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達右手高揚而起的唐刀無力墜落,斜插入草地。
箭羽透體穿出,帶出大篷血霧,劉達死死地盯著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耍了的吐谷渾騎兵們,笑了。
在他們的身后,打著各色旗幟的各部落人馬悄然出現,堵住了他們的退路,兩側鐵甲輕馬的唐騎快速壓上沖鋒,不斷撕裂著吐谷渾騎兵們的陣容。
唐騎的武器主要有弓箭,一般人帶箭壺一個,可以裝30支箭矢。還有隨身攜帶馬弩,能射200步。
長柄格斗武器是漆槍,握柄很長,這是南北朝以來就流行的長柄格斗兵器。
短柄格斗武器主要用短柄長刀,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漢代以來就流行的環首刀外,還有一種柄部有護格、柄首沒有圓環的新型長刀,此外騎兵還使用一部分啄、錘、斧、鞭等砸擊類兵器。
在唐代,一般騎兵也使用形體較小的圓形盾牌進行防御,雖然具裝甲騎逐漸喪失光彩,但馬槊的光彩未失,仍舊是騎兵的主要長柄格斗兵器,因為造價昂貴能用得起的,一般身家都有些資產。
就像李世民麾下的主要將領,多善使馬槊,如程知節、尉遲敬德等,尤其是尉遲敬德還善能避槊,以及空手奪槊。
正因為馬槊是軍中主要長柄格斗兵器,效能較一般兵器為高,故唐代法律禁止私人擁有。
自隋末起,重裝騎兵就逐漸從唐騎中消失。與之相對應,馬鎧不再是唐騎兵的重要裝備了。
究其原因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厚重的鐵甲和騎手對它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即使勉強承受,其機動性也要大受影響。
而在大唐這樣幅員遼闊的地方,對軍隊的機動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軍隊的威力是由打擊力、防護性和機動性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若不能達成一定的平衡,總體威力就要大受制約。
在隋末,隋朝重裝騎兵面對農民起義軍輕裝長矛手和輕騎兵,并沒有體現出與其昂貴成本相稱的戰斗力。
蒙古馬不能承受沉重的馬鎧,重裝騎兵在機動性方面的表現也就非常糟糕。
而農民軍的輕裝部隊則利用機動性優勢,在遼闊的戰場上戰勝了笨重的隋軍。
繼前朝而起的唐,在血淋淋的經驗和教訓面前,也就無法產生對重裝騎兵的崇拜之情,輕裝騎兵成了必然的選擇。
雖然大唐還保留有部分重裝騎兵,但是現在主力逐漸由輕騎取代。
澄澈的天空中,明晃晃的陽光顯得分外奪目。
吐谷渾騎兵只覺得唐騎胸前和背后的圓護太過刺眼,被打磨得極為光滑,頗似鏡子。
在太陽的照射,唐騎身上發出耀眼的“明光”,與之對敵時難受感到分外難受。
李承乾騎馬落在步兵陣容后方,端舉著望遠鏡眺望著遠處的戰馬。在他身邊黑壓壓的一片,是一支重裝騎兵,他們的主要目地不是支援而是保護他。
李承乾郁悶地撇嘴,將手中的望遠鏡遞給段志玄,此等利器還是要給最適合的人用。
段志玄接過望遠鏡,沖著李承乾點頭致謝,隨后似模似樣地抬起望遠鏡觀察著前方的戰況。
在手下的幾支斥候長時間外出偵查未歸后,李大亮就敏銳地發現了問題,在他問清那幾支斥候負責的方向后,在地圖上一圈劃,計算了下時間。
推衍出吐谷渾人正調兵準備入唐,再度劫掠的計劃。
一番準備后,他就率領著一萬唐騎前去埋伏,同日下契芯,黨項等外族軍隊紛紛請戰。
李承乾要來的明光鎧剛剛穿在身上,馬還沒上,就被聞訊趕來的段志玄拉住,不讓他上戰場。
段志玄的親兵們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大有李承乾一旦想上戰場就用身體擋住去路的趨勢。
李承乾倒也果斷,放棄了這個心思,郁悶地跟在段志玄身邊,看著他發號施令。
段志玄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輕嘆一聲道:“太子,如此利器,可惜不能大規模使用。”
李承乾也是無奈:“這望遠鏡,工藝太過復雜,以現在的技術,一年也才能制出三四支合格的。
單是能燒出好的鏡片這一點就卡死了大部分工匠,而且這些終究是那些言官所謂的“奇淫技巧”,我也不好光明正大的弄。”
我也很無奈啊,別人家的穿越者燒個玻璃,水泥,刷刷的一大片。
到我這里,只知道能燒出玻璃水泥之類的大概原料,讓手下不斷研發尋找配方,光是如此就花費了兩三年。
中間還在不斷改進,提高技術,降低成本,而且將這些東西主動獻給李世民,也不該由他出面。
必竟身為太子,沾上了這些東西,落人口實實。雖然于國有利,但還不得被魏征和那幫諫官給罵死。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三人成虎的道理李承乾還是知道的。
若是言官長期以往地不斷詆毀,既便李世民信任他,日積月累下感觀總是會逐漸變差。
前朝楊勇不就是這樣被楊廣干掉上位的嗎?
而且若是輕易交出,一點利益也得不到,李承乾心中也不樂意。
況且李承乾瞥了身邊段志玄一樣,現在朝堂上,文武官之爭,在李世民有意地放手下,逐漸露出苗頭,而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與這兩方陣營保持一個明智的距離,無疑是最佳選擇。
想到一年前兵部尚書侯君集一直在有意無意的討好,接觸,李承乾就頗感無語。
小動作太明顯,恐怕李世民是心知肚明,就等著敲打他……
…………
眼見吐谷渾騎兵已露頹勢,契芯,黨項等外族軍隊終于出手,必竟這是唐朝的軍隊,太過替它拼命,也撈不著太多好處,自家的人馬精貴著呢,意思一下就行。
李大亮揮手震開馬槊上的污血,遠遠地瞥見這幫外族人馬支援過來,不屑地冷哼一聲。
眼前這支數千人馬的吐谷渾騎兵,戰斗力之高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估摸著是吐谷渾的精銳了。
他們兇殘的反擊,對唐騎造成了大量傷亡,即便是他也覺得心痛。
此刻這支殘余不多的吐谷渾騎兵已然選擇放棄正在鏖戰的人馬,想要突圍。
李大亮放下馬槊,抽出腰刀,策馬追擊,同時大吼道:“繼續追!一個不留!”