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聲濤的堂叔市教育局的寧國啟科長和寧聲濤的父親寧原基在市教育局他的辦公室里聊天,幫助寧原基一家做出分析。
“天佳中學要不了幾年就會成為市里僅次于江龍中學的學校,就算是高中比不上,初中可能還會超過。天佳中學現在的校長晏敏康野心大著呢,他今年高一就搞了一個年級上的火箭班,這個班的分數要求是615分。如果我出面打個招呼,小濤不用花錢應該可以選這個班,他的成績是超過了天佳的入校分數線的。而且超過了幾十分,不過如果我不打招呼,他可能就分到年級上的2班或者3班,也就是市重點分數線那個班,2班可能是文科班,3班可能是理科班。4班和5班應該是500分這個分數線的班,也就是普通班。”
“可是天佳中學搞一個高出省重分數線的班級,能招到人嗎?”寧原基有些懷疑。
“你不知道啊,這個班主要以天佳中學初三畢業生中的優等生為基礎,今年天佳下決心,而且想方設法的把他們本校初三的優等生,上了省重分數線的學生基本上都留了下來。不讓這些優秀學生流失去江高。今年也許就只有幾個最多十來個天佳的初中畢業生去江高報名,你知道去年是多少,是50多個呢。”
“哦?”
“不但把自己這次初三考的好的學生留下來,他們還去挖縣城和鄉鎮的生源,你不知道,江高沒有住校生,他們沒有學生宿舍。天佳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著手修建了一棟學生公寓,還在修建另一棟呢,先讓女生住著,男生先在老院子里湊合,等新宿舍大樓修好,男生也可以住更好的學生公寓。所以,有一些在縣城和鄉鎮上成績很好想到市里來讀書的優等生,去不了江高,沒地方住,只能讓給家長到市里來租房子住或者住親戚家里。天佳不存在這個問題,我聽說他們在紫竹一中的畢業生里就招來了十一個學生,還從龍一和衛中挖來了十多二十個分數上了615的。”
“哦,這么說,那就這么定了。小濤就讀這個97級1班吧。”
“聽來的消息說,1班只有40個615分的名額,還有10個605分的名額,這些是不交議價的,大約可能還有20多個議價生的名額,議價生的分數不得低于580分。也就是說,就算是交錢的,他們這個班也不讓成績太差的進來破壞了學生風氣影響了最后的高考質量。你這種情況,我要不打個招呼,起碼要交1500。”
“嗯。好吧,我回去商量一下,明天我再來給你回話。”
“早點回話,這個班的風聲傳出去了,肯定很多人想讀,太晚了怕名額超標,不敢收了。”寧國啟拍拍老哥寧原基的肩頭說。
“好的,我們回去就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到底怎么選擇,明天就給你回話。謝謝了。”
寧國啟是寧原基的叔公的孫子,在他們的爺爺那一輩是親兄弟。以前也有過聯系,不過聯系并不太多,畢竟是遠親,不是走的很頻繁那種親戚。還是因為兩兄弟都是教育系統的人,才從眾多遠親中找到了共同話題和共同利益。
寧國啟原本也是一個鄉下學校的教師,不過能寫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筆字和鋼筆字,先是被鄉鎮教辦調到旗下工作,后來教辦這種組織結束了歷史使命,一個縣或者區的教育方面的管理工作都交到教育局或者教育分局來管理,于是寧國啟就進了縣教育分局。在工作中,寧國啟認真嚴謹思路清晰勤勤懇懇,終于被縣教育分局的上級市教育局盯上,于是來到了市教育局工作,而且在五年之后就提了科長的職務。
寧原基對寧聲濤說:“不要小瞧了寫字,字寫的好的人算有一種特長的人才,你八叔就靠著能寫一手好字被領導看中,于是才有了機會從鄉下的普通教師到了市里的教育主管部門任職,并且也因為字寫的不錯而混到現在的科長職務。”
“現在還需要練毛筆字嗎?現在學生都不用毛筆寫字,社會上也幾乎用不著毛筆字了,鋼筆字寫的好才有用。”寧聲濤不以為然的反駁。
“那你就把鋼筆字給我寫好!”寧原基不止一次的要求寧聲濤把字練好,可惜都沒有效果。
“鋼筆字我也算寫的不錯啦,在初二的學校書畫競賽上,我也是年級的一等獎啊。至少在男生中,我的字已經超過平均水平了,花太多時間去練字,會影響到我學習更多的知識,字更重要還是知識更重要,難道非要弄得本末倒置才對?”
“你的話也有一定道理,可是為什么就不能做到二者兼得呢?社會上需要又紅又專的人,需要德才兼備的人。不就是說現在社會上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人才嗎?”
“爸爸你也是教語文的,你一定讀過孟子的《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什么很清楚?”
“知識,我所欲也;書法,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書法而取知識者也。分數,亦我所欲也;道德,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分數而取道德者也。”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就不能做到學識淵博對人民有著巨大價值嗎?你這是在找借口。”
“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如果道德不夠高尚是不是會成為人們群眾的災難,他會將自己所有的非凡知識和能力變成一種為自己攫取利益傷害大眾的個人主義者。水平高能力強的壞人是最可怕的。也不是說好人就一定不可以也成為能力出眾的人才,可惜如果二者發生了沖突,還是要分清誰更重要的。我現在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二者不可兼得,只能暫時把最重要的先抓住,等以后有機會了,才把不那么重要的補起來。”
“兒子,你這么想是要吃虧的,道德不能用現實的尺度來衡量,你說以后一個組織是要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好人,還是要一個有缺點還自私的壞人?專業技能可以直接產生價值,也可以直接被考核,所以今后幾乎所有的單位都不會把道德衡量用來作為主要的考核內容。也許道德都僅僅只是個借口,能在乎道德的也就是做個參考。你要安身立命,首先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技能,擁有出色才能的人才會更有社會價值。”
“就算你說的有道理,我覺得這個世界也不能只有這些功利的東西,需要一些純粹的東西才行。如果人間連純粹的東西都沒有了,人類也沒有多少前途了。”
當你寧聲濤在14歲半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寧原基震驚了。這孩子,都看了多少書,看了些什么書啊。
“世界上有很多人,絕大部分都會隨波逐流,按照世界的需要去改變自己。但有一類人,他們人數不多,卻絕對不會趁波逐浪,跟著社會上的大流融入到人流之中。他們不管夢想有多遙遠,不管過程有多艱辛,不管堅持有多艱難,不管黑暗有多漫長,不見到心中的圣地,是絕對不會放棄也絕對不會改道的。”
當這段話說出口的時候,寧原基知道,這個兒子已經不再幼稚,也不再那么容易接受別人包括父母的意見和安排了,他有一顆堅定如磐石的心,有一種堅定如日夜更替永恒不變的信念。
寧聲濤一家人開始討論高中到底應該在哪所學校讀的時候,寧聲濤果斷的拒絕了母親提出的交錢去江高的意見。他堅定的提出愿意去天佳中學,就算不是那個615分的火箭班,他也愿意去讀自己考上了市重分數線的班級。
寧聲濤的意思就是自己考上什么學校就讀什么學習,不愿意可憐兮兮的交錢去乞求。
經過家里的商量,寧原基中意的是天佳中學的高一實驗班,母親包桂蘭中意的是江高的高一,寧聲濤則更愿意去天佳中學讀2班或3班。最終寧聲濤得到了父親的支持打消了母親的意愿。可母親仍然不同意寧聲濤去2班或3班那種市重點分數線的班級,母親支持父親找到八叔寧國啟擠到1班去讀。寧聲濤最終也妥協了,看起來最后的勝利者是寧原基,他的意愿最終成為家里的決定。
經過寧國啟的安排,寧原基和寧聲濤這兩個不喜歡應酬的人和天佳中學的晏校長吃了一個飯,當然寧國啟也在一起,大家在飯桌上就把事情定了下來。
94年9月開學的時候,寧聲濤背著書包來到了天佳中學。
對于天佳中學,寧聲濤以前并不了解。他只是知道這個學校在五六十年代很輝煌,出了很多大人物,自己的爸爸也曾經在這個學校讀過書,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獲得高考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