境艱難,有很多人已因公犧牲,或者病亡。特別是在海外的錦衣衛(wèi)“潛龍”,盡管他們的直接上司錦衣衛(wèi)老羅儉事的兒子,錦衣衛(wèi)都儉事羅承恩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他們?nèi)圆煌踔裕瑘允芈氊?zé),忠于使命,為國奉獻,大多數(shù)人還將自己的職守傳于了后人。為了生存下去他們聯(lián)絡(luò)各地的華人結(jié)成互助團體,甚至仍以洪武年號自稱為“洪門”弟子。這些無比忠誠的“潛龍”和“洪門”弟子曾經(jīng)數(shù)次幫助過我,危難之時甚至毫不猶豫的獻出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并不知道我是誰,可是他們心向大明,是我大明的精英啊!賢侄,你一定要記住,我們朱家要善待他們,不能拋棄他們!”
“侄兒記下了,我答應(yīng)您!但我如何能知道是他們,跟他們保持聯(lián)絡(luò)呢?”
朱瞻基又問道。
“初一十五月圓之夜,他們只憑著一個“洪”字相認(rèn),錦衣衛(wèi)“潛龍”的接頭暗語柯州可以告訴你。”
“一共兩句話,問:聽說閣下是金陵人士?答:正是,我祖上住在金陵棲霞山。”
朱瞻基聽完柯州低聲所說的密語,緩緩復(fù)述了兩遍,記在心里。朱允炆卻站起身來說:
“好了,該用齋飯了,貧僧餓了,我們一起出去吃吧!”
柯州抬起頭驚奇的看向朱允炆,稀罕,這還是第一次聽到他說餓,主動催飯呢。怎么感覺像是江河倒流,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寺里的齋飯,雖然比較清淡,樣式也不多,但卻干凈新鮮,味道可口,大家吃起來覺得興趣盎然別有一番滋味。原來這些佛門弟子出家人就是如此用餐的,但如果經(jīng)年累月一直如此,卻也是清苦不易,怪不得稱為修行。
也許因為有著這樣的一群明顯不同于尋常的香客到來,整個寺里的氣氛顯得有些緊張,出來做事的僧人們腳步匆匆,眼睛也不敢亂看,便急急進入大殿中去。青龍已接到朱瞻基的指令,寺外疾馳而來的大隊人馬已經(jīng)撤離,只留下百余便裝壯漢在寺周巡游。
由于了悟法師非常熱情,再三的挽留,了塵大師李增枝和了空大師朱允炆也對侄兒朱瞻基戀戀不舍,大家就決定在寺里住一宿。下晌了塵大師李增枝陪同觀賞游覽了寺里寺外的風(fēng)景,晚餐后,朱瞻基一行人被安置在寺中數(shù)間寬大而干凈的精舍里歇息。
傾城得知了悟法師原來是母親董妙娘當(dāng)年的蜀中唐門大師兄唐駿,是位名醫(yī)圣手,便想前往拜見,一來是做晚輩的禮數(shù),二來主要還是想趁此機會讓唐駿給朱瞻基瞧瞧,診診脈。上次朱瞻基受傷中毒雖說是用過解藥了,但傾城心里總還是放心不下。下晌游覽時傾城已請了塵大師李增枝帶了話去,現(xiàn)在她在精舍中洗漱好換了禮服,正靜靜等待消息。不一會,英寧便急急走入房中,報說:
“夫人,外面有一小僧人說是奉了悟法師之命前來恭請公子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